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半导体引线框的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

文档序号:684670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半导体引线框的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半导体引线框的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本发明尤其涉及通过从装载单元接收到半导体引线框,将所述半导体引线框输送到压制单元的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通过各种制造过程来生产半导体封装准备半导体芯片,该半导体芯片包括与如晶体管和电容器的高集成电路一起形成的硅半导体衬底,将半导体芯片附接到引线框或印刷电路板,使用导线将所述半导体芯片电连接到所述引线框或所述印刷电路,以及用EMC(环氧模塑料epoxy molding compound)模制所述半导体芯片,从而使所述半导体芯片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通过修整过程、形成过程和切割过程,这样的封装半导体引线框被分成单个半导体引线框,然后所述单个半导体引线框从所述半导体制造设备上卸载。通常,上述修整、形成和切割过程由包括上模和下模的压制单元执行,所以用于将所述半导体引线框输送到所述压制单元的装置是必要的。
同时,本发明的申请人以“用于制造半导体引线框的装置(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lead frame)”为名称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号为10-1996-0064585(登记号为10-0215937)的附图9a到13b中示出了用于半导体引线框的输送装置的例子。在下文中,将涉及申请号为10-1996-0064585的韩国专利所公开的用于制造半导体引线框的装置进行描述,同时重点描述上述装置中提供的半导体引线框的输送装置。
图1是用于制造半导体引线框的传统装置的平面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用于制造半导体引线框的传统装置的前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用于制造半导体引线框的传统装置主要包括装载单元100,引线框输送单元,和压制单元200。在这里,因为所述引线框(L)从所述装载单元100行进到所述压制单元200处,因此邻近所述装载单元100的元件部分将被定义为“上游部分”,邻近所述压制单元200的元件部分被定义为“下游部分”。另外,当描述一个具有两个对端部分的元件时,邻近元件上游部分的一端部分被称为“前端”,邻近元件下游部分的另一端部分被称为“后端”。
首先,所述装载单元100被提供有待处理的引线框L,并且在预定条件下将所述引线框L装载到所述引线框输送单元上。所述装载单元100包括具有多个引线框L的储料台(未图示出),和用于将在储料台中堆垛的所述引线框提升到工作位置的升降机(未图示出)。
所述压制单元200从所述引线框输送单元接收到所述引线框L,并且通过彼此相对排列的上、下模212和214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所述引线框L分成单个半导体芯片。
所述引线框输送单元从装载单元100接收引线框L,并将所述引线框L传递到压制单元200。所述引线框输送单元主要包括传送装置300、绘图器400和输送器500。
当引线框L由所述装载单元100装载到传送装置300上时,所述传送装置300朝向所述绘图器400传送所述引线框L。所述传送装置300具有用于传送装载于其上的所述引线框L的传送带314。
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止动器(stopper)320安装在所述传送装置300的后端,从而控制所述引线框L到所述绘图器400的输送时间。第一传感器330设置在第一止动器320上游部分的附近,从而检查所述引线框L是否被正常传送到第一止动器320。第二传感器340设置在所述第一止动器320下游部分的附近,从而检查所述引线框L是否已经移动超出所述第一止动器320。这里,所述第一止动器320依靠第一气缸(未图示出)上下移动。
另外,如图4所示,辊单元被安装在所述传送装置300的后端,以便将所述引线框L输送到所述绘图器400。所述辊单元包括用于为所述引线框L提供驱动力的驱动辊350,和与所述驱动辊350接合从而输送所述引线框L的空转辊360。所述空转辊360在向下的方向上被弹簧施与弹性偏置力,并且依靠安装在所述绘图器400中的空转升降器(未图示出)与所述绘图器400的上/下移动协调而不停上下移动。
所述绘图器400引导所述引线框L,同时依靠与转轴连接的垂直传送单元420而反复上下移动。所述绘图器400包括上绘图器412和相应于所述上绘图器412排列的下绘图器414。所述引线框L通过在上、下绘图器412和414之间形成的导向槽416而被导向。所述上绘图器421在其两侧形成有沿着所述上绘图器412纵向排列的延长孔418。
另外,空转升降器(未图示出)安装在所述下绘图器414的前端,从而与绘图器400协作上下移动所述空转辊360。也就是说,当所述绘图器400向上移动时,所述空转升降器(未图示出)也向上移动,同时向上提升所述空转辊360。因此,所述空转辊360与驱动辊350间隔预定距离。相反地,当所述绘图器400向下移动时,所述空转升降器(未图示出)也向下移动,同时向下移动所述空转辊360。因此,所述空转辊360弹性地接触所述驱动辊350,从而传递所述引线框L。
