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和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341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再充电电池和电池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实施例涉及可再充电电池和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可再充电电池与一次电池的区别在于,可再充电电池能够被反复充放电,而一次 电池仅进行化学能到电能的不可逆转换。低容量可再充电电池用作诸如蜂窝电话、笔记本 电脑和便携式摄像机之类的小型电子设备的电源,而高容量可再充电电池用作驱动混合动 力车辆等中的发动机的电源。使用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非水性电解质的高功率可再充电电池近来已经被开发出 来。例如,高功率可再充电电池由具有多个彼此串联连接的可再充电单电池的高容量可再 充电电池构成,从而能用作驱动需要高功率的电动车辆中的发动机的电源。本背景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相关技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含不形 成已在本国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因此,实施例致力于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和电池模块,其基本克服了由相关技术的 限制和缺点引起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因此,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端子结构的可再充电电池以及包括 该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池模块。因此,实施例的另一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包括用于防止电化腐蚀的措施的可再充电 电池以及包括该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池模块。以上和其它特征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电池来实现,该电池包括电池 壳体;在所述电池壳体中的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暴露于所述电池壳体 的外部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将所述第一端子机械连接至所 述电池的第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形成从所述第一端子至所述第一电极的电通路 的至少部分;以及抗腐蚀部件,提供从所述第一端子至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电通路,并且直 接接触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中的每一个。所述抗腐蚀部件可以防止所述第一端子直接接触所述第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端子可以具有由具有第一电离倾向的金属形成的表面,所述第一固定部 件可以具有由具有第二电离倾向的金属形成的表面,并且所述抗腐蚀部件可以具有由具有 第三电离倾向的金属形成的表面,所述第三电离倾向介于所述第一电离倾向与所述第二电 离倾向之间。所述第一端子可以用作正极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可以在所述电池放电期间用作阴极端子。形成所述第一端子的表面的金属可以是铜,并且形成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表面的 金属可以是铝。
所述第一电极可以包括铝,并且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可以电接触所述第一电极。形成所述抗腐蚀 部件的表面的金属可以是镍、不锈钢、镀镍铜、或者复合金属 Al-Cu、Ni-Cu 或 Al-Ni。所述第一端子可以用作负极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可以在所述电池放电期间用作阳极端子。形成所述第一端子的表面的金属可以是铝,并且形成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表面的 金属可以是铜。所述第一电极可以包括铜,并且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可以电接触所述第一电极。形成所述抗腐蚀部件的表面的金属可以是镍、不锈钢、镀镍铜、或者复合金属 Al-Cu、Ni-Cu 或 Al-Ni。所述抗腐蚀部件可以将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隔开。所述抗腐蚀部件可以与所述第一端子是一体的。所述抗腐蚀部件可以是沉积在所述第一端子上的层。所述抗腐蚀部件可以是在所述第一端子上的镀层。所述电极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电极和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 第二电极隔开。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可以是铆钉。以上和其它特征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通过提供一种电池模块来实现,该电池模块 包括第一电池;以及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二电池,所述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中的 每一个均包括电池壳体;在所述电池壳体中的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暴 露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将所述第一 端子机械连接至所述电池的第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形成从所述第一端子至所述 第一电极的电通路的至少部分;以及抗腐蚀部件,提供从所述第一端子至所述第一固定部 件的电通路,并且直接接触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中的每一个。所述抗腐蚀部件可以防止所述第一端子直接接触所述第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可以彼此串联电连接,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第一 端子分别用作正极端子,并且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端子可以通过连接部件电连接至所述第 二电池的负极端子,所述连接部件焊接至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池的负极 端子中的每一个。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端子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电池的负极端子的外表面以及所述 连接部件的外表面均可以由相同的金属形成。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可以是铆钉,所述铆钉具有由与所述正极端子的外表面不同的 金属形成的外表面。


