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684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受光面侧保护材料和背面侧保护材料之间由密封材 料密封有第一和第二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由于将清洁且无穷无尽地供给的太阳光直接转换为 电,因此被期待作为新的能源。
一般,太阳能电池模块具有在受光面侧保护材料和背面保护材料 之间由密封材料密封有多个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太阳能电池包括生成 光生成载流子的光电变换部、和从光电变换部收集光生成载流子的集 电极。
在这种太阳能电池中,向集电极入射的太阳光由集电极反射。因 此,光电变换部不能将向集电极入射的太阳光利用于光电变换。
因此,提出有由形成在受光面侧保护材料上的V字形的沟槽折射 向集电极入射的太阳光的方法(参照日本特公平6 — 71093号公报)。 由此,能够将向集电极入射的太阳光,向光电变换部的受光面中未形 成集电极的区域导入太阳光。
然而,在长时间使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情况下,存在由于V字形 的沟槽中堆积的污秽而导致太阳光被遮蔽的问题。
因此,提出有通过在密封材料中在集电极上形成气泡,使向集电 极入射的太阳光折射或者全反射的方法(参照日本特开2006_40937 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方法中,由在集电极上或者集电极中 设置的发泡剂产生气泡,所以气泡的大小、形状、位置等难以控制。 其结果,不能将由气泡折射或者全反射的太阳光正确导向光电变换部 的受光面中未形成集电极的区域。
本发明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 其能够将向集电极入射的太阳光导向光电变换部的受光面中未形成集 电极的区域。
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在受光面侧保护材料和 背面侧保护材料之间由密封材料密封有第一太阳能电池和第二太阳能
电池,其主旨在于其包括设置在第一太阳能电池与密封材料之间, 具有比密封材料高的折射率的高折射率层,第一太阳能电池具有通 过受光而生成光生成载流子的光电变换部;和形成在光电变换部的受 光面上并从光电变换部收集光生成载流子的集电极,高折射率层具有 设置在集电极上,相对于受光面倾斜的第一倾斜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的太阳能电池模块,通过使向集电极入射 的太阳光在第一倾斜面上折射,能够将其导向光电变换部的受光面中 没有形成集电极的区域。其结果,由于能够将向集电极入射的太阳光 利用在光电变换部的光电变换中,所以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发 电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第一倾斜面向着受光面侧保护 材料侧弯曲。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高折射率层具有与第一倾斜面 的最顶部和受光面相连的侧面,第一倾斜面与侧面形成曲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高折射率层具有沿着集电极形 成的电极用切口部,电极用切口部由包含第一倾斜面并在集电极上相 接的一对第一倾斜面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一对第一倾斜面分别为平面状。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一对第一倾斜面分别向着受光面 侧保护材料侧弯曲。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高折射率层沿着集电极形成。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高折射率层由高分子聚合物构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高折射率层可以通过接合层接合 在受光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包括将第一太阳能电池和第二 太阳能电池相互电连接的布线材料,布线材料在第一太阳能电池的光 电变换部的受光面上沿着规定的方向配置,高折射率层具有设置在配 线材料上并相对于受光面倾斜的第二倾斜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中,可以是,高折射率层具有沿着配线材料 形成的配线材料用切口部,配线材料用切口部由包含第二倾斜面并在 配线材料上相接的一对第二倾斜面形成。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10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1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A—A截断面的放大截面图。
图6是表示入射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的太阳 光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的B—B截断面的放大截面图。
图9是表示入射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的太阳 光的示意图。
图IO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侧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 制造方法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A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C一C截断面的放大截面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A的形成
方法的图。
图15是表示入射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A的太阳光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B的放大截面图。
