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143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其用于如下情况例如,对主要使用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照灯等的冷阴极荧光管(CCFL),用连接器保持冷阴极荧光管的端部,同时,还将电极线(也称为杜美包铜铁镍合金线等)连接到容纳在连接器内的连接端子的触点上,通过连接端子连接到电源侧。
背景技术
冷阴极荧光管与同样也是荧光管的一般照明用荧光灯等热阴极管相比,由于电极结构简单,因此,可以成为非常细的形状,从而可以作为进行液晶显示的各种电子设备的背照灯(背面照明)而广泛地利用,与一般照明用荧光灯等情况不同,由于电极线的线径为0.6~0.8mm的很细的程度,非常容易弯曲,而且,还因电极线长度很短而又存在偏差等,与电源侧连接很伤脑筋。
最简便的连接方法是直接锡焊连接到电极线上,但是需要均匀且可靠地进行连接,这是很困难的,当因劣化或其它故障要更换冷阴极荧光管时,其作业很麻烦,特别地,如近年以来,随液晶显示装置大型化,在需要大量的背照灯的情况下,存在着锡焊作业效率很差等问题,作为其解决方法,利用连接器的这样的在先技术,例如通过专利文献1至4等被提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8301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5937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94019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3569848号公报在利用这样的在先技术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中,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其采用如下的连接结构,对容纳在壳体内的连接端子,将冷阴极荧光管的电极线弯曲为L字状,将前端侧从插入通孔插入固定片与弹性片之间,当使枢转连接在壳体中的传动器转动时,设置在传动器上的凸轮壁压紧弹性片,将电极线压接在固定片侧。其可以应用在将连接端子的管脚连接到供给电源的基板上的基板安装式上。
在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其采用如下的连接结构,对容纳在壳体内的连接端子,当使枢转连接在壳体中的传动器转动时,使设置在传动器上的凸轮部与面对的一对动作片接触分离以进行开闭,同时,使与各动作片一体形成的面对的一对接点开闭,在由凸轮部的接合抵抗弹力按压而打开后的各接点之间,插入冷阴极荧光管的电极线,该电极线被由于凸轮部的脱离而恢复弹力后的各接点夹持和压接。其可以应用在将连接端子的管脚连接到供给电源的基板上的基板安装式上。
在专利文献3的情况下,其采用如下的连接结构,将在前端侧设置有可开闭的一对接触部的连接端子容纳在壳体内,使通过插入孔插入壳体内的冷阴极荧光管的电极线以正交状压入各接触部之间,张开后的各接触部通过从壳体内壁面受到的反作用力,将冷阴极荧光管的电极线夹持和压接在各接触部之间。其可以应用在通过设置在连接端子后端侧的压接部连接供给电源的引线的引线式中。
在专利文献4的情况下,采用如下的连接结构,其具有保持基座,其垂直状地设置冷阴极荧光管的端部,以及对引线的前端侧的各保持部;以及基于接线盒的连接器,其容纳连接端子,对保持基座可装拆地进行嵌合。在连接端子上,以垂直状态一体地形成各种用途的触点,包括夹持缝隙形成二分支状的、连接冷阴极荧光管的电极线的电极用触点以及连接连接端子的前端侧的引线用触点,通过各保持部将冷阴极荧光管的端部与引线的前端侧放置在保持基座上,使其嵌合连接盒,将电极线与引线的芯线夹持并压接在各触点的缝隙间。其可以应用在连接供给电源的引线的引线式中。
在包含这些专利文献的在先技术中,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存在着下述需要解决的课题由于对连接器的连接端子,要压接弯折成L字状的电极线的前端侧,因此,需要加长电极线,不能应用在短的情况;需要进行L字状的弯折加工;由于通过连接器和连接端子的通孔使电极线的前端侧插入,因此,电极线的插入作业非常麻烦,并且在插入中也存在弯折的可能性;由于是使传动器转动的结构,因此很大;不能确认内部的连接状态;不容易应用在引线式中等。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存在着下述需要解决的课题由于采用由凸轮部抵抗弹力的按压而使各接点之间打开的结构,因此,连接端子的结构很复杂,很难进行大规模生产,同时,由于使传动器转动的结构而被大型化;连接器的装配并不容易;很难应用在引线式中等。
