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2031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同轴转接器,特别提供了一种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飞机内部高频信号的测试方案之一是采用先进的美标测试设备,而飞机内部 现有的大部分高频连接器很多是采用俄标同轴连接器,这就导致在进行调试、测试过程中 与测试设备的美标同轴连接器无法对接,国内大部分均采用短接线缆的方法完成调试与测 试项目,该种方法不能完全准确的测试高频信号的插入损耗、电压驻波比等重要参数,为提 高我国对于国产仿俄飞机内部高频信号的准确调试、测试,有必要发明一种能够实现美标 转俄标的同轴转接器,该技术在我国还没有一种真正的产品在使用。随着国内外高频、同轴信号应用与发展,对美制与俄制电子测试设备的应用日趋 增加,美制与俄制的同轴转接器市场也是趋于供不应求的趋势。人们期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较好的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较好的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美标转俄标同 轴转接器为多个轴形零件装配组成一个轴型的整体;其整体的一端装配构成美制插座接 口、其另一端装配构成俄制插座接口。所述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由下述几部分构成壳体1、中心接触体2、绝缘体3 ; 其中中心接触体2设置在整个同轴转接器芯部,壳体1设置在整体的最外部;绝缘体3 设置在壳体1和中心接触体2之间属于俄制插座接口部分,壳体1和中心接触体2通过绝缘 体3间隙配合够成一个整体;同时,绝缘体3通过壳体1和中心接触体2都实现轴向定位。所述绝缘体3具体分为两部分内绝缘体301、外绝缘体302 ;其中,靠近美制插座 接口 一侧的为内绝缘体301,靠近俄制插座接口 一侧的是外绝缘体302 ;内绝缘体301右半 部分的管状结构与外绝缘体302左半部分的内腔配合安装在一起构成同轴的组合结构。所述外绝缘体302与壳体1之间结合面上的远离内绝缘体301处设置有卡簧4。 用于帮助实现相对定位。本实用新型所述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在测试过程中可以完成飞机内俄制同轴 电连接器与国内外美标制式测试设备的转换连接工作,同时完成高频信号的完整、正确传 输工作。该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传输数据量大,传输信号准确率 高,具有屏蔽功能等特点。随着国内外高频、同轴信号应用与发展,对美制与俄制电子测试设备的应用日趋 增加,美制与俄制的同轴转接器市场也是趋于供不应求的趋势,因此该美标转俄标同轴转 接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所述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为多个轴形零件装配组
成一个轴型的整体;其整体的一端装配构成美制插座接口、其另一端装配构成俄制插座接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所述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由下述几部分构成壳体1、中 心接触体2、绝缘体3;其中中心接触体2设置在整个同轴转接器芯部,壳体1设置在整体的最外部;绝缘体3 设置在壳体1和中心接触体2之间属于俄制插座接口部分,壳体1和中心接触体2通过绝缘 体3间隙配合够成一个整体;同时,绝缘体3通过壳体1和中心接触体2都实现轴向定位。所述绝缘体3具体分为两部分内绝缘体301、外绝缘体302 ;其中,靠近美制插座 接口 一侧的为内绝缘体301,靠近俄制插座接口 一侧的是外绝缘体302 ;内绝缘体301右半 部分的管状结构与外绝缘体302左半部分的内腔配合安装在一起构成同轴的组合结构。所述外绝缘体302与壳体1之间结合面上的远离内绝缘体301处设置有卡簧4。 用于帮助实现相对定位。所述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具体为N/CP153-75KK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N/ CP153-75KK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是根据GJB680-1989《射频同轴连接器转接器总规范》 设计的同轴转接器,并能够保证该产品能够一端与美标N型同轴连接器对接,另一端与俄 标CP-75-154FB型同轴插头对接。所述N/CP153-75KK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的特性阻抗为75 Ω,一端为美制N型 插座接口(左端),如图1所示。图左端可以与国际标准美制N型插头对接,其螺纹类型为 美标螺纹5/8-24UNEF-2A。另一端(右端)为俄制CP-75-153FB插座接口,右端可以与俄 制CP-75-154FB型插头对接,其螺纹类型为俄标螺纹Μ18Χ1,通过该转接器可以完成美标 转俄标同轴信号的传输,完成设备的准确测试工作。