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714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结构,详而言之是关于一种结构形态利于 端子组装,又易于客制化设计产生跳线功能的实用新型,且其亦可附加接地设 计。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为各式电子设备间,自动控制或传输互动的用, 一般连接器是为 两端设有接头,或一端接头一端为控制电路板等态样,该连接器内供讯号传输 用的组件,主要是为排线以及端子做导接,而端子是多呈细长的结构形态,端 子组装方式的良窳,亦连带影响了该连接器的良率与质量,且视情况所需,许 多连接器上更需要有跳线与接地的设计。
习用的连接器,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号096222184号,『电连接器』, 其主要是包括一绝缘本体、 一内胶塞、二金属壳体及一软性排线,该绝缘本体 具有一基部、设置于该基部相对两侧的侧部以及连接该二侧部的顶板,该基部 设有复数个端子槽,该内胶塞是结合于该绝缘本体内,该二金属壳体分别盖设 于该绝缘本体上、下方,该软性排线夹设于该绝缘本体与该内胶塞之间,该内 胶塞设有相对应该复数个端子槽的容置槽,且该容置槽由该内胶塞顶面弯延至 内胶塞底面,该软线排线自该内胶塞底面的容置槽弯折朝向该内胶塞顶面的容 置槽,使得该软性排性可与放置于该端子槽的电连接端子电性连接;配合该习用前案的图式可知,上述的连接器其端子的设置方式,是将端子 由侧向横插入绝缘本体基部所形成的端子槽内,然而端子是为细长的金属导 体,且其径向上更略呈弯曲不平整的形态,侧向横插入概呈狭长状的端子槽并 非易事,在将端子横插入端子槽的过程中一但方向、位置稍有差池,便会导致
端子弯折而使产品良率下降;
端子与其软性排线连接,虽可提供讯号传递之效,但却无法提供跳线的功 能,因此习用连接器在需要有跳线设计时,是透过错置排在线的一部分连接线 来达成,意即针对各种不同的跳线需求,就必需将排在线的部分连接线采各种 不同的错置方式,以合乎此连接器所欲连接电子设备的跳线需求;
再加上该连接器并不具有良好的接地设计,更遑论进一步提供连接器另一 端所接设的设备接地之效果,因此综上所述可知,习用的连接器其附加效果太 少,且具有端子组设不便、无法跳线以及未设有良好的接地设计等缺失,实有 加以改良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其可改善习用的连接 器端子组设不易,无跳线效果、亦无法提供接地设计等缺失。
为达成前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是包括一绝缘本体、 一端子组、 一电路板、 一排线以及一固定部,其中
该绝缘本体是形成有一组设区,该绝缘本体的组设区其前、后端分别为插 槽与接槽,该绝缘本体于该组设区上形成有朝上开放的组设槽区,该朝上.开放 的组设槽区是与端子组对应而可方便端子组组设,且该组设槽区是延伸至邻近插槽处;该端子组是包括复数的端子且设置于组设槽区内;该电路板上是设有 复数的第一导接端以及复数的第二导接端,该电路板的第一导接端是与端子搭 接,而该电路板的第二导接端则位于组设区接槽之处;该电路板的第一导接端 与第二导接端之间,是透过电路板内设的电路布局而相连通,并利用该电路板 的电路布局而提供第一导接端与第二导接端导通位置错置以达跳线效果;该排 线是设有复数的接续端,以及数量较少于接续端的一接地端,该接地是位于排 接前端两侧,而该接续端则位于接地端中央;该排线是以接续端与接地端设置 于组设区的接槽处,且该接续端是与第二导接端接续;该排线内是设有一导 板,该导板是与该接地端接续,该导板并有部分面积露出于排线外侧;该固定 部是用以固设于绝缘本体外侧,以固定位于组设区内的端子组、电路板以及排 线;该固定部是包括一压板,以及由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组成的一壳体; 该压板是为绝缘材质并直接迫抵于端子组上,而该壳体是为金属材质所制,其 是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组设,并包覆于绝缘本体的上、下两端,且由该 壳体提供压板压迫端子组的定位力道,该壳体是于第二壳体上形成有--弹片, 该弹片并与排线的导板接续,而可提供排线排除噪声的接地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组的各端子是可由上往下的设置于组设槽区内,因端子 