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模件及采用该发光模件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6482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光模件及采用该发光模件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发射激光束的发光模件和采用该发光模件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并尤其涉及一种把两个分别发射不同波长的两束光束的光源封装到单个模件上的发光模件,以及采用该种模件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从而能兼容地使用不同格式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典型的光学读取装置被用在CD(密集盘)播放器、CD-ROM驱动器、DVD(数字多用盘)播放器和DVD-ROM驱动器以在和从记录介质上以非接触方式记录/再现信息。
DVD播放器和DVD-ROM在视频/音频领域以其高密度的记录/再现容量而为人们所熟悉。为了兼容性的原因,运用在DVD播放器中的光学读取装置应能够不仅在和从DVD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而且能够在和从诸如CD,CD-R(可记录的CD),CD-RW(可写入的CD),CD-I(交互式CD)和CD-G(CD图表)之类的CD系列上记录和/或再现信息。
但是,因盘倾斜的允许误差和物镜的数值孔径,DVD的厚度被标准化成不同于其它的CD系列的规格。即,现存的CD系列厚度为1.2mm,DVD的厚度为0.6mm。因为CD系列和DVD的厚度不同,所以当DVD的光学读取装置用于CD系列时,由于厚度的不同会产生球差。球差导致记录信息信号所需的光强不足或是在再现信号时信号发生畸变。
另外,在再现光光源的波长方面DVD被标准化成不同于CD系列。即,现存的CD系列的再现光光源的波长约是780nm,DVD的再现光光源的波长约是650nm。
因此,一般的CD播放器因为上述差异而不能再现DVD上记录信息,所以需要对DVD的光学读取装置加以改进。届时,DVD的光学读取装置应对现存的CD系列兼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常规的可兼容的光学读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一个发射波长为650nm光束的第一光学模件20,一个发射波长为780nm光束的第二光学模件30,用于改变分别从第一和第二光学模件20和30中发出的光束传播路径的第一和第二分束器12和14,一个把入射光束聚焦到盘10上的物镜11,和一个接收从盘10反射的光并通过第二分束器14和第一分束器12的光检测器40。此处,第一光学模件20用于相对较薄的盘10a,如DVD,而第二光学模件30是用于相对较厚的盘10b,如CD系列。
第一光学模件20,如图2所示,包括安装有多个管脚27的基底21,一个安装在基底21上的散热器22,安装在散热器22侧面的光源23,通过接收发射到光源23后部的光监测光源23的光输出的监测光电检测器25,和具有投射窗28并包围光源23和监测光电检测器25的罩29。当监测光电检测器25使用发射到光源23后部的光时,考虑到光源23后侧的光输出,需要把光源23的反射率上限值限制到50-60%。
因为第二光学模件30的结构基本上与第一光学模件20的相同,所以省去关于其详细描述。但是,第二光学模件30不同于第一光学模件20,第二光学模件30采用发射光波长大约为780nm的光源。
具有平板结构的第一分束器12把从第一光学模件20发出的光束向前反射到第二分束器14。第二分束器14有一个立体结构,其镜面透射或反射入射光。
从第一光学模件20发出的光被第一分束器12反射后透过第二分束器14并向光盘10传播。从第一光学模件30发出的光被第二分束器14反射并由物镜11聚焦,且最终落到光盘10上。此处,在第二光学模件30和第二分束器14之间布置一个衍射入射光的光栅13。
反射入射光的反射镜15和聚焦入射光的准直透镜16考虑到光学安排沿第二分束器14和物镜11之间的光路布置。
从第一光学模件20发出的光被相对较薄的盘10a反射并被光电检测器40接收。从第二光学模件30发出的光被相对较厚的盘10b反射并被光电检测器40接收。即,从第一和第二光学模件20和30发出的光的RF(射频)信号由单个光电检测器40探测。此处,传感透镜17布置在第一分束器12和光电检测器40之间。
在调整第一和第二光学模件20和30以及具有上述结构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的光电检测器40的过程中,首先,调整光电检测器40,使得通过固定包括发射650nm波长光束的半导体激光器23的第一光学模件20并处理从第一光学模件20发出的、在通过第一和第二分束器12和14以及物镜11和光电检测器40之后被光盘10所反射的光而使得伺服和RF信号的再现成为可能。然后调整第二光学模件30,使得从第二光学模件30发出的并被光盘10反射的光能够精确地聚焦在光电检测器40上。
