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电池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440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共用电池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可将三 号电池转换做为二号电池或一号电池使用,也可将四号电池转换为三号电池使用 ,使不同型号电池之间转换更为方便的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碱性干电池规格共包括有一号、二号、三号、四号和五号等五种,且 其含电量与外径是依其号数的增加而递减。 一般需要使用干电池的电器用品也曾 针对其所需要的用电量而设计适合号数的电池室,例如供放置一号电池的电池室
最大,供放置二号电池的电池室次之,依次类推,至供放置五号电池的电池室为 最小。而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目前的环保团体大力鼓励民众多使用充电电池, 以避免电池在废弃后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然而,人们在使用充电电池时常有的情 形是,倘若一号电池的电力已耗尽,但又无法快速充电时,虽然手中已取得其他 号数的电池,却由于这些号数的电池放入一号电池室时无法与其导电元件接触而 不能使用,因而觉得十分麻烦与不便,甚至二号电池或三号电池的电力耗尽时也 有相同的困扰。故可能再转而购买一般的碱性电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一号电池转换器、二号电池转换器和三 号电池转换器所组成的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它不仅縮小体积,而且使用方便,并 便于携带和收藏,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它包括有 一个一号电池转换器,其进 一步包括有
一上壳体,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大于一般电池的正 极柱直径的洞孔,且该上壳体的内径可供二号电池的直径套入;
一下壳体,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内底面设有一内围体,且该内围 体的内径可供三号电池的直径套入,该内围体的底面设有一导电片,该导电片固 设有一导电弹簧,该下壳体与该上壳体的开口端相互套合,
一二号电池转换器,其进一步包括有一上壳体,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大于一般电池的正
极柱直径的孔洞;
一下壳体,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可供三号电池的直径 通过的通孔,且该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说的内围体的外径,该通孔的环周设有多个 朝向下壳体内部且往中心方向倾斜的弹性夹片,该下壳体与上壳体的开口端相互
套合;
一三号电池转换器,其进一步包括有
一上壳体,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大于一般四号电池
的正极柱直径的洞孔,且该上壳体的内径可供一般四号电池的外径套入;
一下壳体,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内径可供一般四号电池的外径 套入,该下壳体的底面设有一导电弹簧,该下壳体与该上壳体的开口端相互套
合o
其中,所述一号电池转换器的上壳体,其开口端设有环周的凸缘,且该凸 缘的外径可迫入该下壳体的内径而将上、下壳体组合。
其中,所述二号电池转换器的上壳体,其开口端设有环周的凸缘,且该凸 缘的外径可迫入该下壳体的内径而将上、下壳体组合。
其中,所述弹性夹片,它与二号电池转换器的下壳体一体射出成型制成。
其中,所述弹性夹片,它的端边内缘形成有倒角斜面。
其中,所述三号电池转换器的上壳体,它的开口端设有环周的凸缘,且该 下壳体的开口端设有环周的内缘,该凸缘的外径可迫入该内缘的内径而将上、下 壳体组合。
其中,所述设于一号电池转换器的下壳体及三号电池转换器的下壳体的导 电弹簧为压縮弹簧。
其中,所述导电弹簧'jf接于该导电片而固定。
其中,所述一号电池if换器的上壳体的洞孔设有一导电帽,该导电帽的底 端设有一可供三号电池的正极柱套入的内孔,且该导电帽的上端是穿出该上壳体 的洞孔。
其中,所述三号电池转换器的上壳体的洞孔设有一导电帽,该导电帽的底 端设有一可供四号电池的正极柱套入的内孔,且该导电帽的上端是穿出该上壳体
的洞孔。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三号电池具有足够的电量来 提供配备一号电池室的电器产生所需要的动力,因而设计可将三号电池转换二号 电池或一号电池,使其可适于放置在一号电池室或二号电池室使用,也可将四号 电池转换为三号电池,以适于放置在三号电池室使用。另外,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号、二号、三号电池转换器,该一号、二号、 三号电池转换器分别由一上壳体与一下壳体组成,使三号电池可直接套入该一号 电池转换器的下壳体后再以上壳体套合构成一号电池,而三号电池也可套入该二 号电池转换器的下壳体后再以上壳体套合构成二号电池,另外,四号电池可套入 该三号电池转换器的下壳体后再以上壳体套合构成三号电池,从而提高了使用的 方便性。
此外,它将三号电池置于二号转换器内时,是藉由挟持方式固定该三号电 池,以避免三号电池晃动。由于它可将三号电池转换器置入二号转换器内,再将 二号电池转换器置入一号转换器内,从而可縮小体积的收纳功能,进而便于携带 和收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以组成一号电池转器、二号电池转换器及三号电池转换 器的元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将三号电池置入本实用新型的二号电池转换器内,以做为二号电池使 用的实施例平面剖视图。
