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259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显示装置诸如LCD (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已经被减小,并且对甚至更薄的显示装置的需求一直在增加。因此,使用有机EL(电致发光)板的显示装置已经出现,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 2006-84977所述。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 2006-8497
发明内容
但是,当显示板(display panel)布置有用于驱动显示单元内的显示板和电部件的构件(例如电路基板)时,显示单元的厚度增大,因此存在不能充分地实现厚度减小的问题。此外,如果连接显示板和电路基板的布线不恰当,也会发生如下问题显示单元的厚度增大,显示单元的外形也增大。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改进的显示装置,其能够在显示板和电路基板被布置在一起时实现更大地减小厚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板,其设置有显示屏幕;电路基板,其布置在所述显示板的背面比所述显示板窄的预定范围内;第一柔性印刷电路基板,其从所述显示板的上端向下延伸,并连接到所述电路基板;以及第二柔性印刷电路基板,其从所述显示板的下端向上延伸,并连接到所述电路基板。
根据上述构造,电路基板被布置在所述显示板的背面比所述显示板窄的预定范围内。第一柔性印刷电路基板从所述显示板的上端向下延伸,并连接到所述电路基板。此外,第二柔性印刷电路基板从所述显示板的下端向上延伸,并连接到所述电路基板。因此,从显示板的上端或下端伸出的第一和第二柔性印刷电路基板能够实现与布置在比显示板窄的预定范围内
的电路基板的电连接,从而使由于电路基板导致的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加可以被减小到最小。
此外,所述电路基板可以被布置在所述显示板的所述背面的下部的区域中。根据这样的构造,电路基板不会影响显示板的上部处的显示装置厚度,使得显示板的厚度可以被减小到最小,并且可以实现薄的显示装置。
此外,所述电路基板可以被布置在小于或等于所述显示板的所述背面的下半部分的区域中。根据这样的构造,电路基板被布置在显示板的背面的小于或等于下半部分的区域中,使得在所述显示装置的上侧的大范围内,显示装置的厚度可以被减小到最小,并且可以实现充满轻盈感的薄的显示装置。
此外,所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基板可以被布置成在所述显示板的所述
上端向下回折180°,所述第二柔性印刷电路基板被布置成在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下端向上回折180°。根据这样的构造,从显示板的上端向上伸出的第一柔性印刷电路基板可以被向下延伸并与电路基板连接。此外,从显示板的下端向下伸出的第二柔性印刷电路基板可以被向上延伸并与电路基板连接。
此外,所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基板可以将电源线连接到所述显示板,所述第二柔性印刷电路基板可以将信号线连接到所述显示板。根据这样的构造,用于驱动显示板所必需的电源线和信号线可以由第一和第二柔性印刷电路基板连接到显示板。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能够在显示板和电路基板被布置在一起时实现更大的厚度减小。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外观的示意性
透视图2是示出了当从左前侧观察时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3是示出了臂单元的构造的示例图4是详细地示出了臂单元的构造的示例图5是详细地示出了臂单元的盖的构造的示例图6是示出了显示单元的构造的分解透视图7是示出了底板的构造的平面图8是示出了后盖的构造的示例图9是示出了 T盖的构造的示例图10是示出了当从后方观察时T盖被从其取下的显示装置的示例
图11是示出了图10中的诸如后盖和前框的部件被从其取下的显示装置的示例图12是示出了铰链单元的构造的透视图13是详细地示出了铰链单元的构造的示例图14是详细地示出了轴的构造的示例图15是示出了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接合的示例图16是示出了锁定位置限定板的构造的示例图17是示出了由锁定位置限定板限定第一铰链板和第二铰链板的旋转位置的示例图18是示出了轴的构造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例图19是示出了彼此连接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和有机EL板的示例图20是示出了包含图19所示的构造的显示单元的示例图21是示出了从其后方观察时图20中的显示单元的示例图;图22是示出了轴附近的横截面的示例图;以及
图23是示出了显示单元的上部的剖面构造的示例图。参考标号说明
1000:显示装置
320:有机EL板
350: T基板
360:铰链单元