因此,具有上述结构的常规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有下列缺点。
第一,因为必须至少调节第一光学模件、第二光学模件和光电检测器中的一个,故组装不方便并且组装过程中的缺陷率增大。
第二,因为第一和第二模件被选定在分离的位置,所以要使光学读取装置最小化很困难。
第三,因为需要两个监测光电检测器来调节每个光源的光输出,所以电路线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发光模件和采用此光学模件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通过改进的结构使得光学结构简化,并且零件数量减少。
因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发光模件,包括一个基底,安装在基底上的用于发射不同波长范围的光束的第一和第二光源,一个将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出的光束分束的分束器,和一个通过接收从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出并从分束器沿一个方向分出的光束而监测第一和第二光源的光输出的监测光电检测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发光模件,发光模件具有一个基底,安装在基底上的用于发射不同波长范围的光束的第一和第二光源,一个将第一和第二光源所发出的光束分束的分束器,和一个通过接收从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出并从分束器沿一个方向分出的光束而监测第一和第二光源的光输出的监测光电检测器,该装置还包括一个设置在发光模件和光记录介质之间光路上的、用于把第一和第二光源所发出的光束聚焦到光记录介质上的物镜,一个设置在发光模件和物镜之间光路上的、用于转变入射光传播路径的光路转变装置,和一个用于接收从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出的、从光记录介质反射并经光路转变装置入射的光束的光电检测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将通过参考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更加清晰。
图1是常规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的光学布局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光学读取装置中采用的第一发光模件的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发光模件的光学布局平面图;图4是与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发光模件的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光点匹配的装置的光学布局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的光学布局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发光模件的分束器透射特性曲线;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发光模件的光学布局平面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发光模件剖面图;图9是根据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的光学布局示意图;图10是根据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的光电检测器的光学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图3,根据本发明的发光模件50包括基底51,设置在基底51上的用于发射不同波长范围的激光束的第一和第二光源61和63,将第一和第二光源所发出的光束分束的分束器65,和通过接收从第一和第二光源61和63发出并从分束器65沿一个方向分出的光束而监测第一和第二光源的光输出的监测光电检测器67,和设置在基底51上封装第一和第二光源61和63、分束器65和监测检测器67的罩57。
第一和第二散热器55、56也设置在基底51上。第一光源61安装在第一散热器55的侧面上并在垂直于基底51的方向上发射光束。第二光源63安装在第一散热器55的顶面上并在平行于基底51的方向上发射光束。另外,监测光电检测器67安装在第二散热器56的侧面,面对第二光源63,分束器65设置其间。
