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入固定端子及具有该压入固定端子的电子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077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入固定端子及具有该压入固定端子的电子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为了把各种电子部件安装在布线基板上而被插入布线基板的通孔中进行机械连接和电连接的压入固定端子及具有该压入固定端子的电子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把各种电子部件安装在布线基板上的作业的合理化方法以及作为缓解环境负荷的无铅化的一环的替换锡焊连接的方法,已经知道有被称为压配合的采用压入固定端子的方法。
使用图6~图8说明这种以往的压入固定端子。
图6是以往的压入固定端子的正视图,图7是图6所示的压入固定端子的侧视图,图8是在把图6所示的压入固定端子安装在布线基板上的状态下的沿图6所示8-8线断面的示意图。
在图6中,压入固定端子301与电子部件302被设置成一体。压入固定端子301形成为关于在布线基板上的插入方向的中心轴对称。
压入固定端子301具有被冲压设置成沿着轮廓的形状的空心部303。压入固定端子301利用两侧边构成,该两侧边包括从电子部件302侧的根部起直线延伸的延伸部304;从该延伸部304朝向宽度为最大的中间部分的顶点部306依次扩展的开脚部305;从顶点部306开始相反地向前端变尖细的端子片307。
并且,如图7所示,开脚部305和端子片307在针对水平面彼此相反的方向,把顶点部306作为最大离开位置折弯形成。
按照以上所述构成的压入固定端子301如图8所示,被压入设于布线基板309的通孔308中使用。该通孔308的内径被设计得略小于作为压入固定端子301的两侧边的顶点部306之间的宽度的最大宽度,以便进行压入固定端子301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
另外,作为与本申请的发明相关的先行技术文献,例如有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3-257526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压入固定端子301中,如图8所示,插入通孔308时的接触部分即顶点部306成为从金属板冲压加工压入固定端子301时的切断面或其角部,原材料的坯料将被接触。因此,为了确保电连接的稳定性,需要在冲压加工后进行电镀处理,存在容易产生因该电镀处理的操作造成的变形或成本上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压入固定端子具有以下结构。
一种插入布线基板的通孔中的可装卸的压入固定端子,包括平板部和弹性接触部。平板部由薄板金属构成,其被折回使得其前端位于根部侧,折回部被折叠形成为插入通孔时的插入前端。弹性接触部隔着平板部的折叠部分别设在两侧的对称位置,形成为两个顶点部从折叠部观看时分别朝向外方的“钝角V字状(V-shape including an obtuse angle)”。
在上述压入固定端子中,弹性接触部构成为,将被作为平板部的宽度方向的缘部的两侧的狭窄部夹着的中间部分沿长度方向切断成细长形状,细长形状的第一端连接平板部,细长形状的第二端成为自由端。
并且,本发明的电子部件具有插入布线基板的通孔中的可装卸的压入固定端子,使该压入固定端子形成为上述结构。
根据该结构,由于可以利用材料厚度较薄的材料构成,所以不易产生塑性变形,压接稳定。另外,可以使材料的未被切断的原表面形成为接触面,所以能够确保稳定的电连接。并且,可以使用电镀材料,提供接触稳定性良好,廉价的压入固定端子、及具有该压入固定端子的电子部件。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压入固定端子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压入固定端子的侧视图。
图3是将图1所示压入固定端子压入布线基板的通孔中的状态下的垂直剖面图。
图4是沿图3所示4-4线的水平剖面图。
图5是其他结构示例的压入固定端子的外观图。
图6是以往的压入固定端子的主视图。
图7是图6所示压入固定端子的侧视图。
图8是将图6所示的压入固定端子安装在布线基板上的状态下,沿图6所示的8-8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压入固定端子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压入固定端子的侧视图,图3是将图1所示压入固定端子压入布线基板的通孔中的状态下的垂直剖面图,图4是沿图3所示4-4线的水平剖面图。
在图1和图2中,本实施方式的压入固定端子11可插入布线基板的通孔进行装卸,包括平板部14和弹性接触部17。
平板部14由薄板金属构成,其被折回的前端12位于根部侧,折回部20被折叠形成为插入通孔时的插入前端13。弹性接触部17隔着平板部14的折叠部30分别设在两侧的对称位置,形成为两个顶点部18从折叠部30观看时分别构成为朝向外方的钝角V字状。
