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805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电性连接二电路板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电话或笔记本计算机中的通信模块,一般由以球脚网格数组(Ball Grid Array BGA),或是以无引线载体(Leadless Chip Carrier,LCC)为接口形式,来电性连接二电路板。
参照图1,其表示传统以球脚网格数组为接口形式来电性连接二电路板的示意图。移动电话或笔记本计算机中的通信模块100包括有主电路板102,以及配置有可执行多项通信功能的多个功能组件106的功能电路板104。
功能电路板104通过多个锡球108,用表面粘着技术(SMT)制造组装至主电路板102,并与主电路板102电性连接。
参照图2,其表示传统的以无引线载体为接口形式来电性连接二电路板的示意图。通信模块200包括有主电路板202,以及配置有可执行多项通信功能的多个功能组件206的功能电路板204。
功能电路板204的板侧,具有多个邻接排状的半圆镀铜孔(Pin ThroughHole,PTH)(图中未表示)。功能电路板204借助锡料208通过半圆镀铜孔与主电路板202电性连接,其方法是,先在主电路板202的相对于功能电路板204的半圆镀铜孔的电性接触点上,涂布一层锡料208,接着将功能电路板204放置到主电路板202上,使成排的半圆镀铜孔对准锡料208。然后,将主电路板202与功能电路板204送入锡炉,使锡料208高温熔融后,向上溯流至与半圆镀铜孔有效接合导通,使功能电路板204与主电路板202电性连接。
而上述无论以球脚网格数组,或是以无引线载体为接口形式所电性连接的功能电路板与主电路板,在通信模块遭受不当的外力冲击下,例如,使用者不慎使移动电话或笔记本计算机落摔的情况,位于功能电路板与主电路板之间的锡球或锡料,可能无法提供有效的强度来抵抗外力冲击所造成剪应力的破坏,因而造成该移动电话或笔记本计算机功能失效。
新型内容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连接器以及一种连接器模块,使以此连接器或连接器模块为电性连接接口所连接的二电路板,具有较大的结合强度。并且,在遭受外力冲击时,不容易有电性连接失效的现象产生。
根据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路板与一第二电路板。此连接器包括一L形本体、一第一接触弹片、一第二接触弹片以及一定位弹片。L形本体具有一侧部、一底部和一承靠部,该承靠部承靠第一电路板。第一接触弹片配置于连接器侧部,与承靠于承靠部的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二接触弹片配置于连接器底部并与第一接触弹片电性连接,用于与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定位弹片配置在侧部的第一接触弹片上方,顶抵承靠于承靠部的第一电路板,使第一电路板可被定位于一第一方向。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还可包括一配置于承靠部的定位柱,第一电路板则可具有一与定位柱相对的凹槽,定位柱置入承靠于承靠部的第一电路板的凹槽,使第一电路板可被定位于一第二方向。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也可包括一配置于承靠部的定位柱,第一电路板则具有一与定位柱相对的通孔,定位柱用以穿入承靠于承靠部的第一电路板的通孔,使第一电路板可被定位于一第二方向和一第三方向。
再有,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还可包括一导电组件,部分导电组件配置于.L形本体的内部,另一部分的导电组件则形成第一接触弹片和第二接触弹片。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导电组件还可包括定位弹片。导电组件主要除形成第一接触弹片和第二接触弹片外,也形成定位弹片。第一接触弹片、第二接触弹片与定位弹片一体成型。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第一接触弹片、第二接触弹片和定位弹片可分别为一弹片。
根据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连接器模块,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路板与一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具有一通孔。该连接器模块包括一L形本体、一第一接触弹片、一第二接触弹片、一定位柱、一基座以及一罩盖。L形本体具有一侧部、一底部和一承靠部,该承靠部用以承靠第一电路板。第一接触弹片配置于侧部,与承靠于承靠部的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二接触弹片配置于底部并与第一接触弹片电性连接,用于与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定位柱配置于承靠部并与通孔相对,穿入承靠于承靠部的第一电路板的通孔,使第一电路板可被稳固在承靠部上。基座承载经结合的第二电路板、L形本体和第一电路板。罩盖具有一与定位柱相对的定位孔,该罩盖与基座耦接,使定位孔可通过夹持定位柱,稳固第二接触弹片电性连接第二电路板。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还可包括一定位弹片,该定位弹片配置于侧部的第一接触弹片上方,用以顶抵承靠于承靠部的第一电路板,使第一电路板可被定位于一第一方向。