是呈横向细长形,因此由上往下的设置方式是可减少端子在组设时的难度,以 避免端子的不当组设而变形,进而提高整体的良率与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可由绝缘本体的插槽与其它电子设备接续,令其它电子设备 与端子组导通,而端子组则与电路板的第一导接端接续,该第一导接端透过电 路板内的电路布局与第二导接端接续进而与排线的接续端导通,意即可随跳线 设计需求,利用电路板的电路布局的改变,令第一导接端与第二导接端的对应导通位置改变,而快速客制化制作出所需的跳线连接器,且该排线是设有接地 端,并可透过导板以及壳体的弹片而将噪声排除以达接地之效。
本实用新型实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该电路板的电路布局提供第一导接端与 第二导接端导通位置错置以达跳线效果,排线设有接地端,并可透过导板以及壳
体的弹片而将噪声排除以达接地之效,由上往下的设置方式避免端子的不当组设 而变形,进而提高整体的良率与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外观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外观立体图。 以上各图当中的附图标记的含义是
绝缘本体l 0组设区l 1插槽l 1 1
接槽l 1 2组设槽区113卡槽l 2
端子组2 0端子2 1电路板3 0
第一导接端3 1第二导接端3 2排线4 0
接续端4 1接地端4 2导板4 3
固定部5 0压板5 1卡勾5 2
第一壳体5 3 1第二壳体5 3 2弹片5 3 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结构,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这种连接器结构其是包括一绝缘本体1 0、 一端子组2 0、 一电路板3 0、 一排线4 0 以及一固定部5 0,为方便说明,本实施例是为端子组2 0透过电路板3 0与 排线4 0组设的态样,当然亦可实施为省略该电路板3 0而直接以端子组2 0 与排线4 0组设的态样,其中
该绝缘本体l O是围合出有一向上端以及前、后端开放的组设区l 1,该 绝缘本体1 0的组设区1 1其前端为插槽111,后端则为接槽1 1 2 ,该绝 缘本体1 0于该组设区1 1上形成有朝上开放的组设槽区113,该朝上开放 的组设槽区l 1 3是与端子组2 0对应而可方便端子组2 0组设,且该组设槽 区l 1 3是延伸至邻近插槽1 1 l处;该绝缘本体l 0于两端则设有卡槽1 2 ;
该端子组2 0是包括复数的端子2 1,且该端子组2 0是设置于组设槽区 113,该端子2 1是概呈细长形直线状而该端子2 1两端则略为朝组设槽区 113方向弯折,以利由上往下组设定位于组设槽区l13;
该电路板3 0是可为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 且该电路板3 0上是设有复数的第一导接端3 1以及复数的第二导接端3 2, 该电路板3 0是以第一导接端3 l朝向插槽l 1 l的方向设置于该组设区l 1 内,且该电路板3 0的第一导接端3 l是与端子2 l搭接,而该电路板3 0的 第二导接端3 2则位于组设区1 l接槽l 1 2之处;
该电路板3 Q的第一导接端3 l与第二导接端3 2之间,是透过电路板3 0内设的电路布局而相连通,并利用该电路板3 0的电路布局而提供第一导接 端3 l与第二导接端3 2导通位置错置以达跳线效果,意即可随跳线设计需 求,利用电路板3 O的电路布局的改变,令第一导接端3 l与第二导接端3 2的对应导通位置改变,而快速客制化制作出所需的跳线连接器;
该排线4 0是可为软性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 FFC),该排线4 0 设有复数的接续端4 1,以及数量较少于接续端4 l的一接地端4 2,于本实 施例中,该接地是位于排接前端两侧,而该接续端4 l则位于接地端4 2中 央,但并不以此为限;该排线4 0是以接续端4 l与接地端4 2设置于组设区
1 l的接槽l 1 2处,且该接续端4 l是与第二导接端3 2接续;该排线4 0 内是设有一导板4 3,该导板4 3是与该接地端4 2接续,该导板4 3并有部 分面积露出于排线4 O外侧;
