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卡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2218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卡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使其退卡机构的 退卡机制暂时失效的电子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部分电子装置(如笔记型计算机)通常装设有一可供高速传输卡(Express Card)插接的电子卡连接器,并且使用者可再通过一外形为高速传 输卡规格的转接卡,而使原来的电子卡连接器可插接如智能卡(SmartCard) 或其它种类的电子卡。因此,原来只装设高速传输卡电子卡连接器的笔记型计算机系统厂商, 便考虑如果能以原有的高速传输卡电子卡连接器再搭配这种高速传输卡规 格的转接卡来满足部分使用智能卡的客户需求,不仅可保留原来装设高速传 输卡电子卡连接器的生产线,并且也不必再另外增加组装智能卡电子卡连接 器的生产线,从而可节省生产成本。然而,现存的问题在于由于原先高速传输卡的电子卡连接器内通常设 有退卡机构,以方便使用者将已插接在电子卡连接器内的高速传输卡退出, 但对于加装智能卡转接卡而言,该退卡机构却会让智能卡转接卡因为误触等 原因而被轻易地从高速传输卡电子卡连接器中退出,这样不仅可能造成插接 在转接卡的智能卡数据读取中断而导致数据流失,而且还会影响转接卡及电 子卡连接器的电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系统厂商也不愿意单独将这部分高 速传输卡电子卡连接器的退卡机构移除,徒增作业上的困扰。因此,如何在不移除高速传输卡电子卡连接器的退卡机构的情况下,又 不会使退卡机构影响转接卡组装在高速传输卡电子卡连接器的电连接稳定 性,已成为本领域内迫切需要克服的瓶颈。发明内容4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装置,其既 可保留原有电子卡连接器的退卡机构,而又不会使该退卡机构影响转接卡与 电子卡连接器电连接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卡连接装置,其具有可使退卡 机构暂停作用的电子卡连接器,由此让该电子卡连接器的退卡机构暂时失 效,以避免当该电子卡连接装置的转接卡插入时被退卡机构退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连接装置包含电子卡连接器,该 电子卡连接器包括壳体、多根导电端子、退卡机构及限位插销。该壳体具有 沿前后方向设置的插槽,所述导电端子设置在插槽内。该退卡机构容置于插 槽内,并且包括滑槽和可在该滑槽内前后滑动的退卡组件。该限位插销用以 伸入该滑槽并横亘于该退卡组件的前端面,使该退卡组件位于该滑槽的前端 与后端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滑槽的两 侧设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且该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侧壁 设有可供该限位插销插入滑槽内的插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其中,该退卡组件 受推抵后定位于一中继位置,该限位插销将该退卡组件限制于邻近该中继位 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还包含一可供插接 于该电子卡连接器的转接卡,该转接卡可为一可供插接智能卡的转接卡、或 具有至少一个通用串行总线插槽的转接卡,或具有一天线的转接卡。根据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其中,该限位插销 是将该退卡组件限制于尚未解除该转接卡与该等导电端子的电连接的位置。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卡连接装置,其退卡机构可暂停 作用,所述电子卡连接装置包含壳体,其具有前端、后端及沿前后方向设 置的插槽;多根导电端子,其设置于所述插槽内;退卡机构,其容置于所述 壳体内并包括具有前端与后端的滑槽,滑槽的两侧设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 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连通所述滑槽的插孔,退卡组件在所述滑槽内沿前后 方向滑动并具有前端面;以及限位插销,伸入插孔并横亘于退卡组件的前端 面,使退卡组件位于所述滑槽的前端与后端之间。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的电子卡连接装置中,所述第二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的插孔相对应的插孔,所述限位插销伸入所述插孔中。