所述N/CP153-75KK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的壳体1采用铅黄铜镀银处理,铅黄铜 牌号为HPb59-l,状态为Y2,符合标准GB/T 4423-1992,铅黄铜的导电特性及机械特性和电 气特性都是同轴连接器的优选材料,镀银处理既能保证壳体的耐腐蚀性又能提高转接器的 导电特性。中心接触体2的材料采用锡青铜镀银设计,锡青铜牌号为QSn6. 5-0. 1,状态为Y, 符合标准GB/T 14955-1994,锡青铜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国内外同轴连接器内是中心插孔的 优选材料。镀银能够使转接器的机械寿命得到了更好的保证,也能够保证转接器的良好的 导电特性。中心接触体2的结构两端插孔结构,插孔采用片簧式设计,S卩加工完插孔后进行 开伴缩孔处理,该插孔既能够保证信号的正确传输,又能够保证转接器的连接扭矩力柔和, 是国内外先进的连接器端接结构设计。绝缘体3的材料选用聚四氟乙烯棒,牌号为SFBN,状 态为白色,符合标准QB/T 3626-1999,该材料具有优良绝缘特性,其介电常数为2. 1,是国
4内外同轴连接器绝缘材料的首选材料,且利于机械加工。卡簧4采用锡青铜线绕制而成,锡 青铜线牌号为QSn6. 5-0. 1,状态为Y,符合标准GB/T 14955-1994,成形后进行定型处理,保 证转接器内所有零件不从壳体内脱出。N/CP153-75KK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的加工要求壳体1采用先粗加工毛坯,后 进行外形及内部孔的精细加工,再进行螺纹加工的方法进行,最后进行表面处理。中心接触 体2采用先粗加工毛坯,后进行外形及内部孔的精细加工,再进行缩孔调力及定型处理,最 后进行表面处理。绝缘体3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进行加工。卡簧4采用模具绕制的方法进 行加工。所有零件加工完成后进行装配,将绝缘体3 (具体为外绝缘体302)装在转接器的 壳体1内,再将中心接触体2装在绝缘体3内,将另一个绝缘体3 (即内绝缘体301)套在中 心接触体2上,经卡簧4用夹具平行送入到转接器的壳体1内,使其卡在转接器内壁卡槽内 压紧绝缘体3,保证转接器内所有零件不从壳体1内脱出。装配好后的转接器进行外观检查,接触电阻、绝缘电阻等常规电连接器检验项目 的检验。对电连接器常规检验项目后进行高频同轴项目检验,对插入损耗、电压驻波比、特 性阻抗进行测试,用网络分析仪对N/CP153-75KK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进行测试,确定高 频段内该转接器插入损耗小于0. 2,电压驻波比小于1. 2,特性阻抗为75Ω。具体测试方案 为用40GHz频率范围网络分析仪进行测使,用相应对接的N型美标插头,俄标CP-75-154FB 型插头连同轴线缆,将测试线缆连接在网络分析仪中,校准掉线缆内的误差,再将被测试转 接器连接在网络分析仪测试线缆回路内进行测试,将测试误差消除在测试电缆内,准确测 量同轴转接器的插入损耗,电压驻波比、特性阻抗等。研究测试后的插入损耗,电压驻波比、特性阻抗等,找到影响高频特性的原因,分 析并完善该转接器的设计。
权利要求一种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为多个轴形零件装配组成一个轴型的整体;其整体的一端装配构成美制插座接口、其另一端装配构成俄制插座接口;所述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由下述几部分构成壳体(1)、中心接触体(2)、绝缘体(3);其中中心接触体(2)设置在整个同轴转接器芯部,壳体(1)设置在整体的最外部;绝缘体(3)设置在壳体(1)和中心接触体(2)之间属于俄制插座接口部分,壳体(1)和中心接触体(2)通过绝缘体(3)间隙配合够成一个整体;同时,绝缘体(3)通过壳体(1)和中心接触体(2)都实现轴向定位;所述绝缘体(3)具体分为两部分内绝缘体(301)、外绝缘体(302);其中,靠近美制插座接口一侧的为内绝缘体(301),靠近俄制插座接口一侧的是外绝缘体(302);内绝缘体(301)右半部分的管状结构与外绝缘体(302)左半部分的内腔配合安装在一起构成同轴的组合结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绝缘体(302)与壳体(1)之间结合面上的远离内绝缘体(301)处设置有卡簧⑷。
专利摘要一种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为多个轴形零件装配组成一个轴型的整体;其整体的一端装配构成美制插座接口、其另一端装配构成俄制插座接口。本实用新型可以完成俄制同轴电连接器与国内外美标制式测试设备的转换连接工作,同时完成高频信号的完整、正确传输工作。该美标转俄标同轴转接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传输数据量大,传输信号准确率高,具有屏蔽功能等特点。
文档编号H01R31/06GK201732964SQ200920287250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9日
发明者于慧敏, 张孟君, 张永力, 王彦, 盖笑宇, 韩冰, 魏迪飞 申请人: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