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3546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型电气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等的各种控制中 的旋转型电气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提案有下述旋转型电气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圆板状转子和壳体 主体之间设置有节度珠、节度槽及节度机构,并且在圆板状转子上凹设有板簧片卡合脱离 的多个定位槽,在节度珠与节度槽卡合的圆板状转子的各旋转位置使板簧片卡合于定位槽 而将圆板状转子定位。在该旋转型电气部件中,在壳体主体的侧方形成有收容一对板簧的 弹簧收纳部,通过这一对板簧对节度珠施力使其与圆板状转子的圆周面抵接。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1-35309号公报但是,在上述所示的以往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中,收纳板簧的弹簧收纳部采用由对 置的壁面部保持板簧端部附近的构成,因此对用于制造具有该弹簧收纳部的壳体主体而采 用的模具的精度要求极为严格,其结果是,招致模具制作所需的费用上升,旋转型电气部件 本身的制造所需的成本上升的问题。特别是,这种问题在伴随旋转型电气部件本身的小型 化而必须使板簧的板厚极薄的情况下更加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实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型电气部件,其能够不使由 模具费用引起的制造成本上升而保持配设于壳体内的板簧。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旋转体,其能够相对于该壳体 旋转且在外周具有凹凸部;板簧,其具有卡合部和一对臂部,其中所述卡合部伴随该旋转体 的旋转与所述凹凸部卡合脱离,所述一对臂部设置于该卡合部的两侧;旋转检测机构,其检 测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动作,所述壳体在设置于所述板簧的一面侧及另一面侧的互不相对的 位置上的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之间保持所述臂部。根据上述旋转型电气部件,由于板簧的臂部保持于在壳体的互不相对的位置上设 置的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之间,因此不必在壳体上形成具有对应于板簧的板厚而对置 的壁面部的弹簧收纳部,所以,不必以极严格的精度制作模具,能够抑制模具制作所需要的 费用的上升。由此,能够不使由模具费用引起的制造成本上升而保持配设于壳体内的板簧。在上述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所述第一支承部配置于所述板簧的与所述旋转 体的凹凸部对置的一面侧且与所述臂部的内侧的位置对应设置,配置于所述板簧的另一面 侧的所述第二支承部与所述臂部的外侧的位置对应设置。这时,由于由配置于与旋转体对 置的一面侧的第一支承部支承臂部的内侧的位置,而由配置于另一面侧的第二支承部支承 臂部的外侧的位置,因此能够不妨碍与旋转体的凹凸部卡合脱离的卡合部的动作而保持板 簧,所以,能够伴随旋转体的旋转动作赋予良好的喀哒触感。并且,在上述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在所述臂部的前端设置有朝向所述旋转体
3侧弯折的弯折部,且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能够收纳所述弯折部的收纳凹部。这时,由于设置 于臂部的前端的弯折部能够使在相对壳体组装时板簧不易倒,因此能够提高装配时的工作 效率。特别是,在上述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在所述凹凸部的凸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 时,使所述弯折部的前端与所述收纳凹部的内壁抵接。这时,在卡合部与凹凸部的凸部卡合 而板簧变形的情况下,弯折部的前端与收纳凹部的内壁抵接从而能够抑制板簧的振动,因 此能够降低由板簧的振动引起的声音的产生。进而,在上述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所述板簧由前段部分支为二股的金属板形 成,一侧形成有所述弯折部,另一侧形成有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制造过程中与该板簧一体 地形成的连接构件且具有从该连接构件将所述板簧切断的切断部,所述板簧以所述一侧配 置于所述收纳凹部的底面侧的状态收纳于所述壳体。这时,由于能够以与连接构件连接的 状态将板簧收纳于壳体中,因此能够在收纳于壳体后将连接构件从板簧分离,从而能够提 高将板簧安装到壳体时的工作效率。进而,在上述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具备检测所述旋转体的按压动作的按压 检测机构,所述旋转体的按压动作对应于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上的按压操 作,一对所述板簧沿所述旋转体的按压动作方向配置。这时,由于配置一对通过与旋转体的 凹凸部卡合脱离而赋予喀哒触感的板簧,因此能够赋予稳定的喀哒触感。并且,由于这一对 板簧沿旋转体的按压动作方向配置,因此能够确保旋转体的按压动作时的平衡。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由于板簧的臂部保持于在壳体的互不相对的位置上设置的第一支承 部和第二支承部之间,因此不必在壳体上形成具有对应于板簧的板厚而对置的壁面部的弹 簧收纳部,所以,不必以极严格的精度制作模具,能够抑制模具制作所需要的费用的上升。 由此,能够不使由模具费用引起的制造成本上升而保持配设于壳体内的板簧。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表示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单点划线处的剖面图。