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188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收容电子卡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用于连接电子卡的电连接器便应用而生。为了确保电子卡正确插入到电连接器中,大多电连接器中都设有防止电子卡误插的机构,当电子卡错误插入时,因为防误插机构的存在,电子卡前端无法完全插入到电连接器中,达到保护电子卡及电连接器的目的。
如日本特许专利JP特开平11-6624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设有与电子卡上的斜角相配合的斜行部件,当电子卡错误插入时,因斜行部件的存在,电子卡前缘会无法插入电子卡连接器中而使电子卡无法完全插入。虽然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证电子卡与电连接器的最终正确连接,但是当电子卡错误插入时,电子卡前缘绝缘体会接触到电连接器中的导电端子,长期这样极易导致导电端子被过度下压或顶起而无法恢复变形,从而使得电子卡连接器遭到破坏。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技术的前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以有效防止因电子卡误插而导致电子卡及电连接器遭到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收容一电子卡,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以及遮盖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和金属壳体共同形成收容电子卡的收容空间,其中金属壳体上设有一防止电子卡误插的遮挡部,该遮挡部包括从金属壳体上弯折并竖直收容于收容空间且沿一个卡插入方向延伸的支撑壁,以及从支撑壁远离导电端子的一端弯折而成的遮挡壁,通过在金属壳体上设置遮挡部可以有效防止因电子卡误插而导致电子卡及电连接器遭到破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在金属壳体上设有遮挡部,当电子卡错误插入时,遮挡部挡住电子卡的前缘,使电子卡无法继续向收容空间内插入,且同时电子卡的前缘并未接触到导电端子,这样便实现了对电子卡及电连接器的保护。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其收容之电子卡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电子卡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可用于收容一电子卡6,该电连接器1主要包括绝缘本体2、收容于绝缘本体2上的若干导电端子3、金属壳体4以及退卡机构5,其中退卡机构5位于绝缘本体的侧臂21上,金属壳体4覆盖于绝缘本体2上,金属壳体4和绝缘本体2共同形成电子卡收容空间(未标示),电子卡6收容于此收容空间中。
绝缘本体2大体上呈L型,包括一横向的基部20、从基部20右端向后延伸出的侧臂21,基部20和侧臂21的底面共同形成安装面22。基部20在沿纵向设有若干穿透其并与侧臂21平行延伸的端子收容通道200,基部20的左端部(未标示)在纵向方向上略高于基部20的中间部分,且该左端部于其上表面向下设有一固持孔201,该固持孔201的左侧外部设有一凸块202,同时基部20的上部设有若干呈横向延伸并排成一排的条形块203。此外,基部20还设有一右端部(未标示),该右端部在纵向方向上高过左端部,其上表面设有两只凹孔(未标示),此凹孔从上表面向下延伸但没有穿透安装面22。另外,右端部前端也设有一凸块202。侧臂21的前端设有一前壁210,前壁后侧附着一个纵向的支撑柱211。侧臂21的右侧上部设有一侧壁212,该侧壁212外侧上设有若干凸块202。侧臂21的后部为一抵止块213,该抵止块213的前部设有一V型槽(未标示),V型槽的下方设有一向下延伸但没有透过安装面22的收容孔2130,V型槽后方设有一安装孔2131。抵止块213中部右侧为一贯穿其上下面的缺口2132,缺口2132的左侧设有一固持孔201,抵止块213的后部为一向下延伸但没有穿透安装面22的方孔(未标示)。抵止块213的右侧边上于缺口2132的前后方各设有一凸块202。前壁210和抵止块213之间为一槽道214,侧壁212的后端设有于其和抵止块213之间的一缺口215。
导电端子3包括焊接部30,位于端子收容通道200中的固持部31,以及自固持部延伸而出并伸入收容空间的接触部32。