450,460:柔性印刷电路基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注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且对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说明将被省略。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0的外观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A是示出了当在前方从右上方观察时的显示装置1000的示意性透视图。此外,图1B是示出了当在后方从右上方观察时的显示装置1000的示意性透视图。此外,图2是示出了当从左前方观察时的显示装置1000的示意性透视图。
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0包括主体台架单元100、臂单元(支撑单元)200和显示单元300。例如,显示装置1000接收电视广播图像并将该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300的显示屏幕300a上。
显示单元300包含显示板(有机EL板)320,其利用有机EL (电致发光)现象显示图像。有机EL板320被构造成具有多个作为发光器件的有机EL器件,并且因为不需要背光构造等,所以其被构造成足够薄。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单元300是非常薄的板,其厚度被压縮到小于或等于数毫米(约3mm)。
臂单元200被布置在主体台架单元100的后面的一个位置上。当从前方观察显示装置1000时,臂单元200被布置在主体台架单元100的相对于
6横向(水平方向)中心的右侧,并且被连接到显示单元300的相对于横向中心的右侧。以此方式,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0中,臂单元200被布置在显示单元300的相对于水平方向的中心的右端或左端侧,从而以悬臂方式支撑显示单元300。注意,臂单元200可以被连接到显示单元300的水平方向的端部。此外,悬臂结构可以通过如下来实现将臂单元200的上端连接到显示单元300的水平方向中心附近,并且将其下端连接到主体台架单元100的端部。
液晶显示器需要背光,因此显示单元的厚度增大,并且其重量也增大。具体地,当假设采用液晶显示器作为用于显示电视图像的显示器而不是用作计算机显示器(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时,液晶显示器需要设置较之计算机显示器的更多的背光,以便保证作为电视接收机的图像品质。此外,液晶显示器除了背光之外还需要用于控制背光的逆变器。因此,液晶显示器较重,并且为了以悬臂方式支撑显示单元,必须大大地提高包括臂单元的显示单元的刚度,因此,预期结构变得更复杂,并且重量变得更重。因此,当考虑使用者的便利性、制造成本等时,以悬臂方式支撑液晶显示器是不现实的。
另一方面,因为有机EL板由作为发光器件的有机EL器件形成,所以不需要诸如背光和诸如逆变器之类的辅助构件,并且有机EL元件可以仅仅用轻的薄玻璃板来构造。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显示单元300本身可以被制造得非常轻,并且显示单元300可以以悬臂方式来支撑。
显示单元300可以在图2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围绕与臂单元200连接的部件旋转,并且使用者可以将显示单元300的倾斜位置设定到期望的角度。
在常规显示板中,支撑显示板的构件在一点支撑的情况下从下方支撑显示板的横向上的中心部分。或者,在两点支撑的情况下,从下方支撑显示板的横向的两端附近。在本实施方式中,臂单元200被布置成偏离显示单元300的横向上的中心部分,以悬臂方式支撑显示单元300,因此臂单元200不在使用者的视野内,这可以允许使用者只单独看到显示屏幕300a。因此,这给使用者带来显示单元300好像悬浮在主体台架单元100上方而不存在臂单元200的印象。因此,显示单元300被以悬臂方式支撑,从而使得使用者可以只将注意力单独地集中在显示屏幕300a上。
此外,因为不必将臂单元200的底部连接到主体台架单元100的中心,所以可以提高安装臂单元200的自由度。因此,臂单元200在主体台架单元100上的安装位置可以考虑主体台架单元IOO中的内部结构、基板布置等来确定,使得设计的自由度可以被提高。因此,可以根据主体台架单元100的内部结构最高效地布置构件,并且可以尽可能地减小显示装置1000的尺寸。此外,因为臂单元200没有被安装在主体台架单元100的中心,所以在主体台架单元100的顶表面上可以得到大的可用空间。因此,显示部分、操作按钮、LED指示灯等可以被灵活地布置在主体台架单元IOO的顶表面上。
此外,如图1和2所示,臂单元200被布置成从主体台架单元100的后方朝向显示单元300的背面倾斜。在图2中,臂单元200相对于垂直方向的倾斜角度0为约45°-60°的值。因此,当从前方观察显示单元300时,臂单元200被隐藏在显示单元300后面,从而可靠地防止了使用者看到臂单元200。因此,由于与臂单元200偏离显示单元300的中心的协同效果,可以可靠地防止在使用者的视野中看到臂单元200。
因此,因为使用者在其视野中仅仅看见显示单元300和主体台架单元100,而几乎看不见臂单元200,所以防止了使用者直接看到显示单元300和主体台架单元IOO之间的连接。因此,使用者觉得显示单元300好像悬浮在空中。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构造中,显示单元300被构造成非常薄,具有数个毫米的厚度,因此使用者意识到的显示单元300的轻盈被突出。因此,对于使用者而言,由于与感觉显示单元300悬浮在空中的协同效果,提供了充满悬浮感和轻盈感的显示单元300。