再有,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模块,还可包括一导电组件,部分导电组件配置于L形本体的内部,另一部分导电组件则形成第一接触弹片和第二接触弹片。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模块,导电组件还可包括定位弹片。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模块中,第一接触弹片、第二接触弹片与定位弹片可分别为一弹片。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于理解,下面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表示传统的以球脚网格数组为接口形式来电性连接二电路板的示意图;图2表示传统的以无引线载体为接口形式来电性连接二电路板的示意图;图3A表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示意图;图3B表示图3A的连接器的侧视图;图4表示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示意图;图5表示分解的第一电路板、连接器和第二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6表示定位柱定位第一电路板的另一种方式的示意图;图7表示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模块电性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一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然而,该实施例并不会对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进行限制。在本文的实施例中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的一种连接器及连接器模块。以下先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做一详细说明。
同时参照图3A和图3B。图3A表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示意图,图3B表示图3A的连接器的侧视图。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300,包括有L形本体302,成排的第一接触弹片304、第二接触弹片306、定位弹片308,以及定位柱310。
参照图4,其表示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300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450和第二电路板452的示意图。第一电路板450可以是功能电路板,第二电路板452则可以是主电路板。连接器300的L形本体302,具有侧部312、底部314和承靠部316。承靠部316用以承靠如图4中的第一电路板450。第一接触弹片304配置于L形本体302的侧部312,第一电路板450上的相对于第一接触弹片304处,具有多个与第一接触弹片304相对设置的电接触点(图中未表示)。第一接触弹片304通过这些设置于第一电路板450上的电接触点,与第一电路板450电性连接。
如图3B和图4中所示,定位弹片308配置于侧部312的第一接触弹片304上方。定位弹片308用以顶抵第一电路板450,使第一电路板450可被定位于如图所示的第一方向X1,即由于第一电路板450可被定位弹片308限制在第一方向X1而不能沿第一方向X1移动,使第一电路板450可被稳固在承靠部316上。
第二接触弹片306则配置于L形本体302的底部314,第二接触弹片306与第一接触弹片304电性连接。并且,第二接触弹片306用以与第二电路板452电性连接。第二电路板452上的相对于第二接触弹片306处,具有多个与第二接触弹片306相对设置的电接触点(图中未表示)。第二接触弹片306通过这些设置于第二电路板452上的电接触点,与第二电路板452电性连接。通过彼此之间电性连接的第一接触弹片304和第二接触弹片306,第一电路板450与第二电路板452即可相互电性连接。
同时参照图4和图5,图5表示分解的第一电路板450、连接器300和第二电路板452的立体图。定位柱310,配置于L形本体302的承靠部316。第一电路板450则具有与定位柱310相对的通孔454。
定位柱310的功用,是用以穿入承靠于承靠部316的第一电路板450的通孔454,使第一电路板450可被定位于如图所示的第二方向X2和第三方向X3,使第一电路板450可被稳固在承靠部316上。即第一电路板450可被定位柱310限制在第二方向X2和第三方向X3,从而不能沿第二方向X2和第三方向X3移动。
参照图6,其表示定位柱310定位第一电路板450的另一种方式的示意图。第一电路板450上的通孔454,也可用一与连接器300的定位柱310相对的凹槽456取代,即第一电路板450上具有凹槽456。
这时,连接器300的定位柱310,可用以置入第一电路板450所具有的凹槽456,使第一电路板450可被定位于第二方向X2,致使第一电路板450可被稳固在承靠部316上,第一电路板450的一侧呈排列状的多个开孔458,以稳固地与配置于连接器300上的第一接触弹片304在开孔458内电性连接。
