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缘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133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缘连接器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缘连接器及其组合,尤其涉及一种上下堆叠的卡缘连接器及其 组合。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0720003525. 6号揭示了一种卡缘连接器及其组合,其包 括堆叠的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该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都分别设有狭长的插槽以收容电子 卡模组。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分别安装在电路板的上下两面从而形成 对称关系。当安装电子卡模组时,第一电子卡模组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插入上连接器的插槽 内,而第二电子卡模组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插入下连接器的插槽内,也就是说第一、第二电子 卡模组以不同的插入方式分别安装至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内。由于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分 别焊接在电路板的上下两侧,在连接器安装时需要在电路板的两侧同时进行焊接。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200520078041. 9号揭示了另一种卡缘连接器及其组合,其 包括上下堆叠的并且前后错开的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该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焊接于电路 板的同侧,并且下连接器的结构为沉板型,如此堆叠可以节省一定的高度空间。然而,在安 装电子卡模组时必须先安装下电子卡模组然后再安装上电子卡模组,并且下电子卡模组安 装时还会与上连接器发生干涉,这明显不便于消费者使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卡缘连接器及其组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卡缘连接器及其组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卡缘连接器,用以与另一卡缘 连接器堆叠设置。该另一卡缘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上的上、下 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第一插槽,上、下端子分别设有凸伸入第一插槽内的接触部。 所述卡缘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安装在第二绝缘本体上的上、下导电端子。该第二绝 缘本体设有第二插槽,上、下导电端子分别设有凸伸入第二插槽内的接触部。所述上端子的 接触部相对下端子的接触部临近第一插槽的内侧,下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相对上导电端子的 接触部临近第二插槽的内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卡缘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 的接触部设置使电子卡沿不同的方向插入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从而有利于电子卡的安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卡缘连接器组合,包括上下堆 叠的第一卡缘连接器、第二卡缘连接器以及一电路板。第一卡缘连接器设有第一绝缘本体 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第一绝缘本体设有上壁、下壁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第 一插槽以收容第一电子卡。第二卡缘连接器设有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 第二端子,第二绝缘本体设有上壁、下壁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二插槽以收容第二电子卡。电路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焊接面和第二焊接面,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焊接于该第一焊接 面和第二焊接面。所述第一电子卡和第二电子卡以不同的插入方式插入第一插槽和第二插 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卡缘连接器组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电子卡和第二 电子卡以不同的插入方式插入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可以避免电子卡模组安装时出现的 干涉现象,从而有利于电子卡的安装。

图1是本发明卡缘连接器组合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立体图并且展示了电子卡模组 安装的初始状态。图2是图1所示卡缘连接器组合在电子卡模组安装至最终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卡缘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图。图4是图3所示卡缘连接器组合的分解图。图5是图3所示卡缘连接器沿A-A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3所示卡缘连接器沿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创作卡缘连接器组合包括安装于电路板200的第一卡缘连 接器10和第二卡缘连接器20,其中第二卡缘连接器20位于第一卡缘连接器10的下方靠前 位置,电子卡模组300分别以自上向下方式和自下向上方式安装至第一卡缘连接器10和第 二卡缘连接器20内。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卡缘连接器10呈纵长状,其包括长方形状的绝缘本体11 以及自绝缘本体11相对的两端径直向前延伸的支臂12。绝缘本体11包括相对设置的上 壁111和下壁112,上壁111和下壁112内分别设有端子槽道以收容导电端子13,并且上壁 111和下壁112之间设有插槽113以收容电子卡模组300。插槽113在靠近其中一支臂12 的竖直方向上形成一键扣114从而将插槽113分隔为长度不同的两部分,电子卡模组300 前端形成的缺口(未图示)必须与键扣114对应才能插入插槽113内,所以键扣114可以 起到防误插的作用。支臂12在临近下壁112处形成一水平的支撑台122以在电子卡模组 300安装时提供支撑作用,另外,支臂12临近末端处还形成有倒L状的扣持部121以提供扣 卡作用。其中,上壁111的前端面位于下壁112的前端面的后方,因此,位于上壁111与下 壁112之间的插槽113形成倾斜向上的插入空间。第二卡缘连接器20为沉板型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21及位于绝缘本体21两端 的支臂22。绝缘本体21包括上壁211、下壁212、插槽213及位于插槽213内的键扣214。 其中,上壁211的前端面位于下壁212的前端面的前方,因此插槽213形成倾斜向下的插入 空间。绝缘本体21在临近下壁212处向后延伸一定距离从而形成收容部215,收容在上壁 211和下壁212内的导电端子23的焊接部固持在该收容部215内并且向上壁211方向延 伸。支臂22外侧靠下位置分别设有定位部222以在第二卡缘连接器20安装至电路板200 时提供固持力,此外,支臂22内侧临近末端处设有扣持部221以提供扣卡作用。第二绝缘 本体21的键扣214与第一绝缘本体11的键扣114位于竖直方向上的同一位置。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卡缘连接器10内的导电端子13包括分别收容于上壁111 和下壁112内的上端子132和下端子131。上、下端子132、131分别设有突伸入插槽113内 的接触部1321、1311以及向下延伸的焊接部1322、1312。