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电池单体的压入式连接件及采用该连接件的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201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电池单体的压入式连接件及采用该连接件的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及一种电池技术,具体地涉及连接电池单体的压入式连接件件及采用 该连接件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在电动车等的动力装置中采用将多个电池单体进行连接组合,以实现高电压或者 高电容。目前,作为将多个电池单体加以连接的方法,一般是采用螺栓方式连接。下面具体 参考图1和2说明传统的螺栓连接方式。首先,图1是表示用传统螺栓方式连接的电池单体的电池组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 用传统螺栓方式连接的电池单体的电池组的正视图。如图1、2所示,各个电池单体10中设置有的螺栓20分别穿过连接片30上对应的 开口,然后,从螺栓20的上方套入螺母40,将螺母40拧紧后螺栓20与连接30能够实现电 连接。在上述螺栓连接方式中存在螺栓、螺母等零件,零件数量多,而且,装卸时需要逐 个拧紧螺母,操作上也十分不便。再者,螺栓20的头部又占用了较大空间且重量较大。在 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单体电池用这种螺栓连接方式进行连接的情况下,零件数量多、占有空 间大、重量大的这些缺陷将变得尤为显著。实用新型的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重量轻且制造工艺简 单的连接电池单体的压入式连接件及采用该连接件的电池组。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具备2个以上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之间 通过导电材料构成的连接片连接,所述电池单体中分别设有的柱头,在所述连接片上设有与所述柱头位置对应的开
n,通过向所述柱头压入连接片使所述开口与所述电池单体卡扣连接。由此,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中,用柱头代替了传统技术中采用的螺栓,能够有效 地减少占用空间以及重量。而且,通过将连接片压入柱头使得连接片上的开口与电池单体 进行卡扣连接,能够省略传统技术中逐个拧紧螺母的工序,使得装卸过程简化。优选地,所述柱头上设有凹槽,所述连接片的开口为卡箍式开口,通过向所述柱头 压入连接片以使所述凹槽与所述连接片的开口相互卡扣连接。由此,通过电池单体的柱头上的凹槽与与连接片卡箍式开口相互卡扣来实现电连 接,能够保证连接质量,并且保持电池之间稳固的连接。优选地,所述柱头为螺杆状,所述开口为圆形。如此,螺杆状的柱头由于其没有螺纹,因此,比传统技术中采用的螺栓的制造工艺简单。优选地,对于每一个所述柱头设置2个凹槽,对应于所述凹槽,对于每一个所述开口设置2个卡箍。这样,可以更牢固地与连接片相互卡扣,提高连接的稳固性。优选地,所述连接片为铜片。由于铜导电性好,重量轻,非常适于作为连接片的材料使用。优选地,所述连接片在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具有弯折。由此,利用该弯折构造能够缓冲电池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电池单体的压入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导电材料构成的连接片,在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电池单体中设有的柱头位置对应的开口,所述开口为卡箍式开口,以与所述电池单体中设有的柱头相互卡扣连接。由此,能够以简单构造实现用于连接电池单体的连接件。优选地,所述开口为圆形。如此,开口形状简单,能够简化制造工艺。优选地,所述连接片为铜片。由于铜导电性好,重量轻,作为连接片的材料非常适应。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在所述电池单体之间具有弯折。由此,利用该弯折构造能够缓冲电池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上所述,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压入式连接件的电池组能够减少占用空间、以及重 量,制作工艺简单。特别是在将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单体电池用实用新型的压入式连接件进 行连接情况下,能够显著地减少零件数量,减少电池组占用的空间和重量,也因此而特别适 合应用于电动车等的动力装置中。

图1是表示利用传统螺栓方式连接的电池单体的电池组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利用传统螺栓方式连接的电池单体的电池组的正视图。图3是表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压入式连接件连接的电池组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连接电池单体的压入式连接件的正视图。图5是表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压入式连接件连接的电池组的正视图。附图标号10电池单体20 螺杆30连接片40 螺母100电池单体200 柱头300连接片310 开口301 304 卡箍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图3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表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压入式连接件连接的电池组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 本实用新型的的电池单体的电池组中采用的连接片的正视图。图5是表示利用本实用新型 的压入式连接件连接的电池组的正视图。如图3和图5所示,电池单体100之间通过导电材料构成的连接片300连接,在电 池单体100中分别设有突出于电池单体上表面的柱头200。在连接片300上开设有与所述 柱头200位置对应的开口 310。这里,开口 310的形状是圆形。通过向柱头200压入该连接 片300使开口 310与电池单体100卡扣连接。