第一和第二光源61、63和监测光电检测器67通过导线53和多个穿过基底51安装的管脚52电连结到外部驱动器(未示出)。第一和第二光源61、63是用于辐射不同波长的光束的半导体激光器。例如,第一光源61发射波长范围大致在635至650nm的光束,而第二光源63发射波长范围大致在780nm的光束。
分束器65设置在第一、第二光源61、63和监测光电检测器67之间,它使得从第一和第二光源61和63发射的大部分光束经形成在罩57上的发射孔57a导向罩57的外部,且一部分光束被导向监测光电检测器67。此处发射孔57a最好由分束器65密封。
监测光电检测器67利用第一和第二光源61、63发射的光束中的经分束器67分离的光束。换言之,使用从第一和第二光源61和63发出的部分有效光。因为发射到第一和第二光源61和63后表面的光束不是必要的,所以第一和第二光源61和63的结构可以改进,使得反射率基本上达到99%或更大,从而提高光输出效率。另外,因为半导体激光器的寿命正比于其光输出的平方,所以其寿命可以大大地延长。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发光模件50中,利用图4所示的系统执行第一和第二光源61和63的照射点重合的组装工作。
从发光模件50的第一光源61发射、并经分束器65发散的光束被扩大并经准直透镜81和聚焦透镜83形成在CCD(电荷耦合装置)照相机85上。此处,当通过扩大光束经监测器90观察到形成在CCD照相机85上的光点时,调节第一光源61的位置并将其固定在第一散热器55的侧面上。然后,当从监测器90观察到形成在CCD照相机85上的光点时,调节第二光源63的位置并将其固定在第一散热器55的顶表面上。
参见图3和图5,根据本发明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包括一个发光模件50,发光模件50具有在其中成为一体的第一和第二光源61、63,一个将第一和第二光源61、63所发出的光束聚焦到光记录介质1上的物镜77,用于转变入射光传播路径的光路转变装置,和一个接收从第一和第二光源61、63发出并从光记录介质1上反射、再经光路转变装置输入的光束的监测光电检测器。此处因为发光模件50的结构与参见图3所作的描述相同,所以将省去对其的描述。
当采用较薄的光盘1a如DVD作为记录介质1时,利用第一光源61,并发射波长范围大约在635至650nm范围的激光。当采用较厚的光盘1b如CD作为记录介质1时,利用第二光源63,并发射波长范围大约为780nm的激光。
参见图6,分束器65设计成透射大约90%的650nm波长范围的光束和透射大约10%的780nm波长范围的光束。也即,分束器65透射从第一光源61发射的大部分光并反射部分光。另外,分束器65反射从第二光源63发射的大部分光并透射部分光。因此,从第一和第二光源61、63发射的大部分光经分束器65被导向光记录介质1,并且只有一部分光被导向监测光电检测器67。
光路转变装置设置在发光模件50、物镜77和光电检测器80之间的光路上并使得从发光模件50发出的光束被导向光记录介质1,并使得从光记录介质1上反射的光束被导向光电检测器80。光路转变装置最好是如图5所示的平板型分束器73,。另外,也可以使用立方分束器、偏振分束器或全息装置。
此处,为了用光电检测器以三束法探测轨道误差信号,最好再在发光模件50和平板型分束器73之间的光路上设置一个光栅71,用于把从发光模件50发出的光衍射并透射成0级光束、±1级光束等。
另外,还可以在平板型分束器73和物镜77之间的光路上设置包括用于反射入射光以改变其传播路径的反射镜74和用于聚焦入射的发散光并使该光成为准直光束的准直透镜75的光学元件。
光电检测器80接收从第一和第二光源61、63发出的并经光记录介质1入射的光束,并从其探测信息信号和伺服信号。
此处,最好在平板型分束器73和光电检测器80之间的光路上设置一个象散透镜79,以象散法探测聚焦误差信号。象散透镜79最好倾斜设置在光路上,从而校正由于平板型分束器73的倾斜导致的象差。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的操作中,当使用较薄的光盘1a如DVD作为光束记录介质1时,利用从第一光源61发出的光。换言之,从第一光源61发出的光的大部分透过分束器65,并且再由光栅71衍射成至少三束光。衍射光束从分束器73和反射镜74反射并由准直透镜75准直以导向物镜77。物镜77对要形成在较薄的光盘1a上的入射光进行聚焦。从光盘1a上反射的光束经物镜77、准直透镜75和反射镜74导向平板型分束器73。这些光束穿过平板型分束器73并经穿过透镜79落在光电检测器80上。光电检测器80从入射光中探测薄光盘1a的信息信号和聚焦误差信号,并从光栅71衍射的光束中探测轨道误差信号。
从发光模件50的第一光源61发出并从分束器65反射的光束落到监测光电检测器67上,并且由设置在第一光源61和监测光电检测器67之间的光输出控制电路(未示出)控制第一光源61的光输出。
当采用较厚的光盘1b如CD作为光记录介质1时,使用从第二光源63发出的光。在这种情况下,从第二光源63发出的光的大部分被分束器65反射导向光记录介质1。此处,与从第一光源61发出的光束相比,除了光是由物镜77聚焦到较厚光盘1b上以外,光束的操作基本上相同,因此在此省去详细描述。
