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号电缆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879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计算机信号电缆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连接计算机主机与显示器的计算机信号电缆的连接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器,使插在连接器的多个接触插针(接线端子)中需要公共接地的插针更容易地接地。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信号电缆的传统连接器中,连接器接线盒内多个接触插针中需要电气接地的接触插针(下面也称为接地插针)(插针编号为(4),(6),(7),(8),(9),(10),(11);见图4),需要分别在接地插针与公共接地之间焊接电线实现接地,这使生产工艺变的复杂,并导致高的废品率以及由于大的干涉造成图像清晰度变差。
换言之,由于引线的处理需要剥去引线皮并焊接裸线,以便将7个接地巧插针接地,并且为了防止接线端子间的短路并承受电压,必须使用热收缩管,因此传统工艺非常复杂和不方便。而且,需要使用额外的材料和辅助材料,用于焊接和套管,这提高了产品的成本。并且,这种工艺的复杂性和不便利性还造成高的废品率。同时还产生干涉,严重影响图像清晰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者提出了韩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0-1998-0004627。该专利中给出了一种D型连接器接头,其中插入了一根接地的引线端子,通过一个薄的电线丝(20)公共接地,从而仅仅通过在连接器中插入一个接线端子就达到与传统连接器相同的作用(见图6)。但是,这个在先申请在工作效率上存在问题,因为安装这种非常薄的宽度仅有0.3-4mm的金属材料制成的电线丝非常困难,甚至这种电线丝只能一个一个地手工装配。因此作为一种增补方案,提出了韩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002-25009(见图8),但考虑到工作效率和图像清晰度,该实用新型的接地片(10)也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信号电缆的连接器,其中仅通过将接地插针插入连接器中而自动将需要电气接地的接触插针(接地插针)自动接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计算机信号电缆的连接器,连接器包括金属壳、装在金属壳中的绝缘体、以及穿过绝缘体并位于金属壳内的多个接触插针,其中用于将需要接地的接触插针,即接地插针接地的插片与金属壳的前面整体形成在一起,几个接地插针相互连接形成单件接触插针。
本实用新型的本质结构是在金属壳的一侧整体形成插片,使接地插针接地,并使几个接地插针互相连接形成单件接触插针。根据这种结构,接地插针仅通过插入插片即可自动接地。结果,不但大大减少了整个工序的数量并由此可明显降低废品率,也通过消除干涉使图像清晰度最大化。优选地,用于接地的插片位于插针(4)、(6)和(11)能够接地的位置。而且,优选的是,单件接触插针包括5个接地插针,并且5个接地插针分别是插针(6)、(7)、(8)、(9)和(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金属壳的一侧设计一整体插片,并使几个接地插针互相连接形成单件接触插针;通过这种结构一方面可消除干涉并使图像清晰度最大化,并且由于减少了组装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益,降低了产品的不良率,因而可广泛地应用到各个连接器的技术领域上去,并将产生积极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参照附图,并结合下面的详细描述,将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透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作为连接器一部分的金属壳的透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作为连接器一部分的单片接触插针的透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正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者在先实用新型申请的接地片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接地片处于使用状态的正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者在先实用新型申请的另一种接地片的示意图;图8是图7中接地片处于使用状态的正视图;图9是插入连接器中的正常接触插针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信号电缆连接器包括金属壳(2),多个接触插针(5)、和绝缘体(6)。多个接触插针(5)穿过绝缘体(6)。插有接触插针(5)的绝缘体(6)装在金属壳(2)中。本实用新型最重要的特征在于,金属壳(2)和接触插针(5)的形状得到了改进,从而将需要接地的接触插针安全地接地,即,插在连接器中的多个接触插针(5)中的接地插针。
