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689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通过使致动器牢固地限制插入于底座的电缆,从而使电缆不易从底座脱离,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底座的内部设置有以固定于底座的状态向致动器的旋转轨道方向延伸的加压部,当致动器向锁定方向旋转时,致动器对加压部进行加压,从而使加压部牢固地限制插入于底座的电缆。
【专利说明】
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更详细地,涉及通过使致动器牢固地 限制插入于底座的电缆,从而使电缆不易从底座脱离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扁平电缆或柔性电缆是指被分类为柔性电路板(FPC,Fle xible Printed Circuit)或柔性扁平电缆(FFC,Flexible Flat Cable)的薄膜形态的电缆,作为将复杂的 电路形成于柔韧的绝缘膜上的软性印刷电路或电缆,由于具有可弯曲、重叠、折叠、卷曲、缠 绕等柔韧性,因而被广泛使用于影像设备、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
[0003] 为了将上述电缆与印刷电路基板电联接,在印刷电路基板设置有连接器。多个端 子在连接器的底座配置成一列或多列,像这样,与连接器相结合的电缆因端子之间的紧贴 压力而受到限制。但是,由于端子的紧贴压力的强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弱,因而存在电缆 容易脱离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连接器的底座安装致动器,从而利用因致动器的转 动而产生的压接力来使电缆被连接器所限制。
[0004] 图1为表示以往的连接器的剖面的图。参照图1,以往的连接器10包括:连接器模具 11,在上述连接器模具11的前部面形成电缆结合部11a,用于使柔性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 等电缆20与上述连接器模具11相结合;联接端子13,设置于电缆结合部11a,上述联接端子 13与电缆20的端子相联接,并焊接于印刷电路基板;以及致动器12,通过电缆结合部11a结 合的电缆20以与联接端子13相联接、捆扎的方式进行旋转。并且,若在致动器12的开放状态 下将电缆20插入于电缆结合部11a,则通过操作上述电缆20,从而使上述电缆20以关闭致动 器12的方式进行转动,在此情况下,致动器12的引导突起12a对电缆20进行加压,由此完成 组装。
[0005] 这种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即,当致动器12因外部的冲击等而任意转动时,引导 突起12a不再对电缆20进行加压,从而导致电缆20任意地从电缆结合部11a脱离。
[0006] 现有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实用新型第20-0457140号 [0009] 专利文献2:韩国授权特许第10-0509779号 【实用新型内容】
[0010] 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问题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使致动器牢固 地限制插入于底座的电缆,从而使电缆不易从底座脱离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
[0011]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 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形成有用于插入电缆的插入部;端子,上述端 子的一侧以与上述电缆相接触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底座的上述插入部,上述端子的另一侧向 上述底座的外侧方向延伸且排列成多列;致动器,以与上述电缆相隔开的状态来以能够旋 转的方式与上述底座相结合;以及加压部,包括固定引导部和位置引导部,上述固定引导部 以与上述电缆相向的方式配置于上述插入部,上述固定引导部的端部固定于上述底座,上 述位置引导部从上述固定引导部向上述致动器的旋转轨道方向延伸,在上述致动器的一侧 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底座相结合的状态下,当上述致动器的另一侧以靠近上述位置引 导部的方式向锁定方向旋转时,上述致动器的另一侧向上述电缆方向对上述位置引导部进 行加压。
[0012] 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加压部的连接 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固定引导部的端部以"-1 "形状弯曲而成,在上述底座的与上述固 定引导部相向的位置形成有用于插入上述固定引导部的加压固定部。
[0013] 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加压部的连接 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加压部还包括加压突起,上述加压突起在上述固定引导部与上述 位置引导部之间向上述电缆方向突出形成,若上述致动器向上述电缆方向对上述位置引导 部进行加压,则上述加压突起固定上述电缆。