同时,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止动器430设置在所述绘图器400的前端,从而阻止当所述绘图器400向上移动时所述引线框L的移动,第三止动器440根据处理次序安装在第二止动器430的旁边,从而阻止当所述绘图器400向下移动时所述引线框L的移动。类似于所述空转辊360,所述第二和第三止动器430和440随着所述绘图器400的上/下移动而反复上下移动,从而阻止所述引线框L的移动。为达到该目的,所述第二止动器430被弹性地安装在所述绘图器400的下部,从而阻止当所述绘图器400向上移动时所述引线框的移动,所述第三止动器440被弹性地安装在所述压制单元200的基座230上,从而阻止当所述绘图器400向下移动时所述引线框L的移动。
另外,第三传感器452设置在所述第三止动器440上游部分的附近,从而检查所述引线框L是否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三止动器440。当所述第三传感器452检测到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三止动器440的引线框L时,所述第一止动器320向下移动,这样所述引线框L被传递到所述第二止动器430。同时,所述第三传感器452也检查所述引线框L的前端是否正常到达所述第三止动器440。
销510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输送器500的前端所述销510能通过在所述上绘图器412中形成的所述延长孔418插入到插入孔102。另外,所述输送器500与转轴(未图示出)连接,从而所述输送器500能与所述绘图器400协作操作。所述输送器500在处理方向上反复地往复运动,从而将所述引线框L在下游方向上传递一个间距单位(pitch unit)。
所述压制单元200、绘图器400、第二止动器430和空转辊360被连接到连有转轴(未图示出)的凸轮传动单元(装置),所以他们可以彼此合作。
在下文中,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传统引线框输送单元的操作。为了解释方便的目的,将首先输送的引线框称为第一引线框L1,将在第一引线框L1之后输送的引线框称为第二引线框L2。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传统引线框输送单元操作过程的流程图。图6到图9是示出所述传统引线框输送单元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首先,如果设置在所述第一止动器320下游部分的附近的第二传感器340检测到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一止动器320的第一引线框L1,则第一止动器320依靠第一气缸(未图示出)向上移动。在这时,依靠装载单元100装载到传送带314上的第二引线框L2被传向第一止动器320,直到其接触到第一止动器320(参见图6)。同时,所述设置在第一止动器320上游部分的附近的第一传感器330检查所述第二引线框L2是否被正常无差错地传递到第一止动器320。如果判定所述第二引线框L2没有被正常传递到所述第一止动器320,则显示错误信息。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设置在所述第三止动器440上游部分附近的所述第三传感器452检测到依靠输送器500移动超过第三止动器440的所述第一引线框L1的后端,则第一止动器320依靠第一气缸(未图示出)向下移动,并且第二引线框L2依靠辊驱动单元354接触到第二止动器430,这样所述第二引线框L2的移动被停止(参见图7)。在这时,当第一引线框L1的后端经过第三止动器440时,辊驱动单元354的驱动辊350开始其操作,当第二引线框L2的前端到达第三止动器440时,结束其操作。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所述绘图器400向下移动,所述第二止动器430也向下移动,从而所述第二引线框L2依靠辊驱动单元354被传递到第三止动器440(参见图8)。
在这时,所述第三传感器452检查第二引线框L2的前端是否正常无差错地到达第三止动器440。如果断定所述第二引线框L2没有被正常传递到第三止动器440,则显示错误信息。
然后,如果所述绘图器400向上移动,则所述第三止动器440也向上移动,从而依靠安装在压制单元200内的输送器500所述第二引线框L2被输送到所述压制单元200一个间距单位(参见图9)。
以这种方式,通过控制与绘图器400的上/下移动协作的所述第二止动器430、所述第三止动器440和空转辊360的操作,传统的引线框输送单元可以将新的引线框输送到压制单元。
然而,依照传统的引线框输送单元,当设置在第三止动器440上游部分附近的第三传感器452检测到第一引线框L1已经移动超过第三止动器440时,在第一止动器320向下移动之后,所述第二引线框L2被传向所述第二止动器430。然后,在第二止动器430和绘图器400一起向下移动之后,所述第二引线框L2被传递到第三止动器440。因此,所述第二引线框L2可能不会很快地输送到第三止动器440。也就是说,当引线框被从第一止动器320输送到第二止动器430时,可能发生时间延迟。
另外,因为固定到基座230的第三止动器440相应于所述绘图器400的上/下移动而操作,所以只有当所述绘图器400被向上移动时,输送器500可以传递引线框。也就是说,虽然当输送器500的销510被插入到引线框L的插入孔102时,所述输送器500可能传递所述引线框,但是,实际上,当绘图器400充分向上移动之后所述引线框L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三止动器440时,所述输送器500传递所述引线框L。因此,当将引线框传递到压制单元时,可能出现时间延迟。