首先看金属壳(2),使接地插针接地的插片(3)、(3’),与金属壳(2)的前面整体形成在一起,如图2所示。这些插片(3)、(3’)用于将插针(4)、(6)和(11)接地,上面具有分别插入各个接地插针的贯穿孔。接地插针仅通过插入这些孔中即可接地,方便接地工作。这里,插片(3)、(3’)的形状不受任何具体形状的限制,并且对其材料也没有限制,只要与金属壳(2)的材料相同。因此,金属壳的工作与传统金属壳的工作并没有差别,这意味着在金属壳的可用性方面没有问题。另一方面,几个接地插针通过互相连接而集成在一起(见图3)。即,在插入连接器中的15个接触插针中,需要电气接地的第二行的5个插针(6)、(7)、(8)、(9)和(10)互相连接形成单件接触插针(4)。通过将5个接地插针中的一个接地,其它插针将自动接地。
正常接触插针(5)的形状如图9所示。换言之,在传统连接器中,这15个插针(5)必须分别插入连接器,15个插针中需要电气接地的插针必须一个一个地焊接到电线上。这些工作非常复杂和不便,并造成较高的废品率。根据本实用新型,10个插针形成图9所示的形状,并分别插入第一和第三行,但第二行需要电气接地的5个插针形成单件的接触插针(4),这样通过仅插入一个插针(4)即可同时插入。而且,所有5个插针通过将其中的任何一个接地即可实现接地。因此,大大提高了插针的可用性。
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接地插针(4)、(6)和(11)仅通过插入金属壳一侧形成的插片的孔中即可自动接地,其它接地插针(6)、(7)、(8)、(9)和(10)通过将其中的任何一个接地而自动接地,因为它们互相连接成单件接触插针。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不需要对第二行的5个插针进行电线焊接工作。这加宽了第一和第三行之间的工作空间,从而大大方便了第一和第三行的电线焊接工作。而且,由于省去了电线焊接工作使引线数量减少,从而各插针之间不形成干涉、衍射和辐射。以这种方式消除了干涉现象。由于不需要用于接地的引线,在短路测试、断路测试和耐压测试中不产生缺陷。
由于整体的单件插针作为接地通道,因此使噪音过滤最大化,并且由于插针之间没有接触电阻使噪音通过达到最大化。实际上,信号电缆的单件插针、金属壳和编织电缆同时公共接地,这意味着接地数量最大化。基于此,使信号电缆的噪音过滤效应和EMI过滤效应最大化。由于不使用铁氧体磁芯实现EMI过滤效应,因此没有产生使用铁氧体磁芯的阻抗,在传输色彩信号期间没有时间延迟,从而在RGB颜色重现过程中颜色精确地输送到显示平面上。即,得到高的图像清晰度。
最后,大大简化了连接器的结构,并且大大减少了工序数量(例如,从传统连接器的130个工序减少到本实用新型的72个工序),从而不但可加工性和生产率得到改善,而且废品率大大降低。
尽管为了说明的目的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在不偏离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和精神的条件下,可以做出不同的修改、增添和替代。
权利要求1一种计算机信号电缆用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金属壳;装在金属壳内的绝缘体;以及穿过绝缘体并位于金属壳内的多个接触插针,其中用于将需要接地的接触插针,即接地插针接地的插片,与金属壳的前面整体形成在一起,几个接地插针相互连接形成单件接触插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用于接地的插片位于能使插针(4)、(6)和(11)接地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单件接触插针包括5个接地插针,并且5个接地插针分别是插针(6)、(7)、(8)、(9)和(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信号电缆的连接器,使插在连接器的多个接触插针(接线端子)中需要公共接地的接触插针更容易接地。连接器包括金属壳、装在金属壳中的绝缘体、以及穿过绝缘体并位于金属壳内的多个接触插针。将需要接地的接触插针接地的插片与金属壳的前面整体形成在一起,几个接地插针相互连接形成单件接触插针。根据这种连接器的结构,接地插针仅通过插入插片即可自动接地。结果,不但大大减少了整个工序的数量并由此明显降低了废品率,也通过消除干涉使图像清晰度最大化。
文档编号H01R13/655GK2824351SQ20052001671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8日
发明者陈爱文 申请人:陈爱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