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有沟道应力层的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718254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形成有沟道应力层的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形成有沟道应力层的半导体结构 及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的性能和成本要求使得集成电路元件的规格大小急剧减小,并且在芯片 上各个器件的接近度不断增加。由于集成电路元件规格的不断减小,已对集成电路晶体管 的设计进行了很多的改进,以便将这些元件的性能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例如,采用轻掺杂 结构(LDD)、晕圈(halo)掺杂和分级的杂质分布以减小短沟道和击穿效应。在场效应晶体 管中保持适当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载流子迁移率,载流子迁移率会影响可在掺杂半导体 沟道中流动的电流或电荷量。在90nm的CMOS技术之后,采用了应力技术以增强应力,从而 增加载流子的迁移率以最终提高器件的驱动电流。根据应力的符号(例如拉升或压缩)和 载流子类型(例如电子或空穴),沟道区域的机械应力会显著地增大或降低载流子迁移率。 如中国专利局申请号200410087007. 8,
公开日为2005-05-04,名称为“用于调节半导体器 件的载流子迁移率的结构和方法”的专利申请,如图1所示,为该申请的半导体结构示意图。 该申请在制造CMOS晶体管的过程中,通过将各种不同的应力膜涂覆倒CMOS晶体管上以提 高或调节载流子的迁移率,从而改善集成电路的性能。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是上述申请虽然公开了一种通过应力膜涂覆改善载流子的 迁移率的方案虽然能够改善载流子的迁移率,但是其结构复杂,不适合当前主流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通过本发明能够调节载流 子的迁移率,从而改善晶体管的驱动电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形成有沟道应力层的半导体结构,包 括衬底;形成在所述衬底之上的栅介质层,形成在所述栅介质层之上的栅极,以及形成在 所述衬底之中且位于所述栅极两侧的源极和漏极;形成在所述栅介质层和所述栅极两侧的 一个或多个侧墙;和形成在所述栅极之下,且位于所述衬底之中的嵌入应力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半导体结构为PFET,则所述嵌入应力层包括 Si:C。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半导体结构为NFET,则所述嵌入应力层包括 SiGe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栅介质层包括高k栅介质。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栅极为金属栅或多晶硅栅。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衬底; 在所述衬底之上形成栅介质层和栅极;在所述栅介质层和所述栅极两侧形成一个或多个侧 墙;在所述衬底之中形成源极和漏极;移除所述栅极并注入以形成在所述栅极之下的嵌入 应力层;和再次形成所述栅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移除所述栅极时还包括移除所述栅介质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入以形成在所述栅极之下的嵌入应力层包括 如果所述半导体结构为PFET,则注入C以形成包括Si:C的嵌入应力层,在本发明的另一个 实施例中,如果所述半导体结构为NFET,则注入Ge以形成包括SiGe的嵌入应力层。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栅介质层包括高k栅介质。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栅极为金属栅或多晶硅栅。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形成在栅极之下的嵌入应力层之前,还可对源极和漏极进行 高温退火。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形成在栅极之下的嵌入应力层之后,还可对所述嵌入应力层 进行ms级及更短时间的退火处理,例如激光退火。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栅极之下的沟道内增加的嵌入应力层,可以有效地增加 载流子的迁移率,从而改善晶体管的驱动电流。另外,在本发明形成该嵌入应力层的工艺流 程中具有较低的热预算(thermal budget),因此有助于在沟道区域保持较高的应力级别。 另外,除了应力方面的优势外,沟道内的嵌入应力层还可以减少从重掺杂源极和漏极区域 的B (硼)的扩散/侵入。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 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现有申请的半导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形成有沟道应力层的半导体结构结构图;图3-10为本发明实施例形成上述半导体结构的方法中间步骤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主要在于在栅极之下的沟道内形成有嵌入应力层,该嵌入应力层可以有效 地增加载流子的迁移率,从而改善晶体管的驱动电流。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形成 有沟道应力层的半导体结构结构图。该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100,和形成在衬底100之上的 栅介质层13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栅介质层130可为高k值的栅介质。该结构还 包括形成在栅介质层130之上的栅极110,形成在衬底100之中且位于栅极110两侧的源极 和漏极120,以及形成在栅介质层130和栅极120两侧的一个或多个侧墙,在本发明的实施 例中,包括第一侧墙140和形成在第一侧墙140之上的第二侧墙150。另外,在本发明的一 个实施例中,该栅极110可为金属栅或者多晶硅栅,或者两者的组合。为了增加应力,在本 发明的实施例中以上半导体结构还包括位于栅极120之下沟道内的嵌入应力层160,该嵌 入应力层160根据FET管类型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掺杂材料注入形成,例如,如果该半导体结构为PFET,则可注入C以形成嵌入应力层160,该嵌入应力层160包括Si C ;反之,如果 该半导体结构为NFET,则可注入Ge以形成嵌入应力层160,嵌入应力层160包括SiGe。该 嵌入应力层160可以改善载流子的迁移率,从而提高晶体管的驱动电流。另外,除了应力方 面的优势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嵌入应力层160还可以减少从重掺杂源极和漏极区域的 B (硼)的扩散/侵入。