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8935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进导电端子排布的连接器。背景技术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阅于1998年6月23日公告的美国发明专利第US 5,769,666号,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 干导电端子以及罩覆绝缘本体的金属遮蔽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以及自接触部的 末端向下弯折延伸且与接触部相互垂直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设有用以焊接到电路板上的 焊接脚。所述金属遮蔽壳体遮罩导电端子的接触部以防止电磁干扰。所述弯折部横向并行 排列于绝缘本体的后方。如此设置,所述弯折部占用绝缘本体后方太多空间,使得绝缘本体 后方在前后方向上没有合理的空间再组装其他元件。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导电端子排布以利于安装其他元件的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用以焊接于电路板上, 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遮蔽壳体,所述 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一 接触部及位于后端的用以焊接到电路板上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位于前端 的第二接触部、位于后端的用以焊接到电路板上的第二焊接部以及位于第二接触部及第二 焊接部之间并与第二接触部相垂直的第二弯折部,所述每一个第二弯折部在前后方向上设 有第一宽度,所述每一个第二弯折部在左右方向上设有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比第一宽 度窄,所述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位于绝缘本体的同一侧且皆沿左右方向排布,所述第 二焊接部沿左右方向排列成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第二对差 分信号端子以及位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第二接地端子,所 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焊接部分别与离第二接地端子最近的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 焊接部及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焊接部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一对差分信号端 子的两个第二焊接部及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第二焊接部之间皆形成有第二间距,所 述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触部是弹性的,所述第二接触部是平板状的,所 述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一接触部的纵前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用以与USB2. 0插头对接,所述 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电源端子、第一接地端子、第一信号端子及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导电 端子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二接触部与第二焊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 组合用以与USB 3.0插头对接。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焊接部沿左右方向排列成单独的一排,所述电源 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及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分别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第二焊接部在前后方向上排成一排,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及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一焊 接部分别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第二焊接部在前后方向上排成一排。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在左右方向上排列为相互 平行的第一列焊接部及第二列焊接部,所述电源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与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 焊接部排列在第一列焊接部上,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与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一焊 接部排列在第二列焊接部上,所述第一列焊接部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一个第二焊接部 沿前后方向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列焊接部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一个第二焊 接部沿前后方向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焊接部沿前后方向排列为相互平 行的第一列焊接部及第二列焊接部,所述电源端子的第一焊接部、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焊 接部及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焊接部排列在第一列焊接部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 部单独排列在第二列焊接部上,所述电源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一个 第二焊接部沿前后方向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与第二对差 分信号端子的一个第二焊接部沿前后方向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 焊接部及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与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焊接部沿前后方向排列在同 一条直线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自第一接触部向后延伸的第一主体 部及自第一主体部一侧弯折延伸的与第一焊接部相连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位于 同一个平面上,所述第一弯折部位于与第一主体部相垂直的平面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 括位于第一主体部上方的且位于第二接触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 体部位于同一个平面上,所述第二弯折部自第二主体部一侧弯折延伸并位于与第二主体部 相垂直的平面上,所述第一焊接部是自第一弯折部下端向下进一步延伸而成,所述第一接 触部与第一焊接部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偏移。