图4为从下方侧表示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一部分构成部件 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表示在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上安装操作旋钮后的状态 的外观的立体图。图6为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具有的壳体的立体图。图7为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具有的壳体的俯视图。图8为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具有的板簧的立体图(a)、俯视图 (b)。图9为表示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具有的板簧的制造过程的状 态的立体图。图10为在所述实施方式 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上可以适用的其他板簧的立体图(a)、俯视图(b)。图11为在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壳体的弹簧收纳部中收纳有 板簧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2为用于说明在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具有的操作构件旋转 动作时的板簧的状态的放大图。图13为用于说明在所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具有的操作构件旋转 动作时的板簧的状态的放大图。图14为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5为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俯视图。图16为用于说明在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具有的操作 构件旋转动作时的板簧的状态的放大图。图17为用于说明在所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具有的操作 构件旋转动作时的板簧的状态的放大图。图中1、1’ _旋转型电气部件;2-壳体;201-第一收纳部;202-第二收纳部; 203-凹部;204-侧面部;204a-卡合片;204b、204c-凹部;205-圆形凹部;206-轴收容 部;207-连通部;208-壁面部;209-内壁面部;210、215_第一支承部;211、216_第二支承 部;212、217-收纳凹部;213-后表面部;214-内壁面部;217a_突出壁;218-弹簧收纳部; 220-导电图案;221-端子部;230-固定接点;231-中央固定接点;232-周边固定接点; 233-端子部;3-盖;301-第一平面部;302-第二平面部;303-开口部;304-框部;305 307-安装片;4-操作构件(旋转体);401-大径部;402-小径部;402a_收容部;402b_对 置面部;403-突出部;404-凹凸部;404a-凹部;404b_凸部;405-螺纹孔;5-接头构件; 501-第一对置边部;502-第二对置边部;503-开口部;6-旋转构件;601-凹部;602-突 起;603-贯通孔;7-滑动构件;701-滑动件;702-插通孔;703-孔;8-旋转按压构件; 801-轴部;802-抵接片;803-按压片;9-可动接点板;10、10,_板簧;1001-卡合部;1002a、 1002b-臂部;1003a、1003b-弯折部;1004a、1004b-连接部;1005a、1005b_切断部;11_支柱 部;1101-体部;1102-头部;12-防尘片;100-操作旋钮;101-螺钉。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 件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单点划线处的剖面图。图4为从下方侧表示本实 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一部分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表示在本实施 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上安装操作旋钮100后的状态的外观的立体图。并且,以 下适当地将图1所示的左下方侧称为“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前方侧”或简称“前方侧”,将同图 所示的右上方侧称为“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后方侧”或简称“后方侧”。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大致包括具有在上方开口且 在底面部设置有导电图案220及固定接点230的内部空间的壳体2,使该壳体2的开口被覆 盖地盖住的盖3,以一部分从该盖3露出的状态收纳于壳体2的内部空间的操作构件4,配 置于该操作构件4的下方侧的接头构件5、旋转构件6及滑动构件7,配置于操作构件4的