[0014] 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加压部的连接 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电缆以与上述加压突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有结合引导部。
[0015] 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加压部的连接 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加压部配置于上述插入部的两侧,上述结合引导部在与上述插入 部的两侧相向的上述电缆的两侧向上述电缆的中央方向以凹陷的方式形成,上述加压突起 收容于上述结合引导部。
[0016] 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加压部的连接 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结合引导部以收容上述加压突起的方式形成,在上述致动器向开 放方向旋转的状态下,在上述电缆向上述底座的上述插入部插入之前,上述加压部的上述 加压突起的下端比上述电缆的上部面位于下部,从而当上述电缆向上述插入部插入时,上 述电缆的上部面使上述加压突起的下端向上部移动之后,若上述加压突起位于上述结合引 导部,则上述加压突起插入于上述结合引导部。
[0017] 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加压部的连接 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加压部具有弹性,在上述致动器向开放方向旋转的状态下,在上述 电缆向上述底座的上述插入部插入之前,上述加压部的上述加压突起的下端位于比上述电 缆的上部面低第一高度的下部,上述加压部的上述位置引导部的上部面位于比上述插入孔 的上侧低第二高度的下部,上述第一高度大于上述第二高度,在上述致动器向开放方向旋 转的状态下,在上述电缆向上述插入部插入的过程中,当上述电缆的上部面使上述加压突 起的下端向上部移动时,上述加压突起向上部移动相当于上述第一高度的距离,上述位置 引导部的上部面移动距离相当于小于上述第一高度的上述第二高度,因而,上述加压部弯 曲长度相当于上述第一高度与上述第二高度的高度差,在上述加压突起向上述结合引导部 插入的瞬间,上述加压部恢复原状。
[0018] 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加压部的连接 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当上述致动器向锁定方向旋转时,在上述致动器的两侧形成有第一固 定结合部,在与上述底座的上述第一固定结合部相向的位置以与上述第一固定结合部相结 合的方式形成有第二固定结合部。
[0019] 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加压部的连接 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部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以开放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开放部和 第二开放部,上述电缆通过上述第一开放部插入于上述插入部,上述致动器以能够旋转的 方式位于上述第二开放部,上述加压部的上述位置引导部经过上述第二开放部向上述致动 器方向延伸而成,在上述致动器的一侧形成有插入孔,在上述致动器的一侧以能够旋转的 方式与上述底座相结合的状态下,若上述致动器的另一侧以远离上述加压部的上述位置引 导部的方式向开放方向旋转,则上述插入孔使得位于上述第二开放部的上述位置引导部贯 通上述致动器来向上述致动器的旋转轨道方向突出,沿着上述致动器的与上述位置引导部 相碰撞的位置以凹陷的方式形成有收容部,当上述致动器向锁定方向旋转时,上述收容部 用于收容上述位置引导部,上述收容部与上述插入孔相连通,在上述收容部的与上述位置 引导部的上部面相向的位置设置有加压面部,上述加压面部在与上述位置引导部的上部面 进行面接触的状态下向下方对上述位置引导部进行加压。
[0020] 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加压部的连接 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插入部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以开放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开放部和 第二开放部,上述电缆经过上述第一开放部插入于上述插入部,上述致动器以能够旋转的 方式位于上述第二开放部,上述端子包括:上部端子,位于上述插入部的上部,上述上部端 子的一侧向上述第一开放部方向延伸,上述上部端子的另一侧向上述第二开放部方向延 伸;下部端子,以与上述上部端子相向的方式位于上述插入部的下部,上述下部端子的一侧 向上述第一开放部方向延伸,上述下部端子的另一侧向上述第二开放部方向延伸;以及连 接部,用于连接上述上部端子和上述下部端子,当上述电缆经过上述第一开放部向上述插 入部插入时,上述上部端子的一侧或上述下部端子的一侧与上述电缆相联接。