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的电子卡连接装置中,所述第一侧壁远离所述插槽,所述第二侧壁接近所述插槽,且所述第一侧壁的插孔外露于所述壳体。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的电子卡连接装置中,所述退卡机构还包括导引杆及弹簧;所述退卡组件具有可在所述滑槽内滑移的滑块部和连接所述滑块 部并凸伸入所述插槽的凸伸部,所述滑块部顶面设有导引轨道,所述导引轨 道中具有起始位置和中继位置;所述导引杆的前端连接于所述滑槽的前端, 后端伸入所述导引轨道并在所述起始位置与所述中继位置间滑动;所述弹簧 抵接于所述滑块部的后端与所述滑槽的后端之间。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的电子卡连接装置中,所述退卡组件被定位在所 述中继位置。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的电子卡连接装置中,所述电子卡连接装置还包 含转接卡,所述转接卡可沿一插卡方向插入所述插槽内且与所述退卡机构接 触,所述转接卡包括信号输入部和信号输出部,所述信号输出部与所述导电 端子电连接。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的电子卡连接装置中,所述转接卡还包括用以供 电子卡插入的转接插槽,所述信号输入部为设置于所述转接插槽内可与所述 电子卡电连接的端子组。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的电子卡连接装置中,所述信号输入部为通用串 行总线插槽。在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的电子卡连接装置中,所述信号输入部为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卡连接装置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该限位 插销使电子卡连接器的退卡机构暂时失效,由此在转接卡插接于该插槽时, 可保持该转接卡与所述导电端子的电连接稳定性,又可保留在限位插销移除 时,原电子卡连接器退卡机构的退卡功能仍可恢复的机动性,从而节省生产 成本,也便于日后的维修作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立体图,其中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退卡机构处在起始位置;图3为立体图,其中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退卡机构处在中继位置; 图4为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分解图;图5为部分组件分解图,其说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与该转接卡的组合可供 插接一电子卡;图6为立体图,其说明该转接卡可供接电子卡;图7为立体图,其说明该转接卡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图8为立体图,其说明该转接卡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以及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子卡连接器2转接卡2,、 2,'转接卡3限位插销10壳体100高速传输卡11金属屏蔽件111前端112后端113插槽12绝缘本体13退卡机构131滑槽部1310滑槽1311第一侧壁1312第二侧壁1313插孔1314插孔1315前壁1316后壁1317前端1318后端132退卡组件1320前端面1321滑块部1322凸伸部1323导引轨道133弹簧134导引杆200智能卡201端子21转接卡本体211上舌部212下舌部213转接插槽22信号输入部23信号输出部22,通用串行总线22"天线1313,'插孔1314,插孔D!插卡方向D2退卡方向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结合参考附图的对本实用新型两个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 可清楚地呈现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参阅图l、图2、图4,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包含电子卡连接器l,电子卡连接器l包括壳体IO、设置在壳体10内的多根导电端子(图中未示出)、退卡机构13以及限位插销3,稍后将对该限位 插销3进行说明。壳体10具有前端111、后端112以及沿前后方向设置的滑槽113。在本 实施例中,该壳体10包括绝缘本体12及一金属屏蔽件11,金属屏蔽件11 覆盖该绝缘本体12并被界定出前端111、后端112及插槽113,壳体10的 前端111由金属屏蔽件11的前缘界定出一开口,该开口与插槽113连通而 可供高速传输卡100插入到插槽113中。