因此,使用者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被当作悬浮在空中的显示单元300的显示内容,并且使用者可以集中精神看显示内容,而不会被其它结构物体分神。因此,可以提供如下的显示装置1000:使用者感到显示屏幕300a好像悬浮一样,同时良好的设计被保持,并且显示屏幕300a的可视
8性被大大提高。 [臂单元的构造]
图3是示出了臂单元200的构造的示例图。如图3所示,臂单元200 具有中空结构,其中,贯穿侧表面的开口 230被沿着臂单元200的纵向形 成。由于此中空结构,臂单元200由位于上部的第一臂单元210和位于下 部的第二臂单元220来构成。第一臂单元210和第二臂单元220被制成薄 平板形状,并且隔着开口 230彼此面对。第一臂单元210和第二臂单元 220的材料厚度被减小到最小值。
如上所述,显示单元300被构造成非常薄,充满轻盈感和悬浮感。因 此,对于支撑显示单元300的臂单元200,通过采用中空结构将厚度减小 到最小值,也可以类似于显示单元300获得充满轻盈感和悬浮感的构造, 从而显示装置IOOO整体上的轻盈感和悬浮感可以被加强。
如上所述,因为液晶显示器的重量重,所以当需要保证强度时难以将 臂部分构造成具有轻盈感和悬浮感的中空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显 示单元300由有机EL板320来构造,所以即使在臂单元200被制成中空 结构时,也可以保证所需的强度。因此,可以保证充满轻盈感和悬浮感的 良好设计。
盖240被布置在第一臂单元210的上表面上。用于电连接主体台架单 元100和显示单元300的柔性印刷基板250被嵌在第一臂单元210的上表 面和盖240之间。
图4是详细地示出了臂单元200的构造的示例图。在此,图4A示出 了当从显示单元300的前方观察时的臂单元200的正视图,图4B示出了 左视图,图4C示出了右视图,图4D示出了俯视图,图4E示出了仰视 图,图4F示出了后视图,图4G示出了沿图4C中的点划线I-I,所取的剖视 图。臂单元200的不带盖240的主体可以被构造成由铸造或磨削金属(诸 如铝)制成的整体件。
此外,图5是详细地示出了盖240的构造的示例图。在此,图5A示 出了当从显示单元300的前方时的盖240的正视图,图5B示出了左视图,图5C示出了右视图,图5D示出了俯视图,图5E示出了仰视图,图
5F示出了后视图,图5G示出了沿图5C中的点划线n-n'所取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盖240设置有凹部242,并且被构造成使凹部242两侧的侧 壁242a与第一臂单元210的宽度方向上的侧表面接合。柔性印刷基板250 以被容纳在凹部242的底部上的状态布置在第一臂单元210和盖240之 间。因此,柔性印刷基板250不暴露在外部。
如上所述,显示单元300由有机EL板320构成,因此显示单元300 的重量可以被减小到最小值,并且即使当臂单元200被制成中空结构时, 也可以保证所需的强度。臂单元200被制成为具有中空结构并且臂单元 200的体积被减小到最小值,从而可以与被制造得轻且薄的显示单元300 一起使得使用者产生悬浮感和轻盈感。此外,柔性印刷基板250被包埋在 第一臂单元210中,从而可以实现防止使用者意识到电线的存在的构造。
图6是示出了显示单元300的构造的示例图,并且示出了显示单元 300的分解透视图。如图6所示,显示单元300包括前框(bezel) 310、有 机EL板320、石墨片330、底板340、 T基板350、铰链单元360、后盖 420和T盖430。
底板340是形成显示单元300的主框架的部件,并且臂单元200通过 铰链单元360连接到底板340。此外,诸如有机EL板320、 T基板350和 铰链单元360之类的主要构件被固定到底板340上。构成显示单元300的 主要部件,诸如有机EL板320、 T基板350、铰链单元360、后盖420和 T盖430,全都以底板340为基准来布置。
石墨片330被粘贴到有机EL板320的背表面上。利用胶带将有机EL 板320在使得粘贴有石墨片330的表面与底板340相对的情况下固定到底 板340上。
T基板350由硬基板制成,并且被连接有与有机EL板320连接的电源 线和信号线。T基板的尺寸对应于底板340的尺寸,并且T基板350被固 定到底板340的、与固定了有机EL板320的表面相反的一侧。链单元 360被构造成包括诸如如下的构件第一铰链板362以及第二铰链板 364,其由金属制成并且具有平面三角形状;由金属制成的轴366。轴366 被沿着显示单元300的下端水平地布置。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 364被固定到底板340上,并以可旋转的方式附装到轴366上。另一方 面,轴366被固定到臂单元200上。因此,底板340可以相对于固定到臂 单元200的轴366旋转,并且在此情况下,旋转的中心轴线是轴366的中 心轴线。因此,显示单元300可以如上所述地沿图2中的箭头A所示的方 向旋转,使得显示单元300的倾斜角度可以被改变。
前框310是被附装到有机EL板320的边缘的部件,并且是形成显示 单元300的边缘的外观的部件。后盖420和T盖430是覆盖显示单元300 的后表面的金属盖。后盖420在对应于T基板350和铰链单元360的位置 的部分设置有开口 422,并且主要覆盖显示单元300的背面的上部。另一 方面,T盖430被对应于开口 422的位置而附装,并被构造成覆盖T基板 350和铰链单元360。