图17是表示入射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B的太 阳光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C的放大截面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C的形成 方法的图。
图20是表示入射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C的太 阳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接着,利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 对于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者类似的符号。但是应注意,附 图只是示意性的内容,各尺寸的比例与现实的不同。因此,应该斟酌 以下的说明判断具体的尺寸等。此外,在附图相互间当然也包括相互 的尺寸关系或比例不同的部分。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示意结构)
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概略结构,
参照图1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100的放大侧视图。
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包括太阳能电池串1、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 背面侧保护材料3、密封材料4、布线材料ll和高折射率层12。太阳 能电池模块100通过在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与背面侧保护材料3之间 密封太阳能电池串1和高折射率层12而构成。
太阳能电池串1通过将沿着第一方向M排列的多个太阳能电池10 彼此由布线材料11相互电连接而构成。
太阳能电池10具有光电变化部20和形成在光电变化部20上的电 极。光电变化部20具有太阳光入射的受光面和设置在受光面的相反侧
7的背面。受光面和背面是太阳能电池10的主面。关于太阳能电池10 的结构在后面描述。
布线材料11将多个太阳能电池10彼此相互电连接。具体而言, 布线材料11与形成在一个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的连接用电极40 (图1中没有图示)和形成在与一个太阳能电池邻接的另一个太阳能
电池10的背面上的连接用电极40连接。
高折射率层12形成在光电变化部20的受光面上。高折射率层12 具有比后述的密封材料4高的折射率(绝对折射率)。此外,高折射率 层12具有比后述的光电变化部20低的折射率。
作为高折射率层12,能够使用聚酰亚胺、芴丙烯酸脂(fluorene acrylate)、荷环氧树脂(fluorene epoxy)、环硫化物(episulfide)类树 脂、硫代聚氨酯类树脂、聚酯甲基丙烯酸酯(Polyestermathacrylate)、 聚碳酸酯等热固化性树脂或二氧化钛、氮化硅、碳化硅、氧化锌、氧 化锆、氧化铝等高折射率材料。特别是,如果考虑制造工序的处理性, 优选使由上述高折射率材料构成的颗粒与上述热固化性高分子聚合物 等的树脂材料、硅树脂、氟类高分子材料等混合使用。此外,通过将 二氧化钛、氧化锆、或氮化硅的颗粒混合于高分子聚合物,能够得到 具有高折射率(例如,折射率11=约2.0)的材料。关于高折射率层12 的结构在后面描述。
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配置在密封材料4的受光面侧,保护太阳能 电池模块100的表面。作为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可以使用具有透光性 和防水性的玻璃、透光性塑料等。
背面侧保护材料3配置在密封材料4的背面侧,保护太阳能电池 模块100的背面。作为背面侧保护材料3,能够使用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树脂膜、具有用树脂膜夹着 Al箔的构造的叠层膜等。
密封材料4在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与背面侧保护材料3之间密封 太阳能电池串1和高折射率层12。作为密封材料4,能够使用EVA、 EEA、 PVB、硅、聚氨酯、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透光性树脂。密 封材料4的折射率比高折射率层12的折射率小。
其中,在具有以上那样的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外周,能够安装A1框架(未图示)。 (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2说明太阳能电池10的结构。图2是太阳能电池10
的受光面侧的俯视图。
太阳能电池IO如图2所示,包括光电变换部20、细线电极30和 连接用电极40。
光电变换部20通过在受光面受光而生成光生成载流子。所谓生成 光生成载流子是指太阳光被光电变换部20吸收而生成的空穴和电子。 光电变换部20在内部具有n型区域和p型区域,在n型区域和p型区 域的边界面形成半导体结。光电变换部20能够使用由单晶Si、多晶 Si等结晶类半导体材料、GaAs、 InP等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等的半导体 材料等构成的半导体衬底形成。其中,光电变换部20可以具有通过在 单晶硅衬底与非晶硅层之间实质上夹入本征非晶硅层而改善了异质结 的特性的构造,即所谓HIT构造。
细线电极30是从光电变换部20收集光生成载流子的集电极。如 图2所示,细线电极30在光电变换部20上沿着与第一方向M大致正 交的第二方向N形成有多条。细线电极30例如能够使用将树脂材料作 为接合剂、将银颗粒等导电性颗粒作为填料的树脂型导电性糊剂或者 包括银粉、玻璃料、有机物载料(vehicle)、有机溶剂等的烧结型导电 性糊剂(所谓陶瓷糊剂)通过印刷法而形成。
细线电极30如图1所示,也能在光电变换部20的背面上同样形 成。细线电极30的条数能够考虑光电变换部20的大小等设定为适当 的条数。例如,在光电变换部20的尺寸为大约100mm见方的情况下, 能够形成50条左右的细线电极30。
连接用电极40是用于将布线材料11与太阳能电池10连接的电极。 如图2所示,连接用电极40在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上沿着第一方 向M形成。因此,连接用电极40与多条细线电极30交叉。连接用电 极40与细线电极30相同,能够使用树脂型导电性糊剂或者烧结型导 电性糊剂通过印刷法而形成。