此外,在专利文献3的情况下,存在着下述需要解决的课题由于将电极线插入具有弹力的各接触部之间,因此需要很大的插入力;同时,电极线弯曲变形,存在不能可靠连接的可能性;不能确认内部连接状态;不容易应用在基板安装式等。
此外,在专利文献4的情况下,存在着下述需要解决的课题由于需要将电极线与引线的芯线分别设置在2个位置,因此,在大规模生产时的装配作业非常繁杂,由于将电极线与引线的芯线双方同时插入具有弹力的各接触部之间,因此,需要很大的插入力;同时,如果对双方不能均等地压紧和插入,则存在电极线弯曲变形,不能可靠连接的可能性;不容易应用在基板安装式等。

发明内容
因此,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其可以解决这些现有技术的课题,特别地,其主要目的在于容易进行冷阴极荧光管及其电极线的设置;即使电极线既短又有偏差,也可以可靠地进行连接;无需插入力,没有弯曲变形,可以容易地进行连接;可以使连接器小型化;可以一边目视确认内部的连接状态一边可靠地进行连接;对基板安装式和引线式双方都容易进行应用等。
本发明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成为如下结构其由安装有连接到电源侧的配线的连接端子的壳体以及可装拆地扣紧在壳体上的顶盖形成连接器外壳,在壳体上形成有保持室,其将冷阴极荧光管的端部容纳和保持;和连接室,其容纳在冷阴极荧光管的延长线上配置有触点的连接端子,在触点上设置左右面对状的各动片,各动片的前端侧形成分离的压接部,当将冷阴极荧光管的端部安装到保持室内时,电极线就可以以卡入状插入各动片之间。同时,本发明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的结构为在顶盖上设置以左右面对状突出的各动作用突起,当扣紧在壳体的开口部时,各动作用突起从外侧压紧触点的各动片,用压接部夹持并压接电极线。(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中,可以采用使上述冷阴极荧光管的端部,通过安装在保持室侧或冷阴极荧光管侧的缓冲材料,弹性地支持在壳体上的形态。(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中,具有如下结构,在上述壳体中,使保持室和容纳触点的连接室的一部分露出设置在由顶盖扣紧而闭塞起来的开口部侧,同时,将具有连接到印刷基板的管脚片的连接端子的触点配置成可从开口部侧俯视各动片,容纳在连接室内,当从开口部侧压下冷阴极荧光管时,就将端部安装在保持室内,并且,可以将电极线插入触点的各动片间。可以采用能应用在基板安装式的形态,从开口部侧目视确认电极线对各动片的插入状态。(第三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中,具有如下结构,在上述壳体中,将冷阴极荧光管延伸设置的一端侧开口的保持室,以及在由顶盖扣紧而闭塞的开口部侧露出的连接室,垂直状地进行设置,在连接室内,容纳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的触点相对于与引线连接的电线连接片成为垂直状,在使各动片的压接部朝向保持室侧的状态下配置触点,同时,在连接室内,在可以俯视各动片的位置设置缺口状的窗孔部,从一端侧的开口插入冷阴极荧光管,将冷阴极荧光管的端部安装在保持室内,并且,可将电极线插入触点的各动片之间。可以采用应用在引线式的形态,从窗孔部目视确认电极线对各动片的插入状态。(第四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中,采用如下结构,当将顶盖扣紧在壳体的开口部上时,设置在顶盖上的各动作用突起从外侧压紧触点的各动片,用压接部夹持和压接以卡入状插入各动片之间的电极线。该压接部可以设置在与冷阴极荧光管的端部相邻的位置,同时,只要使顶盖紧贴壳体的开口部水平地压紧,就可以扣紧。
从而,在将冷阴极荧光管的端部安装到壳体时的电极线上,由于对触点不要求插入力,因此,没有弯曲变形,能够可靠地进行安装,此外,通过将压接部设置在与冷阴极荧光管的端部相邻的位置,即使电极线的长度既短又有偏差,也可以可靠地连接,进而,以压紧顶盖的简单操作,可以容易且可靠地压接电极线,同时,由于安装有顶盖,因此,不必要很大的空间,可以期待使连接器整体小型化等的效果。
