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6676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操作按钮进行摇动操作的开关装置,尤其涉及通过摇动导体板、使之与固定接点部件接触/离开而进行开·关的切换、比如用于车载用自动开闭车窗装置的驱动开关等的开关装置。
图9表示的是转动杆6没有转动的非操作时的状态(待机状态),固定接点部件2a、2c通过导体板3导通,在固定接点部件2a、2b之间保持开关断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若按下开关按钮、使转动杆6如图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则由于一边压缩螺旋弹簧5、工作部4a一边在上升部3b上滑动,因此工作部4a在通过固定接点部件2a的时刻,导体板3向如图所示的反时针方向转动。其结果,导体板3从固定接点部件2c离开并与固定接点部件2b接触,所以固定接点部件2a、2b通过导体板3导通,并将开关切换成接通状态。然后,若去掉按压操作按钮的操作力,则由于螺旋弹簧5的反弹力,工作部4a在上升部3b上向逆方向滑动,所以工作部4a在通过固定接点部件2a的时刻,导体板3向逆方向转动,返回到图9的待机状态,由此在固定接点部件2a、2b间自动地返回到开关断开状态。
另外,在图9的状态下,如果通过操作按钮使转动杆6如图所示向反时针方向旋转,虽然工作部4a在上升部3c上滑动,但是由于导体板3预先压在固定接点部件2c上,所以不会驱动转动,因此固定接点部件2a、2b间原开关断开状态保持不变。
这样的开关装置,作为车载用自动开闭车窗装置的驱动开关被广泛采用。这种情况下,由于只在按下操作按钮的期间,输出使车窗开动作或关动作的驱动信号,所以可以由手动操作任意设定车窗开启的度。
但是在上述的开关装置中,由于驱动体4与螺旋弹簧5组合,保持在导体板3上,虽然由盖体7旋转自由地支撑着具有大的收容部6a的旋转杆6,但是在该旋转杆6上要有相应的高度尺寸,装置整体要做到薄形化就很困难。而且,必须保证旋转杆6与盖体7之间的旋转动作的间隙C,因此壳体1内的接点部分容易进入灰尘等异物,存在损害导通的可靠性的危险。
而且,在车载用自动车窗装置的驱动开关中,在壳体1的底壁1a上配置2列固定接点部件2a~2c组,在每个固定接点部件2a~2c组上,通过配置导体板3、工作部4a等并排设置两组开关元件,将操作按钮按向一个方向,从一方的开关元件输出进行开动作的驱动信号,将操作按钮按向另一个方向,从另一方向的开关元件输出进行闭动作的驱动信号。在这样的双极·双掷型的开关装置的时候,在图9所示的以往的结构中,必须注意驱动体4、螺旋弹簧5不会脱落那样地将旋转杆6安装在壳体1以及盖体7内,因此存在组装的操作性非常差的问题。
而且,在车载用自动车窗装置的驱动开关中,车窗也要求具有按一下开关后可以使车窗全开或全关的功能,在将这样的操作功能付加在图9所示的以往的开关装置上时,一般要在壳体的附近并设一个按压开关,当通过操作按钮很大地转动旋转杆6时,专用的驱动部件按压操作该按压开关,输出可以进行全开动作或全关动作的驱动信号。但是,要考虑按压开关用的驱动部件与驱动体4的动作时序,还要将它付设在壳体1的外部,所以存在装置整体变得很大,结构也变得复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开关装置中,设有具有底壁以及上部开口的壳体、组装在该壳体上的两组开关元件、向这两组开关元件施加反弹力的共同的板簧部件、以对该板簧部件施压的状态盖住所述的上部开口的盖部件;所述的开关元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并露出在所述底壁上的固定接点部件、可摇动地配置在所述底壁上并与所述固定接点部件可接触/离开的导体板、以允许升降动作的状态配置在所述导体板上并以轴部为中心可转动的驱动体,并且在该驱动体上,设置有向所述壳体的外方凸出的受压部和由该受压部的被压入而在所述导体板的倾斜面上滑动的滑动工作部;在所述板簧部件上,设置有被按压弯曲在所述盖部件上的压缩部和在该压缩部上连续形成的一对按压片,由该按压片对所述驱动体的所述轴部向所述底壁施加弹性力。