连接用电极40如图1所示,也形成在光电变换部20的背面上。 连接用电极40的条数能够考虑光电变换部20的大小等设定为适当的条数。例如,在光电变换部20的尺寸为大约100mm见方的情况下, 能够形成2条大约1.5mm宽度的连接用电极40。
此外,形成在光电变换部20的背面上的电极不限于上述的结构, 也能够使用其它的结构。例如,可以将形成在光电变换部20的背面大 致整个面上的导电膜的一部分作为连接用电极,此外,也可以在该导 电膜上另外设置独体的连接用电极。 (太阳能电池串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3说明太阳能电池串1的结构。图3表示在图2所 示的连接用电极40上配置有布线材料11的状态。
如图3所示,布线材料11配置在沿着第一方向M形成线状的连接 用电极40上。g卩,布线材料11在光电变换部20上沿着第一方向M配 设。布线材料11的宽度可以与连接用电极40的宽度大致相等或者比 连接用电极40的宽度小。
(高折射率层12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4和图5说明高折射率层12的结构。图4是表示在 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形成有高折射率层1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 是图4的A—A截断面,即与细线电极30延伸的第二方向N垂直的截 断面的放大截面图。
如图4所示,高折射率层12具有沿着在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 上形成的细线电极30 (在图4中未图示,参照图3)所形成的电极用 切口部12a。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光电变换部20上形成有沿着第 二方向N的8条细线电极30,所以高折射率层12具有沿着第二方向N 的8条电极用切口部12a。
如图5所示,电极用切口部12a由一对第一斜面12S、 12S形成。 一对第一斜面12S、 12S设置在细线电极30上。 一对第一斜面12S、 12S分别相对于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倾斜。 一对第一斜面12S、 12S 在细线电极30的大致中央上相接。
这样,电极用切口部12a形成得向着细线电极30逐渐变深。艮P, 电极用切口部12a,在与第二方向N垂直的截断面上,形成为在细线 电极30的第一方向大致中央具有顶点的倒三角形状(V字形状)。因 此,高折射率层12的厚度在细线电极30的第一方向大致中央为最小,越从细线电极30的第一方向大致中央沿着第一方向偏离则越大。
此外,在电极用切口部12a中填充有密封材料4。因此,在电极用 切口部12a中,密封材料4与高折射率层12的一对第一斜面12S、 12S 相接。
其中,在图5中,电极用切口部12a的宽度a比细线电极30的宽 度卩小,但是电极用切口部12a的宽度cx也可以与细线电极30的宽度 卩大致相等或者比细线电极30的宽度(3大。
此外,在图5中,电极用切口部12a的底部的位置与细线电极30 的表面一致,但是不限于此。电极用切口部12a的底部的位置只要位 于细线电极30的表面上即可。
接着,对高折射率层12的形成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首先, 将多个太阳能电池IO彼此通过布线材料11相互连接。接着,在太阳 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涂布热固化型的高折射率材料。接着,通过在已 涂布的高折射率材料上按压具有与细线电极30对应的凸部的盖板并加 热,使高折射率材料固化。由此,形成具有一对第一斜面12S、 12S的 高折射率层12。
(作用和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包括形成在光电变换部20的受 光面上并具有比密封材料4高的折射率的高折射率层12。高折射率层 12具有设置在细线电极30 (集电极)上,相对于受光面倾斜的一对第 一斜面12S、 12S。
因此,通过使向细线电极30入射的太阳光在一对第一斜面12S、 12S上折射,能够将其导向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中没有形成细线电 极30的区域。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通过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在密封材料4 中向细线电极30入射的太阳光分别在一对第一斜面12S、 12S上折射, 折射后的太阳光被导向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中没有形成细线电极 30的区域。此时,由于光折射率层12具有比密封材料4高的折射率, 所以能够使出射角92小于入射角01。其结果,能够高效地将入射到一 对第一斜面12S、 12S的太阳光导向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的有效受 光区域。由此,能够由光电变换部20吸收向细线电极30入射的太阳光。
其结果,由于能够将向细线电极30入射的太阳光在光电变换部20 的光电变换中加以利用,所以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发电力。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上述
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还具有布线 材料用切口部12b这一点。由于其它方面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所以,以下参照图1 图3主要说明不同点。 (高折射率层12的结构)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形成有高折射率 层1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图7的B — B截断面,即与布线材料ll 延伸的第一方向M垂直的截断面的放大截面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具有沿着在光电变换部 20上配设的布线材料11 (在图7中未图示,参照图3)形成的布线材 料用切口部12b。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光电变换部20上沿着第一 方向M配设有2条布线材料11,所以高折射率层12具有沿着第一方 向M的2条布线材料用切口部12b。