5前方侧的旋转按压构件8及可动接点板9,配置于操作构件4的侧方侧的一对板簧10,该旋 转型电气部件1可以接受旋转操作及按压操作地构成。壳体2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成形,呈俯视为矩形状的大致扁平的箱形状。在 壳体2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第一收纳部201和配置于该第一收纳部201的前方侧的第二 收纳部202。上述导电图案220埋设于第一收纳部201的底面部并使其一部分露出,固定接 点230埋设于第二收纳部202的底面部并使其一部分露出。另外,关于该壳体2的详细的 构造后述。旋转构件6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成形,呈大致圆盘形状。在该旋转构件6的 上表面设置有收容接头构件5的凹部601,并且在该旋转构件6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滑动构 件7的多个突起602。并且,凹部601具有将接头构件5在与旋转构件6的旋转轴线正交的 一方向上能够滑动地收容的一方向开放的形状。在图1中,表示凹部601停止于在前后方 向上开放的位置的状态。并且,在旋转构件6的中央,形成有插通后述支柱部11的贯通孔 603。接头构件5例如由金属材料成形,呈大致平板形状。接头构件5具有互相正交的 各一对第一对置边部501和第二对置边部502。并且,在接头构件5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状的 开口部503。另外,该开口部503的尺寸设定为相比于后述支柱部11的头部1102的外周尺 寸足够大。滑动构件7例如通过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薄板材料实施冲压加工及弯曲加 工而形成,呈大致环形状。在滑动构件7的外周侧的规定位置设置有多个向壳体2的底面部 侧延伸的滑动件701。并且,在滑动构件7的中央形成有后述支柱部11插通的插通孔702, 并且在其周边形成有旋转构件6的突起602插通的多个孔703。滑动构件7通过在这些孔 703中插通旋转构件6的突起602,将该突起602的前端通过铆接等固定。旋转构件6在由凹部601收容接头构件5且使滑动构件7固定于突起602的状态 下,使固定于在壳体2的底面部形成的固定孔中的支柱部11插通到贯通孔603中,由此相 对于壳体2能够旋转地被安装。能够旋转地轴支承旋转构件6的该支柱部11由金属材料成 形,呈大致圆柱形状。在支柱部11的中央附近,具有体部1101,其具有与旋转构件6的贯 通孔603的直径大致相同的直径(严格地说比贯通孔603的直径略小的直径);头部1102, 其在该体部1101的上方连续设置且具有比该体部1101大的直径。并且,旋转构件6以被 滑动构件7的滑动件701的弹性力抬起且被支柱部11的头部1102限制向上方侧的移动的 状态定位。另外,在支柱部11的前端,如图3所示,设置有比体部1101更细的筒状的安装 部1103,通过将该安装部1103向壳体2的固定孔中压入或铆接,而将支柱部11固定于壳体 2的底面部。操作构件4作为旋转体而起作用,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成形,具有具有圆 盘形状的大径部401,从该大径部401向下方侧突出而设置的小径部402,从该大径部401 向上方侧突出而设置的突出部403。如后所述,在大径部401及小径部402的内侧形成有能 够从下方侧收容旋转构件6等的收容部402a(参照图3)。在小径部402的外周面形成有 连续的由凹部404a和凸部404b构成的凹凸部404。该凹凸部404形成有多个(优选偶数 个),与后述板簧10的卡合部1001能够卡合脱离地构成。突出部403呈大致圆形状,在其 上面中央设置有用于固定操作旋钮100的螺钉101 (参照图5)插入的螺纹孔405。
6
旋转按压构件8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成形,具有向壳体2的侧方侧延伸的 轴部801,从该轴部801的中央附近向上方侧延伸而设置的具有板状的抵接片802,从轴部 801的中央附近向前方侧延伸而设置的具有板状的按压片803。旋转按压构件8以轴部801 收容于后述壳体2的轴收容部206中且按压片803向前方侧延伸的状态配置于第二收纳部 202的内部。可动接点板9通过将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制的薄板材料加工成大致拱形而形成,收 容于后述第二收纳部202的圆形凹部205中。可动接点板9配置于旋转按压构件8的按压 片803的下方区域,且其顶部与按压片803的前端部附近对应的位置。并且,在这些按压片 803和可动接点板9之间,配设有由具有可挠性且具有消音效果(静音效果)的材料(例 如,由聚酰亚胺形成的带)构成的防尘片12。该防尘片12由形成于其下表面的粘着面贴付 到可动接点板9及第二收纳部202的底面部。一对板簧10例如通过对金属制的薄板材料实施冲压加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呈 大致长条形状。这些板簧10沿着壳体2的前后方向配置,收纳于后述壳体2的弹簧收纳 部218中。这些板簧10分别具备在中央附近向内侧(操作构件4侧)突出而设置的卡 合部1001,从形成有该卡合部1001的部分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具有弹性的一对臂部1002a、 1002b。在收纳于壳体2的弹簧收纳部218的状态下,使板簧10为卡合部1001与操作构件 4的小径部402 (更具体来说与小径部402的凹凸部404)抵接的状态。另外,后述该板簧 10的详细的构造。盖3例如通过对金属制的薄板材料实施冲压加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具有带有高 低差的第一平面部301和第二平面部302两部分。这些第一平面部301和第二平面部302 呈大致矩形状,分别配置于与壳体2的第一收纳部201和第二收纳部202对应的位置。在 第一平面部301的中央形成有呈圆形状的开口部303。该开口部303的尺寸设定为比操作 构件4的突出部403的外形尺寸大,构成为插通该突出部403且能够滑动移动。并且,在第 一平面部301的外缘部的规定位置设置有与后述的壳体2的卡合片204a卡合的一对框部
304。进而,在第二平面部302的外缘部的规定位置设置有向壳体2侧垂下的多个安装片
305、306,在这些安装片305、306上设置有与后述的壳体2的凹部204b、204c卡合的卡合片 305a、306a。进而,在第一平面部301的框部304的前方侧,安装片307垂下而设置。该安 装片307为与后述端子部221、233 —起,通过焊锡等固定于安装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未图 示的电路基板上的部分。若装配具有这样构造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则如图2所示,盖3覆盖收纳有各构造 部件的第一收纳部201、第二收纳部202地安装于壳体2上。这时,盖3为在使操作构件4 的突出部403从第一平面部301的开口部303露出的状态下,由一对框部304收容壳体2 的卡合片204a并使安装片305、306的卡合片305a、306a进入壳体2的凹部204b、204c而 固定于壳体2上的状态。在像这样装配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内部,如图3所示,旋转构件6插通固定在壳 体2的第一收纳部201的底面部的支柱部11,在该旋转构件6的下表面固定滑动构件7且 在其上面载置接头构件5。这时,滑动构件7的滑动件701为相对于设置在第一收纳部201 的底面的导电图案220弹性接触的状态。并且,支柱部11的头部1102为收容于接头构件 5的开口部503内的状态,不向其上方侧突出。
