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5810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动两轮车以及类似装置的连接器。
用于在技术公开杂志98-6297中披露的自动两轮车的信号灯的连接器是已知的。
灯具主体通过一个灯具固定件被固定至车体上。在将灯具主体安装在车体上时,如图8所示,应使上述连接器插入灯具固定件的一个圆形通孔中。随后,使连接器与设置在车体上的配合连接器相连。由于在设计信号灯时遇到的种种情况,因此存在要减小通孔6的内径的趋势。另外,还要求改进形成连接器的紧凑壳体,以便能够将连接器插入具有较小直径的通孔内。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一个壳体的连接器,所述壳体具有能够容纳一个终端接头的腔室。以能够使撞杆设置在壳体外壁内侧的方式,在沿所述壳体外壁设置的腔室内形成一根能够弹性锁定至终端接头的撞杆;且从所述撞杆向前设置的所述外壁中的一个区域形成有一个开口部分。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从撞杆向前设置的壳体外壁中的所述区域形成了开口部分,因此能够使整个下壁的厚度小于常规下壁。所以,能够将壳体插入较小的通孔内。
最好沿所述终端接头的插入方向将所述壳体插入一个圆形通孔内。同样,最好在对应于沿所述壳体外壁设置的一对腔室的开口部分之间形成一个从所述壳体的外壁向外伸出的防泄漏肋。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防泄漏肋以伸出方式形成在对应于相邻腔室的开口部分之间,因此,能够增大腔室之间的蠕变距离。所以,如果连接器暴露于水中,则能够防止腔室之间发生漏电。防泄漏肋以伸出方式仅形成在腔室之间的过渡位置。所以,防泄漏肋几乎不会与通孔的周边发生干涉,从而能够防止较大通孔的变形。
图2为侧剖面图,其显示了在将阴终端接头插入一个壳体之前的状态。
图3为显示壳体的前视图。
图4为侧剖面图,其显示了在将连接器插入一个阳连接器之前的状态。
图5为前视剖面图,其显示了将连接器插入一个通孔时的状态。
图6为侧剖面图,其显示了连接器已安装在阳连接器上的状态。
图7为显示一种常规壳体的侧剖面图。
图8为显示常规壳体的前视图。
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下面参照

图1-6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显示了一种自动两轮车的信号灯10,其中使用了一个连接器30。信号灯10包括一个灯具主体11以及一个灯具固定件12。
灯具主体11在其前部具有一个发光部分13。在灯具主体11的后端,灯具主体11具有一个灯座部分14,其用于固定设置在发光部分13内侧的灯泡(未示出)。从灯座部分14引出三根与灯泡相连的电线15。使将在后面描述的一个阴终端接头20(参见图2)与每一根电线15的一端相连。将阴终端接头20固定在连接器30上。
灯具固定件12由一种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灯具固定件12具有一个向前打开的杯形固定部分16,一个一端与固定部分16的侧面相连的圆柱形颈部17,以及一个圆柱形安装部18,该安装部朝一端加宽且与颈部17的另一端相连。穿过颈部17形成一个圆形通孔19。通孔19的一端通向固定部16,而其另一端是打开的且与安装部18连通。一对扁平的螺钉连接部18A从所述安装部18的一个边缘伸出。通过利用螺钉将螺钉连接部18A拧紧在车体上,能够将灯具固定件12固定至车体上。通过使灯座部分14设置在固定部分16的内侧,能够将灯具主体11固定在固定部分16的内侧。在经颈部17的通孔19插入连接器30后,通过使连接器30和50彼此配合,能够使连接器30与设置在车体上的一个配合阳连接器(后面将描述)50相连。
阴终端接头20由导电金属板材制成。如图2和4所示,在阴终端接头20的后部形成套筒部分21。通过使连接器嵌塞在套筒部分21中,使电线15的端部与套筒部分21相连。在阴终端接头20的前部形成一个大致四棱圆柱形连接部22。可以从形成在连接部分22前部的开口将阳终端接头52的接头部分55插入连接部分22内。设置在连接部分22内侧的弹性接触件(未示出)弹性接触接头部分55。因此,阴终端接头20和阳终端接头52可以彼此导电。
如图2和3所示,连接器30具有一个壳体31,该壳体由一种合成树脂材料制成且其形状为沿其纵向细长的矩形实心体(将图2的左手侧定为“向前”)。在壳体31的内侧设有三个腔室32A,32A以及32B,每一个腔室均能容纳阴终端接头20。两个腔室32A和32A沿壳体31的下壁33(本发明的“外壁”)并排设置。剩余的腔室32B形成在壳体31的上部。相对于设置在腔室32B下方的腔室32A和32A,腔室32B指向侧向。每一个腔室32A和32B在其前侧和后侧均是打开的。后侧开口形成作为一个终端插入孔34,其具有能够使阴终端接头20插入的较大面积。前侧开孔形成作为一个接头插入孔35,其具有能够使阳终端接头52的接头部分55插入的较小面积。
在腔室32A和32B中心附近、沿腔室32A和32B纵向设置一根朝每一个腔室32A和32B前部呈悬臂状态的撞杆37。上侧腔室32B的撞杆37形成在上侧腔室32B的侧表面上。撞杆37的前端可以沿从右至左的方向弯曲。下侧腔室32A的撞杆37与壳体31的下表面连续形成,即与壳体31的下壁33内侧连续形成。撞杆37的前端可以沿竖直方向弯曲。每一根撞杆37均具有一个从其前端朝每一腔室32A和32B内侧伸出的锁定凸起37A。通过将锁定凸起37A锁定至阴终端接头20的连接部分22的后缘,能够不可拆除地固定阴终端接头20。