如图8所示,布线材料用切口部12b由一对第二斜面12T、 12T形 成。一对第二斜面12T、12T设置在细线电极30上。一对第二斜面12T、 12T分别相对于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倾斜。 一对第二斜面12T、 12T 在布线材料11的大致中央上相接。
这样,布线材料用切口部12b形成得向着布线材料11逐渐变深。 即,布线材料用切口部12b,在与第一方向M垂直的截断面上,形成 为在布线材料11的第二方向大致中央具有顶点的倒三角形状(V字形 状)。因此,高折射率层12的厚度在布线材料11的第二方向大致中央 为最小,越从布线材料ll的第二方向大致中央沿着第二方向偏离则越 大。
此外,在布线材料用切口部12b内填充有密封材料4。因此,在布 线材料用切口部12b中,密封材料4与高折射率层12的一对第二斜面 12T、 12T相接。
在图8中,在布线材料用切口部12b的宽度与布线材料11的宽度大致相等,但是也可以形成得比布线材料11的宽度大。
关于电极用切口部12a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 电极用切口部12a和布线材料用切口部12b在高折射率层12的俯视图 中,形成为以格子状交叉。
接着,对高折射率层12的形成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首先, 将多个太阳能电池10彼此通过布线材料11相互连接。接着,在太阳 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涂布热固化型的高折射率材料。接着,通过在己 涂布的高折射率材料上按压具有与细线电极30和布线材料11对应的 凸部的盖板并加热,使高折射率材料固化。由此,形成具有一对第一 斜面12S、 12S和一对第二斜面12T、 12T的高折射率层12。 (作用和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包括形成在光电变换部20的受 光面上并具有比密封材料4高的折射率的高折射率层12。高折射率层 12具有设置在布线材料11上并相对于受光面倾斜的一对第二斜面 12T、 12T。
因此,通过使向布线材料11入射的太阳光在一对第二斜面12T、 12T上折射,能够将其导向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中没有配设布线材 料ll的区域。
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通过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在密封材料4 中向布线材料11前进的太阳光分别在一对第二斜面12T、 12T上折射。 折射后的太阳光被导向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中没有配设布线材料11 的区域。此时,由于光折射率层12具有比密封材料4高的折射率,所 以能够使出射角92小于入射角01。其结果,能够高效地将入射一对第 二斜面12T、 12T的太阳光导向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的有效受光区 域。由此,能够由光电变换部20吸收向布线材料11入射的太阳光。
此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通过一对第一斜面12S、 12S, 能够将向细线电极30入射的太阳光导向未形成细线电极30的区域。
其结果,由于能够将向细线电极30和布线材料11入射的太阳光 在光电变换部20的光电变换中加以利用,所以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模 块100的发电力。
第三实施方式接着,参照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上述 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配设另外形 成的高折射率层12这一点。由于其它方面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所以,以下主要说明不同点。 (高折射率层12的结构)
图IO是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放大侧视图。如图10 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通过接合层13接合在太阳能电池 10的受光面上。
高折射率层12是独立于太阳能电池10而形成的构造体。高折射 率层12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电极用切口部12a。
接合层13是用于将高折射率层12接合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 上的树脂。作为接合层13,能够与密封材料4同样使用EVA等透光性 的树脂。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首先,将热固化型的高折射率材料注入与高折射率层12的形状一 致地成形的模框。接着,通过对模框进行加热,使模框内的高折射率 材料固化。由此形成高折射率层12。
接着,如图ll所示,依次叠层PET片(背面侧保护材料3)、 EVA 片(密封材料4)、太阳能电池串1、 EVA片(接合层13)、高折射率 层12、 EVA片(密封材料4)和玻璃板(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形成 叠层体。
接着,将叠层体在真空气氛中进行加热压合。此时,EVA通过软 化而被填充在电极用切口部12a内以后,被固化。通过以上方式,制
造太阳能电池模块ioo。
(作用和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作为独立于太阳能电池10的构造体 形成。因此,在形成太阳能电池串1以后,不需要在多个太阳能电池 IO各自的受光面上形成高折射率层12。 g卩,通过另外准备高折射率层 12,能够使高折射率层12与其它部件一起模块化。其结果,能够简化 制造工序。
而且,通过这种高折射率层12,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通