根据第二方面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缓冲材料的安装非常容易,同时,通过缓冲材料,可以安全地卡紧保持冷阴极荧光管。
在第三方面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中,通过使保持室和连接室的一部分在开口部侧露出和设置,当从开口部侧压下冷阴极荧光管时,就将冷阴极荧光管的端部安装在保持室内,并且,由于可以将电极线插入触点的各动片之间,因此,冷阴极荧光管相对壳体的装配作业可以容易且可靠地进行,同时,通过开口部,可以在容易对电极线的插入状态进行目视确认的状态下,进行顶盖的扣紧作业。
在第四方面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中,由于从一端侧的开口插入冷阴极荧光管,将冷阴极荧光管的端部安装到保持室内,并且,将电极线插入触点的各动片之间,因此,冷阴极荧光管相对壳体的装配作业可以容易且可靠地进行,同时,通过窗孔部,可以在容易对电极线的插入状态进行目视确认的状态下,进行顶盖的扣紧作业。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是将连接端子连接到印刷基板上的基板安装式,表示安装顶盖前在基板上安装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在图1中安装顶盖后的状态,(a)表示俯视图,(b)表示侧面图。
图3表示内设在图1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内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截面图,(a)表示沿IV(a)-IV(a)线的截面图,(b)表示沿IV(b)-IV(b)线的截面图。
图5是图2的截面图,(a)表示沿V(a)-V(a)线的截面图,(b)表示沿V(b)-V(b)线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在安装顶盖前的俯视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与图1相同,表示安装顶盖前安装在基板上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8是与图4同样的截面图,(a)表示纵截面图,(b)表示横截面图。
图9是应用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是将连接端子连接到引线的引线式,表示连接到引线后并在安装顶盖前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俯视图。
图11表示在图9中被扣紧的顶盖的立体图。
图12表示内设在图9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中的带引线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13是图9中安装顶盖后的状态的截面图,(a)表示纵截面图,(b)表示横截面图。
图14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表示内设在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中的带引线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
图15与图13相同,是安装顶盖后的状态的截面图,(a)表示纵截面图,(b)表示横截面图。
图16与图10相同,表示安装顶盖前的侧面图。
符号说明1、1A、22、22A…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
2、2A、23、23A…壳体3、3A、24、24A…顶盖4、26…连接端子5…冷阴极荧光管6…电极线7…印刷基板8、27…触点9、28…隔板9a…切口槽28a…通孔10、20、29…缓冲材料11、33…卡止承受片12、38…动作用突起12a、38a…锥形面13…导向板14…切口槽15、37…卡止片16、39、42…连接板39a…通孔39b…窗孔部17…管脚片18…直立片19、41、44…动片19a…导向片19b、41a、44a…压接部21…压紧突起25…引线30…窗孔部31…切口部