在这样构成的开关装置中,板簧部件的按压片,将驱动体的轴部向壳体的底壁施加弹性力,所以通过借助于操作按钮等向突出到壳体外的驱动体的受压部施与操作力,而随着驱动体的旋转、使其滑动工作部在导体板的倾斜面上滑动,可以驱动该导体板旋转。所以不必要设置用于使导体板接触/离开固定接点部件的其他驱动部件,并且由于板簧部件可以配置在驱动体的轴部上的狭窄的空间内,所以装置整体容易实现薄形化。而且,当较大地压入操作按钮时,可以实现对设置在壳体附近的按压开关进行按压操作,在这样进行多功能化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突出到壳体外的驱动体的受压部而使该按压开关动作,所以没有必要另外设置用于驱动该按压开关的部件,对小型薄形化和结构的简单化有利。进而,由于通过在壳体的底壁上组装两组的开关元件的各导体板和驱动体以后,从上面开始顺序地组装板簧部件和盖部件,共同的板簧部件可以在两组的开关元件上施加反弹力,所以可实现组装自动化,而且,由于壳体的上部开口被盖部件盖住,因此可以防止尘土等异物进入壳体内,可以维持长时间的导通的可靠性。
在所述的构成中,板簧部件的所述压缩部具有将从所述各按压片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延伸出来的部分曲折成锐角、并且在该延长出来的部分之间实行架桥连接而形成的第一曲折片,和将从所述各按压片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延伸出来的部分曲折成锐角、并且在该延长出来的部分之间实行架桥连接而形成的第二曲折片,这样,通过以将板簧部件配置在壳体内的最上部的状态安装盖部件,第一以及第二曲折片顶压弯曲在盖部件上,可以向各按压片施加弹性力,所以在各按压片上产生弹簧压力。由此,给二组开关元件施加反弹力的板簧部件可以是薄形的简单形状,对促进降低产品成本和薄形化有利。
而且,在上述构成中,竖立设置在壳体的底壁上的侧壁,限制所述按压片长边方向的位置,并且在驱动体的所述轴部上,设置有对所述按压片限制宽方向位置的导壁,这样,在组装作业时,以定位状态将板簧部件配置在壳体内的最上部,可以防止脱落,因此可以容易地自动组装,可大幅度降低组装成本。
另外,在上述的构成中,如果两组开关元件的各自的所述固定接点部件组和导体板以及驱动体从平面上看全部对称设置,则由于装置整体容易小型化,所以是理想的。
图2是安装操作按钮前的该开关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开关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该开关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5是该开关装置具备的壳体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在该壳体内组装导体板以及驱动体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在图6所示壳体内组装板簧部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组装阶段的开关装置的剖面图。
图9是以往例的开关装置的剖面图。
图中10-壳体,10a-底壁,10b、10c-侧壁,10e-上部开口,11a~11c,12a~12c-固定接点部件,15、16-导体板,15b、16b-上升部,15d、16d-活动接点部,17、18-驱动体,17a、18a-轴部,17b、18b-受压部,17d、18d-滑动工作部,17e、18e-导壁,19-板簧部件,19a、19b-按压片,19c-压缩部,19d-第一曲折部,19f-第二曲折部,20-盖部件,21-操作按钮,21b、21c-按压凸起部,23、24-按压开关。