[0021] 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上述具有加压部的连接 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当上述致动器的一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底座的上述第二开放部 相结合时,设置于上述致动器的一侧的旋转凸轮位于上述上部端子与上述下部端子之间, 在上述致动器的与上述上部端子相碰撞的位置形成有贯通部,当上述致动器的另一侧以远 离上述加压部的上述位置引导部的方式向开放方向旋转时,上述贯通部用于使上述上部端 子贯通,随着上述致动器向锁定方向或开放方向旋转,上述旋转凸轮选择性地对上述上部 端子与上述下部端子之间的隔开距离进行调节。
[0022]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在底座的内部设置有以固定于底座的状 态向致动器的旋转轨道方向延伸的加压部,当致动器向锁定方向旋转时,致动器对加压部 进行加压,从而具有如下效果,即,致动器的加压力容易地向加压部传递,加压部利用上述 加压力牢固地对插入于底座的电缆进行限制。
[0023] 并且,在加压部设置有加压突起,在电缆设置有结合引导槽,用于收容加压突起, 从而若以滑动方式插入于底座的插入部的电缆插入于加压部的加压突起,则电缆的滑动移 动受限的同时使插入于底座的电缆牢固地受到限制。
[0024] 并且,在致动器向开放方向旋转的状态下,当电缆以滑动方式插入于底座的插入 部时,在电缆的结合引导部插入于加压部的加压突起的瞬间,在加压部产生冲击,并且上述 冲击还向工作人员传递,从而使工作人员容易地确认插入于底座的插入部的电缆已与加压 部正常相结合的情况。
[0025] 并且,若致动器向锁定方向旋转,则致动器牢固地对加压部的位置引导部向下进 行加压的同时,其状态也得到牢固的固定,从而加压部的加压突起不从电缆的结合引导部 向外部脱离,由此使插入于底座的电缆牢固地受到限制。
[0026] 并且,若致动器向锁定方向旋转,则致动器的旋转凸轮对端子的上部端子与下部 端子之间的间隔进行调节,从而使设置于上部端子与下部端子之间的电缆不易脱离。
【附图说明】
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制造方法附图
[0027] 图1为表示以往的连接器的剖面的图。
[0028] 图2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图。
[0029]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分解图。
[0030] 图4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致动器从底 座向开放方向旋转的状态的图。
[0031] 图5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致动器从底 座向锁定方向旋转的状态的图。
[0032] 图6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加压部与底座相 结合的状态的图。
[0033] 图7为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加压部与致动 器之间的结合结构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图。
[0034]图8A、图8B、图8C为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 电缆插入于底座的状态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图。
[0035] 图9为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插入于底座的 电缆被限制的状态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图。
[0036] 图10为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设置于底座 的挡止部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图。
[0037] 图11为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端子和 第二端子插入于底座的状态进行说明而简要示出的图。
[0038] 图12A为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致动器、第 一端子及电缆相结合的状态进行说明而简要示出的图,图12B为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 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致动器、第二端子及电缆相结合的状态进行说明而简要 示出的图。
[0039] 图13A为简要示出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致动器 向锁定方向旋转,从而使第一端子与电缆相结合的状态的图,图13B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 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致动器向锁定方向旋转,从而使第二端子与电缆 相结合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进行更详 细的说明。
[0041] 图2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图,图3为本 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分解图。