并且,操作构件4以将这些旋转构件6及接头构件5等收容于大径部401及小径 部402内侧的收容部402a的状态配设于第一收纳部201中。在此,根据图4说明收容于操 作构件4中的旋转构件6及接头构件5等的状态。如图4所示,收容部402a的内壁上设置 有与接头构件5的第一对置边部501对置配置的作为被引导部的一对对置面部402b。将接 头构件5以第一对置边部501面向例如前后方向等的一方向的状态配置于旋转构件6的凹 部601中,旋转构件6以这些第一对置边部501与对置面部402b对置配置的状态收容于收 容部402a中。通过像这样收容接头构件5,操作构件4的旋转动作可以通过接头构件5传 递到旋转构件6上。并且,操作构件4和旋转构件6通过接头构件5形成所谓的十字联轴 器连接,因此操作构件4相对于旋转构件6能够平行地滑动移动。即,接头构件5通过由旋 转构件6的凹部601引导第二对置边部502而能够在作为第一方向的一方侧滑动移动,操 作构件4通过由接头构件5的第一对置边部501引导对置面部402b而能够在与第一方向 正交的第二方向(另一方侧)滑动移动。另一方面,在第二收纳部202的底面设置有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制成的构成固 定接点230的中央固定接点231和周边固定接点232。可动接点板9配设为其周缘部总与 周边固定接点232接触,并且在操作构件4没有被操作的状态(初始状态)下,顶部的背面 从中央固定接点231脱离。并且,旋转按压构件8配置为将按压片803夹着防尘片12配 置于可动接点板9上,并且抵接片802与操作构件4的大径部401的周面抵接。旋转按压 构件8为通过可动接点板9的复原力而将按压片803推起,抵接片802受到大径部401施 力的状态。如图2及图3所示,操作旋钮100固定于向盖3的上方侧突出的操作构件4的突 出部403。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旋钮100如图5所示,通过螺钉101相对于设置在突出部 403上的螺纹孔405固定。由于像这样固定,操作构件4构成为与该操作旋钮100 —体地旋 转,或在与操作构件4的旋转轴线正交状态下在交叉的方向上滑动移动。由此,可以通过操 作旋钮100传递对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旋转操作及按压操作。在此,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具有的壳体2的构造。图6及 图7分别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具有的壳体2的立体图及俯视图。在本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2上,例如通过嵌入成形在其底面部埋设有由金属板构成的导电图 案220和固定接点230。如图6及图7所示,在壳体2的第一收纳部201的底面设置有呈圆环形状的凹部 203,沿着该凹部203以规定的间隔埋设有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的导电图案220并使 其一部分露出。在这些导电图案220上连接有端子部221,该端子部221从壳体2的长度方 向上的侧面部204向外部导出。固定于旋转构件6的下表面的滑动构件7的滑动件701配 置为伴随旋转构件6的旋转动作能够在导电图案220上滑动,构成为对应滑动件701的旋 转位置的信号可以从端子部221输出。并且,由像这样的导电图案220和与其滑接的滑动 构件7构成检测作为旋转体的操作构件4和旋转构件6的旋转动作的旋转检测机构。另一方面,在壳体2的第二收纳部202的底面设置有呈圆形状的凹部(以下称“圆 形凹部”)205,在该圆形凹部205的中央埋设有中央固定接点231并使其一部分露出,并且 在该中央固定接点231的周围埋设有一对周边固定接点232并使其一部分露出。这些中央 固定接点231、周边固定接点232连接有端子部233,该端子部233从壳体2的侧面部204向外部导出。可动接点板9配置为其周缘部与这些周边固定接点232接触且为其下表面与中 央固定接点231脱离的状态。并且,伴随操作构件4的按压动作,可动接点板9的下表面与 中央固定接点231接触地被按压,对应有无该接触的信号从端子部223输出地构成。并且, 由这样的固定接点230和与其接触或脱离的可动接点板9构成检测向在与操作构件4的旋 转轴线正交状态下的交差方向的按压动作的按压检测机构。在第一收纳部201和第二收纳部202之间,沿在壳体2的宽度方向上的侧面方向 延伸地设置有轴收容部206。轴收容部206构成为呈大致长方形状的凹部,设置为能够收 容旋转按压构件8的轴部801的尺寸。在该轴收容部206的后方侧,设置有旋转按压构件 8的抵接片802能够通过的连通部207。旋转按压构件8配设为在轴部801收容于轴收容 部206的状态下,抵接片802通过连通部207与操作构件4的大径部401抵接,对应操作构 件4的按压动作能够在壳体2的前后方向上摇动。在第一收纳部201中,在配置于连通部207的侧方的一对壁面部208上,分别设置 有在比该壁面部208低的位置上略向后方侧突出的内壁面部209。该内壁面部209具有从 连通部207的端部附近面向侧面部204向斜后方侧延伸的形状,与收纳于第一收纳部201 状态的操作构件4的小径部402的靠近第二收纳部202的外周面对置配置。在内壁面部 209的侧面部204侧的端部设置有支承板簧10的臂部1002a的内侧(操作构件4侧)的 一面的第一支承部210和支承臂部1002a的外侧(侧面部204侧)的另一面的第二支承部 211 (参照图7)。并且,在这些第一支承部210和第二支承部211之间,设置有收纳后述臂 部1002a的弯折部1003a的收纳凹部212。这时,第二支承部211设置为与侧面部204 —体 化,而第一支承部210设置于从侧面部204脱离的位置且在第二支承部211后方侧的位置。并且,在壳体2的后表面部213的两侧,设置有在比该后表面部213低的位置略向 前方侧突出的内壁面部214。