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内 的第二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二接触部向前延伸出第二 绝缘本体以设于第一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 所述舌板上设有用以收容第二绝缘本体的矩形收容腔及若干相互平行的且与矩形收容腔 相连通的用以收容第二接触部的凹陷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位于矩形收容腔下方的前后贯穿的 通孔以及上下贯穿通孔与矩形收容腔的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狭槽,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 位于后端的第二末端及自第二末端向前凹陷的用以限制导电端子位置的若干间隔设置的 第二狭槽,所述第一狭槽与第二狭槽位置沿前后方向相对应,所述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 部向下贯穿第一狭槽及第二狭槽且限位于第一狭槽及第二狭槽内。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自后向前纵向凹设的通孔,所述连接器 还包括自后向前组装入通孔内的光纤模组,所述光纤模组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延伸 的一对导引柱、位于一对导引柱之间的两对透镜以及与透镜光耦合的光纤。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部上设有开口朝前且沿竖直方向贯通本体部的狭 槽,所述狭槽将本体部分成两块,所述第二弯折部将通孔分成两个空间,所述第二弯折部向 下贯穿狭槽,该被分割的本体部收容于通孔所形成的两个空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所述第一间距设置成比第二间 距大,如此设置,其他元件可以方便的自后向前穿过第一间距而安装到绝缘本体上,组装方 便且易于更换,同时,将第二宽度设置成比第一宽度窄,所述第二弯折部在横向方向上占用 绝缘本体后端较小的空间,如此设置,在中间相邻两个第二弯折部之间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用以安装其他元件。


图1为本发明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中连接器的光纤模组安装前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2连接器没有光纤模组的后视图。
图4为图3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1中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6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图1中端子模组的立体组合图。
图9为图8中端子模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10为图9中导电端子的立体组合图。
图11为本发明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中端子模组的立体组合图。
图12为图11中端子模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13为图12中导电端子的立体组合图。
图14为本发明连接器第三实施方式中端子模组的立体组合图。
图15为图14中端子模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16为图15中导电端子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连接器100为一个光电连接器,所述连接器100用 以与USB2. 0标准插头、USB3. 0标准插头以及光纤插头对接且用以焊接于电路板(未图示) 上。所述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罩覆于绝缘 本体1上的金属遮蔽壳体3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1内用以加快连接器100传输信号速度的 光纤模组8。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1及收容于第一绝缘本体11内的第二绝缘本 体12。通过将第一绝缘本体11及第二绝缘本体12分开设置,有利于导电端子2的安装。请参照图6至图7所示,本连接器100界定对接插头插入或拔出方向为纵向或前 后方向,垂直对接插头插入方向为横向或左右方向。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包括基部13及 自基部13向前进一步纵向延伸的舌板14。所述基部13包括位于下方的安装壁138、位于 前端的前端面131及与前端面131相对的位于后方端的后端壁132。所述舌板14自前端 面131向前延伸。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还包括自安装壁138进一步向下延伸的用以与电 路板上的安装孔(未图示)相配合的安装凸柱139。所述后端壁132包括后端面133、自后 端面133向前凹设的五个相互平行的第一狭槽134以及自后端面133向前纵向凹设的用以收容光纤模组8的通孔135,所述五个相互平行的第一狭槽134自后向前凹设形成且五个 第一狭槽134相互之间沿左右方向相邻排列。所述安装凸柱139与安装孔相配合用以使得 连接器100能够稳固的安装定位于电路板上。所述基部13包括向前贯穿前端面131且向 后贯穿后端面133的用以收容第二绝缘本体12的矩形收容腔136。所述舌板14包括与基 部13相对的位于前端的自由端141、与矩形收容腔136相连通的位于自由端141后端的收 容开口 142及位于自由端141与收容开口 142之间的收容基部143。所述收容基部143上 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与收容开口 142相连的凹陷部1431以及形成于凹陷部1431之间的用 以分隔相邻两个凹陷部1431的若干凸条1432。所述凸条1432用以防静电。所述收容基部 143及凹陷部1431皆沿纵向延伸。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一末端121、位于后端且与第一末端121 相对的第二末端122、从第二末端122向前凹陷的用以限制导电端子2位置的若干第二狭槽 124以及若干贯穿上下表面的用以安装导电端子2的收容槽125。所述第一狭槽134与第 二狭槽124位置沿前后方向相对应。请参照图6至图10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1及若干第二 导电端子22。从功能上讲,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包括电源端子2a、第一接地端子2b、第一 信号端子2c及第二信号端子2d。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c及第二信号端子2d沿左右方向相 邻排布。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包括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22a、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22b以 及位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22a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22b之间的第二接地端子22c。从结构上看,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21包括“L”型的第一主体部211、自第一主体部 211 一端向前弯折延伸的弹性的第一接触部212以及自第一主体部211另一端向下弯折延 伸的第一弯折部213。