底板340、 T基板350和铰链单元360都被仅仅布置在小于或等于显 示单元300的下半部的区域中,并且,相对于整个显示单元300的面积, 由底板340、 T基板350和铰链单元360占据的面积被减小到最小程度。 另一方面,在布置底板340、 T基板350和铰链单元360的区域之外的区 域中,基本上仅仅由三个部件(即有机EL板320、石墨片330和后盖 420)限定显示单元300的厚度。因此,尤其在包括显示单元300的上半 部的区域中,显示单元300的厚度可以被制造得非常薄,并且如上所述, 该厚度可以被减小到约3 mm。
因为显示装置1000通常被布置在桌面等上,所以使用者很少从下方 看显示单元300,并且使用者通过从上方看显示单元300来看到显示单元 300的厚度。因此,诸如底板340、 T基板350和铰链单元360之类的部件 被布置在显示单元300的下侧,使得显示单元300的上侧的厚度被减小到 最小,可以使得使用者对于显示单元的薄的厚度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 产生上述的悬浮感和轻盈感同时,可以维持良好的设计。图7是示出了底板340的构造的平面图。在此,图7A示出了当从显 示单元300的后方观察时的底板340的正视图,图7B示出了图7A的仰视 图,图7C示出了图7A的后视图。底板340由模压金属板构成。如图7所 示,底板340中形成有多个螺纹孔342和344。螺纹孔342用于固定第一 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其它的螺纹孔344用于固定显示单元300 的构造元件,诸如T基板350和T盖430。
前框310通过粘接固定到有机EL板320的周边部分。如图6所示, 前框310设置有用于暴露有机EL板320的显示屏幕300a的开口 312。
图8是示出了后盖420的构造的示例图。在此,图8A示出了当从显 示单元300的前方观察时的后盖420的正视图,图8B示出了当从显示单 元300的后方观察时的后盖420的后视图。
此外,图9是示出了 T盖430的构造的示例图。在此,图9A示出了 当从显示单元300的前方观察时的T盖430的正视图,图9B示出了左视 图,图9C示出了右视图,图9D示出了俯视图,图9E示出了仰视图,图 9F示出了后视图,图9G示出了沿图9A中的点划线in-nr所取的剖视 图。
如图8所示,后盖420在对应于底板340、 T基板350和铰链单元360 的位置设置有开口 422。此外,后盖420设置有通孔424,用于固定后盖 420的螺钉被插入通孔424中。如在后文所述的,后盖420被固定到前框 310上,并覆盖有机EL板320的背面的上部分。
图IO示出了当从后方观察时拆下了 T盖430的显示装置1000。底板 340、 T基板350以及铰链单元360被布置在显示单元300的下侧的区域 中,并且当T盖430被拆下时,T基板350和铰链单元360通过后盖420 的开口 422被暴露到外部。
如图9所示,T盖430设置有凹部432,其对应于铰链单元360的 轴366;以及凹部434,其对应于布置了底板340、 T基板350、第一铰链 板362以及第二铰链板364的区域。此外,T盖430在对应于臂单元200 的位置处设置有切口 436。
当T盖430被布置于后盖420上时,轴366被容纳在凹部432中,T基板350、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被容纳在凹部434中。因 此,如图1B所示,诸如T基板350和铰链单元360之类的构件被T盖430 覆盖。此外,臂单元200从T盖430的切口 436向后方伸出。
因此,在显示单元300的背面,仅仅后盖420、 T盖430以及臂单元 200被暴露到外部,从而构造出非常简单和精致的外观。具体地,在显示 单元300的上侧,与厚度相关的构件主要是三个部件,即有机EL板320、 石墨片330和后盖420,因此可以构造出具有悬浮感和轻盈感的非常薄的 显示单元300。此外,底板340是显示单元300的刚性构件,并且显示单 元300的主要构造元件被固定到底板340上,因此可以构造出非常薄但是 具有足够强度的显示单元300。
图11是示出了在诸如后盖420和前框310之类的部件被从图10中的 状态拆下的情况下,从后方观察时的显示装置1000的视图。此外,图12 是示出了铰链单元360的构造的透视图。
此外,图13是详细地示出了铰链单元360的构造的示例图。在此, 图13A示出了当从显示单元300的后方观察时的铰链单元360的正视图, 图13B示出了右视图,图13C示出了俯视图,图13D示出了仰视图,图 13E示出了后视图。
铰链单元360的轴366被固定到臂单元200。如图4所示,臂单元200 的上部远端设置有附装该轴366的接纳表面202。接纳表面202布置有凸 台202a和孔202b。
此外,如图12所示,平坦表面372被布置在轴366的外周表面的一部 分上。平坦表面372布置有孔372a,臂单元200的接纳表面202的凸台 202a被插入到所述孔372a中。此外,平坦表面372在对应于孔202b的位 置处布置有螺纹孔372b。
平坦表面372接触臂单元200的接纳表面202,并且凸台202a被插入 孔372a中。在此状态下,螺钉被从臂单元200的背面插入孔202b中,并 且被拧紧到螺纹孔372b中,使得轴366被固定到臂单元200。因此,如图ll所示,铰链单元360的轴366和臂单元200被结合。于是,被结合的轴 366和臂单元200成为用于支撑显示单元300的刚性部件。