另外,因为在所述引线框被输送到第三止动器440之前,所述第二止动器430被用来固定引线框,从而快速地将引线框输送到第三止动器440。因此,如果所述引线框已经被输送到所述第三止动器440,则没有必要上下移动第二止动器430。类似地,所述空转辊360与所述驱动辊350协作操作,以将引线框输送到第二和第三止动器430和440。因此,如果引线框的前端已经经过第三止动器440,则没有必要反复上下移动。因为所述第二止动器430和空转辊360被设计为与绘图器400协作操作,因此第二止动器430和空转辊360这样的上/下移动可能发生。由于所述第二止动器430和空转辊360的上/下移动,引线框产生不必要的振动,因此引起所述引线框的滑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考虑到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引线框的输送装置和输送方法,通过使用单独的驱动单元驱动止动器和传感器,从而所述止动器和传感器可以与绘图器分离地操作,快速将引线框输送到压制单元,而所述引线框不产生振动。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将半导体引线框从装载单元输送到压制单元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二止动器,安装在压制单元的绘图器前端并由单独的驱动单元单独地驱动,以便控制将引线框输送到邻近在压制单元中形成的压制区域上游部分安装的第三止动器的输送时间;以及第三传感器,邻近所述第二止动器安装,以便检查所述引线框的后端是否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其中当所述第三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引线框的后端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时,朝向第二止动器输送新的引线框。
所述第二止动器包括止动臂(stopper arm),其具有致动部(actuating part),可旋转地连接到绘图器下部以便接收驱动力,突出部,从所述致动部向上突起以便阻碍引线框,以及弹性支持部,从所述致动部向下延伸以便接收弹性力;第二弹性单元,连接到所述弹性支持部以便将弹性力施加到所述止动臂,以及第二气缸,连接所述致动部以便将致动力提供给所述止动臂。
第四传感器,邻近第三止动器安装,以便检查所述引线框的后端是否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三止动器。当所述第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引线框的后端已经移动超过第三止动器时,由所述第二止动器阻碍的所述引线框朝向第三止动器输送。
所述第二止动器被维持在向下移动的位置,直到所述引线框的后端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
辊单元被安装在装载单元的传送装置的后端,以便将所述引线框输送到所述第二和第三止动器。所述辊单元包括用于向引线框提供驱动力的驱动辊;和空转辊,其被相应于所述驱动辊安装,并且由单独的驱动单元单独地驱动,以便在与所述驱动辊接合的同时输送引线框。
当有必要将所述引线框输送到所述第二和第三止动器时,所述空转辊与所述驱动辊接合;当所述引线框的前端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三止动器时,所述空转辊与所述驱动辊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将半导体引线框从装载单元输送到压制单元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止动器,安装在连接到装载单元的传送装置的后端,以便控制输送引线框到压制单元的绘图器的输送时间;第三止动器,邻近所述压制单元的压制区域的上游部分安装,以便控制输送所述引线框到所述压制单元的压制区域的输送时间;第二止动器,邻近所述第三止动器的上游部分安装,以便控制输送所述引线框到所述第三止动器的输送时间;第三传感器,邻近所述第二止动器安装,以便检查所述引线框的后端是否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第四传感器,邻近所述第三止动器安装,以便检查所述引线框的后端是否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三止动器,其中第一到第三止动器由单独的驱动单元所单独操作,根据从所述第三传感器或所述第四传感器传输的信号,控制所述驱动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将半导体引线框从装载单元输送到压制单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检测所述引线框的后端是否已经移动超过安装在所述压制单元的绘图器前端的第二止动器;和当断定所述引线框的后端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时,立即将新的引线框朝向所述第二止动器输送。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检测所述引线框的后端是否已经移动超过邻近所述压制单元的压制区域上游部分安装的第三止动器;和当断定所述引线框的后端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三止动器时,立即将排列在所述第二止动器的引线框朝向所述第三止动器输送。