[0042]参照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50与基板(未 图示)等相结合,上述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50包括:底座100,具有用于插入电缆500的 插入部102;端子200,收容于底座100,上述端子200与电缆500电接触;加压部400,以被底座 100所支撑的状态固定电缆500;以及致动器300,向电缆500方向对加压部400进行加压。 [0043] 例如,电缆500可以由扁平电缆500或柔性电缆500等构成。这种电缆500以沿着长 度方向长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电缆500的端部可以形成联接部501。并且,电缆500的联接部 501经过底座100的后述的第一开放部102a以滑动方式插入于插入部102,在此情况下,在联 接部501的上部面形成端子部504,上述端子部504与后述的端子200电连接。
[0044] 例如,底座100可以呈六面体等,在上述底座100的内部形成有空心空间的插入部 102,插入部102的一侧和另一侧被开放,在上述插入部102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 开放部102a和第二开放部102b。并且,在插入部102的第一开放部102a与第二开放部102b之 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部l〇la和第二侧部101b。并且,插入部102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 置有上侧部l〇lc和下侧部101d(在图10中示出)。
[0045] 并且,电缆500经过第一开放部102a插入于插入部102,致动器300以可旋转的方式 位于第二开放部102b。对于底座100与致动器300之间的结合结构将在下述内容中参照图4 及图5进行说明。并且,在底座100的插入部102插入有与电缆500电接触的端子200以及用于 限制电缆500的加压部400,对于上述端子200及加压部400,将在后述内容中进行说明。 [0046]图4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致动器从底 座向开放方向旋转的状态的图,图5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 接器装置的致动器从底座向锁定方向旋转的状态的图。
[0047] 参照图4及图5,致动器300以可旋转的方式与底座100的第二开放部102b相结合, 上述致动器300包括插入于底座100的第二开放部102b的本体301。其中,本体301的一侧以 可旋转的方式与底座100的第二开放部l〇2b相结合,本体301的另一侧向第二开放部102b方 向或底座100的上侧部l〇lc方向旋转。在此情况下,在与本体301的另一侧向底座100的上侧 部101 c方向旋转的虚拟路线,即,旋转轨道相碰撞的底座100的上侧部101 c的端部以开发的 方式形成有露出开放部106。露出开放部106与第二开放部102b相连通,位于第二开放部 102b的本体301的另一侧容易地向底座100的上侧部101c方向旋转。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 致动器300的本体301的另一侧向底座100的第二开放部102b方向旋转的状态称作向开放方 向旋转的状态,如图5所示,致动器300的本体301的另一侧向底座100的上侧部101 c方向旋 转的状态称作向锁定方向旋转的状态。
[0048]并且,为了使致动器300以可旋转的方式与底座100相结合,在底座100的第一侧部 101a及第二侧部101b中的与第二开放部102b相向的位置分别形成有旋转结合部108,在致 动器300的本体301中,与底座100的第一侧部101a及第二侧部101b相向的位置分别设置有 第一结合侧部301a和第二结合侧部301b,在第一结合侧部301a和第二结合侧部301b分别形 成有旋转引导部302,使得上述第一结合侧部301a和第二结合侧部301b以可旋转的方式与 上述旋转结合部108相结合。例如,旋转结合部108呈孔形状,例如,旋转引导部302可以呈突 出的形状,以便插入于旋转结合部108。
[0049]并且,当致动器300的本体301向锁定方向旋转时,在底座100的第一侧部101a及第 二侧部101b的端部形成有第二固定结合部109,在致动器300的第一结合侧部301a及第二结 合侧部301b以与上述第二固定结合部109相扣合的方式分别形成有第一固定结合部304。例 如,第二固定结合部109能够以凹陷的方式形成于底座100的第一侧部101a及第二侧部101b 的端部,例如,第一固定结合部304以与上述第二固定结合部109相扣合且凸出的方式形成 于致动器300的第一结合侧部301a及第二结合侧部301b。
[0050] 像这样,在底座100形成有第二固定结合部109,在致动器300形成有第一固定结合 部304,若致动器300向锁定方向旋转,致动器300的第一固定结合部304与底座100的第二固 定结合部109相扣合,从而具有使致动器300牢固地固定于底座100的效果。
[0051] 图6为示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加压部与底座相 结合的状态的图。
