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高压gis用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0247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特高压gis用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800~1100kV电压等级的特高压气体绝缘金属 封闭开关设备(GIS)用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是GIS设备的关键甶件之一,具有检修与分段隔离;倒换母线; 分、合空载电路等功能。特高压GIS用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存在绝缘性能要 求高,高压关合时更加容易产生过电压,由此造成隔离开关的机械寿命难以 保证。抑制过电压是目前特高压GIS用隔离开关制造中的.技术难点,现有的隔离开关尚无有效的抑制过电压的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过电压对特高压GIS开关设备所造成的危害,提供 了一种能够满足特高压要求的,具备电力系统中规定的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功能、性能可靠、并可有效抑制分合闸瞬态过电压的特高压GIS用隔离开关。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的.一种特高压GIS用隔离开关,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动侧部分和静侧部分,该两个部分均通过绝缘盆子与外部实现电气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动侧部分置于壳体内上部;静侧部分置于壳体内下部,动、静侧部分构成立 式结构布置,所述的绝缘盆子在壳体上部侧壁设置一个;在壳体下部侧壁设 置一到两个,所述的静侧部分设置有抑制瞬态过电压的装置。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动侧部分包括动侧支撑件及其中的动主触头和动侧 触指;静侧部分包括静侧支撑件及其轴向上的静主触头,所述静侧支撑件由一个绝缘支撑台支撑,静侧支撑件径向设有静侧导体连接导体触头;静侧导 体与导体触头的连接方式为插入式连接结构。所述的抑制瞬态过电压的装置包括上屏蔽罩和下屏蔽罩,上屏蔽罩上设 有电阻触头,该电阻触头位于动、静主触头的轴线之间,并与至少一个设置 在上、下屏蔽罩之间的电阻器电连接,所述的下M蔽罩设置于绝缘支撑台与 静侧支撑件的连接处。所述的动侧支撑件下方设置有压气缸连接动主触头及动侧触指。所述壳体侧壁可设置有接地开关,该接地开关的接地静触头设置在动侧 支撑件上,并相对于该接地开关的动触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首次采用了静侧双层触头结构,即静侧触头分 为两层,上层为设在上屏蔽罩上的电阻触头,通过电阻器与主体回路连接, 下层为设置在静侧支撑件上的静主触头。通过上层电阻触头与电阻器解决了 操作中可能产生对地破坏性放电的问题。其中电呜触头采用接触导通原理, 大大减轻了电弧对触头的烧蚀,提高了产品可靠性和寿命。合理的壳体和屏 蔽罩设计,保证了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的整体绝缘性能。采用了缓冲压气缸 结构,降低了合闸冲击,提高了零件寿命,同时在分闸时有辅助熄弧作用。开关整体为立式布置,通过绝缘盆子形成独立的密闭气室,并与其它设 备相隔,可进行独立装配与运输,适合GIS设备的各种布置形态。本实用新 型的两种电气连接方式除壳体外,其余大部分零部件可以通用,降低了零部 件加工难度,节约了制造成本。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图。图中1、绝缘盆子;2、动侧导体屏 蔽罩;3、动侧导体;4、导向件及屏蔽;5、连接机构;6、连杆;7、上盖板; 8、动侧上屏蔽罩;9、壳体;10、动侧支撑件;11、动主触头;12、接地开 关静触头;13、接地开关;14、电阻触头;15、静侧上屏蔽罩;16、静主触 头;17、静侧支撑件;18、静侧导体;19、导体触头;20、导体触头屏蔽罩; 21、下盖板;22、绝缘支撑台;2.3、静侧下屏蔽罩;24、电阻器;25、动侧 触指;26、动侧下屏蔽罩;27、压气缸。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离开关另一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和组成元件,包括用于不同接线方式的两种实施方式,这两种实施方式结构原理及主要零部件是完全相同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离开关,其主体为通过绝缘盆子l与 外部进行电气连接,封闭在充有SFe绝缘气体的壳体9中,由静侧主触头16 和动侧动主触头11对高电压回路进行连通或分断,以及一个安装在壳体9 侧壁,可通过连接在动侧支寧件10上的接地开关静触头12,使电气设备主 回路通过接地线可靠接地的接地开关13。接地开关13可根据需要配置检修 接地开关和快速接地开关。隔离开关为立式布置,由于触头功能不同,可将隔离开关内部分为动侧 和静侧两部分,本实用新型将动侧置于隔离开关上部,静侧置于隔离开关下 部。