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集流器及其含有该电池集流器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2340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池集流器及其含有该电池集流器的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池集流器及其含有该电 池集流器的电池。
背景l支术
目前,为了使二次工具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大电流放电性能, 一般在电池极芯正负极端面设置集流器组件,负极集流器(一般釆用导电性 好的材料作成圆形连接器)再与壳体底部焊接在一起作为电池负极,正极集 流器通过一个极耳与正极端子焊接在一起作为电池正极。集流器主要起集流 作用,能有效P争低电池内阻,提高单体电池放电一致性及电池组的大电流放 电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过多次的研究和实验,发现现有的负极集流器 与电池壳体之间存有接触电阻,增加了单体电池的内阻,影响了电池放电性
能;再次,当负极集流器与电池壳体连接不稳定时,会导致单体电池内阻偏 大,集流器虽然可以集流,但由于集流器上的电流不能稳定流向作为单体电 池负极输出端的电池壳体,整个单体电池的内阻及放电一致性将会受到很大 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整个电池组放电不稳定,甚至不放电,此类结构电池的 大电流放电性能有一定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电池不能大电流放电的缺陷,而提供了一种可以大电流^L电的 一种电池集流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集流器,所述电池集流器为片状金属板,所述 电池集流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边缘设有突出部。
作为进一步改进, 作为进一步改进, 作为进一步改进, 作为进一步改进, 作为进一步改进,
所述突出部设置在电池集流器的一面或者两面上'
所述突出部为锯齿状或者环状。
所述电池集流器上还设有緩冲槽。
所述緩冲槽为U形。
电池集流器上还设有分流槽。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直径为0. 5—8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突出部件高度为0. l — lmm。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 一密封电池壳体的盖帽, 以及密封在壳体内的由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叠置组成的巻绕状电极芯 及电解液,所述壳体底部还包括一片状电池集流器,所述电池集流器设有通 孔,所述通孔边缘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巻绕状负极芯"f妄触。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突出部设置在电池集流器的一面或者两面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集流器一面突出部与电池壳体底部接触,另 一面突出部与巻绕状负极芯接触。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突出部为锯齿状或者环状,所述突出部件高度为 0. 1 —l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直径为0. 5—8mm。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集流器上还设有緩冲槽和/或分流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集流器,所述电池集流器为片状金属板,所述电池集流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边缘设有突出部;由于突出部设置,增强 了电池集流器与电池壳体的导电性,有效地降低了电池内阻,提高单体电池 一致性及电池组大电流放电性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面突出部电池集流器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突出部电池集流器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4本图3的立体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半剖示意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双面突出部电池集流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对比例电池不良率比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图3,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集流器1,所述 电池集流器1为片状金属板,所述电池集流器l设有通孔2,所述通孔2边 缘设有突出部3。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集流器1,所述突出部3设置在电池集 流器l的一面或者两面上,突出部3为锯齿状或者环状, 一般选用环状,在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集流器1上,还设有用于緩冲点焊电池集流器时点焊力的 U形緩冲槽,电池集流器1上还设有用于分流的分流槽12,所述分流槽12 一般为l-5个,本实用新型优选2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集流器1中,所述电池集流器1的通孔2可以采
6用机械领域任意熟知的方法制备,或者用冲压等方法制成;所述通孔直径为
0. 5—8mm,所述电池集流器1的突出部3也可以采用机械领域任意熟知的方 法制备,或者用冲压等方法制成,所述突出部高度为0. l — lmm。
所述电池集流器1的内径(一般为圆形)可根据电池的种类和制备需要 而定,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所述电池集流器1的内径为10-80 毫米,优选为20毫米。
所述电池集流器1的厚度可根据电池的种类和制备需要而定,按照本实 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所述电池集流器1的厚度为0. 05-5毫米,优选为0. 2 毫米。
所述电池集流器1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导电材料制成,如铝、铜、 钢、铁等可导电的金属;可以根据电池型号确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集流器1可以用于各种电池,如一次电池,二次 电池,特别是碱性二次电池的电池集流器1。
