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250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座。
背景技术
以往,已提供有如下的插座,即,在前面具有由插入插头的插片的两个触头插口构成的插座口的机体内部,收容着连接从触头插口插入的插片的刃接受构件,和开闭自如地闭塞两个触头插口并由插入触头插口的插片打开的门。此门滑动移动自如地保持在平行于机体前面的方向,且由弹簧推向闭塞触头插口的方向,从而在未在触头插口中插入插片的状态下,闭塞触头插口。另外,由从两个触头插口插入的插片均匀地推压门时,插片的压力就转换成使插片进行滑动移动的力,从而门可以克服弹簧的弹力,进行滑动移动,打开触头插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以往还提供了如下的插座,即,在机体的前面具有由插入包含接地极的三个平型插片的三个触头插口形成的所谓O型插座口,在此机体内部,收容着连接从触头插口插入的插片的刃接受构件,和沿着机体的前面滑动移动自如地配置、开闭自如地闭塞三个触头插口并由插入触头插口的插片打开的门。
专利文献特开2000-315538号公报上述的前一个插座,有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即,如果触头或销等异物仅插入到两个触头插口内的单侧,仅使门的单侧被推压,则门会相对于机体的前面稍微倾斜,在门的两端部中靠近机体前壁的一端部与设置在机体前壁的背面的止动器的同时,远离机体前壁的另一端部与设置在机体内部的另外的止动器接触,从而使门的滑动移动被限制,保持触头插口关闭的状态,但由于零件的尺寸偏差,设置在机体前壁的背面的止动器所限制的门的一端部和机体前壁的背面之间的间隔将会扩大,有可能会导致门的端部无法被止动器所限制,有可能门被打开。
上述的第二个插座,则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在构成三极插座的三个插片插口被门闭塞的状态下,由于闭塞插入电压极的插片的2个插片插口的门的部位的外缘位置,与在机体前面平行的面内,与电压极插片插口的内壁面处于大致同样的位置上,因此,由于零件的尺寸偏差,有时容易在门的外缘和触头插口的内壁面之间进入异物,从而,将销等前端细的异物倾斜地插入到门的外缘和触头插口的内壁面之间撬门,就有可能将门打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是在零件的尺寸偏差的情况下,将销等异物插入进去的时候,也能确切地防止门被打开的插座。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之一的特征在于,具备将由能分别插入不同形状的多个种类的触头的两个触头插口形成的插座口设置在其前壁上的机体,收容于机体的内部、并包含与通过触头插口插入的触头进行接触导通的插片承接构件的充电部,收容于机体的内部、开闭自如地闭塞两个触头插口、并由插入到触头插口的触头打开的门,和与机体前壁的里侧面相对地收容于机体的内部、在与两个触头插口的连接线大致正交且与机体前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滑动移动自如地支撑门的的中间框;在对应于两个触头插口中间部的门的部位,形成在与滑动移动方向大致正交的平面内相对于中间框摆动自如地支撑的支点部,在机体前壁的里侧面设置着第一限制筋,该第一限制筋在门以该支点部为支点倾斜的时候,与夹着支点部的门的两个端部中的靠近机体前壁的里侧面的一端部接触、并限制门的滑动移动,与在门以支点部为支点倾斜的状态下,第一限制筋接触的门的部位和机体前壁的里侧面之间的间隔的容许尺寸范围的最大值相比较,第一限制筋从上述前壁的里侧面突出的量被设定为更大的尺寸。
根据此发明,在将销等异物仅插入到单侧的触头插口时,由于门的单侧被异物推压,门会以支点部作为支点倾斜,夹着支撑部的门的两个端部中的、靠近机体前壁的里侧面的一端部与设置在机体前壁的里侧面的第一限制筋接触,从而能限制门的滑动移动,但是,由于与在门以支点部为支点倾斜的状态下,第一限制筋接触的门的部位和机体前壁的里侧面之间的间隔的容许尺寸范围的最大值相比较,第一限制筋从上述前壁的里侧面突出的量被设定为更大的尺寸,因此,即使由零件尺寸的偏差,导致第一限制筋接触的门的部位和机体前壁的里侧面之间的间隔扩大,也可以确切地限制门和第一限制筋,从而防止门被打开。