绝缘本体12设置在邻近金属屏蔽 件ll的后缘处,所述导电端子设置在绝缘本体12上、位于插槽113内(图 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该高速传输卡100的规格为卡宽54毫米且大致 呈L型。该退卡机构13包括滑槽1310,其具有前端1317和后端1318;以及 退卡组件132,其在滑槽1310内前后滑动并具有前端面1320。滑槽1310的 两侧设有第一侧壁1311和第二侧壁1312,第一侧壁1311设有一连通滑槽 1310的插孔1313,插孔1313为贯穿孔并且可从外部接触,以供上述限位插 销3由插孔1313插入滑槽1310内横亘于退卡组件132的前端面1320,使该 退卡组件132位于该滑槽1310的前端1317与后端1318之间,稍后将一一 说明该退卡机构13的细部结构及动作。除上述构件以外,在本实施例中,退卡机构13还包括滑槽部131、弹簧 133以及导引杆134。该滑槽部131邻近壳体10的后端112并连接在该绝缘 本体12的一侧,该滑槽部131包括第一侧壁1311、第二侧壁1312、连接第 一侧壁1311前端与第二侧壁1312前端的前壁1315以及连接第一侧壁1311 后端与第二侧壁1312后端的一后壁131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311与 第二侧壁1312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并且第一侧壁1311远离壳体10 的插槽113而第二侧壁1312邻近壳体10的插槽11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 二侧壁1312还设有一与第一侧壁1311的插孔1313对应的插孔1314,该插 孔1314可为贯穿孔或盲孔。所述前壁1315界定出滑槽1310的前端1317, 所述后壁1316界定出滑槽1310的后端1318。在本实施例中,退卡组件132包括滑块部1321,其可滑动地容置在滑 槽1310内;以及凸伸部1322,其由滑块部1321的一侧伸入插槽113内,所 述前端面1320位于滑块部1321前端,且滑块部1321顶面凹陷形成有一例如大致呈心形的导引轨道1323,该导引轨道1323具有起始位置和中继位置, 稍后介绍导引轨道1323的作用。弹簧133的前、后两端分别抵接在滑块部 1321后端与后壁1316之间,由此使得退卡组件132在滑槽1310内可往复地 前后滑移。导引杆134的前后两端往下弯折而大致呈倒U型,导引杆134的 前端连接至前壁1315,后端则伸入退卡组件132的导引轨道1323内,而可 相对于退卡组件132在该起始位置与该中继位置之间前后滑动。参阅图2、图3,该退卡机构13的作用在于当退卡组件132尚未受到 推抵,例如被插入插槽113的高速传输卡100所推抵时,由于弹簧133的伸 展,退卡组件132位于滑槽1310的前端1317,滑块部1321的前端面1320 接近前壁1315,导引杆134的后端位于导引轨道1323的后端处并位于该起 始位置(如图2所示)。然而,当高速传输卡100沿一插卡方向D!向后插 入插槽113内并且其后缘推抵退卡组件132的凸伸部1322向后移动,则带 动退卡组件132的滑块部1321沿该插卡方向D,向后滑向滑槽113的后端 1318,导引杆134的后端由于滑块部1321向后移动的关系而来到导引轨道 1323的前端处并被限位在中继位置(如图3所示),由此使退卡组件132被 定位住。当使用者再要将高速传输卡100取出时,使用者施力于高速传输卡 100,将高速传输卡100向后推动使退卡组件132再向后位移一距离,解除 导引杆134后端与导引轨道1323之间的限位后,滑块部1321受到弹簧133 的推抵沿退卡方向D2而向前滑移回到滑槽1310的前端1317,导引杆134回 到导引轨道1323的起始位置(参见图2),此时,通过凸伸部1322的向前 带动,便可将高速传输卡100向前推出插槽113。关于此类退卡机构13的 相关结构及动作情况,可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同一申请人在中国台湾第 95204955号申请"卡连接器的退卡机构"中所公幵的内容。请同时参阅图4、图5、图6,本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装置还包含转接卡 2,转接卡2包括转接卡本体21以及设置在转接卡本体21的信号输入部22 和信号输出部23,其中,转接卡本体21具有上舌部211、下舌部212以及 界定形成在上舌部211与下舌部212之间的转接插槽213。在本实施例中, 转接卡2的外形符合高速传输卡100规格,转接插槽213可插置智能卡200。 信号输入部22为设置在上舌部211底面的端子组,可与智能卡200上的端子201电连接。信号输出部23设置在转接卡本体21后缘,可与该等导电端 子电连接。附带一点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该信号输入部22'也可以是一个或多 个设置在转接卡本体21,前端的通用串行总线(简称USB)插槽,使该转接 卡2'构成一可供转接USB规格的转接卡。