32…压板34…导向托片35…连接侧壁面35a…夹持板36…保持侧壁面36a…夹持板40、43…电线连接片45…监视窗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根据表示应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附图,详细进行说明。图1~图6是表示应用在将连接端子连接到印刷基板的基板安装式的第1实施方式。图7~图8是表示应用在基板安装式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9~图13是表示应用在将连接端子连接到引线的引线式的第2实施方式。图14~图16是表示应用在引线式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安装顶盖前的安装在基板上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安装顶盖后的状态,(a)表示俯视图,(b)表示侧面图。图3表示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1中内设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图。图4是图2的截面图,(a)表示沿I-I线的截面图,(b)表示沿II-II线的截面图。图5是图2的截面图,(a)表示沿III-III线的截面图,(b)表示沿IV-IV线的截面图。图6表示安装顶盖前的俯视图。
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1具有下述结构,将用树脂成型为一面开口的矩形箱形的壳体2和顶盖3可装拆地嵌合起来,构成连接器外壳,在壳体2内,设置连接冷阴极荧光管5的电极线6和电源侧的连接端子4,连接端子4安装在布设有供给电源的配线的印刷基板7上,同时,连接器外壳保持冷阴极荧光管5的端部。通过将顶盖3扣紧在壳体2上,从而使连接端子4的触点8夹持和压接电极线6。
连接器外壳用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型,连接器外壳在壳体2内设置隔板9,隔板9形成有Y字状的切口槽9a,在壳体2一侧形成的保持室内,容纳有用硅橡胶等形成的缓冲材料10,缓冲材料10弹性地保持冷阴极荧光管5的端部,同时,设置在壳体2另一侧的连接室内,安装有连接端子4,连接端子4与从冷阴极荧光管5的端部通过切口槽9a而突出过来的电极线6连接,在壳体2的两侧外表面,设置楔状的卡止承受片11,用于可装拆地卡紧顶盖3。
此外,顶盖3用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型,顶盖3形成为以包围壳体2的外壁的方式与壳体2嵌合和扣紧的箱形,前端侧的内面形成为锥形面12a而呈左右面对状地突出的各动作用突起12、12,设置在顶盖3的扣紧在连接室一侧的内底面上,同时,在各动作用突起12、12之间设置导向板13,使该动作用突起12和导向板13可沿隔板9滑动,在保持室侧的壁面上设置切口槽14,用于穿出冷阴极荧光管5,在顶盖3的两侧内面上,设置钩状的卡止片15,用于卡紧在壳体2的卡止承受片11上。
连接端子4由具有弹性的金属薄板一体地形成,其具有连接板16,连接板16将稳定板16b设置在以压入壳体2的状态安装的固定部16a的两侧;管脚片17,其从连接板16下垂设置,用焊锡连接到印刷基板7上;和触点8,其直立在连接板16上。触点8上设置将直立片18的前端侧弯曲加工成左右面对状而成的各动片19、19,在动片19上,沿内侧弯曲加工形成锥面状的导向片19a,同时,在动片19的前端侧形成沿内侧弯曲加工而成的压接部19b,各压接部19b彼此可以在卡入电极线6的状态下分离。
具有以上结构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1,其将连接室内安装有连接端子4的壳体2,通过管脚片17安装到印刷基板7上,在保持室内,将冷阴极荧光管5的端部从上方压入保持在缓冲材料10上,同时,从冷阴极荧光管5的端部突出的电极线6将基端侧插入隔板9的切口槽9a中,使前端侧卡入在触点8的各压接部19b之间,从连接室上方对压接部19b和电极线6的安装状态,用目视进行确认后,相对壳体2,从上方扣紧顶盖3。
当扣紧顶盖3后,形成在动作用突起12的前端内侧的锥形面12a与形成在触点8上的锥面状的导向片19a抵接,一边将各动片19向内侧弯曲一边插入,由于动作用突起12在将外侧挤压支撑在连接室内壁面的状态下,容纳在连接室内,因此,通过触点8前端侧的各压接部19b,在压接状态下夹持电极线6,可以将电极线6连接到连接端子4上,同时,该连接状态,可以通过在壳体2和顶盖3上作为卡紧保持装置设置的卡止片15与卡止承受片11的卡紧进行保持。