14过电极用切口部12a,能够将向细线电极30入射的太阳光导向未形成 细线电极30的区域。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以下主要说明与第 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具体而言,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率 层12以覆盖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大致整个面的方式形成。另一方 面,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率层12沿着细线电极30形成。 (高折射率层的结构)
参照图12和图13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A的结构。 图12是表示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形成有多个高折射率层12A 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C一C截断面的放大截面图。
如图12所示,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具有在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 面上形成的多个高折射率层12A。各高折射率层12A具有电极用切口 部12a。各高折射率层12A在各细线电极30上沿着各细线电极30设 置。
如图13所示,电极用切口部12a由一对第一斜面12S1、 12S1形 成。 一对第一斜面12S1、 12S1设置在细线电极30上。 一对第一斜面 12S1、 12S1分别相对于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倾斜。 一对第一斜面 12Sl、 12Sl在平面上形成,并在细线电极30的大致中央上相接。
此外,高折射率层12A具有一对侧面12S2、 12S2。 一对侧面12S2、 12S2是高折射率层12A的表面中从一对第一斜面12S1、 12S1的最顶 部到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所形成的面。 一对侧面12S2、 12S2与一 对第一斜面12S1、 12S1以锐角相接。
参照

这种高折射率层12A的形成方法的一个例子。
首先,如图14 (a)所示,以在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上露出各 细线电极30的方式加上掩模50。
接着,如图14 (b)所示,在各细线电极30上沿着各细线电极30 涂布热固化型的高折射率材料60。
接着,如图14 (c)所示,通过在已涂布的高折射率材料60上按 压具有与各细线电极30对应的凸部C的盖板70并加热,使高折射率 材料60固化。接着,取下盖板70,除去掩模50。由此,形成具有一对第一斜面
1251、 12S1和一对侧面12S2、 12S2的高折射率层12A。 (作用和效果)
因为本实施方式的各高折射率层12A具有一对第一斜面12Sl、 12Sl,所以起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各高折射率层12A具有一对侧面12S2、 12S2。 因此,如图15所示,通过使向细线电极30入射的太阳光在一对侧面
1252、 12S2上折射,也能够将其导向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中没有形 成细线电极30的区域。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各高折射率层12A沿着各细线电极30形成。 因此,与以覆盖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上的方式形成高折射率层12 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高折射率材料的使用量,因此能够降低太阳能 电池模块100的制造成本。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以下主要说明与第 四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具体而言,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掩模 形成高折射率层12。另一方面,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不使用掩模形成 高折射率层12。
(高折射率层12的结构)
参照图16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B的结构。图16是 用于说明高折射率层12B的结构的太阳能电池10的截面图。
如图16所示,关于高折射率层12B,其一对第一斜面12S1、 12S1 与一对侧面12S2、 12S2平缓地相接。gp, 一对第一斜面12S1、 12S1 和一对侧面12S2、 12S2形成曲面。
参照

这样的高折射率层12B的形成方法的一个例子。
首先,如图17 (a)所示,通过分配法,夹着各细线电极30的中 心线P相对称地涂布高折射率材料60。其中,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 过调整分配装置的扫描速度、或者高折射率材料60的粘度来调整涂布 的高折射率材料60的高度。
接着,对已涂布的高折射率材料60进行加热使其固化。由此,形 成具有一对第一斜面12S1、 12S1和一对侧面12S2、 12S2的高折射率层12B。
(作用和效果)
因为本实施方式的各高折射率层12B具有一对第一斜面12S1、 12Sl和一对侧面12S2、 12S2,所以具有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效 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B通过分配法不使用掩模而形 成。因此,与使用掩模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太阳能电池模块IOO 的制造工序。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各高折射率层12B, 一对第一斜面12S1、 12S1 与一对侧面12S2、 12S2平缓相接,形成曲面。因此,能够加大由高折 射率层12B的表面反射的入射光相对于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的入射角。 由此,能够提高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与密封材料4的边界面的反射率。 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发电力。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以下主要说明与第 四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具体而言,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率 层12具有一对第一斜面12S1、 12S1和一对侧面12S2、 12S2。另一方 面,在第六实施方式中,高折射率层12具有一个第一斜面12S1和一 个侧面12S2。