轴366被沿显示单元300的下边缘水平布置。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 铰链板364与轴366以可旋转方式接合,轴366充当旋转的中心轴线。
如图13A所示,第一铰链板362设置有多个孔362f。此外,第二铰链 板364设置有多个孔364f。这些孔362f和364f对应于底板340的螺纹孔 342的位置,并且当插入孔362f和364f中的螺钉被拧紧到底板340的螺纹 孔342中时,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被固定到底板340上,同 时T基板350被布置在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与底板340之 间。结果,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与底板340 —起成为用于保 证显示单元300的刚度的强度部件。
图14是详细地示出了轴366的构造的示例图。在此,图14A示出了 当从显示单元300的后方观察时的轴366的正视图、右视图和左视图。此 外,图14B示出了沿轴366的中心轴线所取的剖视图。此外,图14C示出 了沿图14A中的点划线IV-IV'所取的剖视图。
如图14所示,轴366在中间部分处被分开,并且使得轴366由轴368 和轴370两个轴构成。上述的平坦表面372被布置在轴368上。
如图14A和14B所示,凹槽375被布置在轴368和轴370连接的部 分。此外,轴368的端部设置有将被插入轴370的接合孔370a中的接合轴 368a。轴370的端部设置有平坦表面370g。
如图14B所示,轴368的接合轴368a设置有孔368b,两个销钉369 被插入孔368b中。此外,轴370的形成有平坦表面370g的部分设置有孔 370b,两个销钉369被插入孔370b中。
销钉369在接合轴368a插入和压紧(caulk)到接合孔370a中的情况 下被插入孔368b和370b中,使得轴368和轴370被固定。在此情况下, 销钉369的外径通过压紧而配合和固定到孔368b和孔370b的内径。
如图14A所示,接合轴368c被布置在轴368的与接合轴368a相反的 端部。此外,接合轴368d布置在凹槽375的位置处。此外,接合轴368c 设置有具有沿中心轴线的预定深度的孔368e。此外,接合轴368c的端表
14面的一部分上布置有具有预定深度的接合凹槽368f。
类似地,轴370的端部布置有接合轴370c。接合轴370c设置有具有 沿中心轴线的预定深度的孔370e。此外,接合轴370c的端表面的一部分 上布置有具有预定深度的接合凹槽370f。
如图12和13所示,在第一铰链板362的两端,通过弯曲加工而布置 了两个用于与轴368的两端的接合轴368c和368d接合的接合部分362a和 362b。接合部分362a和362b中的每一个设置有通孔362c (在图12和13 中没有示出)。
此外,在第二铰链板364的一端,通过弯曲加工形成了用于与轴370 的一个端部处的接合轴370c接合的接合部分364a。如图13B所示,接合 部分364a设置有通孔364c。
图15是示出了第一铰链板362、第二铰链板364和轴366接合的示例 图,并且示出了当从显示单元300下方观察时的轴366。在此,图15A示 出了以可旋转方式附装到轴366上的第一铰链板362。此外,图15B示出 了以可旋转方式附装到轴366上的第二铰链板364。
如图15A所示,轴368的接合轴368c在垫圈378穿在接合轴368c上 的情况下被插入第一铰链板362的接合部分362a的通孔362c中。此外, 接合轴368d被插入接合部分362b的通孔362c中。然后,锁定位置限定板 380在弹簧垫圈379穿在接合轴368c上的情况下被附装到接合轴368c的 末端,并且卡钉382被敲进孔368e中,使得卡钉382被固定到孔368e 中。结果,锁定位置限定板380被固定到接合轴368c的末端表面上,第一 铰链板362以可旋转方式附装到轴368上。
此外,如图15B所示,接合轴370c在垫圈378穿在接合轴370c上的 情况下被插入第二铰链板364的接合部分364a的通孔364c中,此外,弹 簧垫圈379被穿在接合轴370c上。然后,锁定位置限定板380被附装到接 合轴370c的端部,并且卡钉382被敲进孔370e中,使得卡钉382被固定 到孔370e中。结果,锁定位置限定板380被固定到接合轴370c的端表面 上,第二铰链板364以可旋转方式附装到轴370上。
当组装铰链单元360时,首先,在轴366被分成轴368和轴370的情况下,将轴368的接合轴368d插入第一铰链板362的接合部分362b的通 孔362c中。接着,将垫圈378穿在接合轴368c上,并且将接合轴368c插 入接合部分362a的通孔362c中。
接着,将轴368的接合轴368a插入轴370的接合孔370a中,并将销 钉369插入和压紧到孔368b和孔370b中,使得轴368和轴370被固定和 结合。结果,凹槽375被形成在轴368和370之间,并且接合部分362b在 凹槽375中与接合轴368d接合。
接着,将垫圈378穿在轴370的接合轴370c上,并且将接合轴370c 插入第二铰链板364的接合部分364a的通孔364c中。然后,将弹簧垫圈 379穿在轴366两端的接合轴368c和接合轴370c上,将锁定位置限定板 380附装到接合轴368c和接合轴370c的末端表面上,并将卡钉382插入 并压紧到孔368e和孔370e中。