其次,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用图7~图8进行说明,图7与图1同样地表示安装顶盖前安装在基板上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1A的立体图,图8是与图4同样的截面图,(a)表示纵截面图,(b)表示横截面图,该变形例是代替在第1实施方式中预先在壳体2侧安装缓冲材料10而预先将缓冲材料扣紧在冷阴极荧光管5的端部上的实施方式,由于其它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没有改变,因此,对同样的零部件,赋予同一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1A具有如下结构,其用壳体2A和顶盖3A构成连接器外壳,在壳体2A内,设置连接冷阴极荧光管5的电极线6与电源侧的连接端子4,将连接端子4安装到布设有供给电源配线后的印刷基板7上,同时,连接器外壳保持冷阴极荧光管5的端部,通过将顶盖3A扣紧在壳体2A上,就使连接端子4的触点8夹持和压接电极线6。
在第1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壳体2A的保持室内安装缓冲材料10,因此,壳体2使保持室侧形成为切口槽形进行保持,但在本变形例中,由于在冷阴极荧光管5的端部,包覆设置有切槽的圆筒状的缓冲材料20,因此,将壳体2A的保持室侧形成为U字状槽形,同时,成为在顶盖3A上对缓冲材料20设置压紧突起21的结构,壳体2A和顶盖3A的其它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
具有以上结构的变形例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1A,预先将圆筒状的缓冲材料20包覆在冷阴极荧光管5的外周,相对壳体2A的保持室,从上方压入并保持冷阴极荧光管5的端部,同时,从端部突出后的电极线6,将基部侧插入隔板9的切口槽9a中,使前端侧卡入到触点8的各压接部19b之间,当从连接室上方目视确认压接部19b和电极线6的安装状态之后,对壳体2A,从上方扣紧顶盖3A。
该变形例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1A,若与第1实施方式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1的情况相比较,由于不是将缓冲材料20安装在壳体2A侧,因此,其优点为壳体2A的结构变得很简单,可以使成型用模具的成本降低,同时,无需安装缓冲材料20的设备等,但相反,也存在需要将缓冲材料20包覆在冷阴极荧光管5的端部外周的作业等难点。
其次,对应用在将连接端子连接到引线的引线式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连接到引线后并在安装顶盖前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22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同上的俯视图。图11表示顶盖24的立体图。图12表示预先连接引线25后的连接端子26的立体图。图13是安装顶盖后的状态的截面,(a)表示纵截面图,(b)表示横截面图。
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22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22具有如下结构,利用壳体23以及可装拆地扣紧在壳体23上的顶盖24,构成连接器外壳,在壳体23内设置连接端子26,用于连接冷阴极荧光管5的电极线6与电源侧的配线,在连接端子26上连接供给电源的引线25,同时,用连接器外壳保持冷阴极荧光管5的端部,当将顶盖24扣紧在壳体23上时,就使连接端子26的触点27夹持并压接电极线6。
连接器外壳如下构成,连接器外壳的壳体23将保持冷阴极荧光管5端部的保持室和安装连接端子26的连接室,按垂直状配置的L字状,用树脂成型形成为使一面开口的矩形的箱形,在保持室和连接室之间,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设置隔板28,同时,在隔板28上设置使电极线6穿过的锥面状的通孔28a,将缓冲材料29容纳到保持室内,同时,在连接室内,在冷阴极荧光管5的延长线上配置触点27,在这样的方式下,安装带引线25的连接端子26。