下面将详细描述壳体31的下壁33。下壁33仅形成在壳体31的后半部分。与撞杆37底部连续形成的撞杆底部33A比其它部分略厚。壳体31具有一个从撞杆底部33A朝前设置的开口部分38。开口部分38从撞杆底部33A延伸至壳体31的前表面31A。当通过对材料进行模制形成撞杆37时,开口部分38能够起到用于向前拔出模具的拔模开口的作用。
在壳体31的整个长度范围内,肋39(本发明的防泄露肋)从壳体31的下表面伸出。肋39的一部分位于下壁33的下方。在壳体31的前部,肋39在对应于相邻腔室32A和32A的开口部分38之间伸出。T形肋40以其能够使腔室32A和32B彼此分隔的方式形成在壳体31的前表面31A上。肋39和40能够保证在腔室32A和32B之间具有蠕变距离。
如图4所示,阳连接器50具有一个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阳壳体51。在阳壳体51内侧设有三个不可拆卸地容纳阳终端接头52的腔室53。在阳壳体51前部形成帽部54,其能够装配在包括开口部分38的壳体31的前部上。每一个阳终端接头52的接头部分55均以伸出方式形成在帽部54的内侧。能够容纳形成在壳体31前表面上的肋40的T形槽部分56形成在帽54的后部表面上。
下面将对所述实施例的操作进行说明。
当使与分别从灯具主体11伸出的三根电线15的末端相连的阴终端接头20插入相应的腔室32A和32B时,每一个阴终端接头20的连接部分22均会碰到撞杆37的锁定部分37A。结果,撞杆37的前端弯曲。当使每一个阴终端接头20移动至一个正常安装位置时,撞杆37便返回其原始状态,并且使锁定凸起37A锁定至连接部分22的后端,因此,不可拆除地固定了阴终端接头20。
在将灯具固定件12固定在车体上时,从固定部分16的开口将连接器30插入通孔19内。此时,从其前端纵向将壳体31插入通孔19内。结果,如图5所示,壳体31穿入通孔19内,且在通孔19的内周面和壳体31的四个角以及肋39的前端之间具有很小的间隙。在这种状态下,将连接器30插入通孔19内且从相对侧的开孔伸出。随后,使连接器30装配在设置于车体上的阳连接器50的帽部54上。在装配上后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将阳终端接头52的接头部分55插入阴终端接头20的连接部分22内。因此,阴终端接头20以及阳终端接头52彼此能够导电。在槽部分56内接收T形肋40。壳体31中开口部分38的外侧(下侧)由帽部54覆盖。以此方式,完成装配操作。
根据该实施例,由于从撞杆37向前设置的壳体31的下壁33区域形成了开口部分38,因此,能够使整个下壁33的厚度小于常规下壁。所以,能够将壳体31插入较小的通孔19内。
由于肋39以伸出方式形成在对应于相邻腔室32A和32A的开口部分38之间,因此,能够增大腔室32A和32B之间的蠕变距离。所以,即使连接器30暴露于水中,也能够防止腔室32A和32A之间发生漏电。肋39以伸出方式仅形成在腔室32A和32A之间的过渡位置。所以,肋39几乎不会与通孔19的周边发生干涉,从而能够防止较大通孔19的形成。
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应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以下的结构也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沿形成有开口部分的侧面的壳体外壁形成一对腔室。但是在本发明中,也可沿形成有开口部分的侧面的壳体外壁仅形成一个或并排形成至少三个腔室。如果沿形成开口部分的侧面的壳体外壁并排形成至少三个腔室,那么在对应于相邻腔室的开口部分之间的空间中可以形成防泄漏肋。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具有一个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能够容纳一个终端接头的腔室,其中一根能够弹性锁定至所述终端接头的撞杆以能够使所述撞杆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壁内侧的方式,在沿所述壳体外壁设置的所述腔室内形成;且从所述撞杆向前设置的所述外壁中的一个区域形成一个开口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沿所述终端接头的插入方向将所述壳体插入一个圆形通孔内;在对应于沿所述壳体外壁设置的一对所述腔室的所述开口部分之间形成一个从所述壳体的外壁向外伸出的防泄漏肋。
全文摘要
从一根撞杆(37)向前设置的壳体(31)的外壁(33)的一个区域形成开口部分(38),其能够使整个下壁(33)的厚度小于常规下壁厚度。因此,能够将壳体(31)插入较小的通孔(19)内。肋(39)在对应于相邻腔室(32A)和(32A)的开口部分(38)之间伸出。因此,能够增大腔室(32A)和(32A)之间的蠕变距离。所以,即使连接器(30)暴露于水中,也能够防止在腔室(32A)和(32A)之间发生漏电。肋(39)伸出形成在腔室(32A)和(32A)之间的过渡位置。所以,肋(39)几乎不会与通孔(19)的周边发生干涉,从而能够防止较大通孔(19)的形成。
文档编号H01R13/422GK1417896SQ02148168
公开日2003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6日
发明者田中宣吉, 市田清文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