另外,本发明之二的特征在于,在本发明之一中,在中间框的与机体前壁的里侧面相对的面上设置第二限制筋,该第二限制筋在门以上述支点部为支点倾斜的时候,与夹着支点部的门的两个端部中的远离机体前壁的里侧面的另一个端部接触、并限制门的滑动移动。
根据此发明,在将销等异物仅插入到单侧的触头插口时,由于门的单侧被异物推压,门会以支点部作为支点倾斜,夹着支撑部的门的两个端部中的、靠近机体前壁的里侧面的一端部与设置在机体前壁的里侧面的第一限制筋接触,并且远离机体前壁的里侧面的另一个端部接触于设置在中间框的第二限制筋,从而可通过第一和第二限制筋从前后两侧夹住门的两个端部并保持,即使在用销等异物挤撬推压门的情况下,因为门的整体会向后方移动,因此,可通过设置在中间框上的第二限制筋限制门的滑动移动,从而确切地防止门被打开。
此外,本发明之三的特征在于,具备将由分别插入包含接地极的三个触头的三个触头插口形成的插座口设置在其前壁上的机体,收容于机体的内部、并包含与通过触头插口插入的触头进行接触导通的插片承接构件的充电部,和在与机体前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滑动移动自如地支持、开闭自如地闭塞三个触头插口、并由插入到触头插口的触头打开的门;在该门闭塞触头插口的状态下,在闭塞电压极的触头插口的门的部位,设置着在与机体前面平行的平面内、较电压极的触头插口的内壁面向外侧突出的外伸部。
根据此发明,由于在门闭塞触头插口的状态下,在闭塞电压极的触头插口的门的部位,设置着在与机体前面平行的平面内、较电压极的触头插口的内壁面向外侧突出的外伸部,因此,即使将销等异物插入到触头插口内壁面后端和门之间,也因异物的前端会碰到外伸部,从而能确切地防止由于异物的前端推压门的外缘,而导致门被撬开的事情发生。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之一中,具有如下的效果,即,在将销等异物仅插入到单侧的触头插口时,由于门的单侧被异物推压,门会以支点部作为支点倾斜,夹着支撑部的门的两个端部中的、靠近机体前壁的里侧面的一端部与设置在机体前壁的里侧面的第一限制筋接触,从而能限制门的滑动移动,但是,由于与在门以支点部为支点倾斜的状态下,第一限制筋接触的门的部位和机体前壁的里侧面之间的间隔的容许尺寸范围的最大值相比较,第一限制筋从上述前壁的里侧面突出的量被设定为更大的尺寸,因此,即使由零件尺寸的偏差,导致第一限制筋接触的门的部位和机体前壁的里侧面之间的间隔扩大,也可以确切地限制门和第一限制筋,从而防止门被打开。
另外,在本发明之3中,具有如下的效果,即,由于在门闭塞触头插口的状态下,在闭塞电压极的触头插口的门的部位,设置着在与机体前面平行的平面内、较电压极的触头插口的内壁面向外侧突出的外伸部,因此,即使将销等异物插入到触头插口内壁面后端和门之间,也因异物的前端会碰到外伸部,从而能确切地防止由于异物的前端推压门的外缘,而导致门被撬开的事情发生。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插座的分解立体图。
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插座,(a)是正视图,(b)是底视图。
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插座,是图2的D-D剖视图。
图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插座,(a)是图2的A-A剖视图,(b)是E部放大图。
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插座,(a)是图2的B-B剖视图,(b)是F部放大图。
图6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插座,(a)是图2的C-C剖视图,(b)是G部放大图。