该内壁面部214与内壁面部209同样地,具有从后表面部213 的端部附近面向侧面部204向斜后方侧延伸的形状,与收纳于第一收纳部201状态的操作 构件4的小径部402的靠近后方侧的外周面对置配置。在内壁面部214的侧面部204侧的 端部,设置有支承板簧10的臂部1002b的内侧(操作构件4侧)的一面的第一支承部215 和支承臂部1002b的外侧(侧面部204侧)的另一面的第二支承部216(参照图7)。并且, 在这些第一支承部215和第二支承部216之间,设置有收纳后述臂部1002b的弯折部1003b 的收纳凹部217。这时,第二支承部216设置为与侧面部204 —体化,而第一支承部215设 置于从侧面部204脱离的位置且在第二支承部216前方侧的位置。并且,在收纳凹部217的 操作构件4的小径部402侧的内壁上,设置有略向第一支承部216侧突出的突出壁217a。像这样在壳体2的一侧的侧面部204的附近,由设置于前方侧的第一支承部210、 第二支承部211及收纳凹部212与设置于后方侧的第一支承部215、第二支承部216及收纳 凹部217形成的空间构成弹簧收纳部218。弹簧收纳部218沿着第一收纳部201的侧面部 204,在壳体2的前后方向即操作构件4的按压动作方向延伸地设置有一对。并且,在侧面部204与后表面部213之间的外壁面上,设置有收容于盖3的框部 304中的一对卡合片204a。并且,在侧面部204的前方侧端部,设置有收容盖3的卡合片 305a的凹部204b,在侧面部204上的端子221和端子233之间,设置有收容盖3的卡合片 306a的凹部204c。通过这些卡合片204a、凹部204b、204c,盖3安装于规定位置。下面,说明收容于上述壳体2的弹簧收纳部218的板簧10的构造。图8 (a)、(b)
9分别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具有的板簧10的立体图、俯视图。并且,在 图8中,说明在一对板簧10中的一侧的板簧10 (图1所示的配置于内侧的板簧10),另一侧 的板簧10具有同样的构造。如图8(a)所示,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制成的板簧10设置有在其中央部分略沿前 后方向延伸且向操作构件4的小径部402侧突出的卡合部1001。该卡合部1001如后所述 具有与操作构件4的小径部402的凹部404a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且,板簧10具有从卡合 部1001的周边沿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臂部1002a、1002b,这些端部具 有分支为上下两股的形状。在像这样的臂部1002a、1002b的端部中配置于下方侧的部分, 特别是如图8(b)所示,设置有在前端部附近呈大致直角(L字状)地向操作构件4侧弯折的 弯折部1003a、1003b。另一方面,在配置于上方侧的部分,设置有与后述连接构件1006连接 的连接部1004a、1004b。在这些连接部1004a、1004b的上端部形成有切断部1005a、1005b。在此,说明连接于连接部1004a、1004b的连接构件1006的构造。图9为表示本实 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ι具有的板簧10的制造过程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9所 示,在制造过程中,连接构件1006连接于板簧10的连接部1004a、1004b的上方。连接构 件1006由与板簧10相同的金属材料构成,具有在板簧10的上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基部 1006a和从该基部1006a的端部向下方延伸的一对臂部1006b、1006c。一对臂部1006b、1006c的前端分别与连接部1004a、1004b的上端部(切断部 1005aU005b)连接,在它们之间从侧面方向形成有切槽。该切槽设置为用于容易地分离连 接构件1006和板簧10。连接构件1006为在将板簧10收纳于弹簧收纳部218时由工作人员 等把持的部分。在将板簧10收纳于弹簧收纳部218时,工作人员等把持连接构件1006,将 板簧10收纳于弹簧收纳部218后,通过将连接构件1006向侧面方向弯折而能够将连接构 件1006从板簧10分离。由于像这样将连接构件1006设置于板簧10的上方侧,因此能够提 高板簧10相对于弹簧收纳部218组装时的工作效率。特别是,由于板簧10的臂部1002a、 1002b的前端设置有弯折部1003a、1003b,因此可以使组装到弹簧收纳部218时板簧10不 易倒,使装配时的工作效率更加得以提高。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通过板簧10的卡合部1001与 操作构件4的小径部402所具有的凹凸部404卡合脱离而产生喀哒触感,但可以通过替换 板簧10而改变该喀哒触感。例如,可以通过将板厚不同的板簧10收纳于弹簧收纳部218 中从而将不同的喀哒触感赋予操作者。以下,说明与图8所示的板簧10不同的板簧10’的 构造。图10(a)、(b)分别为能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其他的 板簧10’的立体图、俯视图。并且,在图10中,对于与图8所示的板簧10通用的构造赋予同 样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图10所示的板簧10’形成为板厚比图8所示的板簧10略厚(例 如,图8所示的板簧10为0. 08mm,对应地图10所示的板簧10’为0. Imm)。并且,设置于壳 体2的弹簧收纳部218构成为能够收纳像这样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收纳的板簧10中的 板厚最厚的板簧10的尺寸。并且,在该板簧10,中,使弯折部1003a、1003b短地设定这一点及卡合部1001呈 大致圆形状这一点与图8所示的板簧10相异。这是因为,相对于图8所示的板簧10为确 保静音性而抑制伴随操作构件4的旋转的板簧10的震动,图10所示的板簧10’没有考虑那样的静音性,详细情况后述。即,在该板簧10’中,赋予比图8所示的板簧10更强的喀哒 触感,并且能够产生大的喀嗒声。图11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壳体2的弹簧收纳部218中 收纳有板簧10的状态的俯视图。并且,在图11中,为方便说明,省略操作构件4及盖3。如 图11所示,一对板簧10收纳在设置于第一收纳部201的一对弹簧收纳部218中。