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942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气和电子设备例如移动或便携式电话、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数码相机等的连接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器,其具有在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已经插入之后枢转元件枢转移动时能够使触头在不弯曲或变形的情况下保证稳定电连接的结构,从而确保对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足够的保持力,以及实现连接器总高度的减小以及导体的高密度。
背景技术
:连接器通常至少包括多个触头、用于布置和保持触头的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上被枢转移动以使得触头弹性变形从而与连接对象接触的枢转元件。每个触头都包括适于接触连接对象的接触部分、以及要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壳体被形成为具有用于在其中插入触头的所需数量的插孔并具有用于将连接对象插入其中的装配口。枢转元件包括用于使触头弹性变形的推动部分。在此引入的专利文献是公开了一种后锁定型连接器的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71,160),公开了将两个触头插入壳体的一个插入孔内这一特征的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06,987),以及采用结构上与后锁定型触头类似的锁定元件的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4-221,067)和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147,271),这些专利都是由本申请的申请人提出的。专利文献1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71,160的内容,该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在不降低相应元件的强度以及所需技术要求或用户要求的情况下通过滑动件16将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可靠地推靠在柔性印刷电路板40或柔性扁平电缆上,并能够实现导体具有更高操作性、更窄间距以及总高度的减小。所公开的连接器包括各自具有接触部分22、连接部分24以及在接触部分22与连接部分24之间的弹性部分34和支点部分32的触头14,以及在面对连接部分24的位置从弹性部分34延伸的压力承受部分20,并且接触部分22、弹性部分34、支点部分32和连接部分24布置成曲柄形状,还包括具有连续布置在纵向上的推动部分36的滑动件16,滑动件16枢转安装在壳体12上,使得推动部分36可以在触头14的连接部分22与压力承受部分20之间枢转移动。这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71,160的权利要求1公开了一种可拆开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进行装配的连接器,其包括各自具有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接触部分的所需数量的触头、保持和固定触头并具有用于插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装配口的壳体、以及用于将所述触头推靠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滑动件,其中所述触头各自包括在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的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从所述弹性部分延伸并位于面对所述连接部分的位置的压力承受部分,并且所述接触部分、所述弹性部分、所述支点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基本上布置成曲柄形状,所述滑动件具有推动部分,所述推动部分连续布置在滑动件的纵向上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使得所述推动部分可以在所述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承受部分之间枢转移动。权利要求2提出一种可拆开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进行装配的连接器,包括各自具有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接触部分的所需数量的触头、用于保持和固定触头并具有用于插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装配口的壳体、以及用于将所述触头推靠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上的滑动件,其中交替布置两种触头,一种触头各自包括在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的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以及在面对所述连接部分的位置从所述弹性部分延伸的压力承受部分,并且所述接触部分、所述弹性部分、所述支点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基本上布置成曲柄形状,另一种触头各自包括在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的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以及在与接触部分相反的方向上从所述弹性部分延伸的压力承受部分,并且所述接触部分、所述弹性部分、所述支点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基本上布置成U形形式,所述滑动件具有连续布置在其纵向上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推动部分,使得所述推动部分可以在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承受部分之间以及在另一种触头的压力承受部分与所述壳体之间枢转移动。其权利要求3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所述滑动件的推动部分在所述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承受部分之间枢转移动时,通过推动部分使所述压力承受部分升高,使得所述弹性部分绕所述支点部分向所述接触部分倾斜以将所述接触部分推靠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上。权利要求4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一种或另一种触头的压力承受部分各自在其梢端具有伸延部分,从而防止所述滑动件的推动部分向所述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移动。权利要求5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滑动件的推动部分是细长形状。权利要求6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滑动件被形成为具有所需数量的彼此相互独立的固定孔,这些孔适于分别接合所述触头的延伸部分。权利要求7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推动部分的细长形状是椭圆形。权利要求8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一种触头各自具有另一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位于从支点部分延伸的位置并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权利要求9提出了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另一种触头各自具有在与连接部分相反的方向上从所述支点延伸的延伸部分,并且所述滑动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使得所述滑动件的推动部分可以在延伸部分与压力承受部分之间枢转移动。权利要求IO提出了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另一种触头各自还在支点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具有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接触部分。