或者,如图8所示,该信号输入 部22"也可以是一设置在转接卡本体21"的天线,使该转接卡2"构成一无线 网络卡。如图1或图5所示,将转接卡2沿该插卡方向D,(参见图2)插置在插 槽113,便可将原来可供插接高速传输卡100 (参见图2)的电子卡连接器1 与转接卡2结合成为可供插接智能卡200的电子卡连接装置。请同时结合参阅图4,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电子卡连接器l与转接卡 2结合成一可供插接智能卡200的电子卡连接装置时,此时的退卡机构13 同样是被转接卡2推抵定位而处在中继位置,所以退卡机构13仍有可能再 受到来自转接卡2的推力而解除定位并将转接卡2退出插槽113,因而解除 信号输出部23与该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因此,为避免转接卡2随时有被退 卡机构13退出的可能性,所以设置限位插销3和所述插孔1313、 1314。参阅图4与图5,限位插销3为这样一种杆件,其可伸入滑槽部131的 两侧壁1311、 1312的插孔1313、 1314之间而横亘在滑槽1310内,该滑槽 部131的两个插孔1313、 1314的位置设计成当该退卡组件132被向后推并 处于该中继位置时,该滑块部1321的前端面1320恰与所述两个插孔1313、 1314的孔缘切齐并让出所述两个插孔1313、 1314,而可供该限位插销3穿 过而挡止在滑块部1321的前端面1320之前,将退卡组件132约束在一位置, 在该位置处凸伸部1322无法推抵转接卡2解除其信号输出部23与所述导电 端子的电连接,例如将退卡组件132限制在中继位置,即使转接卡2再被向 后推动而解除退卡机构13的定位,由于受到限位插销3的挡止,退卡组件 132也无法向前回到滑槽1310的前端1317,当然,凸伸部1322也就无法推 抵转接卡2来解除其信号输出部23与所述导电端子的电连接,由此该退卡 机构13便失去作用。当然,欲将限位插销3插入所述插孔1313、 1314时,并不只限于必须 通过转接卡2插入插槽113才能让退卡组件132向后滑动,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例如使用工具使退卡组件132向后滑动而让出所述插孔1313、 1314, 以供限位插销3插入。因此,以笔记型计算机为例,通过设置该限位插销3,系统厂商便可仍 旧使用原来已具有该退卡机构13的电子卡连接器1以及该转接卡2,并选择 仅在笔记型计算机单独设置该电子卡连接器1而供高速传输卡100插接,或 者结合转接卡2而构成可供智能卡200插接的电子卡连接装置,且当转接卡 2结合在电子卡连接器1时,也不必担心在使用过程中转接卡2会被退卡机 构13退出。除此之外,设置该限位插销3的另一个优点在于由于该限位插销3是 可活动的,且限位插销3只是让退卡机构13暂时失去退卡功能,因此,假 设使用者原先购买的电子装置(如笔记型计算机等)为同时装有转接卡2与 电子卡连接器1而可供插置智能卡200的形式,但使用者欲恢复为可供插接 高速传输卡100的形式时,只需让系统厂商将限位插销3移除,同时取出转 接卡2,便可恢复成可供插接高速传输卡100的电子卡连接器1。相反地, 假设使用者原先购买的电子装置仅装设有可供读取高速传输卡100的电子 卡连接器l,但使用者欲改装为可供插接智能卡200的形式时,只需让系统 厂商将转接卡2插入后,再插入限位插销3使退卡机构13的退卡机制失效 即可。请再参阅图4,再补充说明的是,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只在滑槽部131 的两侧壁1311、 1312设置插孔1313、 1314而让限位插销3可伸入并横亘在 滑槽1310内;但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转接卡2的卡缘对应插孔 1313、 1314处再增设一凹孔(图中未示出),使得当限位插销3穿入滑槽部 131时,该限位插销3的末端可伸入转接卡2的凹孔内,除了可让退卡机构 13失去作用之外,也可以通过让限位插销3与转接卡2产生干涉而将转接卡 2更确实地限制在插槽113内。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概念并不限于高速传输 卡IOO与智能卡200的组合形式,凡具有类似动作方式的退卡机构13的电 子卡连接器均可应用于此。此外,再补充说明的是,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限位插销3是把退卡组件 132限制在中继位置,但实际上,所述插孔1313、 1314的设置位置也可以稍 微再向后移或向前移。如图9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在第二优选实施例中,插孔1313'、 1314'的位置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相比更靠近 滑槽1310的前端1317,导引杆134的后端位于导引轨道1323的起始位置与 中继位置之间,且此时转接卡2的信号输出部23与导电端子仍保持处于电 连接状态。