上端子132的接触部1321位于 下端子131的接触部1311的后方,也就是说上端子132的接触部1321更靠近插槽113的 内侧,因此电子卡模组300插入时先与下端子131的接触部1311接触,然后随着电子卡模 组300向下移动而与上端子132的接触部1321接触。因此电子卡模组300以自上而下的 方式安装至第一卡缘连接器10内。此外,焊接部1322、1312均为表面焊接型焊脚,并且焊 接部1322、1312焊接于位于电路板200的上表面的第一焊接面130。第二卡缘连接器20内的导电端子23包括分别收容于上壁211和下壁212内的上 导电端子232和下导电端子231。上、下导电端子232、231分别设有突伸入插槽213内的接 触部2321、2311以及向下延伸的焊接部2322、2312。上导电端子232的接触部2321位于 下导电端子231的接触部2311的前方,也就是说下导电端子231的接触部2311更靠近插 槽213的内侧。因此电子卡模组300插入时先与上导电端子232的接触部2321接触,然后 随着电子卡模组300向下移动而与下导电端子231的接触部2311接触。因此电子卡模组 300以自下而上的方式安装至第二卡缘连接器20内,并且不会与第一卡缘连接器10发生干 涉,这便于消费者的操作。此外,焊接部2322、2312均为针脚型焊脚并且自收容部215向上 延伸,焊接部2322、2312连接于位于电路板200的上表面的第二焊接面230。也就是说,第 一焊接面130和第二焊接面230位于电路板的同一侧并且处于同一平面,在第一卡缘连接 器10和第二卡缘连接器20向电路板200安装时,只需在电路板200的一侧进行焊接即可, 这将简化安装过程。由于第一卡缘连接器10和第二卡缘连接器20结构不同并且呈前后排 列,第一卡缘连接器10的上端子132的接触部1321与第二卡缘连接器20的上端子232的 接触部232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卡缘连接器10的下端子131的接触部1311与第二卡缘 连接器的下端子231的接触部2311之间的距离。在第一卡缘连接器10和第二卡缘连接器20安装至电路板200后,第二卡缘连接 器20的收容部215与下壁212位于电路板200的下方,而上壁211位于第一卡缘连接器10 的前方,另外,支臂22两侧的定位部222固定于电路板200上。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降低 堆叠卡缘连接器的整体高度,从而有利于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发展。此外,第一卡缘连接器10 和第二卡缘连接器20分别设有倾斜向上的插入空间和倾斜向下的插入空间(即两个插入 空间的延伸方向不同),这样电子卡模组300就可以分别以不同的方向插入对应的插槽内, 并且不会发生干涉现象。本创作也可以采用其他实施方式,本处将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卡缘连接器,用以与另一卡缘连接器堆叠设置,该另一卡缘连接器包括第一绝 缘本体及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上的上、下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第一插槽,上、下端 子分别设有凸伸入第一插槽内的接触部;所述卡缘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安装在第二 绝缘本体上的上、下导电端子;该第二绝缘本体设有第二插槽,上、下导电端子分别设有凸 伸入第二插槽内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的接触部相对下端子的接触部临近第 一插槽的内侧,下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相对上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临近第二插槽的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子的接触部与上导电端子 的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下端子的接触部与下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两端设有支臂, 且临近支臂的下侧缘设有锁扣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设有倾 斜向上的插入空间,而所述第二插槽设有倾斜向下的插入空间。
5.一种卡缘连接器组合,包括上下堆叠的第一卡缘连接器、第二卡缘连接器以及一电 路板,第一卡缘连接器设有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第一绝缘 本体设有上壁、下壁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插槽以收容第一电子卡;第二卡缘连接器设有 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二端子,第二绝缘本体设有上壁、下壁及位于 两者之间的第二插槽以收容第二电子卡;电路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焊接面和第二焊接面, 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焊接于该第一焊接面和第二焊接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 卡和第二电子卡以不同的插入方式插入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缘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分别收容于 第二绝缘本体的上壁和下壁内的上导电端子和下导电端子,该上导电端子和下导电端子分 别设有延伸入第二插槽内的接触部和向外突伸的焊接部,该焊接部自第二绝缘本体的下壁 一侧向上壁一侧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设有收容部以固 定所述上导电端子和下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并且该收容部位于电路板的下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缘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分别位于第 一绝缘本体的上壁和下壁内的上端子和下端子,该上端子和下端子分别设有突伸入第一插 槽内的接触部,所述上导电端子和下导电端子也分别设有突伸入第二插槽内的接触部,上 端子的接触部与上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下端子的接触部与下导电端子的接 触部之间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缘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和第二绝缘 本体两侧均设有支臂,第二绝缘本体两侧的支臂外侧还分别设有定位部,该定位部位于电 路板的下表面。
10.如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卡缘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和 第二插槽内分别设有第一键扣和第二键扣,该第一键扣和第二键扣位于竖直方向上的同一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卡缘连接器及其组合,包括上下堆叠的第一卡缘连接器、第二卡缘连接器以及一电路板。第一卡缘连接器设有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端子,第一绝缘本体设有上壁、下壁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一插槽以收容第一电子卡。第二卡缘连接器设有第二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二绝缘本体内的第二端子,第二绝缘本体设有上壁、下壁及位于两者之间的第二插槽以收容第二电子卡。电路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焊接面和第二焊接面,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焊接于该第一焊接面和第二焊接面。所述第一电子卡和第二电子卡以不同的插入方式插入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
文档编号H01R13/518GK102148439SQ20101011870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6日
发明者李华, 王振华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