专利文献2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06,987的摘要,该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具有较窄的间距并用于在两个表面都具有接触部分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所公开的连接器包括各自具有适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22的接触部分52的所需数量的触头、以及用于保持和固定触头并具有用于插入柔性印刷电路板22的装配口24的壳体12,其中当柔性印刷电路板22在前和后表面上都具有接触部分52时,以这样的方式采用两种触头14和16,即一种触头14从装配口24的相反一侧插入壳体内以使它们的接触部分30与电路板22的前表面上的接触部分52接触,并且另一种触头16从装配口24—侧插入壳体12内以使它们的接触部分20与电路板22后表面上的接触部分52接触。这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06,987的权利要求1提出一种可拆开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FPC)进行装配的连接器,包括各自具有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接触部分的所需数量的触头、保持和固定所述触头并具有用于插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装配口的壳体,其中当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前和后表面上都具有接触部分时,以这样的方式采用两种触头,即一种触头从装配口的相反一侧插入壳体内以使它们的接触部分可以接触电路板前表面上的接触部分,并且另一种触头从装配口一侧插入壳体内以使它们的接触部分可以接触电路板后表面上的接触部分。权利要求2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一对触头由两种类型的两个触头构成并布置成它们的接触部分相互面对以通过相应成对触头的相对接触部分包围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权利要求3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成对触头的接触部分相对于纵向方向交错排列。权利要求4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在所述装配口用于引导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侧具有凹口,另一种触头被布置成使得它们的连接部分不会从所述壳体的凹口中伸出。权利要求5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为了形成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壳体内时不需要力的零插入力(ZIF)结构,采用的滑动件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已经插入壳体内之后推靠在触头上。权利要求6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一种触头各自包括在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的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以及在面向所述连接部分的位置从所述弹性部分延伸的压力承受部分,所述接触部分、所述弹性部分、所述支点部分以及所述连接部分基本上成曲柄形状,并且另一种触头各自包括接触部分和连接部分并被布置成使得它们的连接部分出于所述壳体的凹口中,且其中所述滑动件具有在其纵向上连续布置的推动部分,所述滑动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使所述推动部分可以在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承受部分之间枢转移动。专利文献3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21,067的摘要,该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10,其即使利用更少的导体也可以在不产生任何缺陷或故障连接的情况下确保对柔性印刷电路板22的所需保持力。所公开的连接器10可拆开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22进行装配,其包括所述数量的各自具有适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22的接触部分30的触头14,以及保持和固定触头14并具有可供插入柔性印刷电路板22的装配口24的壳体12,其中电路板22具有锚固部分54,且各自具有适于与电路板的所述锚固部分54接合的接合部分56的锁定元件20安装在壳体12上,从而促使锁定元件20的接合部分56与电路板22的锚固部分54接合,由此防止电路板22从壳体12上移走,凹槽57设置在与所述接合部分56相对应的位置以确保更可靠的锁定。这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21,067的权利要求1提出一种可拆开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进行装配的连接器,其包括各自具有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接触部分的所需数量的触头、以及保持和固定触头并具有供插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装配口的壳体,其中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锚固部分,各自具有适于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锚固部分接合的接合部分的锁定元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从而促使所述锁定元件的接合部分接合所述电路板的锚固部分,由此防止电路板从所述壳体上移走。权利要求2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面对所述接合部分的位置设置凹槽。权利要求3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元件各自具有用于连接电路板的连接部分,使得连接部分起到将锁定元件固定在电路板上的作用。权利要求4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为了形成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所述壳体的装配口内时不需要力的零插入力(ZIF)结构,采用的滑动件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已经插入壳体内之后被推靠在所述触头上,并且在电路板通过所述滑动件被推靠在所述触头上时促使所述锁定元件的接合部分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锚固部分接合。权利要求5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2,3和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凹槽,即当所述锁定部分的接合部分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锚固部分接合时所述接合部分的扁平部分接合所述锚固部分。权利要求6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装配口具有用于引导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凹口的一侧,并且所述触头在所述壳体上被布置成使得所述触头的连接部分不从所述壳体的凹口中伸出。权利要求7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两种触头交错布置成使得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布置在所述壳体的装配口的相反一侧,并且另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和所述锁定元件的连接部分布置成不从所述壳体的凹口中伸出。