从下列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晰,其中图1是包括引线框输送单元的用于制造半导体引线框的传统装置的平面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用于制造半导体引线框的传统装置的前视图;图3是示出安装在图1所示的传统引线框输送单元内的止动器和传感器排列的放大平面视图;图4是示出安装在图1所示的传统引线框输送单元内的第二和第三止动器和辊单元排列的放大平面视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传统引线框输送单元操作过程的流程图;图6到图9是示出图1所示的传统引线框输送单元操作状态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包括引线框输送单元的用于制造半导体引线框的装置的平面视图;图11是示出图10所示的用于制造半导体引线框的装置的前视图;图12是示出安装在图10所示的引线框输送单元内的止动器和传感器排列的放大平面视图;图13是示出安装在图10所示的引线框输送单元内的第二和第三止动器和辊单元排列的放大平面视图;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转辊和空转辊驱动单元的前视图;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转辊和空转辊驱动单元的前视图;图16是示出所述第二和第三止动器操作状态的视图;图17是示出第二和第三止动器以及第三和第四传感器安装方法的截面图;图18是示出图10所示的引线框输送单元操作过程的流程图;和图19到图23是示出图10所示的引线框输送单元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因为引线框从所述装载单元100行进到压制单元200,邻近所述装载单元100的元件部分将被定义为“上游部分”,邻近所述压制单元200的元件部分被定义为“下游部分”。另外,当解释一个具有两个对端部分的元件时,邻近元件的上游部分的一端部分被称为“前端”,邻接元件的下游部分的另一端部分被称为“后端”。另外,为了方便解释的目的,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包括引线框输送单元的用于制造半导体引线框的装置的平面视图。图11是示出图10所示的用于制造半导体引线框的装置的前视图。
如图10所示,用于制造半导体引线框的装置主要包括装载单元100,压制单元200,引线框输送单元,和用于控制上述单元操作的控制单元(未图示出)。因为所述装载单元100和压制单元200的结构和操作与现有技术中的基本相同,所以下文中对它们只进行简要描述,而重点说明引线框输送单元,该引线框输送单元是本发明的主要组成部分。
首先,如图10所示,所述装载单元100被提供有待处理的引线框L,并且在预定条件下将所述引线框L装载到所述引线框输送单元上。所述装载单元100包括具有多个引线框L的储料台(未图示出),和用于将堆垛在储料台中的所述引线框提升到工作位置的升降机(未图示出)。同时,所述装载单元100的结构能被多样地设计,只要其能在预定条件下将引线框装载到所述引线框输送单元。
如图11所示,所述压制单元200从所述引线框输送单元接收到所述引线框L,并且通过彼此相对排列的上、下模212和214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所述引线框L分成单个半导体芯片。这里,在所述上、下模212和214之间形成的区域被定义为压制区域,所述引线框被在其中处理。
所述引线框输送单元从装载单元100接收引线框L,并将所述引线框L传递到压制单元200。所述引线框输送单元主要包括传送装置300、绘图器400和输送器500。
当引线框L由所述装载单元100装载到传送装置300上时,所述传送装置300朝向所述绘图器400传送所述引线框L。所述传送装置300具有传送框架310;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传送框架310内的传送辊312;传送带314,安装在所述传送辊312上用于传送装载于其上的所述引线框L;以及传送驱动单元316,为传送辊312提供驱动力。
另外,如图12所示,第一止动器320安装在所述传送装置300的后端,从而控制由传送带314传送的所述引线框L到所述绘图器400的输送时间。所述第一止动器320连接到第一气缸322,该第一气缸322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操作。所述第一止动器320依靠第一气缸322而上下移动,从而所述第一止动器320从所述传送装置300处向上突起,并且返回其初始位置,因此控制沿着传送装置300移动的所述引线框L的移动。所述第一气缸322能被制造成依靠气动压力操作或依靠螺线管致动的旋转气缸的形式。
另外,第一传感器330设置在第一止动器320上游部分的附近,以便检查所述引线框L是否被正常传递到第一止动器320。第二传感器340设置在所述第一止动器320下游部分的附近,以便检查所述引线框L是否已经移动超出所述第一止动器320。
另外,如图12所示,辊单元安装在所述传送装置300的后端,与所述第一止动器320相对,以便将所述引线框L输送到所述绘图器400。所述辊单元包括与辊驱动单元354连接以便为所述引线框L提供驱动力的驱动辊350,和与所述驱动辊350接合从而输送所述引线框L的空转辊360。
参见图14,所述空转辊360包括连接到所述传送框架310的空转支架362(idle bracket)。惰臂(idle arm)364的中心部分铰连到所述空转支架362。所述空转辊360可旋转地连接到所述惰臂360的一端。所述惰臂364的另一端在向下方向上由弹性部件366施与弹性偏置力,并由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操作的空转驱动单元368向上推进。所述空转驱动单元368包括气压缸、液压缸或螺线管。