由此,完成电池单体之间的电连接。进一步地,在柱头200上设有凹槽(未图示)。与此对应地,连接片300的开口 310 上也设有卡箍301 304。通过向柱头200压入连接片300,通过柱头200上的凹槽与连接 片300的开口的卡箍301 304之间的相互卡扣,使柱头200和连接片300实现电连接。具体地,在图4中清楚地表示了用于连接电池单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压入式连接片 300的构造。如图4所示,在连接片300上,在每一开口 310上,分别设置2个卡箍301和 302、以及303和304。由此,柱头200上的凹槽和卡箍301 304能够稳固地使柱头200与 连接片300的开口相互卡扣,保证柱头200和连接片300之间可靠且稳固的电连接。从图3和图5可以看到,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中,用柱头200代替了传统技术中 采用的螺栓,能够有效地减少螺栓头所占用空间以及重量。而且,通过将连接片300直接压 入柱头200使得连接片300上的开口与电池单体进行卡扣连接,能够省略传统技术中逐个 拧紧螺母的工序,使得装卸过程简化。同时,这种直接压入的方式能够适合成熟产品模块化 生产,而且拆卸后也不易重复使用。这里,作为连接片300所采用的导电材料,常用地可以选择铜。当然,也可以选择 铜以外的,例如铁、铝等的任意一种导电材料。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如上所述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工艺简单、成本低等的优点, 可以应用于电力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船等的各种电动装置中。另外,从图4和图5我们也可以看到,所述连接片300在电池单体100之间具有弯 折,该弯折向上略突出。由此,利用该弯折能够缓冲电池单体10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保证 电池单体10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出于简化附图的目的,在图3、5中仅表示了 2个电池单体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的 电池组,实际上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涵盖了包含2个以上的电池单体的电池组,例如由几 十个、或者甚至数百个电池单体通过连接片连接而构成的电池组。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 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修改或对部分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精神下,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 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一种电池组,具备2个以上的电池单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100)之间通过导电材料构成的连接片(300)连接,所述电池单体(100)中分别设有柱头(200),在所述连接片(300)上设有与所述柱头(200)位置对应的开口(310),所述柱头(200)穿过所述连接片(300)的所述开口(310)并且与所述开口(310)卡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头(200)上设有凹槽,所述连接片(300)的开口为卡箍式开口, 所述凹槽与所述连接片(300)的所述卡箍式开口相互卡扣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头为螺杆状,所述开口为圆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一个所述柱头设置2个凹槽,对应于所述凹槽,对于每一个所述开口设置2个卡箍。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片(300)为铜片。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300)在所述电池单体(100)之间具有弯折。
7.一种连接电池单体的压入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为导电材料构成的连接片,在所述连接件(300)上设有与所述电池单体中设有的柱头位置对应的开口, 所述开口为卡箍式开口,以与所述柱头相互卡扣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电池单体的压入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圆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电池单体的压入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为铜片。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电池单体的压入式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在所 述电池单体(100)之间具有弯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重量轻且制造工艺简单的连接电池单体的压入式连接件及采用该连接件的电池组。电池单体(100)之间通过导电材料构成的连接片(300)连接,电池单体(100)中分别设有的柱头(200),在连接片上设有与柱头(200)位置对应的开口,柱头(200)上设有凹槽,连接片(300)的开口为卡箍式开口,通过向柱头(200)压入连接片(300)以使凹槽与连接片的开口相互卡扣。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能够减少占用空间、以及重量,制作工艺简单,适合应用于电动车等的动力装置中。
文档编号H01R11/03GK201601180SQ20092028710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1日
发明者张子良, 李训猛, 王锦连, 陈侃 申请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