权利要求8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一种触头各自包括在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的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以及在面向所述连接部分的位置从所述弹性部分延伸的延伸部分,并且所述接触部分、所述弹性部分、所述支点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基本上布置成曲柄形状,另一种触头各自包括在接触部分与连接部分之间的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在与接触部分相反方向上从所述弹性部分延伸的压力承受部分、以及从所述支点部分面对压力承受部分延伸的延伸部分,并且所述接触部分、所述弹性部分、所述支点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基本上布置成U形形式,另一种触头布置成使得所述连接部分处于所述壳体的凹口内,所述滑动件具有在其纵向方向上连续布置的推动部分,并且所述滑动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使得所述推动部分可以在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承受部分之间以及在另一种触头的压力承受部分与延伸部分之间枢转移动。权利要求9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元件在构造上与另一种触头相同。专利文献4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147,271的摘要,该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即使在连接器具有很少的导体时也可以在不产生缺陷或故障连接的情况下确保对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稳定保持力,以及实现连接器总高度的减小。公开了用于实现这一目的的连接器,其中柔性印刷电路板80具有锚固部分82、各自包括第一零件20和第二零件22的锁定元件,所述第一零件在一端具有适于接合锚固部分82的接合部分24,在另一端具有由枢转元件推动的压力承受部分26和从压力承受部分26的梢端向内延伸的延伸部分34,第二零件22在一端具有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30,以及用于使第一零件20和第二零件22的另一端相结合的结合支点部分32,并且锁定元件被安装在壳体12上,使得当枢转元件16枢转移动以促使锁定元件18的接合部分24接合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锚固部分82时,在面向接合部分24的位置没有第二零件22,并且壳体12在与锁定元件18相对应的位置具有槽口42。这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147,271的权利要求1提出一种可拆开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FPC)进行装配的连接器,包括各自具有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接触部分的多个触头、保持和固定所述触头并具有用于插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装配口的壳体、适于接合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锁定元件、以及用于使所述触头和所述锁定元件弹性变形的枢转元件,其中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锚固部分,并且所述锁定元件各自包括第一零件,所述第一零件在一端具有适于接合所述锚固部分的接合部分,在另一端具有由所述枢转元件推动的压力承受部分,以及从所述压力承受部分的梢端向内延伸的延伸部分;第二零件,所述第二零件在一端或另一端具有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零件与所述第二零件的另一端或一端相连相结合的结合支点部分,并且所述锁定元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在与所述壳体上表面一侧的所述锁定元件相对应的位置具有槽口。权利要求2提出一种可拆开地与柔性印刷电路板(FPC)进行装配的连接器,包括各自具有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接触部分的多个触头、保持和固定所述触头并具有供插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装配口的壳体、适于接合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锁定元件、以及用于使所述触头和所述锁定元件弹性变形的枢转元件,其中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锚固部分,并且所述锁定元件各自包括第一零件,所述第一零件在一端具有适于接合所述锚固部分的接合部分,在另一端具有由所述枢转元件推动的压力承受部分,以及从所述压力承受部分梢端向内延伸的延伸部分;第二零件,所述第二零件在一端具有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零件与所述第二零件的另一端相结合的结合支点部分,并且其中所述锁定元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当所述枢转元件枢转移动以促使所述锁定元件的接合部分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锚固部分接合时,在面向所述接合部分的位置没有所述第二零件。权利要求3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零件的高度为0.08mm-0.12mm。权利要求4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零件在面向所述接合部分的方向上各自具有从所述结合支点部分延伸的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比所述第一零件的接合部分更短,从而在所述枢转元件枢转移动以促使所述锁定元件的接合部分接合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锚固部分时该延伸部分不会达到面向所述接合部分的位置。权利要求5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锁定元件在所述第二零件的延伸部分的梢部与所述结合支点部分之间各自具有固定部分。权利要求6提出一种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触头各自包括第一零件,所述第一零件在一端具有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接触部分,在另一端具有由所述枢转元件推动的压力承受部分,以及从所述压力承受部分的梢端向内延伸的延伸部分;第二零件,所述第二零件在一端具有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并在另一端具有从支点部分延伸的延伸部分;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零件与所述第二零件的支点部分相连的结合部分,并且所述接触部分、所述结合部分、所述支点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基本上布置成U形形式,其中所述枢转元件包括用于使其枢转移动的致动元件、在纵向方向上连续设置的推动部分、以及用于容纳所述触头的压力承受部分和所述锁定元件的锚固孔,并且所述枢转元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使得所述推动部分可以在所述触头的压力承受部分与延伸部分之间以及在压力承受部分与所述锁定元件的连接部分之间枢转移动。对于通常所称的后锁定型连接器(使枢转元件在装配口的相反一侧枢转移动以将触头推靠在连接对象上)例如专利文献1-4中公开的连接器,在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已经插入壳体的装配口内之后枢转元件的推动部分在触头的连接部分与压力承受部分之间枢转移动时,通过推动部分使压力承受部分向上升高(向上提升),使得触头的弹性部分绕触头的支点部分向接触部分倾斜,由此使接触部分推靠在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上,从而使触头的接触部分与连接对象接触。对于专利文献1-4中公开的通常所称的后锁定型连接器,当由枢转元件的推动部分推动压力承受部分时,触头的压力承受部分向上升高(在图IO中观察为向上)以将接触部分推靠在上述连接对象上。然而,当以这种方式使触头的接触部分推靠在连接对象上时,接触部分通过来自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反作用力绕作为支点的触头的固定部分向上升高(在图10中观察为向上),并且弹性部分也向上升高(在图IO中观察为向上),因此上述用于使触头的接触部分与连接对象达到接触的功能会受到阻碍并且触头与连接对象之间的连接会变得不稳定。