从第二光源63发出并透过分束器65的光束被聚焦到监测光电检测器67上,并且第二光源63的光输出由设置在第二光源61和监测光电检测器67之间的光输出控制电路(未示出)控制。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上述发光模件和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有下列优点。
首先,由于第一和第二光源安装在单个光学模件中,因而光学读取装置的总装被简化,如同在一个DVD或CD专用的光学读取装置中。
其次,由于监测光电检测器用于多种波长,因此光学输出控制器的电路被简化。
第三,因为监测光电检测器利用从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出的有效光束的一部分,所以不必需要第一和第二光源的后表面的光输出。
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结构而极大地提高光学输出效率。
参见图7和图8,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发光模件100包括基板111,布置在基板111上用于发射不同波长范围的激光束的第一和第二光源121和131,使得第一和第二光源121和131发出的光在一个方向传播的反射元件115,通过接收第一和第二光源121和131发出的光来分别监测第一和第二光源121和131的光输出的第一和第二监测光电检测器125和135,外壳141,和多个外壳管脚145。
基板111由一种硅材构成,并有一个内部空间,内部空间中安置有第一和第二光源121和131,以及第一和第二监测光电检测器125和135。此处的内部空间通过蚀刻制得。
第一光源121安置在基板111的内部空间并从其两侧发射预定波长的激光束,如650nm的激光束。从第一光源121发出的光在两个方向,一个方向的光向反射元件115传播,另一个方向的光向第一监测光电检测器125传播。
第二光源131以相对于第一光源121分离预定距离地安置在基板111上,并从其两侧发射预定波长的激光束,如780nm的激光束。第二光源131在两个方向发射的光束中的一个方向的光束向反射元件115传播,而在另一个方向的光向第二监测光电检测器135传播。
在基板111的内表面最好形成为一对用于导向第一和第二光源121和131连接位置的以凹进在第一和第二光源121和131连接位置的导槽111a和111b。因此,通过减小在第一和第二光源121和131与基板111的连接中产生的误差,第一和第二光源121和131的光轴的相对移动量可被精确地控制。
反射元件115安装在第一和第二光源121、131之间的基板111上,并使得从第一和第二光源121、131每一个的一侧发射的激光在一个方向上传播。反射元件115与基板111构成为一体并包括一个基底13,基底上具有布置成与第一和第二光源121、131的每一个相对应的呈预定角度倾斜的第一和第二表面113a和113b,以及形成在第一和第二表面113a和113b上用于反射从第一和第二光源121、131发出的入射光的第一和第二反射部分115a和115b。
形成内部空间时通过蚀刻基板111而形成基底113,并且第一表面113a和基板111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二表面113b和基板111之间的角度最好为45。此时,因选做基板111的材料的硅具有立方形的晶体结构故容易以45度的角蚀刻。第一和第二反射部分115a和115b最好通过在基底113的第一和第二表面113a和113b上的反射涂层形成。因此,从第一和第二光源121、131发射的并被第一和第二反射部分115a和115b的每一个反射的光彼此平行传播,同时在其光轴之间保持距离d1。
另外,最好把第二光源131的出射面131a和反射元件115之间的光轴长度l2布置成比第一光源121的出射面121a和反射面115之间的光轴长度l1相对地长。这是考虑到当光从第一和第二光源121、131中发出并通过光学元件时因出射光波长的不同所致的出射光截面大小的变化。
布置在基板111上的对应的第一和第二光电检测器125和135接收从第一和第二光源121、131发射的光以分别监测第一和第二光源121、131的光输出。此处,第一和第二监测光电检测器125和135最好通过在基板111上相应的位置处沉积p型半导体层和n型半导体层的半导体加工来制造。另外,可以通过关于附加基板(未示出)的半导体加工来制造第一和第二监测光电检测器125、135,并把它们附着到基板的侧壁上。
外壳141包围基板111,第一和第二光源121、131,反射元件115和第一及第二监测光电检测器125和135,并把它们组合在壳体中。外壳141由一种如熔融树脂的材料制成。
壳体管脚145穿过外壳141,并且其每一端导线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光源121、131以及第一和第二监测光电检测器125、135。壳体管脚145包括一个用于同基板111接地连接的导线、两个用于对第一和第二光源121、131的每一个提供驱动电压的导线、和一个用于传递第一和第二监测光电检测器125、135探测的电信号的导线。此处因为第一和第二光源121和131被选择地驱动,所以对第一和第二监测光电检测器125、135通常采用一根单独的导线。