金属壳体4大致呈矩形状,由一金属板一体冲压成型制成,其包括顶壁40、左侧壁41、右侧壁42。其中顶壁40的前端靠近右侧壁42处设有一向下弯折而成的挡片(未标示),该挡片上设有一卡口43,该卡口43和本体基部20右端部上的凸块202相卡合。顶壁的前部设有若干沿横向延伸并排成一排的条形口400,该条形口收容位于本体基部20上部的条形块203。在条形口400的后方为若干呈纵向延伸且平行排列的收容槽401,当导电端子3的接触部32被电子卡6支撑弹起时便收容于此收容槽401中。收容槽401的右侧设有一沿电子卡6插入方向延伸的并用来防止电子卡6误插的遮挡部44,其包括支撑壁440和遮挡壁441,其中支撑壁440是从顶壁40上向下竖直弯折到收容空间而成,沿电子卡6的插入方向延伸,支撑壁440在远离导电端子3的一端向里侧弯折形成遮挡壁441,遮挡壁441与顶壁41和支撑壁440大致垂直。收容槽401后方设有两个梯形开口402,梯形开口402右侧靠近右侧壁42处设有矩形开口403。顶壁40的右下角位置设有一向下弯折而成的固持片404,该固持片可以收容于本体侧臂21上的固持孔201中。金属壳体4的后边缘设计为弧形状,方便电子卡的抽取。左侧壁41的底部设有一向收容空间弯折的支撑边410,其大致呈水平状,用于导引电子卡6的插入。左侧壁41前部设有一向下弯折的固持片(未图示),同时相应的侧壁处形成有卡口43,其中固持片收容于本体基部20左端部上的固持孔201中,卡口43卡住左端部上的凸块202。左侧壁41的后部设有从壁底部上向外弯折而成大致呈水平状的焊接片45,用于焊接到电路板(未图示)。右侧壁42上设有若干卡口43,位于后部的两只卡口43之间设有一焊接片45,其中卡口43卡合到本体侧臂21上的对应凸块202上。
退卡机构5包括滑块50,弹性件51(本实施例中为一弹簧),导引件52以及压片53。其中滑块50包括一主体部500,位于主体部500前端的支撑柱501,以及伸入收容空间的退卡部502。其中退卡部502位于主体部500的前端一侧,呈弯折状结构,用来配合电子卡的插入和取出。支撑柱501的两边附有对其起加固作用的加强肋5010。主体部500上面设有一于后侧贯穿主体部的凹槽503,该凹槽503的底部设有一向下凹陷的导引槽504,导引件52即沿此导引槽504运动。该导引槽504呈心型状,其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第一终止点505、第二终止点506,在第二终止点506的后方两边还设有第三终止点507和第四终止点508。导引槽504的底部设有若干用来引导导引件52运动的台阶(未标示)。主体部500的右侧后半部略向外凸出,该凸出部分(未标示)位于缺口215内并可在缺口215内移动。此外主体部500左侧设有一用于锁卡的凸块(未标示)。导引件52包括一直体部520,从直体部520的两端向同侧垂直弯折而成的弯折部521。压片53位于导引件52上面,其包括一弹压部530和一安装部531,弹压部530压在导引件52上面,安装部531是从弹压部530后端向下弯折而成,其收容于本体侧臂21上的安装孔2131中。
电子卡6大体呈矩形状,前部设有一排收容槽道(未标示),收容槽道内设有导电片60,该导电片60与导电端子3实现电性连接。电子卡6的右前端设有一斜角(未标示),斜角后方设有一凹槽61,当电子卡6正确插入到电连接器1中时,位于金属壳体上的遮挡部44便收容在此凹槽61中。凹槽61的右侧为抵接部62,用于抵接退卡部502。抵接部62后方设有一用于配合锁卡的半圆形凹槽(未标示)。
装配时,首先将导电端子3安装到绝缘本体2上,导电端子3穿过对应的端子收容通道200,固持部31被固持在收容通道200中,接触部32突出于基部20外以延伸至收容空间中,焊接部30贴于基部20的前壁面(未标示),并在其末端翻折以与安装面22平齐。其次安装退卡机构5,将弹性件51放入本体侧臂21上的槽道214中,其前端套在支撑柱211上,接着将滑块50放到槽道214上,位于弹性件51后侧,退卡部502朝向收容空间,将滑块50前端的支撑柱501插入弹性件51后端,此刻弹性件51处于松弛状态,滑块50处于初始位置。将导引件52的其中一弯折部521插入到抵止块213上的收容孔2130中,同时另一弯折部521恰好可以放入到位于导引槽504前部的第一终止点505处。安装压片53时,弹压部530置于导引件52上,安装部531插入到安装孔2131中。最后安装金属壳体4,将其覆盖于绝缘本体及退卡机构上,让其位于前端及左右两侧的卡口43卡住位于绝缘本体2上对应位置的凸块202,此时金属壳体4上的固持片404收容到绝缘本体2上的对应固持孔201中,位于基部20上的条形块203收容到金属壳体4上的条形口400中,同时金属壳体右侧壁42上的焊接脚45收容到本体侧臂21上的缺口2132中。因为金属壳体4的包覆,退卡机构能够较好的安装到本体的侧臂21上,至此本电连接器组装完成。