[0052] 参照图6,加压部400通过对插入于底座100的插入部102的电缆500进行加压来限 制电缆500,例如,加压部400以与电缆500相向的方式配置于上述插入部102,上述加压部为 一对,并以沿着与底座100的插入部102相向的第一侧部101a及第二侧部101b的内侧长的方 式形成。并且,在加压部40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以向底座100的第一开放部102a方向延伸的 方式设置有固定引导部404,在加压部40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以向底座100的第二开放部 102b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位置引导部406。并且,加压突起402可以在固定引导部404与位 置引导部406之间向电缆500方向突出形成,在加压突起402与固定引导部404之间还可以设 置有用于连接上述加压突起402与固定引导部404的延伸部403。固定引导部404在延伸部 403的端部以"-n "形状弯曲而成,详细地,上述固定引导部404包括:第一固定引导部404a, 在延伸部403的端部以向两侧长的方式形成;以及第二固定引导部404b,在固定引导部404 的一端部向垂直的下方弯曲。并且,如省略延伸部403,则第一固定引导部404a形成于加压 突起402的端部。
[0053] 在底座100设置有加压固定部105,用于固定加压部400的固定引导部404。加压固 定部105包括:第一固定部105a,形成于第一开放部102a的内周缘,用于插入第一固定引导 部404a;以及第二固定部105b,形成在与第一开放部102a相向的第一侧部101a及第二侧部 l〇lb的内侧,用于插入加压部400的第二固定引导部404b,第一固定部105a与第二固定部 105b相互连接。
[0054] 像这样,由于加压部400的固定引导部404插入于底座100的加压固定部105,因而 加压部400的固定引导部404牢固地固定于底座100。并且,位于底座100的第二开放部102b 的加压部400的位置引导部406向致动器300的旋转轨道方向延伸,由此,若致动器300-边 进行旋转,一边对加压部400的位置引导部406向下部进行加压,则加压部400的加压突起 402向下部移动,从而牢固地限制电缆500。
[0055]图7为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加压部与致动 器之间的结合结构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图。
[0056]参照图7,如图4所示,致动器300的一侧以可旋转的方式与底座100的第二开放部 102b相结合,致动器300的另一侧向底座100的第二开放部102b的外侧突出。在此情况下,在 底座100的第二开放部102b设置有加压部400的位置引导部406,加压部400的位置引导部 406位于致动器300的上部。在此状态下,当致动器300的另一侧以远离加压部400的位置引 导部406的方式向开放方向旋转时,由于上述致动器300的一侧与加压部400的位置引导部 406相碰撞,上述加压部400位于底座100的第二开放部102b,因而在上述致动器300的一侧 形成有插入孔306a,使得加压部400的位置引导部406被贯通。最终,加压部400的位置引导 部406的端部贯通插入孔306a,从而向致动器300的旋转轨道方向突出。
[0057] 并且,在致动器300的一侧,沿着与加压部400的位置引导部406相碰撞的位置以凹 陷的方式形成有收容部306b,当致动器300向锁定方向旋转时,上述收容部306b用于收容位 置引导部406,上述收容部306b与上述插入孔306a相连通。并且,在致动器300向锁定方向旋 转的状态下,在与收容部306b的位置引导部406的上部面相向的位置形成有加压面部306c, 从而使上述加压面部306-边与上述位置引导部406的上部面进行面接触,一边向下方对上 述位置引导部406进行加压。
[0058]图8A、图8B、图8C为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 电缆插入于底座的状态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图。
[0059] 参照图8A、图8B、图8C,电缆500的联接部501经过底座100的第一开放部102a插入 于底座100的插入部102。在此情况下,在电缆500的联接部501的上部设置有加压部400,在 与加压部400的加压突起402相向的位置以凹陷的方式形成有用于收容上述加压突起402的 结合引导部502。
[0060] 并且,在致动器300向开放方向旋转的状态下,在电缆500的联接部501插入于底座 100的插入部102之前,如图8A所示,加压部400的加压突起402的下端位于比电缆500的上部 面低第一高度hi的下部。在此情况下,加压部400的位置引导部406插入于致动器300的插入 孔306a,加压部400的位置引导部406的上部面位于比插入孔306a的上侧低第二高度h2的下 部,上述第一高度hi大于上述第二高度h2。在此状态下,如图8B所示,若电缆500的联接部 501插入于底座100的插入部102,则电缆500的联接部501的上部面使加压突起402的下端向 上移动第一高度hi之后,以滑动方式插入。在此情况下,加压突起402向上部移动第一高度, 相反,位于插入孔306a的位置引导部406的上部面移动距离相当于小于第一高度的第二高 度,因而,加压部400弯曲长度相当于上述第一高度与上述第二高度的高度差。其中,加压部 400具有弹性,从而使加压部400容易弯曲。接着,如图8C所示,在电缆500的结合引导部502 位于加压部400的加压突起402的瞬间,加压突起402插入于结合引导部502,从而使电缆500 的联接部501的滑动移动受限。在此情况下,由于加压部400的加压突起402插入于结合引导 部502,被弯曲的加压部400将恢复原状。并且,因加压部400的弹性而使加压部400恢复原状 的过程迅速进行,因而在加压部400产生冲击,并且上述冲击还向工作人员传递,从而使工 作人员容易地确认插入于底座100的插入部102的电缆500已与加压部400正常相结合的情 况。
[0061] 图9为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插入于底座的 电缆被限制的状态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图。