该固定部5 0是用以固设于绝缘本体1 0外,以固定位于组设区l l内的 端子组2 0 、电路板3 0以及排线4 0 ;该固定部5 0是包括一压板5 1 、 二 卡勾5 2,以及由一第一壳体5 3 l与一第二壳体5 3 2组成的一壳体;该压 板5 1是为绝缘材质并直接迫抵于端子组2 Q上;该二卡勾5 2则是由绝缘本 体l 0两侧的卡槽1 2穿入,以供绝缘本体l O与其它电子设备(图未示)接续 时卡扣固定的用;而该壳体是为金属材质所制,其是以第一壳体5 3 l与第二 壳体5 3 2相互组设,并包覆于绝缘本体l 0的上、下两端,且由该壳体提供 压板5 l压迫端子组2 0的定位力道,该壳体是于第二壳体5 3 2上形成有一 弹片5 3 2 1 ,该弹片5 3 2 1是朝向绝缘本体1 0的方向伸展,该弹片5 3
2 l并与排线4 0的导板4 3接续,而可提供排线4 O排除噪声的接地效果; 本实用新型组装完成后是如图3与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是可由绝缘本体l 0的插槽1 1 l与其它电子设备接续,并由 固定部5 0的卡勾5 2卡固,令其它电子设备与端子组2 0导通,而端子组2 0则与电路板3 0的第一导接端3 l接续,该第一导接端3 l透过电路板3 0内的电路布局与第二导接端3 2接续进而与排线4 0的接续端4 l导通,且该 排线4 0是设有接地端4 2 ,并可透过导板4 3以及壳体的弹片5 3 2 1而将 噪声排除以达接地之效。
由上所述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 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实用新型精神下所做有关本实 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者,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结构,其是包括一绝缘本体、一端子组、一固定部、一电路板以及一排线,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上形成有一组设区,该绝缘本体于组设区形成有朝上开放且对应端子组的组设槽区;该端子组是设置于该组设槽区,且该端子组是包括复数的端子;该固定部是固设于绝缘本体外;该电路板上设有复数的第一导接端,以及复数的第二导接端,该第一导接端是透过电路板的电路布局而与第二导接端相连通,且可透过改变电路板电路布局令该第一导接端的位置与第二导接端的对应导通位置错置;该电路板是设置于组设区且该第一导接端是与端子搭接;该排线是设有复数接续端,该接续端亦设于组设区,且该接续端是与第二导接端接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是包括一压板 与一壳体,该压板是直接迫抵于端子组上,而该壳体是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外 侧,并提供压板压迫端子组的力道,该壳体上并朝向绝缘本体方向设有一弹 片;该排线设有一接地端,该接地端是与排线内的一导板连接,而该导板是有 部分面积外露于排线外侧,该导板并与该弹片抵接以达接地之效。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是包括一压板 与一壳体,该压板是直接迫抵于端子组上,而该壳体是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外 侧。
4.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端子是呈细 长形直线状,且端子两端向朝设槽区方向弯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旨在揭示一种连接器结构,其是包括一绝缘本体、一端子组以及一电路板;该绝缘本体是形成有一组设区,该绝缘本体于该组设区上形成有朝上开放的组设槽区,该朝上开放的组设槽区是与端子组对应而可方便端子组组设;该电路板上是设有复数的第一导接端以及复数的第二导接端,该电路板的第一导接端是与端子搭接,而该第二导接端可供后续接续的用,该电路板的第一导接端与第二导接端之间,是透过电路板内设的电路布局而相连通,并利用该电路板的电路布局而提供第一导接端与第二导接端导通位置错置以达跳线效果。
文档编号H01R12/14GK201349061SQ200820176049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6日
发明者林志杰, 梁世杰, 王凯弘, 蔡旺昆, 韦冠仰 申请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