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879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特别涉及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微型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电子装置上常备有电源连接器,用来接受电源供应器所供应的电源,特别是可携式电子装置(如PDA、手机、笔记型计算机)上,除了有电池可短暂的供应电源之外,更配备了电源连接器用来使电池充电,或是直接对电子装置内的电子组件供应电源,使得电子装置可以正常工作。
习知的电源连接器如图1所示,其包括绝缘壳体1a、第一端子2a、第二端子3a;绝缘壳体1a具有一插接面11a以及一安装面12a,绝缘壳体1a内设有第一安装通道13a、第二安装通道14a,插接面11a上设有插接孔15a,与第一、二安装通道13a、14a相通,安装面12a上设有架设槽16a;第一端子2a具有一圆柱形第一接触部21a、第一连接部22a、第一压接部23a;第一连接部22a系从第一接触部21a的一端弯折延伸而成;第一压接部23a从第一连接部22a弯折向前延伸出于第一接触部21a上方;第二端子3a具有一本体31a、第一连接部32a、第二连接部33a、第二压接部34a、第一接触部35a、第二接触部36a;第一连接部32a系从本体31a一端弯折延伸而成,第二连接部33a从第一连接部32a弯折延伸出于本体31a上方,其自由端处形成第二压接部34a;第一接触部35a从第一连接部32a延伸出于本体31a一侧的上方,本体31a上设有一开口311a,由该开口311a一侧延伸有一向上倾斜的弹性部,该弹性部的自由端处形成第二接触部36a。
但上述设计中,第二端子3a的第二接触部36a为从本体31a冲压形成,经与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长时间插拔接触后,其弹性会下降,甚至于失效,使之与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电性连接性能下降;另外,第二端子30a的第一接触部35a及第二接触部36a的结构形式占用空间较大,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轻薄化发展趋势相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可解决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长时间插拔接触后,导电端子接触部弹性下降、甚至于失效等而造成电性连接性能下降的问题,而且结构简单,所占用空间较小,制造成本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连接器,装设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内,可与一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包括一绝缘壳体,具有一插接面以及一安装面,绝缘壳体内设有相通的第一安装通道、第二安装通道;插接面上设有插接孔,与第一、二安装通道相通;安装面上开设有架设槽;一第一端子,其具有一伸入绝缘壳体的第一安装通道中的接触部;一第二端子,其具有一本体、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其中,第一接触部从本体前端向前弯折延伸而成,该第二端子本体及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伸入该绝缘壳体的第二安装通道中;所述的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系从第二端子本体的尾端弯折并向前延伸而形成。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端子具有一连接部、一柱形接触部、压接部;该柱形接触部伸入绝缘壳体的第一安装通道中。
所述的第一端子压接部系从连接部延伸出于接触部上方,其自由端处形成压接部。
所述的第二端子第一压接部系从本体上端延伸出于第二端子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上方,其自由端处形成第一压接部。
所述的第一端子接触部根部设有一固持部。
所述的第二端子第一压接部根部延伸形成出固持部。
所述的第二端子本体上冲制形成一固持弹片,所述的绝缘壳体相对应的侧壁上开设一开口,该固持弹片卡设于该开口。
所述的第二端子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自由端分别形成有横档,其分别卡设于绝缘本体的第二安装通道的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系从第二端子本体、第一接触部尾端向内侧回折并向前延伸而形成,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第二接触部因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长时间插拔而造成的电性接触不良,而且,该第二接触部的结构还节省了在电源连接器内的安装空间,生产成本较低。


图1为习知的电源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后视图。
图5为图3的前视图。
图6为图3的俯视图。
图7为图3的正视图。
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
图9a~图9d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外一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8、图9a~图9d,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源连接器,装设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内,可与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图未示)电性连接;包括一绝缘壳体1,其大致呈长方形状,装设于绝缘壳体1内第一端子2及第二端子3,其中,绝缘壳体1具有一插接面11以及相对的后端面10、一安装面12,绝缘壳体1内设有相通的第一安装通道13、第二安装通道14;插接面11上设有插接孔15,与第一、二安装通道13、14相通;安装面上12凹设有自后端面10向插接面11部分延伸的架设槽16、17;其中,架设槽16于其后端面10处与第一安装通道13相连通。
第一端子2,其由一金属带冲制而成,该第一端子2系从绝缘壳体1后端面10压设于其第一安装通道13,具有一连接部21、一柱形接触部22及压接部23;所述的第一端子2压接部23系从连接部21延伸出于接触部22上方,其自由端处形成压接部23;接触部22为圆柱形,接触部22根部设有固持部24,该固持部24为倒刺结构;该连接部21、接触部22伸入绝缘壳体1的第一安装通道13中,倒刺结构的固持部24卡固于该通道侧壁的相应处;第一端子2压接部23设于安装面12上架设槽16并伸出绝缘壳体1外,可与压接于其上的电路板(图未示)达成电性连接;第二端子3,由一金属带冲制并弯折而成,亦从绝缘壳体1后端面10压设于其第二安装通道14,其具有一本体31、第一接触部32、第二接触部33、第一压接部34;该第二端子本体31及第一接触部32、第二接触部33伸入该绝缘壳体1的第二安装通道14中;第一压接部34设于绝缘壳体1安装面12上架设槽17并伸出绝缘壳体1外,可与压接于其上的电路板(图未示)达成电性连接;所述的第二端子3的第二接触部33系从第二端子本体31尾端弯折并向前延伸而形成。