(高折射率层的结构)
参照图18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C的结构。图18是 用于说明高折射率层12C的结构的太阳能电池10的截面图。
如图18所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高折射率层12C具有一个第一斜面 12S1和一个侧面12S2。第一斜面12S1覆盖细线电极30的表面的一侧。 侧面12S2在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上,相对于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 面大致垂直地形成。第一斜面12S1以从侧面12S2的最顶部向着细线 电极30的表面递减的方式形成,向着受光面侧保护材料2侧弯曲。
参照

这种高折射率层12C的形成方法的一个例子。
首先,如图19 (a)所示,以在光电变换部20的受光面上露出各 细线电极30的方式加上掩模50。
接着,如图19 (b)所示,通过分配法,以覆盖各细线电极30的表面的单侧的方式涂布热固化型的高折射率材料60。
接着,如图19 (c)所示,与掩模50—起除去被涂布在掩模50上 的高折射率材料60。接着,对剩余的高折射率材料60进行加热使其固 化。由此,形成具有一个第一斜面12S1和一个侧面12S2的高折射率 层12C。
(作用和效果)
因为本实施方式的各高折射率层12C具有一个第一斜面12S1和一 个侧面12S2,所以如图20 (a)所示,起到与上述第一和第四实施方 式相同的效果。而且,如图20 (a)所示,细线电极30的一个端部虽 然露出,但是由于倾斜,所以照射到该一个端部的入射光容易被导向 受光面。
而且, 一个第一斜面12S1以从侧面12S2的最顶部向着细线电极 30的表面递减的方式形成,向着受光面侧保护材料侧弯曲。因此,如 图20 (b)所示,在入射光相对于受光面倾斜入射的情况下,也能够高 效地将入射光导向受光面。而且,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能够 将倾斜入射的入射光导向受光面,但是因为高折射率层12C这样的形 状容易进行形状设计,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入射光的反射效率。 (其它实施方式)
虽然本发明利用上述的实施方式加以记载,但是不应该认为成为 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和附图用于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 公开中可以想到各种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和运用技术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多条细线电极30沿着第二方向N形 成为直线状,但是细线电极30的形状并不限定与此。例如,细线电极 30可以形成为波浪线状,此外,多条细线电极30也可以格子状交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布线材料11焊接在连接用电极40 上,但是布线材料11也可以通过树脂接合剂接合在光电变换部20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切口部(电极用切口部12a和布线材 料用切口部12b)的侧面可以不是平面状。即,考虑高折射率层12的 折射率,切口部的侧面也可以弯曲。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光电变换部20的背面上,形成有多 条细线电极30,但是也可以覆盖背面整个面而形成。本发明并不限定形成在光电变换部20的背面的细线电极30的形状。
此外,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 一对侧面12S2、 12S2相对于受光 面倾斜,但是也可以相对于受光面垂直。
这样,本发明包括这里没有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是勿庸置疑的。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根据上述说明仅由恰当的权利要求的技术特 征所决定。
实施例
以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实施例。本发明不限 定于下述实施例所示内容,在不改变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 加以实施。
(实施例1)
首先,使用尺寸100mm见方的n型单晶硅衬底制作出光电变换部。 接着,在光电变换部的受光面上和背面上,利用环氧树脂类热固化型 的银糊剂,通过丝网印刷法,以格子状形成细线电极和连接用电极。
接着,将扁平的布线材料焊接在形成在一个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 上的连接用电极和形成在与一个太阳能电池邻接的其它太阳能电池的 背面上的连接用电极。通过反复进行该动作,制作出太阳能电池串。
接着,在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上涂布热固化性高分子聚芴丙烯酸 脂。接着,通过按压具有与细线电极的位置对应的凸部的盖板并以 15(TC进行加热,使芴丙烯酸脂固化。由此,形成具有电极用切口部的 高折射率层。其中,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63。
接着,利用EVA将配置在玻璃与PET膜之间的太阳能电池串密封,
由此制作出实施例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实施例2)
接着,制造出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 例1的不同点在于高折射率层的结构。
具体而言,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太阳能电池串。接着,在太