弹性接触部17中作为被平板部14的宽度方向的缘部的两侧的狭窄部15夹着的中间部分,被沿着长度方向切断成细长形状,细长形状的第一端31连接平板部14,细长形状的第二端32形成为自由端。
使用图1~图4更加具体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入固定端子11。
首先,在图1和图2中,本实施方式的压入固定端子11与电子部件2设置成一体。压入固定端子11由对由铜合金构成的具有弹性的薄板金属实施了导电性良好的电镀处理的材料形成。以使从电子部件2导出的板状平板部14的前端12位于从电子部件2延伸的根部侧的方式将薄板金属折回。这样,薄板金属被重合成两重,形成折叠部30。被折回的位置即折回部20成为在安装到布线基板上时插入通孔中的插入前端13。
该压入固定端子11保留了板状平板部14、和该平板部14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狭窄部15,被该狭窄部15夹着的中间部分,在成为下方的插入前端13侧被切断成与平板部14相连的长度方向细长的形状。
该细长形状如图1所示,被加工成隔着折叠部30分别设在左右两侧的对称位置,两个顶点部18从折叠部30观看时构成为分别朝向外方的钝角V字状弹性接触部17。
即,被两侧的作为弹性接触部17中平板部14的宽度方向的缘部的狭窄部15夹着的中间部分,被沿着长度方向切断成细长形状,细长形状的第一端31连接平板部14,细长形状的第二端32形成为自由端。
两个弹性接触部17在从平板部14进行冲压加工时,被冲压成不会出现冲压料渣的剪断状态。成为连接部16的相反侧自由端的前端部分即弹性接触部17的第二端32,形成为在宽度方向比第一端31宽的宽幅部19。作为宽幅部19的第二端32以未被施加负载的通常状态被折弯向离开平板部14的方向。
另外,作为宽幅部19的第二端32被轧制设置成在宽度方向更宽。这样,第二端32的宽度比平板部14的弹性接触部17被冲压后残留的切槽孔141的宽度宽。
并且,两个弹性接触部17的顶点部18形成为在其宽度方向断面为中央位置向外方突出的大致球面形状。
说明把按以上所述构成的压入固定端子11压入设在布线基板上的通孔中的状态。
在图3和图4中,压入固定端子11被压入安装在设于布线基板9上的通孔8中。
压入固定端子11的两个钝角V字状弹性接触部17的顶点部18之间,被折弯加工成为比通孔8的直径略大的尺寸。根据该结构,在压入时,弹性接触部17使上方的自由端即宽幅部19在平板部14的面上朝向上方弹性接触地滑动着挠曲,并且挠曲直到两个顶点部18之间成为嵌入通孔8的间隔时,被压入通孔8的内壁并且成为弹性接触状态。
在这里,弹性接触部17被折弯成钝角V字状,所以成为其自由端的宽幅部19,与平板部14的切槽孔141中原来被冲压的位置下方侧的宽度狭小的切槽孔141部分抵接。因此,在通常状态和压入时等,宽幅部19不会嵌入切槽孔141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宽幅部19被轧制设置成为在宽度方向更宽,所以能够可靠地排除嵌入切槽孔141的顾虑,可以实现向通孔8的压入顺畅的部件。
并且,作为弹性接触部17的自由端的宽幅部19,在通常状态被折弯成离开平板部14。因此,伴随向通孔8中的插入,自由端的切断部从平板部14表面离开。这样,上述被折弯的位置在平板部14表面上接触着滑动,所以宽幅部19可以接触阻抗较小地顺畅移动,容易插入压入固定端子11,而且压接稳定。
并且,如图4所示,弹性接触部17的顶点部18形成为其宽度方向断面为中央部分向外方平缓突出的大致球面形状,由此与通孔8内壁的接触部接近面接触。根据以上说明可知,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压入固定端子的切断端面不会成为接触部分,所以电连接稳定性良好。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形成使加工前的材料表面部分作为弹性接触部17的弹性接触面弹性接触通孔8的结构。因此,可以使用银等导电性良好的电镀材料,提供廉价的压入固定端子。
并且,即使是薄板金属材料,该压入固定端子11通过相对的两个弹性接触部17也能够实现充分压接,能够确保稳定的机械连接。另外,由于可以使用电镀材料,所以可以在上述电子部件2的未图示的内部一体地形成电接点功能部。
并且,该压入固定端子11的发挥与通孔8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作用的弹性接触部17,通过在剪断状态下从平板部14的宽度中间部分冲压形成。因此,作为压入固定端子11的宽度可以较小,能够有效抑制供给材料的废料部分的产生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弹性接触部17的自由端的宽幅部19通过轧制设置与切槽孔141的尺寸差的方式,但也可以不加工宽幅部19侧,而如图5所示,对平板部14的狭窄部15侧实施压挤加工,设置用于使切槽孔141的宽度狭小的突出部142。由此,与上述相同,作为弹性接触部17的自由端的宽幅部19不会嵌入切槽孔141中,可以形成弹性接触部17的顶点部18和通孔8的机械连接和电连接性稳定的结构。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通过从宽度方向侧方按压平板部14的狭窄部15使其变形,也可以使切槽孔141的宽度变小,可以获得相同效果。