板簧10 以设置于臂部1002a、1002b前端的弯折部1003a、1003b收纳于收纳凹部212、217的状态, 在壳体2的前后方向(图11的上下方向)上跨越这些收纳凹部212、217之间而配置。并 且,板簧10以使卡合部1001向第一收纳部201的内部侧突出的状态收纳于弹簧收纳部218 中。这时,卡合部1001配置于与在配设于旋转构件6的上方的未图示的操作构件4的小径 部402上设置的凹凸部404能够卡合脱离的位置。下面,说明具有所述构造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动作。若对安装于本实施方式所 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操作旋钮100施加旋转操作,则操作构件4伴随操作旋钮100 的旋转而旋转。若操作构件4旋转,则设置于其下表面的一对对置面部402b与接头构件5 的第一对置边部501抵接从而旋转构件5旋转。若伴随该接头构件5的旋转,第二对置边 部502与形成凹部601的对置的壁部卡合从而旋转构件6旋转,则固定于其下表面的滑动 构件7 —起旋转。对应该滑动构件7的旋转,多个滑动件701在设置于第一收纳部201的 底面的导电图案220上滑动,与滑动件701的位置对应的信号从端子部221输出。在本实 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性电气部件1中,根据该输出信号检测出对操作旋钮100施加的旋转 操作及其旋转量。并且,在对安装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操作旋钮100施加向 与操作构件4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即前方侧(图3的左方侧)的按压操作时,伴随对应 该按压操作的操作旋钮100的滑动移动,操作构件4向前方侧滑动移动。这时,滑动构件4 抵抗通过旋转按压构件8传递的可动接点板9的弹性力而向前方侧滑动移动,以轴部801 的轴心作为旋转支点而使旋转按压构件8旋转。若旋转按压构件8旋转,则按压片803按 压可动接点板9的顶点而使可动接点板9变形。并且,若可动接点板9的下表面接触中央 固定接点231,则该接触所对应的信号从端子部233输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 气部件1中,根据该输出信号检测出对操作旋钮100的按压操作。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通过在操作构件4旋转动 作时使板簧10的卡合部1001与小径部402的凹凸部404卡合脱离从而产生喀哒触感。在 此,说明伴随操作构件4的旋转动作的板簧10的状态。图12及图13为用于说明在本实施 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所具有的操作构件4的旋转动作时的板簧10的状态的放 大图。并且,在图12及图13中,为方便说明,省略操作构件4及盖3。另外,在图12中,表 示板簧10的卡合部1001与未图示的操作构件4的小径部402的凹部404a卡合后的状态, 在图13中,表示板簧10的卡合部1001与未图示的操作构件4的小径部402的凸部404b 卡合后的状态。在收纳于弹簧收纳部218的状态下,板簧10配设为卡合部1001突出的一面侧与 未图示的操作构件4的凹凸部404对置。这时,板簧10如图12所示,一侧的臂部1002a的 前端部附近的另一面侧部分(侧面部204侧的部分)由第二支承部211支承,并且比前端 部略偏近卡合部1001的部分的一面侧部分(操作构件4侧的部分)由第一支承部210支承。另一方面,板簧10的另一侧的臂部1002b的前端部附近的另一面侧部分(侧面部204 侧的部分)由第二支承部216支承,并且比前端部略偏近于卡合部1001的部分的一面侧部 分(操作构件4侧的部分)由第一支承部215支承。即,板簧10保持为其一面侧的一部分 和另一面侧的一部分在图12中的壳体2的上下方向上偏移的互不对置的位置被支承。换 言之,板簧10的一面侧在比臂部1002a、1002b的前端部偏近卡合部1001的内侧位置由一 对第一支承部210、215支承。并且,板簧10的另一面侧由与相比第一支承部210、215从卡 合部1001远离的臂部1002a、1002b的外侧的位置对应而设置的一对第二支承部211、216 支承。如图12所示,在板簧10的卡合部1001与小径部402的凹部404a卡合时,卡合部 1001进入凹部404a中,为几乎不对板簧10施加负荷的状态。这时,板簧10与壳体2的侧 面部204平行地延伸,为设置于臂部1002a、1002b的弯折部1003a、1003b的前端分别从收 纳凹部212的内壁、收纳凹部217的突出壁217a的内壁脱离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板簧10的卡合部1001与小径部402的凸部404b卡合时,卡合部1001 被凸部404b向外侧(侧面部204侧)方向按压,为对板簧10施加负荷的状态。这时,板簧 10如图13所示,为卡合部1001的周边向外侧方向挠曲的状态,为设置于臂部1002a、1002b 的弯折部1003a、1003b的前端分别与收纳凹部212的内壁、收纳凹部217的突出壁217a的 内壁抵接的状态。像这样卡合部1001与凸部404b卡合时,通过弯折部1003a、1003b的前端分别与 收纳凹部212的内壁、收纳凹部217的突出壁217a的内壁抵接,从而能够抑制伴随板簧10 的变形的振动,能够减小伴随操作构件4的旋转动作而产生的声音。由此,可以减小伴随旋 转动作而产生的杂音等,能够提供静音性良好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并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从减小伴随操作构件4的旋转 动作而产生的声音的观点出发,确定板簧10的卡合部1001的形状。S卩,板簧10的卡合部 1001设定为对应操作构件4的小径部402的凹部404a的形状。通过采用这样的形状,在卡 合部1001越过凸部404b而到达凹部404a时,卡合部1001能够嵌入凹部404a,能够减小伴 随卡合部1001与凹部404a的接触而产生的声音。在像这样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由于板簧10的臂部1002a、 1002b保持于在壳体2的互不对置的位置上设置的第一支承部210、215和第二支承部211、 216之间,因此不需要在壳体2上形成具有对应板簧10的板厚的对置的壁面部的弹簧收纳 部,所以没有必要以极严格的精度制作模具,可以抑制模具制作所需要的费用的上升。