[0062] 参照图9,若电缆500正常插入于底座100的插入部102,则工作人员使致动器300向 锁定方向旋转。在此情况下,致动器300的加压面部306c与加压部400的位置引导部406的上 部面进行面接触,从而对位置引导部406向下方进行加压。并且,若致动器300向锁定方向旋 转,如上述图4所示,致动器300的固定引导部404与底座100的第二固定结合部109相扣合, 从而使致动器300固定于底座100,因而致动器300牢固地对位置引导部406向下方进行加压 的同时,上述状态也得到牢固的固定,从而使加压部400的加压突起402不在电缆500的结合 引导部502向外部脱离,由此使插入于底座100的电缆500牢固地受到限制。
[0063]图10为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设置于底座 的挡止部进行说明而示出的图,图11为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 器装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插入于底座的状态进行说明而简要示出的图。
[0064] 参照图10及图11,多个端子200在底座100的插入部102以并列的方式进行排列,例 如,多个第一端子210与多个第二端子220以相互交替的方式进行排列。第一端子210包括第 一上部端子212(在图12A、图12B中示出)、第一下部端子214及第一连接部216。第一上部端 子212位于插入部102的上部,并以沿着上述插入部102的长度方向长的方式形成,上述插入 部102的一侧向第一开放部102a方向延伸,上述插入部102的另一侧向第二开放部102b方向 延伸。第一下部端子214以与上部端子200相向的方式位于插入部102的下部,上述下部端子 214的一侧向第一开放部102a方向延伸,上述下部端子214的另一侧向第二开放部102b方向 延伸。在此情况下,第一下部端子214的一侧的长度大于第一上部端子212的一侧的长度。第 一连接部216使第一上部端子212与第一下部端子214相互连接。第二端子220包括第二上部 端子222(在图12A、图12B中示出)、第二下部端子224及第二连接部226。第二上部端子222位 于插入部102的上部,并以沿着插入部102的长度方向长的方式形成,上述第二上部端子222 的一侧向第一开放部l〇2a方向延伸,上述第二上部端子222的另一侧向第二开放部102b方 向延伸。在此情况下,第二上部端子222的一侧的长度大于第一上部端子212的一侧的长度。 第二下部端子224以与上部端子200相向的方式位于插入部102的下部,上述第二下部端子 224的一侧向第一开放部102a方向延伸,上述第二下部端子224的另一侧向第二开放部102b 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226使第二上部端子222与第二下部端子224相互连接。并且,在第一 上部端子212的一侧和第二上部端子222的一侧分别形成有第一接触突起212a和第二接触 突起222a,若电缆500经过第一开放部102a插入于插入部102,则上述第一接触突起212a及 上述第二接触突起222a与电缆500的后述的端子部504相联接,第一端子210及第二端子220 与电缆500电连接。并且,第一下部端子214及第二下部端子224与外部基板等电连接。
[0065] 在底座100的插入部102的第一开放部102a与第二开放部102b之间突出形成有挡 止部104,用于对插入于第一开放部102a的电缆500的滑动移动进行限制。并且,多个第一端 子210引导部103a和多个第二端子220引导部103b以相互交替的方式排列在插入部102的上 侧和下侧。并且,第一端子210的第一上部端子212及第一下部端子214被引导到第一端子 210引导部103a,第二端子220的第二上部端子222及第二下部端子224被引导到第二端子 220引导部103b。在此情况下,在与挡止部104的第一端子210引导部103a相向的位置以凹陷 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引导部l〇4a,用于引导第一端子210的第一连接部216,第一端子210的第 一上部端子212和第一下部端子214通过贯通第一引导部104a向第二开放部102b方向延伸。 并且,在与挡止部104的第二端子220引导部103b相向的位置形成有用于插入第二端子220 的孔形状的第二引导部104b。
[0066]图12A为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致动器、第 一端子及电缆相结合的状态进行说明而简要示出的图,图12B为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 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致动器、第二端子及电缆相结合的状态进行说明而简要 示出的图。
[0067] 参照图12A、图12B,如上述图4所示,致动器300的一侧以可旋转的方式与底座100 的第二开放部102b相结合,致动器300的另一侧向底座100的第二开放部102b的外侧突出。 在此情况下,在底座100的第二开放部102b设置有第一端子210的第一上部端子200和第一 下部端子200以及第二端子220的第二上部端子200和第二下部端子200,因而致动器300的 一侧位于第一端子210的第一上部端子200与第一下部端子200之间以及第二端子220的第 二上部端子200与第二下部端子200之间。在此状态下,当致动器300向开放方向旋转时,致 动器300的一侧与第一端子210的第一上部端子200及第二端子220的第二上部端子200相碰 撞,因而在致动器300的一侧形成有多个贯通部309,用于使第一端子210的第一上部端子 200及第二端子220的第二上部端子200贯通。在此情况下,致动器300的第一上部端子212及 第二上部端子222与第一下部端子214及第二下部端子224之间设置有旋转凸轮308,当致动 器300进行旋转时,旋转凸轮308起到旋转轴作用。旋转凸轮308呈椭圆形,对此将在下述内 容中参照图13A、图13B进行说明。