当所述控制单元生成引线框输送信号时,所述空转驱动单元368逆时针旋转所述惰臂364,所以所述空转辊360向下移动,同时压制所述引线框。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所述驱动辊350被旋转,则依靠与所述驱动辊350接合的空转辊360所述引线框被朝向所述第二止动器430或者第三止动器440输送。同时,如果不需要输送所述引线框,则释放所述空转驱动单元368的驱动力,所以所述惰臂364向上移动,同时由于所述弹性部件366的弹性力在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停止输送所述引线框。
所述空转辊360向下移动直到所述引线框到达所述第三止动器440。然后,所述空转辊360被控制使其能被维持在向上移动的状态。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所述空转辊360由不管所述绘图器400的上/下移动而被操作的所述空转驱动单元368所控制。因此,没有必要分别安装所述空转升降器,其与所述绘图器400协作反复上下移动所述空转辊360。因此,当所述引线框已经进入到所述压制单元200时,所述空转辊360与所述驱动辊350分隔,所以在所述引线框中不产生振动,因此防止所述引线框滑动。
同时,如图15所示,所述弹性部件366和所述空转辊360的空转驱动单元366的位置可以相互交换。
所述绘图器400导向所述引线框,同时依靠垂直传送单元420而反复上下移动,该垂直传送单元420与连接了转轴(未图示出)的凸轮传动单元(未图示出)协作操作。
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绘图器400包括上绘图器412和相应于所述上绘图器412排列的下绘图器414。所述引线框L通过在上、下绘图器412和414之间形成的导向槽416而被导向。所述上绘图器421在其两侧形成有沿着所述上绘图器412纵向排列的延长孔418。另外,所述下绘图器414形成有止动孔419,所述第二和第三止动器430和440的突起433被插入其中(参见图17)。
另外,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第三止动器440安装于在压制单元200内形成的压制区域的上游部分附近,以便控制所述引线框到所述压制单元200的输送时间。所述第二止动器430安装在所述第三止动器440上游部分附近,以便控制所述引线框到所述第三止动器440的输送时间。也就是说,所述第二止动器430在所述第三止动器440上游部分的附近固定所述引线框,以便将所述引线框快速输送到所述第三止动器440,并且第三止动器440在压制单元200的压制区域的上游部分附近固定所述引线框,以便将所述引线框快速输送到所述压制单元200。
如图16和图17所示,所述第二止动器430包括止动臂432,该止动臂432中心部分可旋转地连接到下绘图器414的下部;第二弹性部件436,用于向止动臂432施加偏置力;以及第二气缸438,用于致动所述止动臂432。所述止动臂432包括突出部433,其从所述止动臂432的一端向上突起,以便阻碍引线框;致动部434,从所述止动臂432的另一端延伸,以便从所述第二气缸438接收驱动力;以及弹性支持部435,从所述止动臂432向下延伸,从而所述第二弹性部件436的弹性力能被施加到所述弹性支持部435。所述第二止动器430具有沿着所述绘图器400横向对称的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二气缸438包括气压缸。然而,以液压缸或螺线管气缸的形式制造所述第二气缸438也是可能的。
根据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第二气缸438的操作,具有上述结构的所述第二止动器430被插入到绘图器400的止动孔419,或从中抽离,从而限制/允许所述引线框L的移动。也就是说,当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空气被输送到所述第二气缸438内时,所述止动臂432的致动部434可以由于施加在那里的气压而向上移动,所以所述止动臂432在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所述止动臂432的突出部433向下移动,同时打开所述止动孔419。相反地,如果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输送到所述第二气缸438的空气被切断,则由于从所述第二弹性部件436施加在那里的弹性力,所述弹性支持部435被偏压,所以所述止动臂432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因此,所述止动臂432的突出部433向上移动,同时关闭所述止动孔419(参见图17)。
第三止动器440的结构和机制与第二止动器430的基本相同,所以为了避免冗长在下文中将不再进一步描述。
与现有技术不同,第二和第三止动器430和440的上/下移动可以不与所述绘图器400的上/下移动协作。也就是说,所述第和第三止动器430和440根据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与所述绘图器400的上/下移动分离地控制所述引线框的移动。因为在所述控制的单元的控制下由单独的驱动单元操作所述第二和第三止动器430和440,所以它们能快速地停止所述引线框的移动,并不引起所述引线框的振动。
虽然已说明了所述第二和第三止动器430和440被安装在所述绘图器400的下部,但是它们能根据其应用被排列在各种位置。另外,所述第二和第三止动器430和440的结构和形状能被做出各种修改,只要它们能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控制所述引线框的移动。
