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4299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各种电子设备中主要用于检测记录媒体的有无或检测机构的动作的开关。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磁带录像机及个人计算机等各种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及高功能化的发展中,对检测这些带或盘等记录媒体的有无或检测旋钮及门等机构的动作等所使用的检测用开关,也要求其小型且薄型、以及能够可靠地动作。
使用图5说明上述这样的现有的开关。图5是现有开关的剖面图。在该图中,壳体1由绝缘树脂制造,为上面开放的箱形。导电金属薄板制的多个固定触点2植设在壳体1的内底面,同时固定触点2的各端子部(未图示)向各壳体1的外侧延伸。
绝缘树脂制的杆3以左端的支点部31为支点可摆动地收纳于壳体1内,同时,在右端上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操作部32。
可动触点4由中间部弯折了的弹性金属薄板制造,以稍弯曲的状态收纳于壳体1内。可动触点4的一端的接触部41与壳体1的内底面弹性接触,同时另一端的卡止部42卡止在杆3下面的突出部33上。
另外,金属薄板制的罩5覆盖壳体1上面的开口部,同时杆3的操作部32从罩5的贯通孔51向上方突出。
这样构成的现有的开关首先在利用插入成形等在内底面植设固定有固定触点2的壳体1内,从上方插入可动触点4,然后使突出部33与可动触点4的卡止部42抵接,将可动触点4弯曲并将杆3收纳在壳体1内。
然后,由罩5覆盖壳体1上面的开口部,将罩5固定在壳体1的外壁等上而进行开关的组装。
另外,这样组装成的开关载置于形成有布线图案的布线基板(未图示)上,从壳体1延伸出的固定触点2的端子部焊接在规定的布线图案上,与设备的电子电路电连接。
在以上的结构中,若通过带或盘等记录媒体的插拔或旋钮及门等的动作,将向壳体1上方突出的操作部32向下方按压操作,则杆3以支点部31为支点向下方摆动。
由此,可动触点4的中间部被操作部32下面按压,与壳体1的内底面弹性接触的可动触点4端部的接触部41向左方的固定触点2的方向滑动并且弹性接触在壳体1内底面上。
若将操作部32按压规定量,则接触部41与固定触点2上弹性接触。其结果,经由可动触点4而使多个固定触点2之间成为电气短路的状态。
另外,若解除对杆3的操作力,则通过可动触点4的弹性恢复力将杆3向上方按压而使其摆动。伴随与此,接触部41也从固定触点2向右侧的壳体1内底面弹性接触并滑动,恢复到原状态。其结果,多个固定触点2之间成为电气开放的状态。
另外,作为与本申请发明相关联的现有技术文献,例如有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5-26035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开关中,在进行组装时,由于向壳体1内插入可动触点4之后,将该可动触点4弯曲并将杆3收纳在壳体1内,故存在有容易产生可动触点4的脱落或变形,制造上也耗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开关具有壳体,其在内底面上植设有固定触点;杆,其以一端为支点可摆动地收纳于壳体内;可动触点,其具有臂部,由杆的摆动,臂部的第一端的接触部在壳体的内底面或固定触点上滑动并与之弹性接触。另外,在可动触点的臂部的第二端上设有保持部,同时该保持部被插入成形在杆内。
根据该结构,可动触点的臂部的第二端的保持部在杆内插入成形,被可靠地保持在杆上。因此,在组装时,不易产生可动触点的脱落或变形,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另外,能够得到在本开关操作时可使可动触点可靠动作的开关。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开关的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开关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的开关的操作时的剖面图;图5是现有开关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关的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开关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的开关的操作时的剖面图。
在图1~图3中,本实施例的开关具有壳体11,其在内底面111上植设有固定触点12;杆13,其以一端为支点可摆动地收纳于壳体11内;可动触点14,其具有臂部141,由杆13的摆动,臂部141的第一端的接触部142在壳体11的内底面111或固定触点上12上滑动并与之弹性接触。在可动触点14的臂部141的第二端上设有保持部143,同时该保持部143被插入成形在杆13内。
另外,理想的是,形成从可动触点14的保持部143延伸出的舌片部144,同时将保持部143和舌片部144插入成形在杆13内。
关于本实施例的开关,进一步具体说明其结构。
在图1~图3中,壳体11由液晶聚合物或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sulfide)等绝缘树脂制造,是上面开放的箱形。铜合金等导电金属薄板制的多个固定触点12通过插入成形等植设固定在壳体11的内底面111上,同时,这些端子部分别向壳体11的外侧延伸。