图7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座的盖子中装入螺旋弹簧以及门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插座的盖子,(a)是后视图,(b)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的插座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如果不特别说明,则在图2(a)所示的方向中,规定上下左右方向,以图2(a)的正面为前面。因此,图2(b)中的下端,就成为了后端。
插座机体1,通过用合成树脂制的组装零件4、4将合成树脂模制品主体2和盖子3结合而形成,并在机体1的前面,设置了各一个所谓通用型的插座口5和所谓O型插座口6。
主体2的形状为前面设有开口的大致箱形的形状,并设置着在主体2的大致中央底部位置,被从底部竖立设置的周壁7包围四周,并收容后述的O型的接地极用导电构件20c的凹部8、在此凹部8的周围被从底部竖立设置的隔壁9间隔开,分别收容通用型的插片承接部23和O型的电压极用插片承接部24的合计4个收容凹部10、收容着端子部21的两个收容凹部11、11。另外,在沿着主体2的纵向的两个侧面,突出设置着在中央部沿纵向排列的一对嵌合部12a,和在两端部的各一个嵌合部12b。
另一方面,盖子3为后面有开口的大致箱形,并在前面沿纵向排列设置着的插座口5、6。所谓通用型插座口5,由可插入插片和导电销等形状各异的多种类型的触头的两个触头插口5a、5a构成,各触头插口5a形成为可对应于平板状的插片或大致圆柱状的导电销等各种触头的形状,即,将插入插片的矩形孔5b和插入导电销的半圆形孔5c一体连通的形状。另外,所谓O型插座口6由3个触头插口6a,6b,6b构成,且各触头插口6a,6b对应于平板状的插片形成为矩形,在插入接地极的插片的触头插口6a的两侧,剩下的两个触头插口(电压极)6b,6b,以倒八字形配置。
另外,在沿着盖子3的纵向的两个侧面,与一对嵌合部12a对应的部位,突出设置着沿纵向排列的一对嵌合部13a,在两个端部与两个嵌合部12b对应的部位,则分别突出设置着一个嵌合部13b。而且,在主体2和盖子3在开口面侧对接的状态下,主体2侧的嵌合部12a,12b和盖子3侧的嵌合部13a,13b在前后方向上重合接触。
此外,在此状态下,在中央的嵌合部12a,13a和两端的嵌合部12a,13a之间,以及相对于两端的嵌合部12b,13b而处于与中央的嵌合部12a,13a相反侧的部位上,分别形成有插入组装构件4的卡扣脚16的卡扣脚插口14。
组装构件4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碳酸酯树脂),以薄带板状形成,与中央部的各一对嵌合部12a,13a分别单独嵌合的一对嵌合孔15a并列设置于纵向的中央部,并且与两个端部的嵌合部12b,13b分别嵌合的嵌合孔15b设置在纵向的两个端部。另外,在与主体2和盖子3的侧面相对的组装构件4的背面侧,在与卡扣脚插口14相对的位置上,向背面方向突出设置着在前端具有卡扣爪16a的卡扣脚16,且各卡扣爪16a分别朝向互相相向的方向,即接近于嵌合部12a、13a、12b、13b的方向突出设置。
而且,如果在将主体2和盖子3在开口面侧对接的状态下,将卡扣脚16插入到卡扣脚插口14中,将组装构件4向机体1的纵向的两侧面推压,则插入到卡扣脚插口14的卡扣脚16的卡扣爪16a就会与卡扣脚插口14的孔边缘结合,中央的一对嵌合部12a,13a以及两端的嵌合部12b,13b,分别与嵌合孔15a,15b嵌合,从而可将主体2和盖子3结合起来,组装成机体1。
另外,端子部21具有快速连接端子结构,该快速连接端子结构具有与电线连接的端子片22、将电线压接连接到此端子片22的锁闭弹簧28、为了断开端子片22和电线之间的连接而向解除压接的方向弯曲锁闭弹簧的解除钮29a。在此,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将一片金属板进行弯曲,而一体形成端子部21的端子片22和作为插片承接构件的两种插片承接部23,24,从而构成导电构件20a,20b。另外,由于两个导电构件20a和20b以面对称的形式形成,有着相互的镜像关系,因此仅对一个的导电构件20a进行说明。
通过弯曲金属板而形成的导电构件20a具有平板状的基部25,从基部25的中央部的一侧边缘突出设置着一对端子片22的同时,从中央部的另一侧边缘突出设置着一对接触片26、并在基部25的两侧设置着两种插片承接部23,24。另外,在相对的端子片22,22和接触片26,26之间,分别配置着锁闭弹簧28,28。