这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对于具有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两种类型的上和下触头的连接器,通过将上触头推靠在连接对象上而由上和下触头包围连接对象,从而使上述问题尤其尖锐。更详细地,当上触头向上升高(在图10中观察为向上)时,推动力变弱,使得上和下触头不能包围连接对象,由此导致连接对象与触头之间的连接更不稳定,引发问题。即使采用与专利文献3和4中公开的触头的锁定元件具有相同构造的锁定元件,也有可能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产生接合连接对象的接合部分向上提升(在图IO中观察为向上)的问题,从而存在对连接对象的保持力变弱的危险。近年来,要求总高度更小和更小型化给连接器技术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一个表面成行设置图形的情况下,图形的间距通常不可能小于0.4mm。为了满足更窄间距的要求,考虑将图形布置成交错排列。然而,即使是交错布置的图形,图形的间距也不可能小于0.25mm。而且,在图形交错布置的情况下,如果装配深度被选定为更小以实现总高度的减小以及连接器的更小型化,则存在触头脱离图形的危险,从而导致有缺陷或故障的电连接。近年来,对更小的总高度和更小型化的连接器同时对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保持力甚至更大的要求日益提高。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完成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在枢转元件枢转移动时在触头不弯曲或变形的情况下提供稳定的电连接,确保对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足够的保持力,同时能够减小连接器的总高度并具有高密度的导体。通过连接器10来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该连接器10包括各自具有适于接触连接对象的接触部分22和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24的所需数量的触头、具有用于对插入其中的所述触头进行布置和保持的插入孔38以及在其中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的装配口18的壳体12、以及在所述装配口18相反一侧安装在所述壳体12上并促使所述触头弹性变形以将所述触头推靠在所述连接对象上的枢转元件16,其中所述触头包括两种类型的第一触头14和第二触头15,并且第一触头14和第二触头15布置在所述壳体12的一个且同一插入孔38中,使得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5的接触部分22彼此面对,所述第一触头14各自在一端包括接触部分22并在另一端包括连接部分24,并且所述第二触头15各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22并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承受部分20的第一零件19、在外端具有连接部分24的第二零件21、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零件19与所述第二零件21的其余端结合的弹性结合部分31(包括支点部分32和弹性部分34),所述枢转元件16包括用于使所述枢转元件16枢转移动的致动部分37、在枢转元件的纵向方向上连续设置的推动部分36、以及相互独立且用于分别在其中容纳所述压力承受部分20的锚固孔30,并且所述推动部分36在所述第二触头15的所述压力承受部分20与所述连接部分24之间枢转移动,在所述枢转移动过程中,所述推动部分36的旋转轴线50随着推动部分的枢转移动而移动以实现它们的紧凑旋转,并且所述第二触头15各自在所述第二零件21上具有位于所述弹性结合部分31附近的固定部分42,由此在所述枢转元件16枢转移动时防止所述第二触头15弯曲。优选地,连接器IO被构造成所述连接对象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锚固部分82,并且各自具有适于接合所述锚固部分82的接合部分56的锁定元件17安装在所述壳体12上,所述锁定元件17各自包括在一端具有所述接合部分56并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承受部分201的第一零件191、在外端具有连接部分241的第二零件2U、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零件191与所述第二零件211的其余端结合的弹性结合部分311(包括支点部分321和弹性部分341),并且所述锁定元件17各自还在所述第二零件211上具有位于所述弹性结合部分311附近的固定部分421。而且,优选地,连接器IO被构造成在所述连接对象未插入所述壳体12的所述装配口18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触头15的接触部分22在处于所述装配口18内不延伸超出所述装配口18的上表面58的情况下保持在所述插入孔38中,并且所述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在所述装配口18内延伸超出所述装配口18的下表面58,使得所述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的梢端与所述装配口18的上表面57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对象的厚度,并且在所述连接对象已经插入所述壳体12的所述装配口18内并且所述枢转元件16已经枢转移动(闭合)的状态下,所述连接对象在即使当所述连接对象意外承受外力时所述连接对象也不会向上升高超出所述壳体12的装配口18的上表面57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保持接触。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到,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IO产生以下突出效果。(1)在连接器10中,其包括各自具有适于接触连接对象的接触部分22和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24的所需数量的触头、具有用于对插入其中的所述触头进行布置和保持的插入孔38以及在其中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的装配口18的壳体12、以及在所述装配口18相反的一侧安装在所述壳体12上并促使所述触头弹性变形以将所述触头推靠在所述连接对象上的枢转元件16,根据本发明连接器被构造成所述触头包括两种类型的第一触头14和第二触头15,并且第一触头14和第二触头15布置在所述壳体12的一个且同一插入孔38中,使得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5的接触部分22彼此面对,所述第一触头14各自在一端包括接触部分22并在另一端包括连接部分24,并且所述第二触头15各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22并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承受部分20的第一零件19、在外端具有连接部分24的第二零件21、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零件19与所述第二零件21的其余端结合的弹性结合部分31(包括支点部分32和弹性部分34),所述枢转元件16包括用于使所述枢转元件16枢转移动的致动部分37、在枢转元件的纵向方向上连续设置的推动部分36、以及相互独立且用于分别在其中容纳所述压力承受部分20的锚固孔30,并且所述推动部分36在所述第二触头15的所述压力承受部分20与所述连接部分24之间枢转移动,在所述枢转移动过程中,所述推动部分36的旋转轴线50随着推动部分的枢转移动而移动以实现它们的紧凑旋转,并且所述第二触头15各自在所述第二零件21上具有位于所述弹性结合部分31附近的固定部分42,由此在所述枢转元件16枢转移动时防止所述第二触头15弯曲。因此,即使在枢转元件16枢转移动时,所述弹性结合部分31也不会向上升高(弯曲),因此所述触头15的连接部分22也不会向上升高,由此实现稳定电连接。同时,由于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被用于在两个表面上具有触头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因此可以在电路板两个表面上获得间距为0.2mm级的高密度触头。(2)本发明的连接器10被构造成所述连接对象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锚固部分82,并且各自具有适于接合所述锚固部分82的接合部分56的锁定元件17安装在所述壳体12上,所述锁定元件17各自包括在一端具有所述接合部分56并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承受部分201的第一零件191、在外端具有连接部分241的第二零件211、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零件191与所述第二零件211的其余端结合的弹性结合部分311(包括支点部分321和弹性部分341),并且所述锁定元件17各自还在所述第二零件211上具有位于所述弹性结合部分311附近的固定部分421。