并且,不限于在弹性接触部17的自由端设置宽幅部19的方式,也可以把弹性接触部的宽度设为从连接部朝向自由端部逐渐变宽的宽度等,可以消除弹性接触部嵌入切槽孔中的顾虑。
另外,本发明的压入固定端子也可以适用于可变电阻器、编码器、开关、天线等。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把材料的原来的平板面用作接触面,可以使用电镀材料,提供接触稳定性良好的廉价的压入固定端子。
并且,弹性接触部以冲压时不会产生料渣的剪断状态被从平板部剪断形成,可以实现较小的压入固定端子的宽度,所以插入对象的通孔也较小,可以对应小型化。
另外,如果弹性接触部的第二端的宽度比第一端的宽度宽,在正常时和压入通孔时,形成为钝角V字状的弹性接触部的自由端不会嵌入平板部的切槽孔中,能够实现稳定压接。
并且,如果弹性接触部的第二端被向离开平板部的方向折弯,在插入通孔中时,弹性接触部的自由端将面对平板部,所以接触阻抗减小,弹性接触部容易弹性变形,因此容易插入且压接稳定。
并且,如果弹性接触部的第二端的宽度比平板部的弹性接触部被冲压形成的切槽孔的宽度宽,则弹性接触部的自由端不会嵌入平板部的切槽孔中,可以实现稳定压接。
并且,如果顶点部形成为其宽度方向断面为中央位置向外方突出的大致球面形状,则能够大致以球面接触通孔,所以能够确保稳定的接触性。
本发明的压入固定端子可以使用已经电镀处理的材料,具有接触稳定性良好、可以低成本实现的效果,对具有被安装固定在布线基板的通孔上的端子的电子部件等很有用。
权利要求
1. 一种插入布线基板的通孔中的可装卸的压入固定端子,包括平板部,由薄板金属构成,其被折回使得其前端位于根部侧,折回部被折叠形成为插入所述通孔时的插入前端;和弹性接触部,隔着所述平板部的折叠部分别设在两侧的对称位置,形成为两个顶点部从所述折叠部观看时分别朝向外方的钝角V字状(V-shapeincluding an obtuse angl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入固定端子,其中,所述弹性接触部,其被作为所述平板部的宽度方向的缘部的两侧的狭窄部夹着的中间部分,被沿长度方向切断成细长形状,所述细长形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平板部,所述细长形状的第二端成为自由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入固定端子,其中,所述弹性接触部在避免冲压时产生料渣的剪断状态下从所述平板部切断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入固定端子,其中,所述弹性接触部的所述第二端的宽度比所述第一端的宽度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入固定端子,其中,所述弹性接触部的所述第二端被折弯向离开所述平板部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入固定端子,其中,所述弹性接触部的所述第二端的宽度,比通过冲压所述平板部的所述弹性接触部形成的切槽孔的宽度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入固定端子,其中,所述顶点部在宽度方向断面形成为中央位置向外方突出的大致球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入固定端子,其中,所述压入固定端子与电子部件形成为一体。
9.一种具有插入布线基板的通孔中的可装卸的压入固定端子的电子部件,所述压入固定端子包括平板部和弹性接触部,所述平板部由薄板金属构成,其被折回使得其前端位于根部侧,折回部被折叠形成为插入所述通孔时的插入前端,所述弹性接触部隔着所述平板部的折叠部分别设在两侧的对称位置,形成为两个顶点部从所述折叠部观看时分别朝向外方的V字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弹性接触部中被作为所述平板部的宽度方向的缘部的两侧的狭窄部夹着的中间部分,被沿长度方向切断成细长形状,所述细长形状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平板部,所述细长形状的第二端成为自由端。
全文摘要
一种插入布线基板的通孔中的可装卸的压入固定端子,包括平板部和弹性接触部。平板部由薄板金属构成,其被折回使得其前端位于根部侧,折回部被折叠形成为插入通孔时的插入前端。弹性接触部,隔着平板部的折叠部分别设在两侧的对称位置,形成为两个顶点部从折叠部观看时分别朝向外方的钝角V字状。
文档编号H01R12/55GK1964140SQ20061011548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0日
发明者桥本幸夫, 三浦诚贵, 西本巧, 蓬乡尊司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