参照图3B,为考虑到连接器300制造的便利性,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连接器300的第一弹片304和第二弹片306是一体成型的导电组件318的不同部位,即导电组件318是形成第一弹片304和第二弹片306的一体成型的组件。导电组件318甚至可以形成为定位弹片308、第一弹片304和第二弹片306的一体成型的组件。该导电组件318可以是一具有弹性的组件,并配置于L形本体302的内部,并分别将定位弹片308和第一弹片304露出于L形本体302的侧部312,以及将第二弹片露出于L形本体302的底部314,使第一电路板450能以较为稳固的方式被定位弹片308顶抵并与第二电路板452电性连接。
参照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连接器模块的示意图,其表示第一电路板450、第二电路板452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模块进行电性连接。如图所示,在第一电路板450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电接触点(未图式),连接器300的第一接触弹片在电路板450的电接触点与第一电路板450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模块700,除了包括有上述的连接器300以外,还具有基座702以及罩盖704。基座702用以承载经电性连接的第二电路板452、连接器300的L形本体302和第一电路板450。
罩盖704具有与连接器300的定位柱310相对的定位孔706。罩盖704与基座702例如用锁接的方式耦接,使定位孔706可夹持定位柱310,如图3B中所表示的第二接触弹片306电性连接第二电路板452。
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器300和连接器模块700,除了可用于移动电话或笔记本计算机中的通信模块,以电性连接第一电路板450和第二电路板452外,还适用于电性连接二电路板的任何场合以及任意情况。
因此,通过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使以连接器300或连接器模块700为电性连接接口所连接的二电路板,具有较大的结合强度。并且,以连接器300和连接器模块700连接的二电路板在遭受外力冲击时,将不容易发生电性连接失效的现象。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出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路板与一第二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至少包括一L形本体,具有一侧部、一底部和一承靠部,所述承靠部承靠所述第一电路板;一第一接触弹片,配置于所述侧部,所述第一接触弹片与承靠于所述承靠部的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一第二接触弹片,配置于所述底部并与所述第一接触弹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弹片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一定位弹片,所述定位弹片配置于侧部的第一接触弹片上方,定位弹片顶抵承靠于承靠部的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被定位于一第一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弹片、第二接触弹片和定位弹片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一配置于承靠部的定位柱,第一电路板具有一与定位柱相对的凹槽,定位柱置入承靠于承靠部的第一电路板的凹槽,第一电路板定位于一第二方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一配置于承靠部的定位柱,第一电路板具有一与定位柱相对的通孔,定位柱穿入承靠于承靠部的第一电路板的通孔,第一电路板定位于一第二方向和一第三方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一导电组件,部分导电组件配置于L形本体的内部,另一部分导电组件形成第一接触弹片和第二接触弹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一导电组件,部分导电组件配置于L形本体的内部,另一部分导电组件形成定位弹片、第一接触弹片和第二接触弹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侧边具有一电接触点,第一接触弹片在所述接触点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路板与一第二电路板。该连接器包括一L形本体、一第一接触弹片、一第二接触弹片以及一定位弹片。L形本体具有一侧部、一底部和一承靠部,承靠部承靠第一电路板。第一接触弹片配置于侧部,与承靠在承靠部的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二接触弹片配置于底部并与第一接触弹片电性连接,用以与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定位弹片配置于侧部的第一接触弹片上方,顶抵承靠于承靠部的第一电路板,使第一电路板可被定位于一第一方向。
文档编号H01R12/16GK2701105SQ20042003636
公开日2005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2日
发明者孙金锴, 施文雄 申请人: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