因而,即使在枢转元件16枢转移动时,所述弹性结合部分31也不会向上升高(弯曲),因此所述锁定元件17的接合部分56也不会向上升高,由此实现稳定电连接。同时,由于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被用于在两个表面上具有触头的柔性印刷电路板80,因此可以在电路板两个表面上获得间距为0.2mm级的高密度触头。而且,通过采用锁定元件17,进一步提高了对电路板的保持力(3)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10被构造成在所述连接对象未插入所述壳体12的所述装配口18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触头15的接触部分22在处于所述装配口18内不延伸超出所述装配口18的上表面58的情况下保持在所述插入孔38中,并且所述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在所述装配口18内延伸超出所述装配口18的下表面58,使得所述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的梢端与所述装配口18的上表面57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对象的厚度,并且在所述连接对象已经插入所述壳体12的所述装配口18内并且所述枢转元件16己经枢转移动(闭合)的状态下,所述连接对象在即使当所述连接对象意外承受外力时所述连接对象也不会向上升高超出所述壳体12的装配口18的上表面57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保持接触。因而,即使在枢转元件16枢转移动时,所述弹性结合部分31也不会向上升高(弯曲),因此所述触头15的连接部分22也不会向上升高,由此实现稳定电连接。同时,由于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被用于在两个表面上具有触头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因此可以在电路板两个表面上获得间距为0.2mm级的高密度触头。此外,即使电路板承受意外的外力,也可以确保在电路板与所述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之间的接触力最小,从而在连接对象与触头14和15之间获得稳定的电连接。结合附图参照以下的详细说明和权利要求将会更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图1A是在装配口一侧从上方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以及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透视图IB是在装配口相反一侧从下方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以及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透视图2A是在装配口相反一侧从上方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以及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透视图2B是在装配口一侧从下方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以及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透视图3A是第一触头的透视图3B是第二触头的透视图4是壳体的透视图5是枢转元件的透视图6是锁定元件的透视图7A是沿触头的一个插入孔截取的枢转元件打开时的连接器的剖视图7B是沿锁定元件的一个插入孔截取的枢转元件打开时的连接器的剖视图8A是沿触头的一个插入孔截取的枢转元件闭合以及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时的连接器的剖视图8B是沿锁定元件的一个插入孔截取的枢转元件闭合以及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时的连接器的剖视图9A-9E是用于对枢转元件枢转移动时推动部分和旋转轴线的移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10A是沿触头的一个插入孔截取的枢转元件打开时的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剖视图10B是沿锁定元件的一个插入孔截取的枢转元件打开时的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剖视图;以及图11是表示如何根据本发明通过提供防护壁来提高保持力的图表。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在将两种触头(第一触头14和第二触头15)插入形成于壳体12上的插入孔38中的一个内以将这些触头用作上和下触头的情况下,可以在枢转元件16枢转移动时防止第二触头15的接触部分22以及弹性结合部分31(包括支点部分32和弹性部分34)升高(弯曲)。换句话说,通过防止第二触头15的接触部分22和弹性结合部分31(包括支点部分32和弹性部分34)升高(弯曲),本发明提出的连接器能够确保稳定的电连接和足够的对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保持力并实现总高度的减小以及导体的高密度。为此,第二触头15的第二零件21各自具有位于弹性结合部分31附近的固定部分42。将参照图1A-9E对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10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A是在装配口一侧从上方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以及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透视图,图1B是在装配口相反一侧从下方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以及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透视图。图2A是在装配口相反一侧从上方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以及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透视图,而图2B是在装配口一侧从下方观察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以及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透视图。图3A是第一触头的透视图,而图3B是第二触头的透视图。图4是壳体的透视图,而图5是枢转元件的透视图,以及图6是锁定元件的透视图。图7A是沿触头的一个插入孔截取的枢转元件打开时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7B是沿锁定元件的一个插入孔截取的枢转元件打开时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8A是沿触头的一个插入孔截取的枢转元件闭合以及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时的连接器的剖视图,而图8B是沿锁定元件的一个插入孔截取的枢转元件闭合以及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时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9A-9E是用于对枢转元件枢转移动时推动部分和旋转轴线的移动进行说明的示意图。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10主要包括壳体12、第一触头14、第二触头15、枢转元件16以及锁定元件17。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10的部件进行说明。首先将对触头进行说明。两种类型的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5都由金属制成并通过已知的压力加工技术形成。制成所述两种触头的优选金属包括黄铜、铍铜、磷青铜等在弹性、导电性等方面符合要求的金属。在示意性实施方式中,两种类型的两个触头(第一触头14和第二触头15)以这样的方式被插入一个且相同的壳体12的插入孔38内,g卩,第一触头14从装配口18—侧插入插入孔内并且第二触头15从装配口18的相反一侧插入插入孔内以形成上和下触头结构。