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封式平板形锌空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188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封式平板形锌空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电源,确切地说是一种可更换锌负极的液封式平板形锌空电池。
背景技术
20世纪50年代后,对电池理论上的研究,特别是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为锌空电池等新型电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加之电子、电气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材料科学的进步,也有力地促进了锌空电池等新型电池的技术进步。
锌空电池是以空气中的氧气作正极,以电化学活性的金属锌作负极。由于其制备工艺简单,比能量大,价格便宜,对环境影响低,因此在应用上锌空电池有向大功率及车用动力发展的趋势。传统的用于大电流放电的平板式锌空电池,是在塑料或金属容器内置放锌电极,锌电极之上置放空气电极,其优点是不漏液,密封方便。但因空气电极得不到充分的电解液供给,因此锌的利用率低,只有40%左右。此外,自放电严重,不宜断续放电。在放电使用中,若要停止放电,必须立即采取严格的密封措施,否则电池会失效。
申请人在CN1617382A中公开了一种锌空电池的技术方案,用发泡体作载体(骨架),其内嵌入活性组合物以引入并固定空气中的氧,构成空气电极,活性组合物以活性炭为主要组分,亦称炭正极。其中一个关于平板式电池的实施方案就是炭正极位于锌电极之上,只是炭正极可折卸,锌负极可更换(CN1617382A图1b)。
本实用新型正是对此结构进行改进,旨在进一步提高锌的利用率、减少自放电和提高输出功率,使平板形锌空电池实现机械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将位于锌电极上方的空气电极调换到锌电极的下方。具体地技术方案如附图所示。本电池包括壳体6、活动盖板7和底板8以及正极1(空气电极)和负极3(锌电极),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在负极3的下方置放正极1,在正极1和负极3之间有隔膜2;正极1固定在壳体6的底板8上,底板8上有气体通道9,电池的正极电流自此底板8引出;负极3上置放负极集流体4,集流体4上置放加压吸液垫片5,吸液垫片5上有可拆卸的盖板7,电池的负极电流自集流体4引出。
正极1和负极3同CN1617832A公开的正、负极。
隔膜2是正极1和负极3之间的隔离层,为绝缘的半透膜,阻挡电子通过,方便离子通过以润湿正极。
负极集流体4引出负极电流,由铜片、铜网等金属导电体制作。
加压吸液垫片5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吸液物体,如海绵、维尼纶毡等。
本电池中由于空气电极位于锌电极的下方,使空气电极中的活性组合物得以被电解液充分浸润,使锌的利用率在大电流放电时也能在80%以上,此外,电池在搁置期内,被浸润的空气电极中的液体便封闭住气体通道,保护锌电极不会氧化,极大地减少了自放电。在使用状态时,气体通道被开启,因此本电池可以断续放电,方便使用。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取低碳薄钢板加工底板,其上冲压出条形或圆形通孔即空气通道9并镀镍后形成底板8,在底板8上固定正极1,然后固定在壳体6的底部。电池的正极电流自底板8引出。
在正极1上铺放隔膜2,在隔膜2上装填锌膏,即负极3,在锌膏上铺放负极集流体4,在集流体4上置放加压吸液垫片5,最后封口,即将盖板7盖上。负极集流体4用铜片或铜网制作,电池负极电流自集流体4引出。
权利要求1.一种液封式平板形锌空电池,包括壳体(6)、活动盖板(7)和底板(8)以及正极(1)和负极(3),其特征在于正极(1)位于负极(3)的下方,在正极(1)和负极(3)之间有隔膜(2);正极(1)固定在底板(8)上,底板(8)上有气体通道(9);负极(3)上依次置放负极集流体(4)和加压吸液垫片(5)。
专利摘要一种液封式平板形锌空电池,包括壳体(6)、盖板(7)和底板(8)以及正极(1)和负极(3),正极(1)位于负极(3)的下方且固定在底板(8)上,底板(8)上有气体通道(9),正、负之间有隔膜(2),负极(3)上依次有集流体(4)和吸液垫片(5)。本实用新型正极(1)被电解液充分浸润,使锌的利用率在大电流放电时也能在80%以上,且自放电小,能断续放电,方便使用。
文档编号H01M12/06GK2850004SQ200520076438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4日
发明者蔡传禔 申请人:蔡传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