两部分均通过绝缘盆子1与外部实现电气连接,隔离开关动侧以动侧支 撑件.10为主框架,动侧导体3将动侧支撑件10与绝缘盆子1连接,它不但 起到导电的作用,同时还要与绝缘盆子1一起承受动侧元件的重量及操作冲 击。导向件及屏蔽4、连接机构5、连杆6连接动侧的传动装置到安装在壳体 9外侧的操动机构(图中未画出),使隔离开关操动机构可操动动主触头11 进行上下快速运动,实现隔离开夷的开合动作,其开合方向与壳体9的轴心 一致。动侧触指25在动主触头11运动时始终与动主触头11保持紧密接触,同 时与压气缸27、动侧支撑件IO、动侧导体3组成了动侧的导电通路。隔离开关静侧由绝缘支撑台22设置在下盖板21上方,静主触头16靠 绝缘支撑台22支撑,静主触头16、静侧支撑件17、静侧导体18和导体触头 19构成了工作电流的主通路,并通过壳体9下部的绝缘盆子1与其它部件进 行电气连接。静侧上屏蔽罩15和静侧下屏蔽罩23连接有电阻器24,通过安 装在静侧上屏蔽罩15上的电阻触.头14构成了抑制隔离开关分闸时可能产生过电压的分合闸装置。静侧导体18和和导体触头19的连接方式为插入式结构,连接可靠且安装简单。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隔离开关,与实施例l的区别在于 其静侧通过两个处于同一水平面且相背的绝缘盆子1与外部实现电气连接; 其动侧与外部实现电气连接的绝缘盆子处于该水平面的垂直面上(图中未画 出,可从图2的后侧看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隔离开关通过动主触头11 .的动作实现电路的 导通和开断。本实用新型隔离开关在合闸位置时电流由动侧导体3、动侧支 撑件'10、压气缸27、动侧触指25、动主触头ll、静主触头16、静侧支撑件 17、静侧导体18、导体触头19传递,并对壳体9和大地保持良好的绝缘; 在分闸位置时,在隔离开关动侧和静侧间存在明显的断口,断口间保持良好 的绝缘。合闸时,动主触头11向下运动,压气缸27对动主触头11的运动起 到缓冲作用,合闸到位后动主触头11与静主触头16保持良好接触。分闸时, 动主触头11首先与静主触头16分离,由于通过,阻触头14和电阻器24产 生了辅助回路,抑制了瞬态过电压的产生,并且压气缸27促进了SF6气体的 流动增强了熄灭电弧的能力,保证了隔离开关的可靠分闸。接地开关13在主 回路需要接地时导通,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与主回路断开。
权利要求1.一种特高压GIS用隔离开关,包括壳体、置于壳体内的动侧部分和静侧部分,该两个部分均通过绝缘盆子与外部实现电气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动侧部分置于壳体内上部;静侧部分置于壳体内下部,动、静侧部分构成立式结构布置,所述的绝缘盆子在壳体上部侧壁设置一个;在壳体下部侧壁设置一到两个,所述的静侧部分设置有抑制瞬态过电压的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高压GIS用隔离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的动 侧部分包括动侧支撑件及其中的动主触头和动侧触指;静侧部分包括静侧支 撑件及其轴向上的静主触头,所述静侧支撑件由一个绝缘支撑台支撑,静侧 支撑件径向设有静侧导体连接导体触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高压.GIS用隔离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的抑制瞬态过电压装置包括上屏蔽罩和下屏蔽罩,上屏蔽罩上设有电阻触头, 该电阻触头位于动、静主触头的轴线之间,并与设置在上、下屏蔽罩之间的 至少一个电阻器电连接,所述的下屏蔽罩设置于绝缘支撑台与静侧支撑件的 连接处。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高压GIS用隔离开关,其特征是,所述的 静侧导体与导体触头的连接方式为插入式连接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特高压GIS用隔离开关,其特征是,所述 的动侧支撑件下方设置有压气缸连接动主触头及动侧触指。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特高压GIS用隔离幵关,其特征是, 所述壳体侧壁设置有接地开关,该接地开关的接地静触头设置在动侧支撑件 上,并相对于该接地开关的动触头。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特高压GIS用隔离开关,其特征是,所述壳 体侧壁设置有接地开关,该接地开关的接地静触头设置在动侧支撑件上,并 相对于该接地开关的动触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过电压对特高压GIS开关设备所造成的危害,提供了一种能够满足特高压要求的,可有效抑制分合闸过电压的800/1100kV GIS用隔离开关,其包括有壳体、置于壳体内的动侧部分和静侧部分,该两个部分均通过绝缘盆子与外部实现电气连接。所述的动侧部分置于壳体内上部;静侧部分置于壳体内下部,动、静侧部分构成立式结构布置。所述的绝缘盆子在壳体上部侧壁设置一个;在壳体下部侧壁设置一到两个。所述的静侧部分设置有抑制过电压的分合闸装置。
文档编号H01H31/00GK201084626SQ20072003268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7日
发明者方 南, 猛 张, 臻 张, 张希捷, 申春红, 马曾锐 申请人: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