所述第一触头14基本上为i形并在一端包括接触部分22以及在另一端包括连接部分24。接触部分22是便于接触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凸形。尽管连接部分24是图3所示的表面安装型(SMT),但其也可以是直插型。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布置成与第二触头15的接触部分22相对(面对)。第二触头15至少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22并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承受部分20的第一零件19、在其外端具有连接部分24的第二零件21、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零件19与所述第二零件21的其余端结合或相连的弹性结合部分31(包括支点部分32和弹性部分34)。在示意性实施方式中,弹性结合部分31包括支点部分32和弹性部分34。换句话说,第二触头15如图3所示基本上为倒h形,并包括第一零件19,所述第一零件19在一端具有适于接触连接对象的接触部分22,而在另一端具有由枢转元件16推动的压力承受部分20以及从压力承受部分20的梢端向内延伸的延伸部分26;第二零件21,所述第二零件21在一端具有支点部分32以及在另一端具有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24;用于使所述第一零件19大体上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零件19的所述支点部分32结合或相连的弹性部分34(由所述支点部分32和所述弹性部分34构成弹性结合部分31);以及在所述第二触头15的弹性结合部分31附近并靠近所述第二零件21的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二零件21上的固定部分42。所述第一零件19的所述接触部分22、所述弹性部分34、所述支点部分32和所述连接部分24基本上布置成曲柄形状。所述固定部分42在所述第二触头15的弹性结合部分31附近并靠近第二零件21的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二零件21上。换句话说,固定部分42位于支点部分32附近的下方,由此防止所述第二触头15的接触部分22和弹性结合部分31(包括支点部分32和弹性部分34)向上升高(弯曲)。如图7A所示,所述固定部分42与第二零件21的主体一起形成大体上U形并以包围壳体12—部分的方式固定在壳体12上。可考虑到这些功能、保持力等因素适当设计所述固定部分42的位置和尺寸。所述接触部分22是便于接触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凸形。尽管连接部分24如图3B所示是表面安装型(SMT),但其也可以是直插型。在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插入连接器内时,所述支点部分32、所述弹性部分34和压力承受部分20实现了以下功能。在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扁平电缆已经插入所述壳体12的装配口18内之后,在所述枢转元件16的推动部分36在所述第二触头15的连接部分24与压力承受部分20之间枢转移动时,通过推动部分36使所述压力承受部分20升高,使得所述第二触头的弹性部分34绕所述第二触头15的支点部分32向所述接触部分22倾斜,由此促使所述接触部分22被推靠在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上。可以适当设计所述支点部分32、所述弹性部分34和所述压力承受部分20的尺寸和形状以实现这些功能。而且,所述第二触头15的压力承受部分20在其梢端具有如上所述的延伸部分26。当所述枢转元件16的推动部分36在所述第二触头15的压力承受部分20与连接部分24之间枢转或枢转移动时,所述枢转元件16的中心经常因抵抗所述枢转元件16的枢转移动的较强反作用力而在图1A中箭头B所示方向上变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延伸部分26结合枢转元件16的锚固孔30(下文进行描述),因此将会有效防止枢转元件16的变形。只要它们能够获得上述功能,所述延伸部分26的尺寸可以是任何一种设定,并且可以适当设计成达到使所述枢转元件16的推动部分36接合延伸部分26的程度。而且,所述延伸部分26起到保持所述枢转元件的推动部分36的作用以防止推动部分36在所述枢转元件完全枢转移动并且所述触头已经接触连接对象时倾斜。优选的是在与第二触头15的所述连接部分24相反方向上(向着装配口18)提供从所述支点部分32延伸的延伸部分44(未示出),尽管如此在示意性实施方式中未设置延伸部分。通过设置延伸部分44以及通过适当设定所述延伸部分44和所述第一零件19分别与所述壳体12的插入孔38之间的关系来防止助焊剂增加。换句话说,第二触头15的第一零件19插入所述插入孔38内具有间隙,但所述第一零件19紧密插入所述插入孔38内达到发生毛细现象的程度。因此,所述插入孔38与紧密插入其中的所述延伸部分44之间的关系往往引发助焊剂的毛细现象,使得助焊剂沿所述延伸部分44流动,但不会向上流向不发生毛细现象的所述接触部分22。所述延伸部分44的长度可以得到适当设计以实现这些功能,并且延伸部分足以具有l.Omm级的长度。在说明锁定元件17之前对柔性印刷电路板80进行说明。柔性印刷电路板80主要包括适于接触所述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5的接触部分22的触头、与电路相连的图形、以及适于与所述锁定元件17的接触部分56接触的锚固部分82。在示意性实施方式中,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触头设置在其两个表面上。只要锚固部分82与锁定元件17的接合部分56接合,所述锚固部分82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是U形槽口或通孔,或盲孔。参照图6对锁定元件17进行说明。锁定元件17也由金属制成并通过已知的压力加工技术形成。制成锁定元件的优选金属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5的金属类似。所述锁定元件17至少包括在一端具有接合部分56并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承受部分201的第一零件191,在其外端具有连接部分241的第二零件211、用于使所述第一零件191和所述第二零件211其余端结合或相连的弹性结合部分311(包括支点部分321和弹性部分341)。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结合部分311包括支点部分321和弹性部分341。换句话说,锁定元件17如图6所示基本上为倒h形,并包括第一零件191,其在一端具有适于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锚固部分82接合的接合部分56并在另一端具有由所述枢转元件16推动的压力承受部分201,以及从压力承受部分201的梢端向内延伸的延伸部分261;第二零件211,其在一端具有支点部分321以及在另一端具有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241;用于使所述第一零件191大体上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零件211的所述支点部分321结合或相连的弹性部分341(弹性结合部分311包括所述支点部分321和所述弹性部分341);以及在弹性结合部分311附近并靠近所述第二零件211的主体在所述第二零件211上设置的固定部分421。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设置从所述支点部分321向装配口18延伸的延伸部分441。延伸部分441从所述支点部分321延伸到所述弹性部分341与所述接合部分56之间的基本上中间位置。所述第一零件191的接合部分56、所述弹性部分341、所述支点部分321和所述连接部分241基本上布置成曲柄形状。所述固定部分421在所述弹性结合部分311的附近并靠近第二零件211的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二零件211上。换句话说,固定部分421设置在所述支点部分321下方以及附近以防止锁定元件17的接合部分56和弹性结合部分311(包括支点部分321和弹性部分341)升高(弯曲)。如图7B和8B所示,固定部分421与第二零件211的主体一体形成U形部分以包围壳体12的一部分,由此锁定元件17得到固定。可以考虑这些功能、保持力等因素对所述固定部分421的位置和尺寸进行适当设计。所述锁定元件17的接合部分56是便于接合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锚固部分82的凸形。所述连接部分241在所示实施方式中是表面安装型(SMT),但其可以是直插型。所述接合部分56的形状和尺寸可以考虑所述锁定元件17的强度得到适当设计以在所述锁定元件17的接合部分56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锚固部分82接合时使所述接合部分56的扁平部分接合所述锚固部分82。