图3为将图2的二号电池转换器再置入本实用新型一号电池转换器,以做为 一号电池使用的实施例平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将三号电池置入一号电池转换器内以做为一号电池 使用的实施例平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将四号电池置入三号电池转换器内以做为三号电池使用的 实施例平面剖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将三号电池转换器置入二号电池转换器内,再将二号电池转 换器置入一号电池转换器内,以达到收纳功能的实施例平面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一号电池转换器的上壳体的洞孔设有导电帽,并使三号 电池的正极柱穿入该导电帽的内孔而导电的实施例局部平面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三号电池转换器的上壳体的洞孔设有导电帽,并使四号 电池的正极柱穿入该导电帽的内孔而导电的实施例局部平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上述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 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它包括有一号电池转换器1、 二号 电池转换器2与三号电池转换器3。其中,该一号电池转换器1更进一步包括有 一上壳体11与一下壳体12 ,该上壳体11为一端举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略大于一般电池的正极柱直径的洞孔112 ,且该上壳体11的内径约可供一般
公知二号电池的外径套入,该上壳体11的开口端周缘设有环周的凸缘111 ,该
凸缘111的外径微大于该下壳体12的内径而可迫入组合;其下壳体12为一端 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内底面设有一内围体121 ,且该内围体121的内径约可 供一般公知三号电池的外径套入,该内围体121的底面设有一导电片122 ,使该 导电片122封闭住该下壳体12的底部,该导电片122上另以焊接方式固设有一 导电弹簧123 ,该导电弹簧123的较佳实施例为压縮弹簧。
该二号电池转换器2进一步包括有一上壳体21与一下壳体22 ;该上壳体21 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略大于一般电池的正极柱直径的洞孔 212 ,又于该上壳体21的开口端缘设有环周的凸缘211 ,该凸缘211的外径微大 于该下壳体22的内径可迫入组合。该下壳体22形成为一端具有开口的筒体,该 下壳体22的底面设有一可供三号电池的外径通过的通孔222 ;该通孔222的内径 是大于上述内围体121的外径;该通孔222的环周设有多个朝向下壳体22内部 且往中心方向倾斜的弹性夹片221 ,而该弹性夹片221的端边内缘形成有倒角斜 面2211,该弹性夹片221的端边所围成的内径小于三号电池5的外径;另外, 该弹性夹片221的较佳实施例是塑胶射出成型方式一体结合于下壳体22的通孔 222周缘。
上述的三号电池转换器3进一步包括有一上壳体31与一下壳体32 ;该上壳 体31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略大于一般四号电池的正极柱 直径的洞孔,且该上壳体31的内径约可供一般四号电池的外径套入,又于该上 壳体31的开口端形成有环周的凸缘311。该下壳体32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 体,其内径约可供一般四号电池的外径套入,该下壳体32的底面设有一导电片 323 ,该导电片323封闭住该下壳体32的底部,该导电片323上另以焊接方式固 设有一导电弹簧322 ,该导电弹簧322的较佳实施例为压縮弹簧。
藉由上述装置,当欲将三号电池4转换为二号电池时,是可将一般公知的三 号电池4的下端由下往上从该二号电池转换器2的下壳体22的通孔222穿入下 壳体22中,由于该些弹性夹片'221的端边具有倒角斜面2211 ,故当三号电池4 套入时可顺利地撑开,并利用该些弹性夹片221将三号电池4夹持以避免晃动, 并使三号电池4的负极端略突出下壳体22的通孔222外;然后将上壳体21的凸 缘211迫入下壳体22的内径而固定,同时使得三号电池5的正极柱穿出上壳 体21的洞孔212 ,如图2所示,以做为二号电池使用。
当欲将三号电池4转换为一号电池使用时,其包括有两种方式可达到其 中之一是以上述的方式将一般常用的三号电池4组合于上述的二号电池转换器 2内后,再将该二号电池转换器2的下壳体22套入一号电池转换器1的下壳体12中,而后再将一号电池转换器1的上壳体11的凸缘111迫入下壳体12 的内径而固定,使得三号电池4的正极柱突出该上壳体11所设的洞孔112 ,而 三号电池4的负极端则接触于一号电池转换器1的导电弹簧123 ,如图3所示, 以做为一号电池使用。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将三号电池4的负极端套入一号电池 转换器1的下壳体12的内围体121内径,而后再将上壳体11的凸缘lll迫 入下壳体12的内径而固定,同时使三号电池4的正极柱穿出上壳体11的洞孔 112 ,而负极端则接触于导电弹簧123 ,如图4所示,以做为一号电池使用。
另外,欲将一般公知的四号电池5转换为三号电池使用时,可将四号电池 5置入三号电池转换器3的下壳体32内径后,再将上壳体31的凸缘311迫入下 壳体32的内缘321而固定,使得四号电池5的正极柱突出上壳体31的洞孔 312,而四号电池5的负极端则接触于导电弹簧322 ,如图5所示。再者,本实 用新型在收纳的功能上也十分方便,其可将三号电池转换器3的上壳体31与下 壳体32组合后再置入二号电池转换器2的下壳体22内,并将上壳体21组合 于上壳体22后,再将该二号电池转换器2置入一号电池转换器1的下壳体12 内,并将上壳体11组合于上壳体12而完成整体的收纳,如图6所示,进而达到 縮小体积以便于携带和收藏。