参见图9和10,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包括一个发光模件100,一个把从发光模件100发出的光聚焦到光记录介质1上的物镜159,一个转变入射光传播路径的光路转变装置153,一个布置在发光模件100和光路转变装置153之间的光路上的用于衍射和透射入射光的光栅151,一个用于接收从发光模件100发出的并被光记录介质1反射、且通过光轴转变装置153的入射光的光电检测器170,和一个布置在光路转变装置153和光电检测器170之间的光轴上的全息装置161。
因为发光模件100与参考图7和图8描述的情形相同,所以省去其详细的描述。
当采用较薄的光盘1a如DVD时,使用第一光源121,该光源发射波长大约为635至650nm的光束。当采用较厚的光盘1b如CD时,使用第二光源131,该光源发射波长大约为780nm的光束。第一和第二光源121和131最好布置成在第二光源131的出射面和反射元件115之间的光轴长度12相对地大于第一光源121的出射面和反射元件115之间的光轴长度11。
布置在发光模件100和光路转变装置153之间光轴上的光栅151衍射并透射入射光,具体地讲,把第二光源131发出的光衍射和透射成第0级光、第1级光等。因此,可通过三束法检测到由相对较厚的光记录介质1b反射的光的轨道误差信号。
光路转变装置153构造为一个具有上述相同结构的分束器154。分束器154转变光的传播路径,使得从发光模件100发出的光向光记录介质1传播,并且使得被光记录介质1反射的光向光电检测器170传播。
设置在分束器154和光电检测器170之间的光轴上的全息装置161将入射光衍射并透射成+1级光和-1级光。当被全息装置161分开的+1级光和-1级光聚焦到不同的焦点上时,用象散法检测聚焦误差信号。也即,在聚焦期间,由全息装置161衍射并透射的+1级光聚焦到光电检测器170的前方。-1级光聚焦到光电检测器170的后部。此处,最好把光栅151的衍射方向和全息装置161的衍射方向设置为形成一个直角。
光电检测器170包括由十个分束板构成的第一至第四光电检测器171、173、175和177,每个光电检测器独立地执行光电转换。
布置成分离预定距离的第一和第二光电检测器171和173接收由光栅151衍射成0级光并再在全息装置161处衍射成+1级光和-1级光的光。为了检测在相位差法中关于较薄的光记录介质1a的轨道误差信号(TES),第一光电检测器171包括具有22的布局的A,B,C和D四个分束板,并且在分束板A和B之间以及C和D之间设置分束板G1。此处,第一光电检测器171的分束板A和D以及分束板B和C之间的边界部分设置成对应于聚焦在第一光电检测器171上的光点S11的中心通过的部分。
第二光电检测器173包括三个分束板G2,H和G3,通过与第一光电检测器171探测的信号的区别来检测聚焦误差信号(FES)。
布置成彼此关于第一和第二光点检测器171和173分开预定距离的第三和第四光电检测器175和177分别接收被光栅151衍射成+1级光和-1级光并且再在全息装置161处被衍射成+1级光和-1级光的光。
此处,至于被第一光电检测器171接收的光,从第一光源121发出的光点S11聚焦成与第二光源131发出并聚焦的光点S21分开预定的距离d2。至于由第二光电检测器173接收的光,从第一光源121发出的光点S12被聚焦成与从第二光源131发出并聚焦的光点S22分开预定的距离d3。
这是因为第一和第二光源121和131布置成彼此关于基板111分开距离d1,并且在全息装置161处依据波长发生衍射角差异。特别是,因为当波长为780nm的光具有大于波长为650nm的光的衍射角时,在+1级光的情形中两光束的移动量小于-1级光的情形,所以在距离d2和d3之间产生差异。
通过第一至第四光电检测器171、173、175、177,经下列的加减运算得到关于具有不同厚度的两种光记录介质1a和1b如DVD和CD的轨道误差信号、聚焦误差信号和信息信号DVD聚焦误差信号=(G1+G2+G3)(A+B+C+D+H)DVD轨道误差信号=(A+C)PHASE(B+D)PHASECD聚焦误差信号=(G1+G2+G3)(A+B+C+D+H)CD轨道误差信号=EFDVD,CD信息信号=A+B+C+D+G+H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光学读取装置最好还包括布置在分束器154和物镜159之间的光轴上的光学元件如反射镜157,用于通过转变反射入射光的光路,和使得通过聚焦入射的发散光而把光变成平行光的准直透镜155。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的操作中,当使用较薄的光盘1a如DVD作为光记录介质1时,采用第一光源121发射的光。也即,从第一光源121发出的光透过分束器154并经准直透镜155变成平行光束并被反射镜157反射而向物镜159传播。物镜159使得入射光聚焦到较薄的光盘1a上。光盘1a反射的光通过物镜159、反射镜157和准直透镜155并向分束器154传播。该光束被分束器154反射,而全息装置161衍射其+1级光和-1级光以聚焦到第一至第四光电检测器171、173、175和177。第一至第四光电检测器171、173、175和177从入射光中探测关于较薄光盘1a的信息信号、通过相差法探测轨道误差信号,并通过象散法经全息装置161探测聚焦误差信号。