对于第二触头15来说,在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80或扁平电缆已经插入壳体12的装配口18内之后,当所述枢转元件16的推动部分36在所述锁定元件17的压力承受部分201与连接部分241之间枢转移动时,所述压力承受部分201通过所述推动部分36升高,使得所述锁定元件17的弹性部分341绕所述锁定元件17的支点部分321向所述接合部分56倾斜,由此促使所述接合部分56与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80或柔性扁平电缆的锚固部分82接合。所述支点部分321、所述弹性部分341和所述压力承受部分201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得到适当设计以实现所述功能。接下来将对枢转元件16进行说明。枢转元件16通过已知的注塑技术由电绝缘塑料材料制成。用于枢转元件16的材料可以考虑尺寸稳定性、可加工性、制造成本等因素进行适当选择,通常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酰胺(66PA或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等材料以及它们的组合。所述枢转元件16主要包括致动部分37、适于装配在壳体12上以进行枢转移动的轴28、用于推动所述触头的压力承受部分20的推动部分36、以及适于接合所述触头的延伸部分26的锚固孔30。所述轴28是用于使枢转元件16枢转移动的支点并适当装配在壳体12的纵向两端,从而使枢转元件16能够进行枢转移动。而且,枢转元件16在纵向两端具有适于接合壳体12的锁定部分,以在通过枢转元件的推动部分推动所述触头的压力承受部分20时防止枢转元件16升高(在图中观察为向上)。只要它们接合壳体,锁定部分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是任意一种设定,并考虑到连接器10的上述功能、尺寸、强度等因素而得到适当设计。所述推动部分36用于推动所述触头的压力承受部分20。推动部分36优选横截面为细长形状,并且在所示实施方式中为椭圆形。通过这种椭圆形形状,当枢转元件在图1A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枢转移动以使其推动部分36在所述第二触头15的压力承受部分20与连接部分24之间枢转移动时,所述第二触头15的压力承受部分20借助因椭圆长轴和短轴的差异而导致的推动部分36接触高度的变化而向上移动,从而迫使所述第二触头15的接触部分22接靠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推动部分36的形状可以是任意一种,只要推动部分36可以在所述第二触头15的压力承受部分20与连接部分24之间枢转移动,并且所述第二触头15的压力承受部分20可以借助于接触高度的变化例如推动部分36的椭圆形横截面长轴和短轴的差异而得到升高。为了防止枢转元件16的中心因克服枢转元件16枢转移动时对抗枢转元件16的枢转移动的反作用力而在图1A中箭头"B"所示方向上变形,枢转元件16具有相互独立的锚固孔30,这些锚固孔适于与所述第二触头15的延伸部分26接合。相互独立设置的锚固孔30将有助于提高枢转元件16的强度并防止枢转元件在枢转移动时发生变形。最后对壳体12进行说明。壳体12通过已知的注塑技术由电绝缘塑料材料制成。用于壳体12的材料可以考虑尺寸稳定性、可加工性、制造成本等因素而适当选定,并且通常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酰胺(66PA或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等材料以及它们的组合。所述壳体12被形成为具有插入孔38,所需数量的触头通过压配合、挂钩(切缝)、焊接等安装在所述插入孔内。壳体12在纵向两端具有轴承,所述枢转元件16的轴装配在所述轴承中以枢转移动。只要枢转元件16的轴枢转移动并且所述推动部分36可以如下文所述那样移动和枢转移动,轴承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是任意一种,并且考虑壳体12的功能以及强度、尺寸等因素而得到适当设计。而且,壳体12在纵向两端与所述枢转元件16的锁定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具有锚固部分。壳体12具有用于封闭或隔离所述第二触头15的第一零件19的接触部分22的顶板部分23,并且顶板部分23被形成为至少在两端具有防护壁55,所述防护壁用于在无意中迫使连接对象向上时防止顶板部分23向上变形。术语"防护壁"意思是具有未得到倒角或不倾斜的边缘形状的壁部。在所示实施方式中,防护壁55仅设置在壳体12的装配口18的顶板部分上的两端。然而,由于设置防护壁55,失去了将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80引导到壳体的装配口18内的功能和作用。作为一种用于将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80引导到所述装配口18内的方法,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梢端以如图1A所示将其放置或施加在所述壳体12的装配口18的下表面(所述第一触头14的连接部分24的上表面)上的方式被引导到装配口18内,由此很容易将其引导到装配口18内。本申请的发明人已经确定了所述防护壁55的效果。在连接器10具有插入的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状态下,在拉力测试机上垂直于连接器的方向拉动柔性印刷电路板80(该状态与在其水平位置上采用连接器时印刷电路板意外地被迫向上的状态相对应)。在下文表1中示出了结果并在图11中示出了曲线。本文所用的"保持力"意思是触头与柔性印刷电路板脱离时的力,而所述印刷电路板在垂直方向被拉动。在此采用的"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是其顶板部分的装配口完全得到倒角而不具有任何防护壁55的连接器。"改进的"连接器1是顶板部分的装配口仅在两端具有防护壁(两端未得到倒角)的连接器。"改进的"连接器2是顶板部分的装配口整个上面具有防护壁55的连接器。表1<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24</column></row><table>参照表1和图11的曲线,对于平均值或均值,具有18个导体的改进的连接器l(仅在端部具有防护壁)和2(在整个顶板部分具有防护壁)的保持力(使触头脱开的力)分别提高到8.4N和8.9N,而具有27个导体的连接器的保持力分别提高到8.9N和9.0N。因而,对于改进的连接器,保持力大约为现有技术连接器保持力的两倍。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在整个插入口或插入口两端设置防护壁可以显著提高保持力(使触头脱开的力)。换句话说,通过在整个插入口或插入口两端设置防护壁,表示触头与连接对象之间接触稳定性的保持力将提高到承受意外外力时的两倍。这意味着在意外外力下的稳定性提高。还显而易见的是仅设置在插入口顶板部分两端和整体上的防护壁之间的保持力(使触头脱开的力)没有任何大的差异。对18个导体来说保持力提高的百分比为220.3%,对27个导体来说提高197.2%。提高的百分比是通过改进连接器的保持力除现有技术连接器的保持力所得到的值。考虑到仅在插入口18的顶板部分23的两端设置防护壁55与在整个顶板部分23上设置防护壁55之间保持力(使触头脱开的力)没有任何大的差异以及要防止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80被划伤(损坏),具有防护壁55的位置数优选尽可能小。在所示实施方式中,防护壁仅设置在插入口的顶板部分的两端,然而,优选的是在三个位置设置防护壁,也就是为了平衡而在中心和两端设置。为了防止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被划伤(损坏),优选的是将壳体设计成在连接对象意外承受外力时壳体不会接触连接对象。为此,可以考虑设置倒角部分、圆形倒角、凹形倒角或阶梯凹进部分。考虑到美学品质、材料成本等因素倒角部分是优选。对于将连接对象引导到装配口18内来说,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在不对装配口的顶板部分进行倒角的情况下对连接对象进行有效引导。接着将参照图9A-9E通过举例对所述枢转元件16的推动部分36的移动和枢转移动进行说明,图中推动部分36在第二触头15的压力承受部分20与连接部分24之间枢转移动。图9A表示连接对象未插入连接器10内的状态。所述推动部分36的下端54定位在所述压力承受部分20的延伸部分26与触头15的连接部分24之间。如图9B所示,当枢转元件16的所述致动部分37枢转移动(图中观察为在顺时针方向)时,推动部分36在与壳体的装配口18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使得所述推动部分36的下端54被包围在所述压力承受部分20的延伸部分26与连接部分24之间。如图9C所示,当致动部分37进一步枢转移动时,处于图9B所示位置的所述推动部分36绕作为旋转轴线50的推动部分36的中心枢转移动。如图9D所示,当所述致动部分37进一步枢转移动时,处于图9C所示位置的推动部分36绕作为旋转轴线50的推动部分36的中心枢转移动,使得推动部分36在所述压力承受部分20与所述连接部分24之间基本上直立并且旋转轴线50向上端52移动与延伸部分26接触。