在这些图中所示的开关装置,由于可以作为车载用自动开闭车窗装置的驱动开关使用,所以是具有两组开关元件的双极·双掷型的开关装置。
该开关装置大概由以下部件构成在底壁10a上竖立设置侧壁10b、10c、隔断壁10d而形成一对接点收容空间S1、S2的壳体10,和由镶嵌成形加工配置在壳体10的底壁10a上的一对固定接点部件组11a~11c以及12a~12c,和从固定接点部件组11a~11c延伸凸出到壳体10的下方的三根端子13,和从固定接点部件组12a~12c延伸凸出到壳体10的下方的三根端子14,和在各接点收容空间S1、S2内可摇动地配置在底壁10a上的一对导体板15、16,和以容许升降动作的状态配置在各导体板15、16上并以轴部17a、18a为中心可转动的一对驱动体17、18,和具有将这些驱动体17、18的各轴部17a、18a向底壁10a的方向施加弹性力的一对按压片19a、19b的板簧部件19,和装在壳体10上并盖住其上部开口10e的金属板制的盖部件20,和以支轴21a为中心可摇动地被支撑着的操作按钮21。如图4所示,在操作按钮21上,向下凸出地设置着一对按压凸起部21b、21c,这些按压凸起部21b、21c分别弹性地接触在驱动体17、18的受压部17b、18b上。而且,在安装这个开关装置的电路基板22上,与壳体10邻近安装着一对按压开关23、24,各按压开关23、24的操作部位23a、24a分别配置在受压部17b、18b的下方。
在壳体10上,从底壁10a分别竖立设置有互相平行的长边侧的两个侧壁10c以及四个隔断壁10d和对于侧壁10c垂直的短边侧的两个侧壁10b。如

图1以及图5所示,在两个侧壁10c和两个隔断壁10d的各上端部(上部开口10e侧的端部)形成有使各驱动体17、18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可升降地插入的缺口状的凹部10f、10g。即,在图5中,在图示左侧的凹部10f、10g内插入驱动体17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在图示的右侧的凹部10f、10g内插入驱动体18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另外,在短边侧的两个侧壁10b上,在其中央部分别形成上端开放的缺口状的狭缝10h。在这些狭缝10h中可升降地插入驱动体17、18的臂部17c、18c。进而,在侧壁10c和隔断壁10d的相对面分别形成凸部10i,这些凸部10i的上部形状,呈在组装时使导体板15、16可以灵活地定位的圆弧状。
固定接点部件组11a~11c,在壳体10的接点收容空间S1的内底部排成一列配置,并由作为摇动支点且一直接触导体板15的第一固定接点部件11a、接触/离开导体板15的第二以及第三固定接点部件11b、11c组成。同样,固定接点部件组12a~12c,在壳体10的接点收容空间S2的内底部排成一列配置,并由作为摇动支点且一直接触导体板16的第一固定接点部件12a、接触/离开导体板16的第二以及第三固定接点部件12b、12c组成。但是,固定接点部件组11a~11c与固定接点部件组12a~12c从平面看是对称配置。另外,从各固定接点部件11a~11c引出的三根端子13和从各固定接点部件12a~12c引出的三根端子14全部与外部电路连接。
导体板15,是具有以下部件的金属板在操作按钮21安装前的状态(参照图3)下支撑驱动体17的初期承受部15a,和在该初期承受部15a的单侧使倾斜面连续的侧面看为V字形的上升部15b,和向初期承受部15a的另一侧延伸的平坦部15c,和从上升部15b向初期承受部15a相反的一侧延伸的活动接点部15d;活动接点部15d可以与固定接点部件11b接触/离开,平坦部15c可以与固定接点部件11c接触/离开。进而,在导体板15的两侧部夹着初期承受部15a、形成有四个凸起15e,通过使这些凸起15e与壳体10的凸部10i配合,限制导体板15在摇动时不向长边方向产生位置偏移。导体板16与导体板15形状相同,在初期承受部16a的两侧,有上升部16b和平坦部16c,向长边方向一端侧延伸设置的活动接点部16d与固定接点部件12b可以接触/离开,长边方向另一端侧的平坦部16c与固定接点部件12c可以接触/离开。该导体板16的两侧部也夹着初期承受部16a而形成四个凸起16e,通过使这些凸起16e与壳体10的凸部10i配合,限制导体板16在摇动时不向长边方向产生位置偏移。而如图6所示那样,这一对导体板15、16在壳体10内也是平面对称配置。