发射到第一光源121后部的光聚焦到第一监测光电检测器125上,使得第一光源121的光学输出由设置在第一监测光电检测器125和第一光源121之间的光输出控制电路(未示出)进行控制。
当使用较厚光盘1b如CD作为光记录介质1时,采用从第二光源131发射的光。也即,从第二光源131发出的光在被光栅151衍射成至少三束光之后透过分束器154并向光记录介质1传播。该光束被物镜159聚焦到较厚的光盘1b上并再从那儿反射并通过物镜159、分束器154和全息装置161以聚焦到第一至第四光电检测器171、173、175和177。第一至第四光电检测器171、173、175和177从入射光中探测关于较厚光盘1b的信息信号、通过三束法探测轨道误差信号,并通过象散法经全息装置161探测聚焦误差信号。
发射到第二光源131后部并透过分束器154的光聚焦到第二监测光电检测器135,使得第二光源131的光输出由设置在第二监测光电检测器135和第二光源131之间的光输出控制电路(未示出)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具有上述结构的发光模件和采用该模件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有下列优点。
第一,因第一和第二光源安置在单一的光学模件上,故光学读取装置的组装被简化为类似于DVD-或CD-式专用光学读取装置。
第二,因把通过对多种波长设置的监测光电检测器得到的光输出信号用作一个单一光学输出控制信号,故可以简化光学输出控制电路的连线。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模件,包括一个基板;一个第一光源,安置在所述基板上,用于从其两侧发射一种波长的激光;一个第二光源,以与所述第一光源分开预定距离的方式安置在所述基板上,用于从其两侧发射不同于所述第一光源发射的激光束波长的激光束;一个反射元件,布置在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之间的基板上,用于把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中的每个光源侧面发出的激光束反射向一个方向;第一和第二监测光电检测器,用于接收从每个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的另一侧发出的激光束并监测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的光输出;一个包围所述基板、第一和第二光源、反射元件及第一和第二光电检测器的外壳;和一个外壳管脚,通过穿过外壳并导线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以及第一和第二监测光电检测器而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元件包括一个基底,与基板形成一体,并包括具有预定倾斜度的第一和第二表面;和第一和第二反射部分,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上,用于反射从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的入射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分别发射大约650nm和780nm波长的激光束,且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布置成在所述第二光源的出射面和所述反射元件之间的光轴上的长度相对地大于所述第一光源的出射面和所述反射元件之间的光轴上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件,其特征在于在基板中形成一对用于导向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连接位置的导槽,以凹进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连接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4任何一个的所述发光模件,还包括一个发射孔,通过该发射孔从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和由反射元件反射的的光被发射,和安装在外壳上的罩包围着第一和第二光源,反射元件和第一和第二监视光电检测器。