由 此,可以不使由模具费用引起的制造成本上升地将配设于壳体2内的板簧10保持。并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由于由在与设置于作为旋转 体的操作构件4的外周的凹凸部404对置的板簧10的一面侧上配置的第一支承部210、215 支承偏近于卡合部1001的臂部1002a、1002b的内侧位置,而由配置于另一面侧的第二支承 部211、216支承在臂部1002a、1002b的前端部附近的外侧位置,因此能够不妨碍与操作构 件4的小径部402的凹凸部404卡合脱离的卡合部1001的动作而保持板簧10,从而能够伴 随操作构件4的旋转动作而赋予良好的喀哒触感。进而,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由固定接点230及可动接点板 9构成检测出对应于以与操作构件4的旋转轴线正交的状态向交叉方向的按压操作的操作构件4的按压动作的按压检测机构,并且使一对板簧10沿操作构件4的按压动作方向配 置。由于具备一对像这样地通过与操作构件4的小径部402的凹凸部404卡合脱离而赋予 喀哒触感的板簧10,因此能够伴随操作构件4的旋转动作赋予稳定的喀哒触感。并且,由于 使这一对板簧10沿操作构件4的按压动作方向配置,因此能够确保操作构件4的按压动作 时的平衡。并且,本发明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在所述实施方式 中,对于附图中所图示的大小及形状等,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在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 进行适当变更。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将从壳体2向外部导出的端子部221、233及盖3的安 装片307通过焊锡等固定于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表面安装型旋转型电气部件1进行了说 明,但对旋转型电气部件1对于电路基板的安装形式,不局限于此而可以进行适当变更。例 如,也可以在作为安装对象的电路基板上形成能够收容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缺口,通过具 有插入到形成于该缺口周围的固定槽部的插入片的托架而安装。图14及图15分别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分解立 体图及俯视图。并且,在图14及图15中,对与上述旋转型电气部件1通用的构成构件赋予 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并且,在图15中,为方便说明,省略操作构件4及盖3。另外,在图 14及图15所示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表示将图10所示的板簧10’收纳于壳体2的情况。在图14及图15所示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具备具有插入在作为安装对象的电 路基板上形成的固定槽部的插入片的托架13,在安装于能够收容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缺 口这一点上与上述旋转型电气部件1相异。并且,为了通过这样的托架13而固定于电路基 板,变更了壳体2及盖3的一部分的形态。具体来说,在盖3上没有形成安装片307以及在 壳体2的侧面部204上形成有保护端子部221、233的保护板部204d、204e的点上与上述旋 转型电气部件1相异。其他点上具有与上述旋转型电气部件1通用的构造。托架13例如通过对金属制的薄板材料实施冲压加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呈大致 平板形状。在托架13的侧方侧的外缘部,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分离的各自一对的插入片 1301、1302。在图14及图15所示的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托架13配置于壳体2的下方侧, 向作为安装对象的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安装面向上方侧而进行。为此,插入片1301、1302 在与壳体2的侧面部204相比靠外侧的位置向上方侧延伸。并且,插入片1301、1302的延 伸方向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根据向电路基板的安装方式而向下方侧延伸。另外,在托架13的规定位置上,形成有设置于壳体2的下表面的多个突起(未图 示)插通的多个插通孔1303。在使壳体2的突起插通于这些插通孔1303后,通过将其前端 部铆接等而将壳体2相对于托架13固定。在该旋转型电气部件1’中,以各构成构件收纳 于内部的状态将安装有盖3的壳体2固定于托架13,通过该托架13固定于电路基板。并且,在该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壳体2上,收纳有比上述板簧10板厚更厚的板簧 10’(参考图10)。在此,对于该旋转型电气部件1’的板簧10’伴随操作构件4的旋转动 作的状态进行说明。图16及图17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旋转型电气部 件1’具有的操作构件4的旋转动作时的板簧10’的状态的放大图。并且,在图16及图17 中,为方便说明,省略操作构件4及盖3。另外,在图16中,表示板簧10’的卡合部1001与