再者,由于一般的三号电池4装入二号电池转换器2 ,再使二号电池转换器 2套入一号电池转换器1内后,由于受到一号电池转换器1的上壳体11上壁面 的厚度影响,可能会造成穿出孔洞112后的三号电池正极柱长度过短,为避免在 使用时造成接触不良的困扰,本实用新型对于一号电池转换器1的另一实施例 如图7所示,其可在上壳体11的洞孔112设置一底端具有内孔的导电帽13 , 该导电帽13是可在射出成型出该外壳体11的同时,即将该导电帽13置入射 出成型模具中而随之成型固定,而该导电帽13外露于上壳体11的长度等于一 般的一号电池正极柱的长度,使得三号电池4置入二号电池转换器2 ,再将二号 电池转换器2置入一号电池转换器l内后,得以使三号电池4的正极柱套入该 导电帽13的内孔而能接触导电,因而能做一般的一号电池使用。又如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上述相同的手段将一具有内孔的导电帽33固设于三号电池转 换器3的上壳体31的孔洞312 ,使得一般四号电池5置入该三号电池转换器3 内时,可以使四号电池5的正极柱套入该导电帽33的内孔而接触导电。
以上所述的,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 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于是,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 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均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8
权利要求1、一种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一一号电池转换器,其进一步包括有一上壳体(11),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大于一般电池的正极柱直径的洞孔,且该上壳体(11)的内径可供二号电池的直径套入;一下壳体(12),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内底面设有一内围体,且该内围体的内径可供三号电池的直径套入,该内围体的底面设有一导电片,该导电片固设有一导电弹簧(123),该下壳体(12)与该上壳体(11)的开口端相互套合;一二号电池转换器,其进一步包括有一上壳体(21),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大于一般电池的正极柱直径的孔洞;一下壳体(22),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可供三号电池的直径通过的通孔,且该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说的内围体的外径,该通孔的环周设有多个朝向下壳体(22)内部且往中心方向倾斜的弹性夹片,该下壳体(22)与上壳体(21)的开口端相互套合;一三号电池转换器,其进一步包括有一上壳体(31),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底面设有一大于一般四号电池的正极柱直径的洞孔,且该上壳体(31)的内径可供一般四号电池的外径套入;一下壳体(32),为一端形成具有开口的筒体,其内径可供一般四号电池的外径套入,该下壳体(32)的底面设有一导电弹簧(322),该下壳体(32)与该上壳体(31)的开口端相互套合。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电池 转换器的上壳体(11),其开口端设有环周的凸缘(111),且该凸缘(111)的 外径可迫入该下壳体(12)的内径而将上、下壳体(ll) 、 (12)组合。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电池 转换器的上壳体(21),其开口端设有环周的凸缘(211),且该凸缘(211)的 外径可迫入该下壳体(12)的内径而将上、下壳体(21) 、 (22)组合。
4、 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片 ,它与二号电池转换器的下壳体(22) —体射出成型制成。
5、 按照权利要求1或4所说的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 夹片,它的端边内缘形成有倒角斜面。
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电池转换器的上壳体(31),它的开口端设有环周的凸缘(311),且该下壳体(32) 的开口端设有环周的内缘(321),该凸缘(311)的外径可迫入该内缘(321)的 内径而将上、下壳体(31) 、 (32)组合。
7、 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于一号 电池转换器的下壳体(12)及三号电池转换器的下壳体(32)的导电弹簧(123) 、(322)为压縮弹簧。
8、 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弹簧 (123)焊接于该导电片而固定。
9、 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电池 转换器的上壳体(11)的洞孔(112)设有一导电帽(13),该导电帽(13)的底 端设有一可供三号电池的正极柱套入的内孔,且该导电帽的上端是穿出该上壳体 (11)的洞孔(112)。
10、 按照权利要求l所说的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电池 转换器的上壳体(31)的洞孔(312)设有一导电帽(33),该导电帽(33)的底 端设有一可供四号电池的正极柱套入的内孔,且该导电帽的上端是穿出该上壳体 (31)的洞孔(3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共用电池转换装置,它包括有一号电池转换器、二号电池转换器与三号电池转换器,该三号电池转换器可供置入四号电池以做为三号电池使用,二号电池转换器可供置入三号电池以做为二号电池使用,且二号电池转换器也可置入于一号电池转换器以做为一号电池使用,而该一号电池转换器也可直接置入三号电池做为一号电池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使用更方便,便于携带和收藏。
文档编号H01R33/00GK201270364SQ20082013215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4日
发明者林清海 申请人:林清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