杆13由液晶聚合物或尼龙等绝缘树脂制造。该杆13以左端的支点部131为支点可摆动地收纳在壳体11内,同时在右端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操作部132。
可动触点14由铜合金等弹性金属薄板制造。该可动触点14以两个臂部141稍弯曲的状态收纳在壳体11内。在两臂部141左端(第一端)上形成有与壳体11的内底面111弹性接触的大致圆弧形的接触部142。在两臂部141右端(第二端)上设有连结两臂部141的保持部143。该保持部143的中间部被插入成形在杆13的操作部132内。
另外,在可动触点14上设有从该可动触点14的保持部143中央伸出的舌片部144。并且,该舌片部144也与保持部143一同,被插入成形在杆13内。另外,如图1所示,舌片部144在插入成形于杆13内的状态下,从可动触点14的保持部143向杆13的支点部131的方向延伸。
罩15由钢板等金属薄板制造。该罩15覆盖壳体11上面的开口部,同时杆13的操作部132从罩15的贯通孔151向上方突出。
这样构成的开关利用插入成形等将固定触点12植设固定在壳体11的内底面111中。通过将可动触点14的保持部143和舌片部144插入成形在杆13的操作部132上,将杆13和可动触点14一体化。
并且,将该一体化的杆13和可动触点14从上方插入壳体11内,将臂部141弯曲并且将杆13收纳在壳体11内。然后,由罩15覆盖壳体11上面的开口部,将罩15固定到壳体11的外壁等上。由此来组装本实施例的开关。
即,仅由植设有固定触点12的壳体11、插入成形有可动触点14的杆13以及罩15这三个部件来进行开关的组装。
可动触点14将右端的保持部143和从该保持部143延伸的舌片部144插入成形在杆13内,并且可靠地保持在杆13上。因此,仅通过将杆13从上方插入壳体11内就能够顺畅地将臂部141弯曲而进行组装。
即,在组装开关时,可动触点14不易从杆13脱落或变形,容易进行组装,同时操作时的可动触点14的动作能够可靠地进行。
另外,这样制作的开关载置于上下面形成有多个布线图案的布线基板(未图示)上,从壳体11延伸出的固定触点12的端子部焊接在规定的布线图案上,与设备的电子电路电连接。
在以上的结构中,若通过带及盘等记录媒体的插拔或旋钮及门等的动作,将向壳体11上方突出的操作部132向下方按压,则如图4的剖面图所示,杆13以支点部131为支点向下方摆动。
并且,伴随该杆13的摆动,右端被保持在杆13上的可动触点14左端的接触部142向左侧的固定触点12的方向滑动并弹性接触在壳体11的内底面111上。而且,若将操作部132按压规定量,则接触部142弹性接触在固定触点12上。其结果,经由可动触点14而使多个固定触点12之间成为电气短路的状态。
另外,若将向杆13的操作力解除,则利用可动触点14的弹性恢复力,杆13被向上方按压而摆动。伴随与此,接触部142也从固定触点12向右侧的壳体11的内底面111滑动并与之弹性接触,恢复到图1所示的原状态。其结果,多个固定触点12之间成为电气开放的状态。
另外,可动触点14在保持部143的基础上,还将舌片部144也插入成形在杆13内。由此,通过舌片部144将可动触点14更加牢固地插入保持在杆13内,因此即使在杆13的摆动操作反复进行的情况下,可动触点14也不会从杆13脱落或剥离。
即,利用舌片部144更加可靠地确保摆动操作时可动触点14的动作,能够稳定地进行可动触点14与固定触点12的电接触及电分离。
根据本实施例,利用杆13的摆动,可动触点14的臂部141的第一端的接触部142在壳体11的内底面111或固定触点12上滑动并与之弹性接触。在该可动触点14的臂部141的第二端上设置保持部143,同时将该保持部143插入成形在杆13内。根据该结构,由于可动触点14被可靠地保持在杆13上,故在组装时不易产生可动触点14的脱离或变形,可容易地进行组装。这样,可得到能够使操作时的可动触点14可靠动作的开关。
另外,通过形成从可动触点14的保持部143延伸的舌片部144,并且将保持部143和舌片部144插入成形在杆13内,可更加牢固地将可动触点14插入保持在杆13内。由此,操作时的可动触点14的动作更加可靠,能够稳定地进行可动触点14与固定触点12的电连接及电分离。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其在内底面上植设有固定触点;杆,其以一端为支点可摆动地收纳在所述壳体内;可动触点,其具有臂部,由所述杆的摆动,所述臂部的第一端的接触部在所述壳体的内底面或所述固定触点上滑动的同时与之弹性接触,在所述可动触点的所述臂部的第二端上设有保持部,同时所述保持部被插入成形在所述杆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形成有从所述可动触点的所述保持部延伸的舌片部,同时将所述保持部和所述舌片部插入成形在所述杆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其具有壳体,其在内底面上植设有固定触点;杆,其以一端为支点可摆动地收纳在壳体内;可动触点,其具有臂部,由杆的摆动,臂部的第一端的接触部在壳体的内底面或固定触点上滑动的同时与之弹性接触。另外,在可动触点的臂部的第二端上设有保持部,同时保持部被插入成形在杆内。
文档编号H01H21/18GK1866442SQ20061008030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6日
发明者西村健司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