驱动体17具有从轴部17a向下方延伸并配置在导体板15上的滑动工作部17d,和邻接轴部17a并向侧方延伸插入在一方的狭缝10h内的臂部17c,和形成在该臂部17c的前端并配置在侧壁10b的外方的受压部17b,在轴部17a上,以规定间隔相对向地凸出设置有一对导壁17e;同样,驱动体18具有从轴部18a向下方延伸并配置在导体板16上的滑动工作部18d,和邻接轴部18a并向侧方延伸插入在另一方的狭缝10h内的臂部18c,和形成在该臂部18c的前端并配置在侧壁10b的外方的受压部18b,在轴部18a上,以规定间隔相对向地凸出设置有一对导壁18e。如图6所示,将这些驱动体17、18在壳体内平面对称地组合,并把相互的臂部17c、18c配置成一条直线。即,在将驱动体17、18组装进壳体10时,在壳体10中,在接点收容空间S1、S2之间的狭窄空间内配置臂部17c、18c,并介于该狭窄空间,向相对向的一对狭缝10h的外方分别配置受压部17b、18b。此时,若将驱动体17的轴线方向两端部插入成对的一方的凹部10f、10g内,同时驱动体18的轴线方向两端部插入成对的另一方的凹部10f、10g内,则驱动体17、18可以很容易地分别组合在导体板15、16上的规定位置。
板簧部件19,是将一张弹性金属板通过冲压加工形成如图1所示那样的形状,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一对按压片19a、19b,成为连接从侧面看略呈八字形的压缩部19c的下端的形状。这里,一对按压片19a、19b是对各驱动体17、18的轴部17a、18a朝向底壁10a时常施加弹性力的部位。而且,压缩部19c是被盖部件20压缩并且在各按压片19a、19b上产生弹簧压力的部位。这个压缩部19c,由将从各按压片19a、19b的长边方向一端侧延长出来的部分折回成锐角并通过桥连部19e将这些延长出来的部分之间架桥连接而形成略呈H字形的第一曲折片19d,和将从各按压片19a、19b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延长出来的部分折回成锐角并通过桥连部19g将这些延长出来的部分之间架桥连接而形成略呈H字形的第二曲折片19d组成。如图7、图8所示,板簧部件19在组装时被安装在壳体10内的最上部,一方的按压片19a配置在驱动体17的轴部17a上,另一方的按压片19b配置在驱动体18的轴部18a上。此时,通过分别将各按压片19a、19b插入导壁17e、17e之间和导壁18e、18e之间、可进行宽方向的定位,而且,通过将板簧部件19的长边尺寸设定得与壳体10的相对向的侧壁10b、10b的间隔基本同等,可以进行各按压片19a、19b的长边方向的定位。所以,板簧部件19可以在壳体10内的规定的位置简单可靠地组装。
在盖部件20上的下端部的四个角处形成有安装片20a,并通过折曲这些安装片20a而固定在壳体10的四个角上,能够把盖部件20以盖紧上部开口10e的状态安装在壳体10上。这样,当把盖部件20安装在壳体10上以后,预先组装在壳体10内的板簧部件19从图8的状态弹性变形为图3的状态。也就是说,通过以将板簧部件19配置在壳体10内的最上部的状态来组装盖部件20,而将第一以及第二曲折片19d、19f由盖部件20按压弯曲,朝向各按压片19a、19b施加弹性力,使各按压片19a、19b产生弹簧压力。由此,一方的按压片19a将驱动体17的轴部17a向底壁10a施加弹性力,由该弹性力使驱动体17的滑动工作部17d弹性接触在导体板15上,所以在将旋转驱动体17以轴部17a为中心转动时,滑动工作部17d在导体板15上滑动,可以旋转驱动该导体板15。同样地,另一方的按压片19b将驱动体18的轴部18a向底壁10a施加弹性力,由这个弹性力使驱动体18的滑动工作部18d弹性接触在导体板16上,所以在将旋转驱动体18以轴部18a为中心转动时,滑动工作部18d在导体板16上滑动,可以旋转驱动该导体板15。