此外,在壳体23上,在连接室的两侧壁面上,设置有窗孔部30,其用于目视确认电极线6对连接室的触点27的连接状态;以及引出引线25的U字状的切口部31。在连接室的中间部,设置对触点27的压板32,同时,在保持室的两侧壁面上设置可装拆地卡紧和保持顶盖24的卡止承受片33;以及导向托片34,其对卡止承受片33导向,并且保护卡止承受片33。
顶盖24一体地形成可闭塞连接室的开口部的コ字状的连接侧壁面35以及可闭塞保持室的开口部的平板状的保持侧壁面36,并且将从保持侧壁面36突出的夹持板36a以及从连接侧壁面35突出的夹持板35a形成为平行状,同时,在夹持板36a与夹持板35a之间,设置卡止片37,在连接侧壁面35上,在内壁面上,将前端侧形成为锥形面38a而左右面对状地突出的各动作用突起38、38。
连接端子26用具有弹性的金属薄板一体地形成,连接端子26具有连接板39,其安装在壳体23上并形成为コ字状;电线连接片40,其将引线25连接到连接板39上;以及触点27,其将电极线6连接到连接板39上。触点27具有各动片41、41,各动片41、41将电线连接片40的前端侧弯曲加工为コ字状而形成。在动片41的前端侧,形成向内侧弯曲而成的压接部41a,各压接部41a之间在可以卡入各电极线6的状态下相互分离,同时,在连接板39上设置有通孔39a,其将电极线6穿过压接部41a;以及窗孔部39b,其用于从外部目视确认压接部41a。
具有以上结构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22,在将带引线25的连接端子26安装到壳体23的连接室内后,并且,当在保持室内的缓冲材料29上从水平方向压入并保持冷阴极荧光管5的端部时,由于从端部突出后的电极线6通过隔板28的通孔28a,插入到触点27的各动片41、41之间,因此,从连接室的上方目视确认电极线6对各动片41、41的压接部41a的安装状态后,相对壳体23,从上方扣紧顶盖24。
当扣紧顶盖24时,形成在动作用突起38的前端侧的锥形面38a,由于抵接形成在触点27上的各动片41、41,一边使各动片41向内侧弯曲,一边将动作用突起38容纳到连接室内,因此,通过各动片41、41前端侧的各压接部41a、41a,在压接电极线6的状态下,夹持电极线6,可以将电极线6连接到连接端子26上,同时,该连接状态,通过在壳体23和顶盖24中作为卡紧保持装置设置的卡止片37与卡止承受片33的卡紧而保持。
其次,对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用图14~图16进行说明,图14与图12相同,表示预先连接引线25的连接端子26的立体图。图15与图13相同,是安装顶盖后的状态的截面,(a)表示纵截面图,(b)表示横截面图。图16与图10相同,表示连接到引线后并在安装顶盖前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22A的侧面图。该变形例是相对于第2实施方式中从连接室上方目视确认电极线6的安装状态,而可以从左右两侧进行目视确认的实施方式,对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零部件,赋予同一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22A与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由壳体23A以及可装拆地扣紧在壳体23A上的顶盖24A,构成连接器外壳,在壳体23A内设置连接端子26A,用于连接冷阴极荧光管5的电极线6与电源侧,在连接端子26A上连接供给电源的引线25,同时,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22A构成为用连接器外壳保持冷阴极荧光管5的端部,当将顶盖24A扣紧在壳体23A上时,就使连接端子26A的触点27A夹持并压接电极线6。
在该变形例中,特别地,为了可以从壳体23A的左右两侧目视确认电极线6的安装状态,利用了带引线25的连接端子26A,连接端子26A用具有弹性的金属薄板一体地形成,连接端子26A具有连接板42,其安装在壳体23A上并形成为コ字状;电线连接片43,其将引线25连接到连接板42上;以及触点27A,其将电极线6连接到连接板42上。
触点27A具有各动片44、44,各动片44、44通过将电线连接片43的前端侧弯曲加工为コ字状而形成。在动片44的前端侧,形成向内侧弯曲而成的压接部44a,各压接部44a之间在可以卡入电极线6的状态下相互分离,同时,在连接板42上设置有通孔42a,其将电极线6穿通到压接部44a;以及窗孔部42b、42b,其用于从外部目视确认压接部44a。