所述第一主体部211的宽度一定且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所述第一 主体部211的另一端包括分别位于相对两侧的第一侧缘214、215。所述第一弯折部213是 自第一侧缘214、215的一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且与第一主体部211相垂直。所述第一弯折 部213进一步向下延伸有用以焊接到电路板上的第一焊接部216。所述第一焊接部216是 自第一弯折部213下端向下进一步延伸而成,所述第一接触部212与第一焊接部216在前 后方向上相互偏移。所述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22包括第二本体部221、自第二本体部221 —端向前弯 折延伸的平板状的第二接触部222以及自第二本体部221另一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第二弯折 部223。所述第一主体部21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本体部221的后端包括位于相 对两侧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二侧缘224、225。所述第二弯折部223从第二侧缘224、225 的一端向下进一步弯折延伸形成并且与第二本体部221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弯折部223进 一步向下延伸有用以焊接到电路板上的第二焊接部226。所述第二弯折部223贯穿第一狭 槽134及通孔135且将通孔135分成两个空间,该两个空间用以收容光纤模组8的对应结 构。所述第一焊接部216及第二焊接部226向下贯穿第一狭槽134及第二狭槽124且限位 于第一狭槽134及第二狭槽124内请参照图4、图5及图8所示,组装时,首先将第一导电端子21及第二导电端子22 安装在第二绝缘本体12上以形成端子模组20。所述第一主体部211及第二本体部221收 容于对应的收容槽125内。所述第二弯折部223限位于第二狭槽124内且向下延伸出第二 狭槽124。请参照图9所示,所述第二接触部222进一步向前延伸出第一末端121。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在前后方向上排布于第二接触部222与第二焊接部226之间;然后将端子模 组20从后向前安装入矩形收容腔136及收容开口 142内。所述第二接触部222收容于凹陷 部1431内。在连接器100与对接插头相插接的插接口处,所述第一接触部212及第二接触 部222位于绝缘本体1的同侧并且沿前后方向纵向分开排列成两排。所述第一接触部212 远离第二绝缘本体12向外弯折延伸。所述第一弯折部213及第二弯折部223限位于第一 狭槽134内且向下延伸出第一狭槽134。在同一个第一狭槽134内的所述第一弯折部213 及第二弯折部223在前后方向上排成一条直线,所述第一焊接部216及第二焊接部226向 下延伸出绝缘本体1以焊接于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焊接部216及第二焊接部226沿左右方 向排成相互平行的两排。请参照图3及图10所示,所述每一第一弯折部213及第二弯折部223在前后方向 上设有第一宽度Wl及在左右方向上设有第二宽度W2,所述第二宽度W2比第一宽度Wl窄。 因此,所述第一弯折部213及第二弯折部223在横向方向上占用第一绝缘本体11的后端壁 132较小的空间,如此设置,在中间相邻两个第二弯折部223之间预留了足够的空间用以安 装光纤模组8。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2c的第二焊接部226与和第二接地端子22c最近的第一 对差分信号端子22a的第二焊接部226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P1,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2c的 第二焊接部226与和第二接地端子22c最近的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22b的第二焊接部226 之间也形成有第一间距P1,所述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22a的两个第二焊接部226之间形成 有第二间距P2,所述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22b的两个第二焊接部226之间也形成有第二间 距P2,所述第一间距Pl大于第二间距P2,如此设置,光纤模组8可以方便的自后向前穿过 第一间距Pl而安装到绝缘本体1上,组装方便且易于更换。所述第一弯折部213是自第一 主体部211的一侧弯折延伸而成,所述第一焊接部216是自第一弯折部213进一步延伸形 成且延伸出第一狭槽134用以焊接到电路板上。所述第二弯折部223是自第二主体部221 的一侧弯折延伸而成,所述第二焊接部226是自第二弯折部223进一步延伸形成且延伸出 第二狭槽124用以焊接到电路板上,所述若干第一主体部211及第二主体部221位于水平 面上,所述若干第一焊接部216及第二焊接部226位于与第一主体部211及第二主体部221 相垂直的平面上。请参照图9及图10所示,在连接器100的安装端,所述第一焊接部216沿左右方 向排成第一列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226沿左右方向排成与第一列焊接部相平行的第二 列焊接部。所述电源端子2a的第一焊接部216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22a的一个第二焊 接部226在前后方向上排成一排,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c的第一焊接部216与第一对差分信 号端子22a的另一个第二焊接部226在前后方向上排成一排,如此,在左右方向上形成相互 平行的两排;同样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b的第一焊接部216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22b 的一个第二焊接部226在前后方向上排成一排,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d的第一焊接部216与 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22b的另一个第二焊接部226在前后方向上排成一排,如此,在左右方 向上形成相互平行的两排。请参照图6及图7所示,所述遮蔽壳体3为四边形结构。所述遮蔽壳体3包括顶 壁31、与顶壁31相对的底壁32以及连接顶壁31与底壁32的两侧壁33。所述遮蔽壳体3 包覆第二绝缘本体12、基部13及舌板14。所述遮蔽壳体3包覆绝缘本体1以形成一个收 容空间30,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212及第二接触部222暴露于收容空间30外。所述顶壁31、底壁32及侧壁33包含至少一个弹性臂34凸伸入收容空间30内且与对接插头相抵压 以保证固持及接地效果。所述光纤模组8包括本体部81及自本体部81向前延伸的一对导引柱82、位于一 对导引柱82之间的两对透镜(未图示)以及与透镜光耦合的光纤(未图示)。所述本体部 81的中间设有沿竖直方向贯穿本体部81且开口朝前的狭槽811,所述狭槽811用以收容第 二接地端子22c的第二焊接部226。所述狭槽811将本体部81分成两块,该被分割的本体 部81收容于通孔135的两个空间内。所述光纤模组8安装时,所述光纤模组8直接与连接 至电路板上的与所述光纤模组8相配合的安装于对接插头内的另一个光纤模组(未图示) 光耦合。所述第二弯折部223向下贯穿狭槽811,该被分割的本体部81收容于通孔135内 形成的两个空间内。请参照图11至图13所示,本发明连接器100除了第一实施方式外,还有第二实施 方式同样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端子模组2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端 子模组20结构大致相同,两种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导电端子2焊接末端排布不 同。