另外,第三传感器450设置在所述第二止动器430下游部分的附近,以便检查所述引线框后端是否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430。如果所述第三传感器450检测到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430的所述引线框L,则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第一止动器320向下移动,并且所述第二止动器430向上移动。因此,由所述第一止动器320阻碍的新引线框从所述第一止动器320传向所述第二止动器430,并且接触到所述第二止动器430。也就是说,一旦已经进入到所述压制单元200的引线框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430,新的引线框就被输送到所述第二止动器430,能改进所述引线框的输送速度。然而,虽然安装在所述第二止动器430下游部分附近的第三传感器450能检测到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430的引线框,但是对于所述第三传感器450也是不可能检查所述新的引线框是否安全到达所述第二止动器430的。
同时,所述第三传感器450能依靠其应用被安装在所述第二止动器430上游部分的附近。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三传感器450不仅能检测到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430的引线框,而且还能检测到到达所述第二止动器430的新的引线框。在这时,即使所述引线框的后端已经经过所述第三传感器450,所述第二止动器430也可能不再向上移动。也就是说,优选地,用于压制单元200的输送器500的驱动电动机的译码器以这样的方式检测所述输送器500的位置在所述引线框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430之后,所述第二止动器430能被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止动器430可能不引起所述引线框的振动。
另外,第四传感器460设置在所述第三止动器440上游部分的附近,以便检查进入到压制单元200的压制区域的引线框的后端是否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三止动器440。当所述第四传感器460检测到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三止动器440的引线框时,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所述第二止动器430向下移动,并且所述第三止动器440向上移动。因此,由所述第二止动器430阻碍的引线框被从所述第二止动器430传向所述第三止动器440。同时,所述第四传感器460也检查新的引线框的前端是否正常到达第三止动器440。
同时,所述第四传感器460能依靠其应用被安装在所述第三止动器440下游部分的附近。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四传感器460不能检测到在所述第三止动器440上游部分附近的新的引线框。因此,有必要在所述第三止动器440上游部分的附近安装额外的传感器,以便检测到达所述第三止动器440的新的引线框。
另外,如图16所示,所述第三和第四传感器450和460被安装在固定到绘图器400的传感框架480上,为了方便所述第三和第四传感器450和460的维护和修护工作。然而,所述第三和第四传感器450和460的安装位置能被不同地选择,只要它们能容易地检测到所述引线框的位置。
在这种方式下,当所述第三传感器450检测到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430的引线框时,所述第一止动器320向下移动,所以新的引线框被立即输送到所述第二止动器430。另外,当所述第四传感器460检测到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三止动器440的引线框时,所述第二止动器430向下移动,所以新的引线框被立即输送到所述第三止动器440。因此,可能快速并且连续的输送引线框。
另外,在所述第二和第三止动器430和440之间能进一步安装方向检测传感器470,以便检测移向压制单元200的绘图器400的引线框位置是否正确。
所述输送器500排列在所述绘图器400的上部,并且与安装在压制单元200内的转轴(未图示出)的旋转协作在处理方向上反复地进行往复运动,因此在下游方向上传递引线框一个间距单位。销510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输送器500的前端所述销510能通过在上绘图器412中形成的延长孔418,插入到在引线框L两侧形成的插入孔102。
当所述绘图器400向上移动时,所述输送器500的销510被插入到所述引线框L的插入孔102,所以所述引线框L在下游方向上移动一个间距单位。另外,当所述绘图器400向下移动时,所述输送器500的销510被从所述插入孔102处释放,并水平地回复到其初始位置。所述销510这样的移动可以被重复执行。