为了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提出的上述半导体结构,本发明还提出了形成上述半导 体结构的方法的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上述半导体结构选择多 种工艺进行制造,例如不同类型的产品线,不同的工艺流程等等,但是这些工艺制造的半导 体结构如果采用与本发明上述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那么也应包含 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为了能够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以下将具体描述形成本发明上 述结构的方法及工艺,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步骤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通过其他工艺实现。如图3-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形成上述半导体结构的方法中间步骤的剖面图,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如图3所示,提供衬底100,该衬底100之还形成有氧化物层170和氮化物 层 180。步骤2,如图4所示,移除氧化物层170和氮化物层180,并形成希望深度的STI (浅 沟道隔离)。步骤3,如图5所示,在衬底100之上通过图形刻蚀以形成栅堆叠,例如在衬底100 之上淀积或生长栅介质层130,并淀积伪栅极190,在该实施例中在伪栅极190之上还包括 氮化物覆盖层200以保护伪栅极190。在该实施例中,伪栅极190为多晶硅栅,在其他实施 例中伪栅极190还可为金属栅。步骤4,如图6所示,在栅堆叠的两侧形成第一侧墙140,并注入以形成扩展区/晕 圈(halo)300。步骤5,如图7所示,形成第二侧墙150,在该实施例中在栅堆叠的两侧分别形成了 第一侧墙140和第二侧墙150,这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 增加或减少侧墙的数量,这些均不影响本发明的实现,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步骤6,如图8所示,注入以形成源极和漏极120,可选地,还可进行高温退火。步骤7,如图9所示,移除伪栅极190和氮化物覆盖层200。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 个实施例中,在移除伪栅极190的同时还可以将栅介质层130移除。步骤8,如图10所示,注入以形成嵌入应力层160,并进行ms级及更短时间的退火 处理,例如激光退火。在本发明中,如果半导体结构为PFET,则注入C以形成包括Si C的嵌 入应力层160,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果半导体结构为NFET,则注入Ge以形成包括 SiGe的嵌入应力层160,该应力层可进一步减少从重掺杂源极和漏极区域的B (硼)的扩散 /侵入。步骤9,采用适当的替换(replacement)流程重做栅堆叠,在该实施例中重做的栅 极110为金属栅,最终的结构如图2所示。另外,如果在步骤7中移除了栅介质层130,那么 在该步骤中还需要再次生成栅介质层13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栅极之下的沟道内增加的嵌入应力层,可以有效地增加
5载流子的迁移率,从而改善晶体管的驱动电流。另外,在本发明形成该嵌入应力层的工艺流 程中具有较低的热预算(thermal budget),因此有助于在沟道区域保持较高的应力级别。 另外,除了应力方面的优势外,沟道内的嵌入应力层还可以减少从重掺杂源极和漏极区域 的B (硼)的扩散/侵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 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形成有沟道应力层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形成在所述衬底之上的栅介质层,形成在所述栅介质层之上的栅极,以及形成在所述 衬底之中且位于所述栅极两侧的源极和漏极;形成在所述栅介质层和所述栅极两侧的一个或多个侧墙;和 形成在所述栅极之下,且位于所述衬底之中的嵌入应力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有沟道应力层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半导体结构为PFET,则所述嵌入应力层包括Si:C ;如果所述半导体结构为NFET,则所述嵌入应力层包括SiGe。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有沟道应力层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介质层 包括高k栅介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有沟道应力层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为金 属栅或多晶硅栅。
5.一种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衬底;在所述衬底之上形成栅介质层和栅极;在所述栅介质层和所述栅极两侧形成一个或多个侧墙;在所述衬底之中形成源极和漏极;移除所述栅极并注入以形成在所述栅极之下的嵌入应力层;和 再次形成所述栅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移除所述栅极时还包 括移除所述栅介质层。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以形成在所述 栅极之下的嵌入应力层包括如果所述半导体结构为PFET,则注入C以形成包括Si: C的嵌入应力层; 如果所述半导体结构为NFET,则注入Ge以形成包括SiGe的嵌入应力层。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介质层包括高k栅 介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为金属栅或多晶娃栅。
10.如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形成在 栅极之下的嵌入应力层之前,还包括对所述源极和漏极进行高温退火。
11.如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形成在 栅极之下的嵌入应力层之后,还包括对所述嵌入应力层进行ms级及更短时间的退火处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形成半导体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处理为激光 退火。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形成有沟道应力层的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形成在所述衬底之上的栅介质层,形成在所述栅介质层之上的栅极,以及形成在所述衬底之中且位于所述栅极两侧的源极和漏极;形成在所述栅介质层和所述栅极两侧的一个或多个侧墙;和形成在所述栅极之下,且位于所述衬底之中的嵌入应力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栅极之下的沟道内增加的嵌入应力层,可以有效地增加载流子的迁移率,从而改善晶体管的驱动电流。另外,在本发明形成该嵌入应力层的工艺流程中具有较低的热预算,因此有助于在沟道区域保持较高的应力级别。另外,除了应力方面的优势外,沟道内的嵌入应力层还可以减少从重掺杂源极和漏极区域的B(硼)的扩散/侵入。
文档编号H01L29/10GK102110710SQ20091024385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3日
发明者尹海洲, 朱慧珑, 骆志炯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