上述的开关装置,是将固定接点部件11a~11c、导体板15、驱动体17、按压片19a等配置在接点收容空间S1内的第一开关元件、和将固定接点部件12a~12c、导体板16、驱动体18、按压片19b等配置在接点收容空间S2内的第二开关元件并列设置在壳体10内而构成的。但是给这些第一以及第二开关元件以反弹力的板簧部件是共同的板簧部件19。
而且,当把所述的开关装置安装到车载用自动开关车窗装置中时,在盖部件20的上方安装操作按钮21(参照图4),此时,通过使设置在操作按钮21上的一对按压凸起部21b、21c分别弹性接触在驱动体17、18的受压部17b、18b上并预先设置成予加压状态(施压状态),可以防止操作按钮21与驱动体17、18之间的偏斜摇动。在加压状态中,驱动体17、18的滑动工作部17d、18d分别与导体板15、16的上升部15b、16b的下端附近的倾斜面对接,但如果取出操作按钮21,则如图3所示那样,滑动工作部17d、18d分别与导体板15、16的初期承受部15a、16a对接,受压部17b、18b的高度位置会稍微上升。而从图3的状态转换成施压状态时,通过预先考虑所发生的驱动体17、18的旋转量,设定驱动体17、18的初期位置、导体板15、16的形状,以此在导体板15、16上可以容易地实现通过对滑动工作部17d、18d进行滑动使受压部17b、18b产生很大地升降的结构。
下面,对具有这样构成的开关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没有施加操作力的待机状态(上述施压状态),由于驱动体17的滑动工作部17d弹性接触在导体板15的上升部15b的下端部,因此固定接点部件11a、11c通过导体板15导通,使固定接点部件11a、11b间保持开关断开状态。而且,由于驱动体18的滑动工作部18d弹性接触在导体板16的上升部16b的下端部,因此固定接点部件12a、12c通过导体板16导通,使固定接点部件12a、12b间保持开关断开状态。
当在该状态下对按压操作按钮21、向例如图4的箭头所示那样施加操作力时,随着驱动体17的受压部17b被按压凸起部21b压入,臂部17c向图示的反时针方向转动,滑动工作部17d,在导体板15的上升部15b上向斜上方滑动,轴部17a抵抗按压片19a而稍微向上抬起。然后,在滑动工作部17d通过固定接点部件11a上的时刻,导体板15被驱动旋转,成为图4的状态。其结果,平坦部15c从固定接点部件11c离开,活动接点部15d与固定接点部件11b接触,因此通过导体板15使固定接点部件11a、11b导通,由此开关导通的切换信号(执行车窗的开动作的驱动信号)从端子13输出。
另外,当在图4的状态去掉对操作按钮21的操作力时,按压片19a的反弹力作用在驱动体17的轴部17a上,使滑动工作部17d沿着上升部15b的倾斜面向斜下方向移动,因此在滑动工作部17d在通过固定接点部件11a上的时刻,驱动导体板15向逆方向转动,并且受压部17b向上压按压凸起部21b,其结果,导体板15的活动接点部15d从固定接点部件11b离开,平坦部15c与固定接点部件11c接触,因此固定接点部件11a、11b的导通被切断,由此开关断开的切换信号从端子13输出,操作按钮21的倾斜被解除,回到待机状态。
下面,说明在图4的状态中将操作按钮21再压入一段的情况下的动作。这时,滑动工作部17d在导体板15的上升部15b上进一步滑动,所以作用在轴部17a上的按压片19a的弹力进一步增大,但由按压凸起部21b将受压部17b很大地向下方压入,受压部17b压入操作部位23a,而使按钮开关23动作,因此发出车窗全部打开的驱动信号。而且,当在这个状态下去掉对操作按钮21的操作力时,由于按压片19a的反弹力而使滑动工作部17d沿着上升部15b的倾斜面向斜下方移动,经过图4的状态返回到待机状态。