13未图示的操作构件4的小径部402的凹部404a卡合的状态,在图17中,表示板簧10’的卡 合部1001与未图示的操作构件4的小径部402的凹部404a卡合的状态。在收纳于弹簧收纳部218的状态下,板簧10’配设为卡合部1001突出的一面侧与 操作构件4的凹凸部404对置。这时,板簧10’如图16所示,一侧的臂部1002a的前端部附 近的另一面侧部分(侧面部204侧的部分)由第二支承部211支承,并且比前端部略偏近 卡合部1001的部分的一面侧部分(操作构件4侧的部分)由第一支承部210支承。另一 方面,板簧10’的另一侧的臂部1002b的前端部附近的另一面侧部分(侧面部204侧的部 分)由第二支承部216支承,并且比前端部略偏近于卡合部1001的部分的一面侧部分(操 作构件4侧的部分)由第一支承部215支承。即,板簧10’保持为其一面侧的一部分和另 一面侧的一部分支承在图16中的壳体2的上下方向上偏移的不同位置的状态。如图16所示,在板簧10’的卡合部1001与小径部402的凹部404a卡合时,卡合 部1001进入卡合部404a中,为几乎不对板簧10,施加负荷的状态。这时,板簧10,为与壳 体2的侧面部204平行地延伸,设置于臂部1002a、1002b的弯折部1003a、1003b的前端分 别从收纳凹部212的内壁、收纳凹部217的突出壁217a的内壁脱离的状态。特别是,由于 板簧10’的弯折部1003a、1003b形成为比上述板簧10的弯折部短,因此其从收纳凹部212 的内壁、收纳凹部217的突出壁217a的内壁脱离的距离长。另一方面,在板簧10’的卡合部1001与小径部402的凸部404b卡合时,卡合部 1001被凸部404b向外侧(侧面部204侧)方向按压,为对板簧10’施加大的负荷的状态。 这时,板簧10’如图17所示,为卡合部1001的周边向外侧方向挠曲的状态,为设置于臂部 1002a、1002b的弯折部1003a、1003b的前端分别与收纳凹部212的内 壁、收纳凹部217的突 出壁217a的内壁接近的状态。与图13所示的板簧10的状态不同,在板簧10,中,弯折部1003a、1003b的前端分 别与收纳凹部212的内壁、收纳凹部217的突出壁217a的内壁接近,而不抵接。因此,不是 像上述板簧10那样抑制伴随板簧10’的变形的振动而是释放的状态,能够赋予更加明了的 喀哒触感。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说明了设置一对板簧10(10’ )的情况,但本发 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操作构件4不被向与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按压的情况下,为得到 喀哒触感可以仅设置1个板簧。另外,卡合部1001可以由与板簧10独立的构件例如钢球 形成。
权利要求
一种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旋转体,其能够相对于该壳体旋转且在外周具有凹凸部;板簧,其具有卡合部和一对臂部,其中所述卡合部伴随该旋转体的旋转与所述凹凸部卡合脱离,所述一对臂部设置于该卡合部的两侧;旋转检测机构,其检测所述旋转体的旋转动作,所述壳体在设置于所述板簧的一面侧及另一面侧的互不相对的位置上的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之间保持所述臂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部配置于所述板簧的与所述旋转体的凹凸部对置的一面侧且与所述臂 部的内侧的位置对应设置,配置于所述板簧的另一面侧的所述第二支承部与所述臂部的外 侧的位置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臂部的前端设置有朝向所述旋转体侧弯折的弯折部,且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能 够收纳所述弯折部的收纳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凸部的凸部与所述卡合部卡合时,使所述弯折部的前端与所述收纳凹部的内 壁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由前段部分支为二股的金属板形成,一侧形成有所述弯折部,另一侧形成有 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制造过程中与该板簧一体地形成的连接构件且具有从该连接构件将 所述板簧切断的切断部,所述板簧以所述一侧配置于所述收纳凹部的底面侧的状态收纳于 所述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检测所述旋转体的按压动作的按压检测机构,所述旋转体的按压动作对应于与所 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上的按压操作,一对所述板簧沿所述旋转体的按压动作方 向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由前段部分支为二股的金属板形成,一侧形成有所述弯折部,另一侧形成有 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制造过程中与该板簧一体地形成的连接构件且具有从该连接构件将 所述板簧切断的切断部,所述板簧以所述一侧配置于所述收纳凹部的底面侧的状态收纳于 所述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检测所述旋转体的按压动作的按压检测机构,所述旋转体的按压动作对应于与所 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线交叉的方向上的按压操作,一对所述板簧沿所述旋转体的按压动作方 向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型电气部件,其能够不使由模具费用引起的制造成本上升而保持配设于壳体内的板簧。该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2)、能够相对于壳体(2)旋转且在外周具有凹凸部(404)的操作构件(4)、具有伴随操作构件(4)的旋转与凹凸部(404)卡合脱离的卡合部(1001)及设置于该卡合部(1001)的两侧的一对臂部(1002a、1002b)的板簧(10)、检测操作构件(4)的旋转动作的旋转检测机构,壳体(2)在板簧(10)的一面侧及另一面侧的互不相对的位置上设置的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之间保持臂部(1002a、1002b)。
文档编号H01H19/02GK101901711SQ20091026197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4日
发明者三河正明, 板桥隆幸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