在下文中,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引线框输送单元的操作。为了解释方便的目的,将首先输送的引线框称为第一引线框L1,将在第一引线框L1之后输送的引线框称为第二引线框L2。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引线框输送单元操作过程的流程图。图19到图2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引线框输送单元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首先,如果设置在所述第一止动器320下游部分附近的所述第二传感器340检测到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一止动器320的第一引线框L1,则所述第一止动器320由所述第一气缸322向上移动。在这时,由所述装载单元100装载到传送带314上的第二引线框L2被传向所述第一止动器320,直到其接触所述第一止动器320(参见图19)。
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一止动器320上游部分附近的所述第一传感器330检查所述第二引线框L2是否被正常无差错地传递到所述第一止动器320。如果断定所述第二引线框L2没有被正常传递到所述第一止动器320,则显示错误信息。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设置在所述第二止动器430下游部分附近的所述第三传感器450检测到由输送器500输送一个间距单位的第一引线框L1的后端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430,则所述第一止动器320由所述第一气缸322向下移动,并且所述第二止动器430由所述第二气缸438向上移动,这样所述空转辊360向下移动。因此,所述空转辊360与所述驱动辊350接合,从而所述第二引线框L2依靠所述空转辊360被传向所述第二止动器430,并且与所述第二止动器430接触,所以所述第二引线框L2的移动被停止(参见图20)。
另外,如果设置在所述第三止动器440上游部分附近的所述第四传感器460检测到由输送器500输送一个间距单位的第一引线框L1的后端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三止动器440,则所述第二止动器430由所述第二气缸438向下移动,并且所述第三止动器440由所述第三气缸(未图示出)向上移动,所以所述空转辊360与所述驱动辊350接合。因此,所述空转辊360与所述驱动辊350一起旋转,所以所述第二引线框L2依靠所述空转辊360被传向所述第三止动器440,并且与所述第三止动器440接触,所以所述第二引线框L2的移动被停止。在这时,所述第一引线框L1朝向压制单元200输送一个间距单位。
同时,设置在所述第三止动器440上游部分附近的第四传感器460检查所述第二引线框L2是否正常无差错地到达所述第三止动器440。如果断定所述第二引线框L2没有被正常传递到第三止动器440,则显示错误信息。
在这种方式下,如果在所述第一引线框L1已经被输送入压制单元200之后向上移动所述绘图器400,则所述空转辊360由空转驱动单元368向上移动,所以所述空转辊360与驱动辊350分开。同时,所述第三止动器440依靠所述第三气缸(未图示出)向下移动,并且所述第二引线框L2由安装在压制单元200内的输送器500输送到压制单元200的压制区域一个间距单位(参见图23)。输送到压制单元200的压制区域的引线框被处理以具有预定形状,并被传递到下个阶段。
为了将引线框从装载单元100输送到压制单元200,重复执行上述过程。
尽管结合当前认为是最实用和优选的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和附图,而是相反地,本发明意图覆盖在附加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变化。
工业应用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和第三止动器430和440可以与绘图器400的上/下移动分离而操作,并且根据所述引线框的位置和输送速度,所述引线框由单独的驱动单元单独地输送,所以能连续地将所述引线框输送到压制单元。按照惯例,所述第二和第三止动器430和440对应于绘图器400的上/下移动而反复上下移动,所以即使有可能立即输送所述引线框,所述引线框也必须在第二止动器430或第三止动器440处等待预定时间。根据本发明,以这样的方式控制所述第二和第三止动器430和440基于第一引线框的状态,所述第二引线框能被立即输送。
另外,与现有技术在第三止动器440从绘图器400移开之后所述引线框由输送器500输送不同,本发明能向下移动所述第三止动器440,即使所述绘图器400还未完全向上移动,因为所述第三止动器440由单独的驱动单元所驱动。因此,输送器500的销510一被插入到引线框的插入孔102,所述第三止动器440就可以向下移动,所以所述引线框能由输送器500快速地输送。
根据本发明,当安装在第二止动器430附近的第三传感器450检测到所述引线框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430时,被所述第一止动器320阻碍的新的引线框被立即输送到所述第二止动器430,所以所述引线框能被快速地从第一止动器320输送到第二止动器430。
另外,根据本发明,当所述引线框的前端到达所述第三止动器440时,所述第二和第三止动器430和440维持在向下移动的位置,并且所述空转辊360向上移动,同时与所述驱动辊350分隔。因此,可以不产生由所述第二和第三止动器430和440以及所述空转辊360的上/下移动引起的振动,所以能防止所述引线框滑动带来的输送错误。
权利要求