锁闭弹簧28对具有弹性的导电材料的带板的两个端部进行弯曲,在中央片28c的两端部形成锁闭片28a和接触片28b。锁闭片28a从与中央片28c的连接的部分朝向前端边缘,向接近于端子片22的方向倾斜,而接触片28b则弯曲成大致S字形状。另外,中央片28c形成为大致平板状,并接触于接触片26。而且,若通过主体2底部的电线插孔(图中未示出),在锁闭弹簧28的锁闭片28a及接触片28b和导电构件20a的端子片22之间插入电线,则锁闭片28a的前端咬入电线、防止其脱出,同时通过锁闭片28a和接触片28b将电线压接到端子片22上,从而可实现电线和端子片22之间的导通(连接)。另外,在收容凹部11内的一对锁闭弹簧28,28之间,配置着对应于导电构件20a的端子部21的解除钮29a,并通过从设置于主体2的底部的解除扣操作孔(图中未示出)插入螺丝刀等工具进行推动等操作,将锁闭弹簧28的锁闭片28a向压接解除方向进行弯曲,从而使锁闭片28a的前端从电线分离,解除端子片22和电线之间的连接。
此外,通用型的插片承接部23具有如图3所示从基部25的一端部突出设置、利用相互面对设置的前端部夹持插片的一对插片承接部弹簧23a,和在比连接一对插片承接部弹簧23a的侧端之间的连线还要远离插片承接部弹簧23的位置上,向前方突出设置着的插片承接部弹簧23b。而且,O型电压极用插片承接部24,如图6(a)所示,利用相互面对的前端部夹持插片的一对插片承接部弹簧24a从基部25的另一端突出设置而形成。
另一方面,O型接地极用导电构件20c,通过对板状的金属构件进行弯曲,而一体形成作为接地极用的插片承接构件的插片承接部24’和接地极用端子部21’,并收容于形成在主体2的大致中间位置的凹部8之内。此插片承接部24’具有,与插入到触头插口6a的接地极的插片接触导通的一对插片承接部弹簧24a。另外,端子部21’具有端子片27a和接触片27b,并与锁闭弹簧28,28和解除钮29b一起构成快速连接端子。此外,由于插片承接部24’和端子部21’的结构与导电构件20a,20b的插片承接部24以及端子部21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上述结构的导电构件20a,20b,将各个插片承接部23、插片承接部24收容到设置在主体2四个角的收容凹部10的同时,将端子部21收容到设置于主体2中央的左右两侧的收容凹部11,从而安装在主体2上。而且,在对收容凹部10,11进行隔离的隔壁9上,设置着能将导电构件20a,20b的基部25插入的狭缝(图中未示出)。另外,导电构件20c收容于主体2的中央凹部8中并安装在主体2上。而且,在将作为充电部的导电构件20a~20c,收容于主体2的状态下,将盖子3覆盖于主体2的开口上,并用组装构件4结合主体2和盖子3,构成机体1,则各插片承接部23就会与设置在盖子3前面的插座口5的触头插口5a相对,同时,插片承接部24、24’与插座口6的触头插口6a,6b相对。
本实施形态中,具有开闭自如地闭塞构成通用型的插座口5的触头插口5a,5a的门30、开闭自如地闭塞构成O型插座口6的触头插口6a,6b的门40、配置在主体2和盖子3之间,并将门30,40收容于盖子3的内侧,并滑动移动自如地支撑门30,40的中间框50。
门30由主部31和闭塞板部32,32构成,其中主部31由合成树脂模制品构成,在表面设置着收容螺旋弹簧17的一端部的收容部36,闭塞板部32,32从主部3 1的左右两侧向侧方突出,且用盖子3的内侧闭塞触头插口5a,5a。在门30的背面侧(装入时与中间框105相对的一侧)的大致中间位置,突出设置着突条形的滑动片33,且在滑动片33的左右两侧,与滑动片33大致平行地突出设置着比滑动片33的高度尺寸小(突出量小)的支撑片34,34。另外,在主部31的收容部36内,突出设置着与螺旋弹簧17结合的结合突片36a。此外,在闭塞板部32,32的表面,分别形成有倾斜面35,35,而这些倾斜面35,35从收容部36的开口面侧向前方倾斜。而且,以将螺旋弹簧17的自由端接触于形成在盖子3的背面的弹簧支承突起19的状态,将门30安装于盖子3上。