如图9E所示,当致动部分37进一步枢转移动时,处于图9D所示位置的推动部分36绕在上端52附近的中心枢转移动以与延伸部分26接触,使得推动部分36以使推动部分36锁扣延伸部分26的方式接合延伸部分26。换句话说,推动部分36初始移动并随后枢转移动,当推动部分36进一步枢转移动时,旋转轴线50逐渐改变或移动,使得推动部分36完成其紧凑且节省空间的枢转移动或旋转。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10中,也就是说,首先,当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80插入壳体的装配口18内时,因为是通常所称的"零插入力"类型,所以不需要力。随后,枢转元件16的推动部分36在靠近所述触头15的延伸部分26的位置枢转移动(以在靠近延伸部分26的位置向上推动所述触头的压力承受部分20),从而可以利用微小的力锁定枢转元件16。而且,通过所述枢转元件16的推动部分36在靠近延伸部分26的位置向上推动所述触头的压力承受部分20,使得可以在触头与连接对象之间获得更大的接触力。现在,对所述装配口18的尺寸(装配口上表面57与下表面58之间的距离)、连接对象例如所述印刷电路板80的厚度、以及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5的接触部分22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在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还没有插入壳体的装配口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触头15的接触部分22在处于装配口18内不延伸超出装配口上表面57的情况下处于所述插入孔内。所述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在装配口18内延伸超出装配口的下表面58,使得所述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的梢端与装配口的上表面57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对象的厚度(图7A和7B)。换句话说,在连接对象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已经插入壳体的装配口内的状态下,连接对象总是与所述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保持接触以构建一种确保最小接触力的结构(图8A和8B)。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80意外承受外力的情况。即,为了确保即使当连接对像例如柔性印刷电路板80意外承受外力时也具有最小的接触力,所述装配口18的尺寸(装配口的上表面57与下表面58之间的距离)、连接对象例如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厚度、以及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5的接触部分22之间的关系得到适当设计。本发明的应用实例是用于移动或便携式电话、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数码相机等的连接器,更具体地是一种在以下方面表现优越的连接器,即在连接对象(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己经插入之后枢转元件枢转移动时使触头在不弯曲或变形的情况下具有稳定电连接,确保对连接对像的足够保持力,并实现连接器总高度的减小以及导体的高密度。尽管已经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具体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做出以上和其它改变。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包括各自具有适于接触连接对象的接触部分和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的所需数量的触头、具有用于对插入其中的所述触头进行布置和保持的插入孔以及在其中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的装配口的壳体、以及在所述装配口的相反一侧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促使所述触头弹性变形以将所述触头推靠在所述连接对象上的枢转元件,其中所述触头包括两种类型的触头,即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并且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布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个且同一插入孔中,使得第一和第二触头的接触部分彼此面对,所述第一触头各自在一端包括接触部分并在另一端包括连接部分,并且所述第二触头各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并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承受部分的第一零件、在外端具有连接部分的第二零件、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零件与所述第二零件的其余端结合的弹性结合部分,其中,所述枢转元件包括用于使所述枢转元件枢转移动的致动部分、在枢转元件的纵向方向上连续设置的推动部分、以及相互独立且用于分别在其中容纳所述压力承受部分的锚固孔,并且所述推动部分可在所述触头的所述压力承受部分与所述连接部分之间枢转移动,在所述枢转移动过程中,所述推动部分的旋转轴线随着推动部分的枢转移动而移动以实现它们的紧凑旋转,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触头各自在所述第二零件上具有位于所述弹性结合部分附近的固定部分,由此在所述枢转元件枢转移动时防止所述第二触头弯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对象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锚固部分,并且各自具有适于接合所述锚固部分的接合部分的锁定元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其中所述锁定元件各自包括在一端具有所述接合部分并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承受部分的第一零件、在外端具有连接部分的第二零件、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零件与所述第二零件的其余端结合的弹性结合部分,并且所述锁定元件各自还在所述第二零件上具有位于所述弹性结合部分附近的固定部分。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对象未插入所述壳体的所述装配口内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触头的接触部分在处于所述装配口内不延伸超出所述装配口上表面的情况下保持在所述插入孔中,并且所述第一触头的接触部分在所述装配口内延伸超出所述装配口的下表面,使得所述第一触头的接触部分的梢端与所述装配口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对象的厚度,并且其中,在所述连接对象已经插入所述壳体的所述装配口内并且所述枢转元件己经枢转移动的状态下,所述连接对象在即使当所述连接对象意外承受外力时所述连接对象也不会向上升高超出所述壳体的装配口上表面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触头的接触部分保持接触。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插入壳体的同一插入孔且第一和第二触头的接触部分相面对。各第一触头在一端包括接触部分并在另一端包括连接部分。各第二触头包括一端具有接触部分而另一端具有压力承受部分的第一零件、在外端具有连接部分的第二零件及使第一零件与第二零件其余端结合的弹性结合部分。枢转元件包括致动部分、推动部分及锚固孔。推动部分在第二触头的压力承受部分与连接部分间枢转移动,在枢转移动时推动部分的旋转轴线随着其枢转移动而移动以实现紧凑旋转。各第二触头在第二零件上具有位于弹性结合部分附近的固定部分。在枢转元件枢转移动时触头不弯曲或变形,可实现稳定电连接、减小连接器总高度及提供高密度导体。文档编号H01R12/88GK101345361SQ20081013604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申请日期2008年7月8日优先权日2007年7月13日发明者中野有贵,铃木雅幸申请人: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