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的端子模组20'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的第一焊接部216在 左右方向上排列为相互平行的第一列焊接部及第二列焊接部,其中第一列焊接部及第二列 焊接部中的第一焊接部216皆沿前后方向排布。具体的说,所述电源端子2a的第一焊接部 216与第一信号端子2c的第一焊接部216排列在第一列焊接部上,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b的 第一焊接部216与第二信号端子2d的第一焊接部216排列在第二列焊接部上。所述第二 导电端子22的第二焊接部226分别单独排列在与第一列焊接部及第二列焊接部平行的焊 接列上。其中,所述电源端子2a的第一焊接部216及第一信号端子2c的第一焊接部216 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22a的一个第二焊接部226沿前后方向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 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22a的另一个第二焊接部226排列在第一列焊接部的外侧且与第一列 焊接部相平行。同样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b的第一焊接部216及第二信号端子2d的第 一焊接部216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22b的一个第二焊接部226沿前后方向排列在同一条 直线上,所述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22b的另一个第二焊接部226排列在第二列焊接部的外 侧且与第一列焊接部相平行。请参照图14至图16所示,本发明连接器100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 外,还有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可以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端子模组20 “与第 一实施方式中的端子模组20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端子模组20'结构大致相同,三种实施 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导电端子2焊接末端排布不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端子模组 20"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1的第一焊接部216沿前后方向排列为相互平行的第一列焊接 部及第二列焊接部,其中第一列焊接部及第二列焊接部中的第一焊接部216皆沿左右方向 排布。具体的说,所述电源端子2a的第一焊接部216、第一信号端子2c的第一焊接部216 及第一接地端子2b的第一焊接部216排列在第一列焊接部上,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d的第 一焊接部216单独排列在第二列焊接部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的第二焊接部226排列 在与第一列焊接部及第二列焊接部平行的焊接列上。其中,所述电源端子2a的第一焊接部 216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22a的一个第二焊接部226沿前后方向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所 述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22a的另一个第二焊接部226排列在靠外侧。同样的,所述第一接 地端子2b的第一焊接部216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22b的一个第二焊接部226沿前后方向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22b的另一个第二焊接部226排列在靠 外侧。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c的第一焊接部216及第二信号端子2d的第一焊接部216与第 二接地端子22c的第二焊接部226沿前后方向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连接器100适合标准的USB2. 0插头插接,其中,USB2. 0连接端子与第一接触 部212相配合。然而,增加的扩展端子第二导电端子22及光纤模组8是为了提高连接器 100的信号传输效率,本身连接器100不影响标准的USB2. 0插头的插接。本发明连接器100巧妙的整合排列多种信号传输元件(如端子、光纤模组),极大 增强了连接器100的整体功能,使得连接器100可以插接多种不同的对接插头。本发明连接器100通过将所述第一间距Pl设置成比第二间距P2大,如此设置,导 电端子2在绝缘本体1后端所占据的空间大大较少,所述光纤模组8可以方便的自后向前 穿过第一间距Pl而安装到绝缘本体1上,组装方便且易于更换。本发明连接器100通过将第二宽度W2设置成比第一宽度Wl窄,所述第一弯折部 213及第二弯折部223在横向方向上占用第一绝缘本体11的后端壁132较小的空间,如此 设置,在中间相邻两个第二弯折部223之间预留了足够的空间用以安装光纤模组8。
权利要求
一种连接器,用以焊接于电路板上,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遮蔽壳体,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一接触部及位于后端的用以焊接到电路板上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二接触部、位于后端的用以焊接到电路板上的第二焊接部以及位于第二接触部及第二焊接部之间并与第二接触部相垂直的第二弯折部,所述每一个第二弯折部在前后方向上设有第一宽度,所述每一个第二弯折部在左右方向上设有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比第一宽度窄,所述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位于绝缘本体的同一侧且皆沿左右方向排布,所述第二焊接部沿左右方向排列成一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以及位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第二接地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焊接部分别与离第二接地端子最近的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焊接部及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焊接部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第二焊接部及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第二焊接部之间皆形成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是弹性的,所述第二接 触部是平板状的,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第一接触部的纵前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用以与 USB2. O插头对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电源端子、第一接地端子、第一信号端子及第二信 号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二接触部与第二焊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导 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组合用以与USB 3. O插头对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沿左右方向排列成单独 的一排,所述电源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及第一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分别与第一对差分信号 端子的两个第二焊接部在前后方向上排成一排,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及第二信 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分别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第二焊接部在前后方向上排成一 排。