因为布置在第一铰链板362的两个位置处的接合部分362a和362b的 通孔362c与轴368的两端处的接合轴368c和368d以可旋转方式接合,所 以第一铰链板36以可相对于轴366旋转的方式被支撑。此外,因为布置 在第二铰链板364的一个位置处的接合部分364a的通孔364c与轴370的 一端处的接合轴370c以可旋转方式接合,所以第二铰链板364以可相对于 轴366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因此,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两者 都以可旋转方式附装到轴366上。
因此,通过将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附装到底板340上, 显示单元300可以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并且利用轴366 (即,刚性部 件)作为旋转的中心轴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铰链板,即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 364,相对于轴366以可旋转方式被支撑,但是,也可以是一个铰链板被 以可旋转方式支撑。然而,当轴366较长时,如果一个铰链板由布置在所 述一个铰链板的两端的接合部分以可旋转方式支撑时,则铰链板可能在轴 366的纵向的中间部分沿远离轴的方向变形。此外,铰链板可能在旋转方 向上扭转,并且铰链板的两端处的旋转角位置可能出现不同,从而铰链板 不能顺畅地旋转。相反,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样,如果铰链板被分成两个
16铰链板,即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并且两个接合部分362a和 362b被布置在第一铰链板362的两端,则整个铰链板的与轴366接合的接 合部分的数量被增加到3个,从而防止了铰链板在轴366的中间部分附近 沿远离轴的方向变形。此外,通过将铰链板分开,每一个铰链板的刚度被 提高了,并且可以防止铰链板扭转,因此可以使得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 铰链板364在轴366两端的旋转角位置相同。因此,第一铰链板362和第 二铰链板364可以相对于轴366顺畅地旋转,并且可以顺畅地进行显示单 元300的倾斜操作。
图16是示出了锁定位置限定板380的构造的示例图。锁定位置限定 板380通过压制片状材料来形成。如图16所示,锁定位置限定板380布置 有开口 380a,卡钉382被插入其中;凸起380b,用于与接合轴368c和 370c的末端处的接合凹槽368f和370f接合;以及凸起380c,用于限定第 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的旋转锁定位置。
图17是示出了锁定位置限定板380的凸起380c如何限制第一铰链板 362和第二铰链板364的旋转位置的示例图。在此,图17A示出了当从图 13A中的箭头A2所示的方向观察时的第一铰链板362的接合部分362a。 此外,图17B示出了当从图13A中的箭头A3所示的方向观察时的第一铰 链板364的接合部分364a。
如图17A所示,凹部362d被沿着第一铰链板362的接合部分362a的 外廓形成。其被构造成如下当凸起380b被插入接合凹槽368f中、并且 锁定位置限定板380被附装到接合轴368c的末端时,锁定位置限定板380 的凸起380c被定位在凹部362d的位置处。因此,当第一铰链板362以轴 366的中心轴线作为旋转中心旋转时,凹部362d的两侧的端表面362e与 凸起380c接触,从而限定第一铰链板362的可旋转范围。
类似地,如图17B所示,凹部364d被沿第二铰链板364的接合部分 364a的外廓形成。其被构造成如下当凸起380b被插入接合凹槽370f 中、并且锁定位置限定板380被附装到接合轴370c的端部时,锁定位置限定板380的凸起380c被定位在凹部364d的位置处。因此,当第二铰链板 364以轴366的中心轴线作为旋转中心旋转时,凹部364d的两侧的端表面 364e与凸起380c接触,从而限定第二铰链板364的可旋转范围。
在此,第一铰链板362的凹部362d的两个端表面362e之间的角度范 围与第二铰链板364的凹部364d的两个端表面364e之间的角度范围是相 同的。如图14A所示,轴368和轴370的相对角位置由销钉369限定,因 此接合凹槽368f和370f (它们限定了锁定位置限定板380的角位置)被定 位在围绕轴366的中心轴线的相同角位置处。因此,凸起380c相对于凹部 362d的两个端表面362e的角位置与凸起380c相对于凹部364d的两个端 表面364e的角位置相同。因此,如图17A和17B所示,当显示单元300 的倾斜处在第一铰链板362的可动角度为all并且第二铰链板364的可动 角度为的条件下被向上运动时,满足cd—a21的关系。此外,当显示 单元300的倾斜处在第一铰链板362的可动角度为cd2并且第二铰链板 364的可动角度为a22的条件下被向下运动时,满足cd2=oi22的关系。
因此,当显示单元300的倾斜处被向上或向下运动时,倾斜处的锁定 位置对于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是相同的。结果,当倾斜位置 被锁定时,倾斜位置可以同时在轴366的两端被锁定,并且可以可靠地防 止显示单元300和轴366之间发生扭转。因此,在锁定位置,防止了显示 单元300的上侧相对于轴366的中心轴线偏斜,并且显示单元300可以顺 畅地移动。