另一方面,门40具有用于从接地极用触头插口6a插入的接地极插片的插通孔41的同时,在其一端侧形成了倾斜面42,而且,在两侧形成有倾斜边的另一端侧,竖立设置着弹簧支承突起43。另外,在门40的背面侧的设置了上述倾斜面42的部分的里侧部位,设置了加固用突部44,并在另一端侧设置了导向槽45。此外,该门40通过将倾斜面42的部分滑动移动自如地结合在形成于盖子3的背面的筋46,46,并且将弹簧支承突起43的部分滑动移动自如地结合在筋47,47,并在弹簧支承突起43和盖子3侧的弹簧支承座48之间,配置螺旋弹簧18的状态下,安装在盖子3上。此时,门40的一对倾斜边大致平行于以倒八字形排列的触头插口6b,6b,同时,倾斜边通过上述的螺旋弹簧18的弹性力与形成于盖子3的背面的倾斜壁49,49接触,从而,成为触头插口6b,6b被门40闭塞的状态。
另外,中间框50具有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矩形的主部50a。在此主部50a上,从中央到一端侧的对应于插座口6的触头插口6a,6b,6b的位置上,设置着三个插片插通孔51,同时,在另一端侧的对应于插座口5的触头插口5a,5a的位置上,设置着两个插片插通孔52。另外,在与盖子3的前壁里面的主部50a相对的表面,与门40的加固用突部44滑动移动自如地结合的滑动导向槽53,凹下设置在对应于接地极插片且设置在大致中央的插片插通孔51的周围,在该插片插通孔51的端部附近,突出设置着防止螺旋弹簧18松动的突部54,并且在门40的导向槽45中,突出设置着以自由滑动移动方式结合的突条形导向筋55。此外,在主部50a的表面上,在中央部的左右两侧,还突出设置着限制门40的移动范围的止动器56。另外,在主部50a表面的另一端侧,在插片插通孔52,52之间,大致平行地突出设置着一对突条57a,而这些突条57a之间,形成了与门30的滑动片33以自由滑动移动地方式结合的滑动槽57,且在左右两侧部,突出设置着在门30以滑动片33为支点倾斜的情况下,与门30的左右两个端部结合的第二限制筋(以下称为限制筋)58,58。
而且,如果将组装了门30、40或中间框50的盖子3与装入了导电构件20a、20b、20c的主体2结合,则构成通用型插座口5的触头插口5a,5a就会被门30闭塞,并且构成O型插座口6的触头插口6a,6b,6b会被门40闭塞,从而从哪个插座口5,6,都不会露出充电部。
下面,对在各插座口5,6中连接插头时的门30、4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关于O型插座口6,将插头的插片插入到触头插口6a,6b即可,而此时3极中的接地极的插片将会推压门40的倾斜面42,从而使门40克服螺旋弹簧18的弹力二滑动移动。由此,被门40闭塞的触头插口6a,6b会被打开,而插片通过门40的插通孔41以及倾斜边的侧边,并且通过中间框50的3个插片插通孔51,分别与导电构件20a,20b的插片承接部24和导电构件20c的插片承接部24’连接。
另外,关于通用型插座口5,将插头的插片插入到触头插口5a,5a即可,若触头(插片)是平型插片,则是插入到触头插口5a的矩形孔5b中的平型插片、若触头(插片)是销型插片,则是插入到触头插口5a的半圆形孔5c中的销型插片,会分别推压门30的倾斜面35、35,从而克服螺旋弹簧17的弹力而使门30滑动移动。由此,被门30闭塞的触头插口5a,5a会被打开,而触头会通过中间框50的插片插通孔52,52,与导电构件20a,20b的插片承接部23连接。
这里,门30通过在中间框50的滑动槽57上结合滑动片33,从而滑动移动自如地支撑,而且,在纵向上(与连接触头插口5a,5a的线平行的方向),将滑动片33作为支点,上下自如地往复运动。为此,如图3~5所示,在将销等异物仅插入到一个触头插口5a中的情况下,则门30的单侧的倾斜面35被推压,从而门30以滑动片33为支点,相对于中间框50倾斜,在夹着支点部(滑动片33)的门30的两个端部中,靠近盖子3的前壁的背面侧的一端部,与突出设置在盖子3的前壁的里侧面的第一限制筋(以下称为限制筋)37结合的同时,远离盖子3的前壁的背面侧的另一端部,与设置在中间框50表面的限制筋58结合,从而限制门30的滑动移动,同时防止门30被打开。这里,在本实施形态中,在门30以滑动片33为支点倾斜的状态下,与盖子3的限制筋37接触的门30的部位和盖子3前壁的里侧面之间的间隔的容许尺寸范围的最大值相比较,限制筋37从盖子3的前壁的里侧面突出的量被设定为更大的尺寸,从而即使由于零件尺寸偏差,限制筋37接触的门30的部位和盖子3的前壁里面之间的间隔扩大,门30和限制筋37也能确切地进行结合,从而防止门30被打开。