[0068]电缆500经过第一开放部102a插入于底座100的插入部102,在此情况下,与端子 200相接触的电缆500的端子部504包括:第一端子部504b,与第一端子210的第一接触突起 212a相接触;以及第二端子部504a,与第二端子220的第二接触突起222a相接触。其中,第一 端子210的第一接触突起212a相对于第二端子220的第二接触突起222a更接近于第二开放 部102b,因而电缆500的第一端子部504b也相对于第二端子部504a更接近于第二开放部 102b。像这样,由于第一端子部504b与第二端子部504a以相互隔开的方式构成,从而具有抑 制第一端子部504b与第二端子部504a之间的干扰、碰撞、噪声等的效果。
[0069] 图13A为简要示出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致动器 向锁定方向旋转,从而使第一端子与电缆相结合的状态的图,图13B为简要示出本实用新型 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的致动器向锁定方向旋转,从而使第二端子与电缆 相结合的状态的图。
[0070] 参照图12A、图12B,当致动器300位于开放方向时,旋转凸轮308沿着位于底座100 的第二开放部l〇2b方向的第一端子210及第二端子220的第一上部端子212及第二上部端子 222和第一下部端子214及第二下部端子224的长度方向呈长椭圆形状。在此情况下,由于旋 转凸轮308具有相当于第一上部端子212及第二上部端子222与第一下部端子214及第二下 部端子224之间的隔开距离以下的长度的高度,因而旋转凸轮308不会对第一上部端子212 及第二上部端子222与第一下部端子214及第二下部端子224之间的隔开距离产生影响。 [0071 ]接着,参照图13A、图13B,若致动器300从开放方向向锁定方向旋转90度,则旋转凸 轮308也旋转90度,从而旋转凸轮308以向第一端子210及第二端子220的第一上部端子212 及第二上部端子222和第一下部端子214及第二下部端子224的垂直方向长的方式设置。在 此情况下,旋转凸轮308具有相当于超过第一上部端子212及第二上部端子222与第一下部 端子214及第二下部端子224之间的隔开距离的长度的高度,从而旋转凸轮308使位于底座 100的第二开放部102b方向的第一上部端子212及第二上部端子222与第一下部端子214及 第二下部端子224之间的隔开距离比以往的距离更加拉长。即,随着致动器300向锁定方向 旋转,位于底座100的第二开放部l〇2b方向的第一上部端子212及第二上部端子222与第一 下部端子214及第二下部端子224之间的隔开距离变宽,位于底座100的第一开放部102a方 向的第一上部端子212及第二上部端子222与第一下部端子214及第二下部端子224之间的 隔开距离变窄。并且,经过底座100的第一开放部l〇2a插入于底座100的插入部102的电缆 500的联接部501位于第一上部端子212及第二上部端子222与第一下部端子214及第二下部 端子224之间,因而第一上部端子212及第二上部端子222与第一下部端子214及第二下部端 子224牢固地对电缆500的联接部501进行加压,从而具有防止电缆500的联接部501任意脱 离的效果。
[0072]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对本实 用新型进行多种变形及修改,若这种变形及修改属于所附的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其技 术思想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
【主权项】
1. 一种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底座,形成有用于插入电缆的插入部; 端子,上述端子的一侧以与上述电缆相接触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底座的上述插入部,上 述端子的另一侧向上述底座的外侧方向延伸且排列成多列; 致动器,以与上述电缆相隔开的状态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底座相结合;以及 加压部,包括固定引导部和位置引导部,上述固定引导部以与上述电缆相向的方式配 置于上述插入部,上述固定引导部的端部固定于上述底座,上述位置引导部从上述固定引 导部向上述致动器的旋转轨道方向延伸, 在上述致动器的一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底座相结合的状态下,当上述致动器的 另一侧以靠近上述位置引导部的方式向锁定方向旋转时,上述致动器的另一侧向上述电缆 方向对上述位置引导部进行加压。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引导部的端部以"形状弯曲而成,在上述底座的与上述固定引导部相向 的位置形成有用于插入上述固定引导部的加压固定部。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压部还包括加压突起,上述加压突起在上述固定引导部与上述位置引导部之间 向上述电缆方向突出形成, 若上述致动器向上述电缆方向对上述位置引导部进行加压,则上述加压突起固定上述 电缆。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缆以与上述 加压突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有结合引导部。