而当在待机状态朝向下按压按压凸起部21c的方向使操作按钮21旋转时,驱动体18的受压部18b被按压凸起部21c压入,使臂部18c转动,滑动工作部18d在导体板16的上升部16b上向斜上方滑动,因此轴部18a抵抗按压片19b而向上压,滑动工作部18d在通过固定接点部件12a的时刻,导体板16转动。所以,通过固定接点部件12a、12b导通而使开关导通的切换信号(执行车窗关闭动作的驱动信号)从端子14输出。然后,在这个状态下再按下一段操作按钮21,则按压凸起部21c通过受压部18b压入操作部位24a,可以使按压开关24动作,可输出使车窗完全关闭的驱动信号。另外,在除去操作力时,由于按压片19b的反弹力,使滑动工作部18d沿着上升部16b的倾斜面向斜下方移动,驱动导体板16逆向旋转,并且按压凸起部21c由受压部18b被压向上方,回到待机状态。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中,驱动体17、18可以由操作按钮21直接按压,不必借助于其他的驱动部件,而且,可以将作为回复弹簧起作用的板簧部件19配置在轴部17a、18a上的狭窄的空间内,所以装置整体容易做到薄形化。而且,通过被操作按钮21按压的受压部17b、18b使按压开关23、24动作,因此没有必要再另行设置按压开关用的驱动部件,由此在手动操作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全开全闭的操作的多功能开关装置,而且具有结构不复杂,无损于小型薄形化的优点。
另外,在对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进行组装时,在壳体10的底壁10a上组装两组开关元件的导体板15、16和驱动体17、18,进而顺序地组装板簧部件19和盖部件20,所以可以获得良好的组装性,此时,由于板簧部件19的压缩部19c被盖部件20压缩,在各按压片19a、19b上产生弹簧压力,由共同的板簧部件19给两组开关元件施加反弹力。而且,在组装时,导体板15、16由壳体10的凸部10i定位,驱动体17、1 8由壳体10的凹部10f、10g或切口10h定位,板簧部件19由壳体10的侧壁10b、驱动体17、18的导壁17e、18e定位,因此即使是自动组装,这些各个部件的位置也不会偏斜脱落,由此可以大幅度减少组装成本。而且,由于壳体10的上部开口10e被盖部件20盖住,所以尘土等异物不会进入到该开关装置10中,这样,可以将由于异物的进入而导致的导通不良、短路故障防止于未然,获得长时间的很高的可靠性。
另外,在本实施列的开关装置中,由于在两组的开关元件的固定接点部件组11a~11c与固定接点部组12a~12c之间、导体板15与导体板16之间、以及驱动体17与驱动体18之间,全部是平面对称配置,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壳体10内部的空间,使装置整体容易实现小型化。并且,由于在壳体10的侧壁10c与隔断壁10d上设置可以使驱动体17、18的轴线方向两端部升降插入的凹部10f、10g,并且在壳体10的侧壁10b上设置可以使臂部17c、18c升降插入的狭缝10h,所以既可以控制壳体10的高度尺寸又可以确保驱动体17、18的可动空间。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开关装置中,通过将驱动体17、18分别夹持在导体板15、16和按压片19a、19b之间而将滑动工作部17d、18d弹性接触在导体板15、16上,并且受压部17b、18b被弹性接触在按压凸起部21b、21c上。即,板簧部件19将驱动体17、18的轴部17a、18a朝向导体板15、16一直施加弹性力,在没有施予操作力时、以使滑动工作部17d、18d沿着上升部15b、16b的倾斜面下降的方式作用弹性力,所以受压部17b、18b对操作按钮21的按压凸起部21b、21c施加向上按压的弹性力。而一旦在操作按钮21上施加操作力以后,则按压凸起部21b(或者21c)直接压入受压部17b(或者18b),使滑动工作部17d(或者18d)在导体板15(或者16)上滑动,在除去对操作按钮21的操作力以后,受压部17b(或者18b)压回操作按钮21,因此,不用担心驱动体17、18、操作按钮21在操作时会发生晃动偏斜,可以得到良好的操作触感。