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在左右 方向上排列为相互平行的第一列焊接部及第二列焊接部,所述电源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与第 一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排列在第一列焊接部上,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与第二 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排列在第二列焊接部上,所述第一列焊接部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 的一个第二焊接部沿前后方向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列焊接部与第二对差分信号 端子的一个第二焊接部沿前后方向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焊接部沿前后 方向排列为相互平行的第一列焊接部及第二列焊接部,所述电源端子的第一焊接部、第一 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及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焊接部排列在第一列焊接部上,所述第二信 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单独排列在第二列焊接部上,所述电源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与第一对差 分信号端子的一个第二焊接部沿前后方向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第一 焊接部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一个第二焊接部沿前后方向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 一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及第二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与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焊接部沿 前后方向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自第一接触部向 后延伸的第一主体部及自第一主体部一侧弯折延伸的与第一焊接部相连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位于同一个平面上,所述第一弯折部位于与第一主体部相垂直的平面上,所 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位于第一主体部上方的且位于第二接触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的第二 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位于同一个平面上,所述第二弯折部自第二主体部一侧弯折延伸 并位于与第二主体部相垂直的平面上,所述第一焊接部是自第一弯折部下端向下进一步延 伸而成,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一焊接部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偏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收容 于第一绝缘本体内的第二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端子安装于第二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二接触 部向前延伸出第二绝缘本体以设于第一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 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舌板上设有用以收容第二绝缘本体的矩形收容腔及若干相互平行的 且与矩形收容腔相连通的用以收容第二接触部的凹陷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位于矩形收容腔 下方的前后贯穿的通孔以及上下贯穿通孔与矩形收容腔的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一狭槽,所述 第二绝缘本体包括位于后端的第二末端及自第二末端向前凹陷的用以限制导电端子位置 的若干间隔设置的第二狭槽,所述第一狭槽与第二狭槽位置沿前后方向相对应,所述第一 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向下贯穿第一狭槽及第二狭槽且限位于第一狭槽及第二狭槽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自后向前纵向凹设的 通孔,所述连接器还包括自后向前组装入通孔内的光纤模组,所述光纤模组包括本体部及 自本体部向前延伸的一对导引柱、位于一对导引柱之间的两对透镜以及与透镜光耦合的光 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上设有开口朝前且沿竖直方 向贯通本体部的狭槽,所述狭槽将本体部分成两块,所述第二弯折部将通孔分成两个空间, 所述第二弯折部向下贯穿狭槽,该被分割的本体部收容于通孔所形成的两个空间内。
全文摘要
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接触部及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一对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一对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以及位于第一、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之间的第二接地端子,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第二焊接部分别与离第二接地端子最近的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及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焊接部之间形成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及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第二焊接部之间皆形成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如此设置,其他元件可以方便的自后向前穿过第一间距而安装到绝缘本体上,组装方便且易于更换。
文档编号H01R13/648GK101964470SQ20101023465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2日
发明者何家勇, 特伦斯·F·李托, 陈冠宇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