图18是示出了用于将轴368和轴370连接的构造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 例图。在此,图18A示出了沿轴366的中心轴线所取的剖视图。此外,图 18B是示出了沿图18A中的点划线V-V'所取的剖面的示例图。在图18的 实施例中,轴368的接合轴368d被插入轴370的孔370h中,使得孔370h 的键370i与接合轴368d的键槽368g接合,由此,轴368和轴370的角位 置被限定。将用于固定的卡钉367压紧到轴370中来构造轴368和轴 370,从而轴368不会从轴370脱离。利用这样的构造,轴368的接合凹槽 368f和轴370的接合凹槽370f的角位置可以被限定,并且使得倾斜位置被 锁定的位置对于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是相同的。[显示单元的基板布线结构]
图19是示出了与有机EL板连接的、用于连接有机EL板320和T基 板350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450的示意图。如图19所示,布置有电源线的 柔性印刷电路基板450被连接到有机EL板320的上端。此外,布置有信 号线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460被连接到有机EL板320的下端。驱动IC 470被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基板460上。驱动IC 470是用于发送控制信号 的驱动IC,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用于允许有机EL板320的各个有机EL 器件发射光。
图20是示出了包含图19所示的构造的显示单元300的示例图,并且 示出了当从显示单元300的侧面观察时的有机EL板320、底板340、 T基 板350以及柔性印刷电路基板450和460。
如图20所示,从有机EL板320的上端伸出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450 被回折180°,并且被连接到T基板350上。此外,从有机EL板320的下 端伸出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460被回折180°,并且被连接到T基板350 上。因此,T基板350不必在有机EL板320的背面被布置在有机EL板 320的整个表面上,由T基板350占据的区域可以被减小到最小。
因此,T基板350可以被布置在有机EL板320的下部的最小范围内, 尤其,在T基板350更上方的区域中,显示单元300的厚度可以被减小到 最小。在没有布置T基板350的区域中,显示单元300的厚度主要由有机 EL板320、石墨片330以及后盖420来限定,因此如上所述,显示单元 300的厚度可以被制造得非常薄,达到约3mm,并且可以构造出充满轻盈 感和悬浮感的显示单元300。
此外,从T基板350伸出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450和460被回折180° 并且被连接到有机EL板320,由此在不扩大有机EL板320的外形情况 下,可以实现有机EL板320和T基板350之间的电连接。因此,根据本 实施方式的显示单元300的基板布线结构,显示单元300的尺寸可以被减 小到最小,并可以实现显示单元300的小型化。
此外,图20示出了底板340与用于支撑底板340的支撑部件348 (第
19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结合。底板340被粘附和结合到支撑部 件348的至少一部分上,或者经由固定部件346而与支撑部件348结合。 如上所述,底板340被结合到用作支撑部件348的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 铰链板364上,但是当显示单元300没有设置倾斜调节机构时,例如,图 20所示的支撑部件348可以是诸如布置成从主体台架单元向上立起的支臂 的构件。并且在此情况下,构造显示单元300的主要部件,诸如底板340 和T基板350,以集中方式布置在显示单元300的下部,尤其使得显示单 元300的上侧的厚度可以被减小到最小。
T基板350布置有与有机EL板320连接的电源线和信号线。此外,电 部件352安装在T基板35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T基板 350被布置在铰链单元360的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与底板340 之间。因此,由于电路驱动而在T基板350或电子部件352处产生的热被 传到由具有高导热率的金属制成的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上, 并且被发散。因此,T基板350的热可以被高效地消散。传到第一铰链板 362和第二铰链板364上的热经由金属制成的后盖420和T盖430消散到 外部。因此,可靠地防止了由T基板350产生的热加热显示单元300。为 了使得从T基板350或电子部件352到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 的传热被高效地进行,T基板350或电子部件352可以通过导热部件接触 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
图21是示出了从其后方观察时图20中的显示单元300的示例图。如 图21所示,从有机EL板320的下端伸出的多个柔性印刷电路基板460被 回折180。并被连接到T基板350,使得驱动 IC 470被布置在沿水平方向的 直线上。驱动IC 470被沿轴366的延伸方向布置在轴366附近。