电池集流器1与电池壳体连接方法采用机械领域任意熟知的方法,如采 用焊接或铆接的方法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如图8所示,该电池包括壳体4、以及密封 在壳体内的由正极极片5、隔膜6、负极极片7叠置组成的巻绕状电极芯及 电解液(未示出),电池壳体4为负极端,材质镀镍钢壳;电解液起连通作 用,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而成,其隔膜6起隔离正负作用,成分 为细纤维、特殊纤维(耐高温、酸碱)、粘结纤维组成;还包括一电池盖帽, 其电池盖帽为正极引出端,还包括一防爆球9,防爆球9设置于底盖10和 上帽8中间,按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池,还包括碱性二次电池所需的其 它必要组件。所述电解液、正极极片5、-负极极片7及位于正极极片5和负 极极片7之间的隔膜6共同密封在电池壳体4内。正极极片5、负极极片7 及位于正极极片5和负极极片7之间的隔膜6的巻绕或层叠方法,以及电池
7的装配方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l:单面电池集流器
单面电池集流器的制作,所述单面电池集流器1的通孔2及其突出部3用沖压的方法制备,(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通孔直径为5腿,突出部3为环形,突出部3高度为0. 5mm。
电池制作用一般的镍正极、镉负极及隔膜组合在一起,经巻绕装入圆筒型镀镍钢壳中,注入碱液,采用上述单面电池集流器1,制成容量为一定的Sc型电池,此电池i己为Al。
实施例2:双面电池集流器
双面电池集流器的制作,所述双面电池集流器1的通孔2及其突出部3用沖压的方法制备,(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通孔直径为5腿,突出部3为环形,突出部3高度为0. 5mm。
电池制作用一般的镍正极、镉负极及隔膜组合在一起,经巻绕装入圆筒型镀镍钢壳中,注入4^液,采用上述双面电池集流器1,制成容量为一定的Sc型电池,此电池记为A2。
比寿交例
按照现有技术,比较例采用有一般的电池集流器,所述电池集流器1只是用冲压的方法制备的一圆形电池集流器,没有通孔,也没有相应突出部。
电池制作用一般的镍正极、镉负极及隔膜组合在一起,经巻绕装入圆筒型镀镍钢壳中,注入4^液,釆用上述电池集流器,并制成容量为一定的Sc型电池,此电池记A3。由图7可以看出,按照同样的材料和方法制成1000个电池,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集流器结构的电池Al, A2、的成品不良率明显P争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池集流器的结构的变化,所述电池集流器i殳有通孔,所述通孔边桑彖设有突出部;由于突出部设置,增强了电池集流器与电池壳体的导电性,有效地降低了电池内阻,提高单体电池一致性及电池组大电流放电性能。
以上所述之具体实施方式
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范围,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之形状、结构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集流器,所述电池集流器为片状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集流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边缘设有突出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集流器,其中,所述突出部设置在电池集流器的一面或者两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集流器,其中,所述突出部为锯齿状或 者环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集流器,其中,所述电池集流器上还设 有緩冲槽。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集流器,其中,所述緩沖槽为U形。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集流器,其中,电池集流器上还设有分 流槽。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集流器,其中,所述通孔直径为0. 5—8mm。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集流器,其中,所述突出部高度为0.1 —lmm。
9、 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 一密封电池壳体的盖帽,以及密封在 壳体内的由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叠置组成的巻绕状电极芯及电解液, 所述壳体底部还包括一片状电池集流器,其特征在;所述电池集流器设有通 孔,所述通孔边缘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巻绕状负极芯接触。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池,其中,所述突出部设置在电池集 流器的一面或者两面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电池,其中,所述电池集流器一面突 出部与电池壳体底部接触,另一面突出部与巻绕状负极芯接触。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池,其中,所述突出部为锯齿状或者 环状,所述突出部件高度为0. 1 —lmm。
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池,其中,所述通孔直径为0. 5 — 8mm。
14、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池,其中,所述电池集流器上还设有 緩冲槽和/或分流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集流器,所述电池集流器为片状金属板,所述电池集流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边缘设有突出部;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一密封电池壳体的盖帽,以及密封在壳体内的由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叠置组成的卷绕状电极芯及电解液,所述壳体底部还包括一片状电池集流器,所述电池集流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边缘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与卷绕状负极芯接触。由于突出部设置,增强了电池集流器与电池壳体的导电性,有效地降低了电池内阻,提高单体电池一致性及电池组大电流放电性能。
文档编号H01M4/64GK201266637SQ20082009612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日
发明者强 吴, 毕国忠, 邓世超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