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通过将限制筋37向盖子3的前壁里面的突出量设置为比上述容许尺寸范围的最大值还要大的值、且将门30的一个端部限制在盖子3的限制筋37,并且将门30的另一端部限制在中间框50的限制筋58,从而从前后两侧夹持保持门30的两端部,因此,即使用销等异物挤撬推压门30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门30的全体向后移动,而用设置在中间框50上的限制筋58限制门30的移动,确切地防止门30被打开。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a)、(b)所示,在门40闭塞触头插口6a,6b的状态下,在门40的闭塞电压极用触头插口6b,6b的部位上,在与盖子3的前面平行的平面内,设置着较电压极触头插口6b的内壁面向外侧突出约0.5mm左右的外伸部40a,从而即使在触头插口6b,6b的内壁面的后端和门40之间插入销等异物,因为异物的前端碰到伸出部40a,因此,即使零件尺寸偏差,也由于只是用异物的前端推压门40的外边缘(即伸出部40a的外边缘),因此可确切地防止门40被打开。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具备将由能分别插入不同形状的多个种类的触头的两个触头插口形成的插座口设置在其前壁上的机体,收容于机体的内部、并包含与通过触头插口插入的触头进行接触导通的插片承接构件的充电部,收容于机体的内部、开闭自如地闭塞两个触头插口、并由插入到触头插口的触头打开的门,和与机体前壁的里侧面相对地收容于机体的内部、在与两个触头插口的连接线大致正交且与机体前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滑动移动自如地支撑门的中间框;在对应于两个触头插口中间部的门的部位,形成在与滑动移动方向大致正交的平面内相对于中间框摆动自如地支撑的支点部,在机体前壁的里侧面设置着第一限制筋,该第一限制筋在门以该支点部为支点倾斜的时候,与夹着支点部的门的两个端部中的靠近机体前壁的里侧面的一端部接触、并限制门的滑动移动,与在门以支点部为支点倾斜的状态下,第一限制筋接触的门的部位和机体前壁的里侧面之间的间隔的容许尺寸范围的最大值相比较,第一限制筋从上述前壁的里侧面突出的量被设定为更大的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在中间框的与机体前壁的里侧面相对的面上设置第二限制筋,该第二限制筋在门以上述支点部为支点倾斜的时候,与夹着支点部的门的两个端部中的远离机体前壁的里侧面的另一个端部接触、并限制门的滑动移动。
3.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具备将由分别插入包含接地极的三个触头的三个触头插口形成的插座口设置在其前壁上的机体,收容于机体的内部、并包含与通过触头插口插入的触头进行接触导通的插片承接构件的充电部,和在与机体前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滑动移动自如地支持、开闭自如地闭塞三个触头插口、并由插入到触头插口的触头打开的门;在该门闭塞触头插口的状态下,在闭塞电压极的触头插口的门的部位,设置着在与机体前面平行的平面内、较电压极的触头插口的内壁面向外侧突出的外伸部。
全文摘要
一种插座,在机体内收容着开闭自如地闭塞插座口(5)的两个触头插口(5a),且由插入到触头插口(5a)的触头打开的门(30)。在门上,在与滑动移动方向大致正交的平面内,形成相对于中间框(50)上下动作自如地支撑的支点部。在盖子(3)前壁的里侧面形成限制筋,该限制筋在门以上述支点部为支点倾斜时,与靠近机体(1)的前壁的里侧面的门的一端部接触,限制门的滑动移动,而且,将该限制筋的突出量设定为,比在门以支点部为支点倾斜的状态下,限制筋接触的门的部位和盖子(3)的前壁的里侧面之间的间隔的容许尺寸范围的最大值还要大的尺寸。由此,即使在零件尺寸偏差的情况下,也能确切地防止在插入销等异物时,门被打开。
文档编号H01R25/00GK1578001SQ20041006342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7日
发明者川本隆司, 矢野学, 野村秀和, 草间公男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