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压部配置于上述插入部的两侧, 上述结合引导部在与上述插入部的两侧相向的上述电缆的两侧向上述电缆的中央方 向以凹陷的方式形成,上述加压突起收容于上述结合引导部。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合引导部以收容上述加压突起的方式形成, 在上述致动器向开放方向旋转的状态下,在上述电缆向上述底座的上述插入部插入之 前,上述加压部的上述加压突起的下端比上述电缆的上部面位于下部,从而当上述电缆向 上述插入部插入时,上述电缆的上部面使上述加压突起的下端向上部移动之后,若上述加 压突起位于上述结合引导部,则上述加压突起插入于上述结合引导部。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压部具有弹性, 在上述致动器向开放方向旋转的状态下,在上述电缆向上述底座的上述插入部插入之 前,上述加压部的上述加压突起的下端位于比上述电缆的上部面低第一高度的下部,上述 加压部的上述位置引导部的上部面位于比上述插入孔的上侧低第二高度的下部,上述第一 高度大于上述第二高度, 在上述致动器向开放方向旋转的状态下,在上述电缆向上述插入部插入的过程中,当 上述电缆的上部面使上述加压突起的下端向上部移动时,上述加压突起向上部移动相当于 上述第一高度的距离,上述位置引导部的上部面移动距离相当于小于上述第一高度的上述 第二高度,因而,上述加压部弯曲长度相当于上述第一高度与上述第二高度的高度差,在上 述加压突起向上述结合引导部插入的瞬间,上述加压部恢复原状。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上述致动器向锁定 方向旋转时,在上述致动器的两侧形成有第一固定结合部,在与上述底座的上述第一固定 结合部相向的位置以与上述第一固定结合部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有第二固定结合部。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插入部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以开放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开放部和第二开放部,上 述电缆通过上述第一开放部插入于上述插入部,上述致动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位于上述第 二开放部, 上述加压部的上述位置引导部经过上述第二开放部向上述致动器方向延伸而成, 在上述致动器的一侧形成有插入孔,在上述致动器的一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底 座相结合的状态下,若上述致动器的另一侧以远离上述加压部的上述位置引导部的方式向 开放方向旋转,则上述插入孔使得位于上述第二开放部的上述位置引导部贯通上述致动器 来向上述致动器的旋转轨道方向突出, 沿着上述致动器的与上述位置引导部相碰撞的位置以凹陷的方式形成有收容部,当上 述致动器向锁定方向旋转时,上述收容部用于收容上述位置引导部,上述收容部与上述插 入孔相连通,在上述收容部的与上述位置引导部的上部面相向的位置设置有加压面部,上 述加压面部在与上述位置引导部的上部面进行面接触的状态下向下方对上述位置引导部 进行加压。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插入部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以开放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开放部和第二开放部,上 述电缆经过上述第一开放部插入于上述插入部,上述致动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位于上述第 二开放部, 上述端子包括: 上部端子,位于上述插入部的上部,上述上部端子的一侧向上述第一开放部方向延伸, 上述上部端子的另一侧向上述第二开放部方向延伸; 下部端子,以与上述上部端子相向的方式位于上述插入部的下部,上述下部端子的一 侧向上述第一开放部方向延伸,上述下部端子的另一侧向上述第二开放部方向延伸;以及 连接部,用于连接上述上部端子和上述下部端子, 当上述电缆经过上述第一开放部向上述插入部插入时,上述上部端子的一侧或上述下 部端子的一侧与上述电缆相联接。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加压部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致动器的一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上述底座的上述第二开放部相结合时,设置 于上述致动器的一侧的旋转凸轮位于上述上部端子与上述下部端子之间,在上述致动器的 与上述上部端子相碰撞的位置形成有贯通部,当上述致动器的另一侧以远离上述加压部的 上述位置引导部的方式向开放方向旋转时,上述贯通部用于使上述上部端子贯通, 随着上述致动器向锁定方向或开放方向旋转,上述旋转凸轮选择性地对上述上部端子 与上述下部端子之间的隔开距离进行调节。
【文档编号】H01R12/77GK205724201SQ201620320163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5日
【发明人】朴相贤, 金周哲
【申请人】宇宙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