再请参见图9a~图9d,所述的第二端子3的第一接触部32系从本体31前端向前延伸弯折而成,第一压接部34从本体31上端弯折并向前延伸出于第一接触部32上方,其自由端处形成压接部34;所述的第二端子3的第二接触部33系从第二端子本体31尾端向内侧弯折并向与第一接触部32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向前弯折而形成,并且其延伸长度不同于第一接触部32的延伸长度,本实施例中的较短于第一接触部32的延伸长度。结合图8,当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从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绝缘壳体1插接面11的插接孔15插入后,其首先与第二端子3的第一接触部32达成电性接触,其次再与第一端子2的第一接触部22及第二端子第二接触部33达成电性接触。
第二端子3的第一接触部32、第二接触部33的自由端部分别形成横档321、331,其可分别弹性地卡设于绝缘壳体1的第二安装通道14的卡槽内。所述的第二端子本体31、第一压接部34根部延伸形成出固持部36、37,该等固持部36、37为倒刺结构,其分别卡固于该第二安装通道14侧壁的相应处,使第二端子3固定于绝缘壳体1。
请参见图10,所述的第二端子3本体31上冲制形成一固持弹片35,所述的绝缘壳体1相对应的侧壁上开设一开口18,该固持弹片35卡持于该开口18,可使第二端子3稳固于绝缘壳体1,进一步保证当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插入后,与第二端子3达成良好的电性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系从第二端子本体、第一接触部尾端向内侧回折并向前延伸而形成,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第二接触部因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长时间插拔而造成的电性接触不良,且节省了在连接器内的安装空间,生产成本较低。再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端子的连接部、一柱形接触部、压接部为一次下料、冲压形成,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第一压接部及第一接触部弯折形成的连接处存在的应力集中,使用中易折断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另外,第一端子的制造采用一般金属材料,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异形金属材料制造的价格低得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1.电源连接器,装设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内,可与一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包括一绝缘壳体,具有一插接面以及一安装面,绝缘壳体内设有相通的第一安装通道、第二安装通道;插接面上设有插接孔,与第一、二安装通道相通;安装面上开设有架设槽;一第一端子,其具有一伸入绝缘壳体的第一安装通道中的接触部;一第二端子,其具有一本体、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其中,第一接触部从本体前端向前弯折延伸而成,该第二端子本体及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伸入该绝缘壳体的第二安装通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系从第二端子本体的尾端弯折并向前延伸而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子具有一连接部、一柱形接触部、压接部;该柱形接触部伸入绝缘壳体的第一安装通道中。
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子压接部系从连接部延伸出于接触部上方,其自由端处形成压接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端子压接部系从本体上端延伸出于第二端子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上方,其自由端处形成压接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子接触部根部设有一固持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端子压接部根部延伸形成出固持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端子本体上冲制形成一固持弹片,所述的绝缘壳体相对应的侧壁上开设一开口,该固持弹片卡设于该开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端子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自由端分别形成有横档,其分别卡设于绝缘本体的第二安装通道的卡槽内。
专利摘要电源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壳体,具有一插接面以及一安装面,绝缘壳体内设有相通的第一安装通道、第二安装通道;一第一端子具有装设于第一安装通道的接触部;一第二端子,其具有一本体、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第一压接部;第二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系从本体前端向前延伸弯折而成,第一压接部从本体上端弯折延伸出于第一接触部上方;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系从第二端子本体尾端向内侧回折并向前而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的结构形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第二接触部因插头连接器导电端子长时间插拔而造成的电性接触不良,而且,还节省了安装空间,生产成本低。
文档编号H01R43/16GK2786824SQ200520016779
公开日2006年6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3日
发明者杨诗政 申请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