图22是示出了显示单元300的轴366附近的横截面的示例图。如图 22所示,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基板460上的驱动IC 470被布置在第一铰链 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的底部的位置处。
如图22所示,驱动IC 470经由散热片472连接到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此外,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经由散热片 474而与后盖420连接。
根据这样的构造,由驱动IC 470产生的热经由散热片472传到第一铰 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并被发散。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 364的热经由散热片474传到后盖420,并消散到显示单元300的外部。因 为后盖420由金属制成,所以可以提高散热效果。因此,显示单元300中 的热可以被高效地消散。
驱动IC 470被沿着有机EL板320的下端布置在该板的列方向(水平 方向)上,以便控制布置在有机EL板320上的各个有机EL器件的信号。 此外,铰链单元360的轴366也被沿着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有机EL板320 的下端布置,以便使得显示单元300的倾斜位置可以改变。因此,在本实 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0中,驱动IC 470的排列方向和铰链单元360的轴 366的延伸方向可以是相同方向,并且驱动IC 470可以与第一铰链板362 和第二铰链板364布置在一起。因此,在驱动IC 470中产生的热可以经由 第一铰链板362和第二铰链板364被可靠消散。
图23是示出了显示单元300的上部的剖面构造的示例图。如图23所 示,从有机EL板320的上端伸出的多个柔性印刷电路基板450被回折 180°,并在粘附到后盖420的状态下被引向下侧的T基板350。石墨片 330被贴附到有机EL板320的后表面的前面,并且柔性印刷电路基板450 位于石墨片330和后盖420之间。
根据这样的构造,在有机EL板320中产生的热被传到石墨片330,并 且在石墨片330中发散和均衡。石墨片330中发散的热被传到后盖420, 并且从后盖420消散到外部。因为后盖420由金属制成,所以可以提高散 热效果。因此,在显示单元300的上部,内部的热也被高效地从后盖420 消散到外部。
如上所述,虽然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 当然不限于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见的是,可以进行各种替换和修改 而不偏离权利要求的范围,因此这些也将被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板,其设置有显示屏幕;电路基板,其布置在所述显示板的背面比所述显示板窄的预定范围内;第一柔性印刷电路基板,其从所述显示板的上端向下延伸,并连接到所述电路基板;以及第二柔性印刷电路基板,其从所述显示板的下端向上延伸,并连接到所述电路基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电路基板布置在所述显示板的所述背面的下部的区域中。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电路基板布置在所述显示板的所述背面的小于或等于下半部分的区域中。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基板被布置成在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上端向下回折180°,所述第二柔性印刷电路基板被布置成在所述显示板的所述下端向上回折180°。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基板 将电源线连接到所述显示板,所述第二柔性印刷电路基板将信号线连接到所述显示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以便在将显示板和电路基板布置在一起时更大地减小厚度。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板(320),其设置有显示屏幕;T基板(350),其布置在所述显示板(320)的背面比所述显示板(320)窄的预定范围内;第一柔性印刷电路基板(450),其从所述显示板(320)的上端向下延伸,并连接到所述T基板(350);以及第二柔性印刷电路基板(460),其从所述显示板(320)的下端向上延伸,并连接到所述T基板(350)。
文档编号H01L27/32GK101681573SQ200880017038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3日
发明者坂田龙也, 安达大机, 宫下真, 小山幸子, 高桥丰纪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