壳体23A具有下述结构,壳体23A将缓冲材料29安装到设置在隔板28的一侧的保持室内,保持冷阴极荧光管5的端部,同时,将连接端子26A的触点27A安装到设置在另一侧的连接室内,通过通孔28a,将电极线6插入各动片44的压接部44a、44a之间,这些结构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但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附图上,在壳体23左右两侧面上设置的卡止承受片33,在本变形例中,在附图上,只将卡止承受片33设置在壳体23A上面侧,下面侧被省略,同时,设置切口状的监视窗45,使通过窗孔部42b、42b,就可以从两侧目视确认电极线6的插入状态。
顶盖24A与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也采用下述结构,从闭塞连接室开口部的连接侧壁面36,使各动作用突起38、38突出出来,在扣紧时,通过压紧触点27A的各动片44、44,在各压接部44a之间夹持并压接电极线6。卡止片37压紧并保持在卡止承受片33上,从而通过触点27A对电极线6的压接状态维持触点27A与电极线6的连接,在本变形例中,卡止承受片33设置在附图上的顶盖24A上面侧。
权利要求
1.一种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具有如下结构连接器外壳由安装有连接到电源侧配线的连接端子的壳体以及可装拆地扣紧在壳体上的顶盖形成,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保持室,其用于将冷阴极荧光管的端部容纳和保持;和连接室,其容纳在冷阴极荧光管的延长线上配置有触点的连接端子;在触点上设置左右面对状的各动片,在各动片的前端侧形成分离的压接部,当将冷阴极荧光管的端部安装到保持室内时,电极线就可以以卡入状插入各动片之间,同时,在顶盖上设置以左右面对状突出的各动作用突起,当扣紧在壳体的开口部时,所述各动作用突起从外侧压紧触点的各动片,从而用压接部夹持并压接电极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阴极荧光管的端部,通过安装在保持室侧或冷阴极荧光管侧的缓冲材料,弹性地支持在壳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具有如下结构在所述壳体中,使保持室和容纳触点的连接室的一部分,露出设置在由顶盖的扣紧而闭塞的开口部侧,同时,将具有连接到印刷基板的管脚片的连接端子的触点,以配置成可从开口部侧俯视各动片的状态容纳在连接室内,当从开口部侧压下冷阴极荧光管时,将端部安装在保持室内,并且可将电极线插入触点的各动片之间,从而可以应用在基板安装式的形态中,从开口部侧目视确认电极线对各动片的插入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具有如下结构在所述壳体中,垂直状地设置保持室和连接室,其中该保持室使冷阴极荧光管延伸设置的一端侧开口,而连接室使由顶盖的扣紧而闭塞的开口部侧露出,在连接室内容纳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的触点相对于与引线连接的电线连接片成为垂直状,在使各动片的压接部朝向保持室侧的状态下配置触点,同时,在连接室内,在可以俯视各动片的位置设置缺口状的窗孔部,从一端侧的开口插入冷阴极荧光管,将冷阴极荧光管的端部安装在保持室内,并且,可将电极线插入触点的各动片间,从而可应用在引线式的形态中,从窗孔部目视确认电极线对各动片的插入状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阴极荧光管用连接器,其容易设置冷阴极荧光管和电极线,即使电极线有偏差也能可靠地进行连接,无需插入力且无弯曲变形,可以容易地连接,使连接器小型化,目视确认内部连接状态的同时进行可靠连接,容易应用于基板安装式和引线式。由壳体(2)和顶盖(3)形成连接器外壳,壳体内设置对冷阴极荧光管的保持室和容纳连接端子(4)的连接室,触点(8)上设置前端侧形成压接部的一对动片(19),将冷阴极荧光管(5)的端部安装到保持室内时,电极线(6)能以卡入状插入各动片(19)间,将设置有一对动作用突起(12)的顶盖扣紧在壳体的开口部,从外侧压紧触点(8)的各动片(19),用压接部夹持并压接电极线(6)。
文档编号H01R13/62GK1983738SQ20061012182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6日
发明者榎本真也, 藤野优 申请人:日本端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