本发明以上述说明的方式实施,并可以得到下述的效果。
本发明是随着操作按钮等直接压入的驱动体的旋转动作、导体板被驱动旋转的开关装置,作为恢复弹簧发挥作用的板簧部件被配置在驱动体的轴部上的狭窄空间内,因此装置整体可以容易地实现薄形化。而且,由于通过在壳体的底壁上组装两组的开关元件的各导体板和驱动体以后、从上面开始顺序地组装板簧部件和盖部件,共同的板簧部件可以在两组的开关元件上施加反弹力,所以提高了组装性能并能够自动组装,而且,由于壳体部件的上部开口被盖部件盖住,因此可以防止尘土等异物的进入壳体内,可以维持长时间的导通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是设有具有底壁以及上部开口的壳体、组装在该壳体上的两组开关元件、向这两组开关元件施加反弹力的共同的板簧部件、以对该板簧部件施压的状态盖住所述的上部开口的盖部件,所述的开关元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并露出在所述底壁上的固定接点部件、可摇动地配置在所述底壁上并与所述固定接点部件可接触/离开的导体板、以允许升降动作的状态配置在所述导体板上并以轴部为中心可转动的驱动体,并且在该驱动体上,设置有向所述壳体的外方凸出的受压部和由该受压部的被压入而在所述导体板的倾斜面上滑动的滑动工作部,在所述板簧部件上,设置有被按压弯曲在所述盖部件上的压缩部和在该压缩部上连续形成的一对按压片,并由该按压片对所述驱动体的所述轴部向所述底壁施加弹性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板簧部件的所述压缩部具有将从所述各按压片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延伸出来的部分曲折成锐角、并且在该延长出来的部分之间实行架桥连接而形成的第一曲折片,和将从所述各按压片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侧延伸出来的部分曲折成锐角、并且在该延长出来的部分之间实行架桥连接而形成的第二曲折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是竖立设置在所述底壁上的所述壳体的侧壁,限制所述按压片长边方向的位置,并且在所述驱动体的所述轴部上,设置有对所述按压片限制宽方向位置的导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两组开关元件的各自的所述固定接点部件和所述导体板以及所述驱动体从平面上看都为对称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促进薄形化和结构简单化并且组装性能好、可靠性高的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具有组装在壳体(10)上并从共同的板簧部件(19)获得反弹力的二组开关元件、盖住壳体(10)的上开口部(10e)的盖部件(20)、具有用于有选择地使各开关元件动作的按压凸起部(21b、21c)的操作按钮(21),在板簧部件(19)上设置有由盖部件(20)按压弯曲的压缩部(19c)、对各开关元件的驱动体(17、18)的轴部(17a、18a)施加弹性力的按压片(19a、19b)。通过操作按钮(21)压入驱动体(17、18)的受压部(17b、18b),有选择地驱动导体板(15、16)旋转并输出开关接通的切换信号。
文档编号H01H23/16GK1477660SQ0313312
公开日2004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30日
发明者佐佐木诚, 泽田谦次, 次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