将电子卡6按正确方法插入到电连接器1时,电子卡6的抵接部62接触到退卡部502并推动其向前运动,此时弹性件51被压缩,位于导引槽504处的弯折部521从第一终止点505沿着导引槽504运动,当到达第三终止点507时停止运动,此时放开电子卡6,由于弹性件51被压缩产生的弹力,滑块50向后运动,同时位于第三终止点507处的弯折部521到达第二终止点506,此时电子卡便处于正确插入状态。当需要退卡时,继续向前推动电子卡6,位于第二终止点506处的弯折部521移到第四终止点508,此刻释放电子卡6,弹性件的弹力将滑块50退回到初始位置,同时弯折部521从第四终止点508沿着导引槽504回到第一终止点505处,至此,电子卡6完成了整个插入和退出过程。在此过程中,当沿导引槽504运动的弯折部521从第一终止点505和第二终止点506开始运动时,其左右皆设有导引槽504的槽道,但由于导引槽504的底部设有用于引导导引件52运动的台阶,故弯折部521会沿其中预定方向而运动,这样保证了插卡和退卡的顺利进行。同时,由于压片53压在导引件52上,避免了导引件52在运动过程中的意外弹出。当电子卡6错误插入到电连接器中时,其前缘会抵触到位于金属壳体4上的遮挡部44,阻止电子卡6进一步伸入,其中遮挡部44上从顶壁40向下弯折而成的支撑壁440起支撑作用,用来支撑从其一端弯折成的遮挡壁441,遮挡壁441直接与电子卡6的前缘接触,可以增大电子卡6的受力面积,防止电子卡6的前缘遭到破坏。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在金属壳体4上设置一遮挡部44,当电子卡6错误插入到电连接器1时,遮挡部44会抵触到电子卡6的前缘,阻止电子卡6进一步伸入,且电子卡6的前缘无法触及到导电端子3,从而实现了对电连接器1和电子卡6的保护。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收容一电子卡,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以及遮盖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和金属壳体共同形成收容电子卡的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金属壳体上设有一防止电子卡误插的遮挡部,该遮挡部包括从金属壳体上弯折并竖直收容于收容空间且沿一个卡插入方向延伸的支撑壁,以及从支撑壁远离导电端子的一端弯折而成的遮挡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设有顶壁,所述支撑壁是从顶壁上弯折形成并与其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壁与顶壁和支撑壁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上设有当电子卡正确插入时,防止导电端子与金属壳体接触的的收容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设有一退卡机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卡机构设有滑块和弹性件,滑块上设有固持弹性件的支撑柱,支撑柱两边设有加强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卡机构设有导引件和压片,压片压盖在导引件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呈L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上设有条形口,绝缘本体设有收容于条形口中的条形块。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金属壳体上设有若干固持片,绝缘本体上设有若干固持孔,固持片收容于固持孔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收容一电子卡,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以及遮盖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和金属壳体共同形成收容电子卡的收容空间,其中金属壳体上设有一防止电子卡误插的遮挡部,该遮挡部包括从金属壳体上弯折并竖直收容于收容空间且沿一个卡插入方向延伸的支撑壁,以及从支撑壁远离导电端子的一端弯折而成的遮挡壁,通过在金属壳体上设置遮挡部可以有效防止因电子卡误插而导致电子卡及电连接器遭到破坏。
文档编号H01R13/633GK2840388SQ200520076409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3日
发明者王洪亮, 张驰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