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该可移除的限位插销3,不仅可在电子卡连 接器1与转接卡2组合时,让退卡机构13暂时失效以避免影响两者电连接 的稳定性;同时,也保留了当转接卡2被移除时,仍可使电子卡连接器l的 退卡机构13恢复退卡作用的机动性,由此使系统厂商以原有的电子卡连接 器1与转接卡2,便可搭配生产出可供两种规格电子卡插接的电子卡连接装 置,以符合不同客户的需求,不仅节省生产成本,也便于事后的维修,并可 节省装卸的工时。虽然以上利用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 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换而言之,凡根 据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而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 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此外,摘要和标题 仅供用于辅助专利文件搜寻,而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卡连接装置,其退卡机构可暂停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卡连接装置包含壳体,其具有前端、后端及沿前后方向设置的插槽;多根导电端子,其设置于所述插槽内;退卡机构,其容置于所述壳体内并包括滑槽,其具有前端与后端,所述滑槽的两侧设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连通所述滑槽的插孔,退卡组件,其在所述滑槽内沿前后方向滑动并具有前端面;以及限位插销,其伸入所述第一侧壁的插孔并横亘于所述退卡组件的前端面,使所述退卡组件位于所述滑槽的前端与后端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子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 设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的插孔相对应的插孔,所述限位插销伸入所述第一侧壁 的插孔和所述第二侧壁的插孔中。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 远离所述插槽,所述第二侧壁接近所述插槽,且所述第一侧壁的插孔外露于 所述壳体。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卡机构 还包括导弓I杆及弹簧;所述退卡组件具有可在所述滑槽内滑移的滑块部和连 接所述滑块部并凸伸入所述插槽的凸伸部,所述滑块部顶面设有导引轨道, 所述导引轨道中具有起始位置和中继位置;所述导引杆的前端连接于所述滑 槽的前端,后端伸入所述导引轨道并在所述起始位置与所述中继位置间滑 动;所述弹簧抵接于所述滑块部的后端与所述滑槽的后端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卡组件 被定位在所述中继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l、 2、 3、 4或5所述的电子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卡连接装置还包含转接卡,所述转接卡可沿一插卡方向插入所述插 槽内且与所述退卡机构接触,所述转接卡包括信号输入部和信号输出部,所 述信号输出部与所述导电端子电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卡还 包括用以供电子卡插入的转接插槽,所述信号输入部为设置于所述转接插槽 内可与所述电子卡电连接的端子组。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部为通用串行总线插槽。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输入部为天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卡连接装置,其退卡机构可暂停作用,该电子卡连接装置包含电子卡连接器,该电子卡连接器具有插槽、可执行退卡动作的退卡机构以及限位插销,该限位插销可移除地伸入该退卡机构中以暂停该退卡机构的动作,且该电子卡连接装置还包含转接卡,当该转接卡插接于该电子卡连接器时,通过该限位插销限制该退卡机构动作,使该转接卡可稳定插接于该电子卡连接器内。本实用新型既可在电子卡连接器与转接卡组合时保证两者电连接的稳定性;又可在转接卡被移除时使退卡机构恢复退卡作用,由此搭配生产出可供两种规格电子卡插接的电子卡连接装置,以符合不同客户的需求,不仅节省生产成本,也便于事后维修,并可节省装卸工时。
文档编号H01R12/16GK201153155SQ20072013917
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3日
发明者纪永良 申请人:莫列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