阳能电池的受光面上涂布聚酰亚胺。接着,通过按压具有与细线电极 和布线材料的位置对应的凸部的盖板并以20(TC进行加热,使聚酰亚胺 固化。由此,形成具有电极用切口部和布线材料用切口部的高折射率 层。其中,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7。接着,利用EVA将配置在玻璃与PET膜之间的太阳能电池串密封, 由此制作出实施例2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实施例3)
接着,制造出实施例3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 例1的不同点在于高折射率层的结构。
具体而言,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太阳能电池串。接着,在与 高折射率层的形状一致地成形的模框内注入环硫化物类树脂。接着, 通过对环硫化物类树脂以8(TC进行加热使其聚合以后,以12(TC进行 退火。由此,形成具有电极用切口部的高折射率层。其中,高折射率 层的折射率为1.73。
接着,通过在依次叠层PET膜、EVA、太阳能电池串、EVA、高 折射率层、EVA和玻璃以后进行加热压合,制造出实施例3的太阳能 电池模块。
(比较例)
接着,制造出比较例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比较例与上述实施例1 的不同点在于不包括高折射率层。因此,不在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上 涂布高折射率材料。其它工序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短路电流的测量)
对上述实施例1 3和比较例的太阳能电池模i央,进行了短路电流 的测量。
在实施例1中,与比较例相比,短路电流的值提高了 3.2%。这是 由于通过使向细线电极入射的光由具有电极用切口部的高折射率层折 射,能够将其导向光电变换部的缘故。
此外,在实施例2中,与比较例相比,短路电流的值提高了4.0%。
这是由于通过使向细线电极和布线材料入射的光由具有电极用切口部 和布线材料用切口部的高折射率层折射,能够将其导向光电变换部的 缘故。在实施例2中,之所以短路电流的值比实施例1提高,是由于 能够将向布线材料入射的光利用在光电变换中的缘故。
此外,在实施例3中,与比较例相比,短路电流的值提高了 3.3%。 这是由于通过使向细线电极入射的光由具有电极用切口部的高折射率 层折射而能够将其导向光电变换部的缘故。因此判明即使在将高折射
20率层作为单个的构造体加以制作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相 同的效果。
权利要求
1.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在受光面侧保护材料和背面侧保护材料之间由密封材料密封有第一太阳能电池和第二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与所述密封材料之间,具有比所述密封材料高的折射率的高折射率层,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具有通过受光而生成光生成载流子的光电变换部;和形成在所述光电变换部的受光面上并从所述光电变换部收集所述光生成载流子的集电极,所述高折射率层具有设置在所述集电极上,相对于所述受光面倾斜的第一倾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倾斜面向着所述受光面侧保护材料侧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率层具有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最顶部和所述受光面相 1侧面,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侧面形成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层具有沿着所述集电极形成的电极用切口部, 所述电极用切口部由在所述集电极上相接的一对第一倾斜面形成,所述一对第一倾斜面包含所述第一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第一倾斜面分别为平面状。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第一倾斜面分别向着所述受光面侧保护材料侧弯曲。
7. 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层沿着所述集电极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层由高分子聚合物构成。
9. 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层通过接合层接合在所述受光面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将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和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相互电连接 的布线材料,所述布线材料在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的所述光电变换部的所述受 光面上沿着规定的方向配置,所述高折射率层具有设置在所述布线材料上并相对于所述受光面 倾斜的第二倾斜面。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折射率层具有沿着所述布线材料形成的布线材料用切口部,所述布线材料用切口部由在所述布线材料上相接的一对第二倾斜 面形成,所述一对第二倾斜面包含所述第二倾斜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包括形成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与密封材料(4)之间并具有比密封材料(4)高的折射率的高折射率层(12)。高折射率层(12)具有设置在细线电极(30)(集电极)上并相对于受光面倾斜的一对第一倾斜面(12S、12S)。
文档编号H01L31/048GK101521241SQ20091000513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31日
发明者田口干朗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