1.一种将半导体引线框从装载单元输送到压制单元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二止动器,安装在压制单元的绘图器前端并利用单独的驱动单元单独地驱动,以便控制将引线框输送到邻近在压制单元中形成的压制区域上游部分安装的第三止动器的输送时间;以及第三传感器,邻近所述第二止动器安装,以便检查所述引线框的后端是否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其中当所述第三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引线框的后端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时,朝向第二止动器输送新的引线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动器包括止动臂,其具有致动部,所述致动部可旋转地连接到绘图器下部以便接收驱动力;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从所述致动部向上突起以便阻碍引线框;和弹性支持部,所述弹性支持部从所述致动部向下延伸以便接收弹性力;第二弹性单元,连接到所述弹性支持部以便将弹性力施加到所述止动臂;以及第二气缸,连接所述致动部以便将致动力施加给所述止动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第四传感器,其邻近第三止动器安装,以便检查所述引线框的后端是否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三止动器,其中当所述第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引线框的后端已经移动超过第三止动器时,由所述第二止动器阻碍的所述引线框朝向第三止动器输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动器被维持在向下移动的位置,直到所述引线框的后端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进一步包括辊单元,其被安装在装载单元的传送装置的后端,以便将所述引线框输送到所述第二和第三止动器,其中所述辊单元包括向引线框提供驱动力的驱动辊;和空转辊,其被相应于所述驱动辊安装,并且由单独的驱动单元单独地驱动,以便在与所述驱动辊接合的同时输送引线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有必要将所述引线框输送到所述第二和第三止动器时,所述空转辊与所述驱动辊接合;当所述引线框的前端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三止动器时,所述空转辊与所述驱动辊分离。
7.一种将半导体引线框从装载单元输送到压制单元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止动器,安装在连接到装载单元的传送装置的后端,以便控制输送引线框到压制单元的绘图器的输送时间;第三止动器,邻近所述压制单元的压制区域的上游部分安装,以便控制输送所述引线框到所述压制单元的压制区域的输送时间;第二止动器,邻近所述第三止动器的上游部分安装,以便控制输送所述引线框到所述第三止动器的输送时间;第三传感器,邻近所述第二止动器安装,以便检查所述引线框的后端是否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和第四传感器,邻近所述第三止动器安装,以便检查所述引线框的后端是否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三止动器,其中第一到第三止动器利用单独的驱动单元单独操作,根据从所述第三传感器或所述第四传感器传输的信号,控制所述驱动单元。
8.一种将半导体引线框从装载单元输送到压制单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检测所述引线框的后端是否已经移动超过安装在所述压制单元的绘图器前端的第二止动器;和当断定所述引线框的后端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时,立即将新的引线框朝向所述第二止动器输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检测所述引线框的后端是否已经移动超过邻近所述压制单元的压制区域上游部分安装的第三止动器;和当断定所述引线框的后端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三止动器时,立即将排列在所述第二止动器的引线框朝向所述第三止动器输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将半导体引线框从装载单元输送到压制单元的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第二止动器,安装在压制单元的绘图器前端并利用单独的驱动单元单独地驱动,以便控制将引线框输送到邻近在压制单元形成的压制区域上游部分安装的第三止动器的输送时间,以及第三传感器,邻近所述第二止动器安装,以便检查所述引线框的后端是否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当所述第三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引线框的后端已经移动超过所述第二止动器时,朝向第二止动器输送新的引线框。
文档编号H01L21/60GK101040379SQ200480044187
公开日2007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9日
发明者梁海春, 申允锡, 郑显权 申请人:韩美半导体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