6.一种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包括一个发光模件,该模件包括一个基板,安装在基底上的用于从其两侧发射第一和第二波长的激光束的第一和第二光源,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之间的所述基板上的用于将每个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一侧反射的激光束反射向一个方向的反射元件,和用于接收从每个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另一侧发出的激光束并监测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的光输出的第一和第二监测光电检测器。一个物镜,设置在所述发光模件和光记录介质之间的光路上,用于把入射的第一和第二激光束聚焦到所述光记录介质上;一个光路转变装置,设置在发光模件和物镜之间的光路上,用于转变入射光传播路径;一个光栅,设置在发光模件和光路转变装置之间的光路上,用于衍射和透射入射光;一个光电检测器,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出并被所述光记录介质反射并通过所述光路转变装置的入射光;一个全息装置,设置在所述光路转变装置和光输出装置之间的光路上,用于衍射和透射入射光。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元件包括一个基底,与基板形成一体,并包括具有预定倾斜度的第一和第二表面;和第一和第二反射部分,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上,用于反射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的入射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分别发射大约650nm和780nm波长的激光束,且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布置成在所述第二光源的出射面和所述反射元件之间的光轴上的长度相对地大于所述第一光源的出射面和所述反射元件之间的光轴上的长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基板中形成一对用于导向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连接位置的导槽,以凹进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连接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和全息装置布置成使由光栅和全息装置中的每一个衍射的光的衍射方向形成一个直角,并且所述光电检测器包括第一和第二光电检测器,设置成分开预定的距离,用于接收被所述光栅衍射成0级光并又在所述全息装置处分别衍射成+1级光和-1级光的光;和第三和第四光电检测器,布置成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光电检测器相隔预定的距离,用于接收被所述光栅衍射成+1级光和-1级光并又在所述全息装置处分别衍射成+1级光和-1级光的光。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检测在相位差法中的轨道误差信号(TES),所述第一光电检测器包括(A,B,C和D)具有22的布局的四个分束板,及一块设置在所述分束板A和B与所述分束板C和D之间的分束板(G1),并且所述第二光电检测器包括三个分束板(G2,H和G3),以通过对所述第一光电检测器探测的信号的区别来检测聚焦误差信号(FES)。
全文摘要
一种发光模件,封装两个发射两种不同波长的光束的光源,以及一种采用这种模件的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该发光模件包括一个基底,和安装在基底上的用于发射不同波长范围的激光束的第一和第二光源,一个分束器,和一个通过接收从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出并从分束器在一个方向中分出的光束而检测第一和第二光源的光输出的监测光电检测器。另外,另一种发光模件包括一个基板,安装在基板上的用于从其两侧发射第一和第二波长的激光束的第一和第二光源,一个用于从每个第一和第二光源的一侧发射的激光束反射向一个方向的反射元件,和一个用于监测第一和第二光源的光输出的第一和第二监测光电检测器。该兼容式光学读取装置包括具有上述结构的发光模件,一个物镜,用于把第一和第二激光束聚焦到光记录介质上;一个光路转变装置,一个光栅,设置在发光模件和光路转变装置之间的光路上,用于衍射和透射入射光;一个光电检测器。
文档编号H01S5/40GK1516137SQ0313068
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19日
发明者成平庸, 李溶宰, 柳炳烈, 孙龙基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