以上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示例实施例而对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图1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图2示出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剖面图,
图3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示出在第一端子处 安装固定件的过程,图4示出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分解透视图,图5示出沿图4的线V-V截取的电池模块的剖面图,以及图6示出根据第三示例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局部截面图。对指示附图中的元件的附图标记的描述100:可再充电电池,110:电极组件,111 正电极,Illa 正电极未涂覆区,112:负电极,112a 负电极未涂覆区,113:隔板,115:第一引线部件,115a:第一引线部件上板,115b 第一引线部件连附板,116:第二引线部件,120:盖板,121 第一固定件(铆钉),121a:第一固定件柱体部分,121b 第一固定件顶头部分,121c 第一固定件底头部分,122 第二固定件(铆钉),122a:第二固定件柱体部分,122b 第二固定件顶头部分,122c 第二固定件底头部分,123 端子绝缘部件,124:壳体,125 电解质注入孔塞子(软木塞),126 通风孔,127:下垫圈,130 第一端子(正极端子),140 第二端子(负极端子),131 突起,132 第一孔,134 第二孔,141 突起,150:抗腐蚀部件,151 抗腐蚀部件管部分,
153 抗腐蚀部件头部分,156 抗腐蚀部件孔,160 连接部件,162 连接部件槽,165 焊接部分,175 焊接部分,180 第一端子(正极端子),181 第一端子突起,以及185:抗腐蚀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不过示例实施例可以以不同 形式来具体实现,而不应该被理解为局限于此处所提出的实施例。而是,所提供的这些实施 例是为了使本公开内容全面和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在附图中,可能会为了示例清楚而放大尺寸。将理解的是,在一元件被称为在另一 元件“之上”时,它可以直接位于该另一元件上,也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也将理 解的是,在一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之下”时,它可以直接在该另一元件之下,也可以存在 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也将理解的是,在一元件被称为在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是这 两个元件之间的唯一元件,也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相同附图标记始终指代相同 元件。如同此处所使用的那样,术语“阳极”指的是发生氧化的电极。如此处所使用的那 样,术语“阴极”指的是发生还原的电极。连接至阳极的端子(“阳极端子”)是在电化学单 电池放电时该电化学单电池(或单元电池)的负极端子(_)。阳极端子在电化学单电池放 电期间向负载电路提供电子。连接至阴极的端子是在电化学单电池放电时该电化学单电池 的正极端子(+)。阴极端子在电化学单电池放电期间从负载电路接收电子。在电池被充电 时,能量被输入至电池以再生电池的电化学势能。因此,氧化和还原位置互换(或者交换), 使得电化学单电池的正极端子在电池被充电时成为阳极,并且电化学单电池的负极端子在 电池被充电时成为阴极。图1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透视图,而图2示出沿图1的线 II-II截取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剖面图。参照图1和图2,可再充电电池100可以是棱柱电池。可再充电电池100可以包括 电极组件110。电极组件110可以包括正电极111和负电极112,正电极111和负电极112 与插置在其间作为绝缘体的隔板113被卷绕到一起。可再充电电池100也可以包括其中具 有电极组件110的壳体124、电连接至电极组件110的第一端子130和第二端子140以及装 配至壳体124的开口 124a的盖板120。如以下更详细描述地,端子可以电连接至电极组件 110并且伸出到壳体124外部。正电 极111可以包括例如薄金属箔板的集流体以及正活性物质。正电极111可以 包括被涂覆正活性物质的涂覆区以及未被涂覆活性物质的未涂覆区111a。正电极111的薄 金属箔板可以是铝或者可以包括铝。负电极112可以包括例如薄金属箔的集流体以及负活性物质。负电极112可以包括被涂覆负活性物质的涂覆区以及未被涂覆活性物质的未涂覆 区112a。未涂覆区11 Ia和112a可以沿正电极111和负电极112的长度方向形成在正电极 111和负电极112的侧端。正电极111和负电极112可以通过将隔板113作为绝缘体插置 在其间进行螺旋卷绕,从而形成胶卷形状的电极组件110。在另一实现方式中,电极组件110可以采用多个正电极111和负电极112交替沉 积且隔板113插置在其间的方式被构造。

第一端子130可以通过第一引线部件115电连接至电极组件110的正未涂覆区 111a,第二端子140可以通过第二引线部件116电连接至负未涂覆区112a。第一端子130可以用作正极端子,第二端子140可以用作负极端子。在另一实现 方式中,第一端子130可以变成负极端子,而第二端子140变成正极端子。壳体124可以形成为具有六面体形状的棱柱壳体,具有内部空间以及顶部开口 124a。在另一实现方式中,壳体可以由各种形状,例如圆柱形、袋形等等形成。盖板120可以由薄板形成,并且可以设有通风孔126,该通风孔126具有能够在预 定内部压力下张开的槽口。可以提供塞子125以密封电解质注入孔。第一端子130和第二端子140可以为板形,并且可以被设置成平行于盖板120。第 一端子130可以通过第一固定件121固定至盖板120,第二端子140可以通过第二固定件 122固定至盖板12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固定件121和122可以由铆钉形成。通过利用固 定件121和122可以防止第一端子130和第二端子140振动和松动,而振动和松动可能会 增大接触电阻。相反,在端子通过螺母固定至盖板的情况下,螺母可能会易于在持续的外部 振动或撞击下松开。如果螺母松开,则电极组件与端子之间的接触电阻可能会增大,使得可 再充电电池的输出恶化,并且电池模块的循环寿命减少。固定件121和122可以具有插入盖板120中的柱体部分121a和122a、从柱体部分 121a和122a的顶端横向伸出的顶头部分121b和122b、以及从柱体部分121a和122a的底 端横向伸出的底头部分121c和122c。第一引线部件115可以例如通过焊接连附至位于第一固定件121的底端处的底 头部分121c的底侧。第一引线部件115可以是铝,或者可以包括铝。类似地,第一固定件 121可以是铝,或者可以包括铝。第一引线部件115可以具有焊接至第一固定件121的上板 115a以及从上板115a向下伸出并且固定至正未涂覆区Illa的连附板115b。第二引线部件116可以例如通过焊接连附至位于第二固定件122的底端处的底 头部分122c的底侧。第二引线部件116可以是铜,或者可以包括铜。类似地,第二固定件 122可以是铜,或者可以包括铜。第二引线部件116可以包括焊接至第二固定件122的上板 116a以及从上板116a向下伸出并且固定至负未涂覆区112a的连附板116b。在另一实现方式中,引线部件115和116可以与端子130和140 —起通过固定件 121和122固定至盖板120,而不是焊接至固定件。可以在盖板120与端子130、140之间安装相应的端子绝缘部件123,从而使盖板 120与端子130、140绝缘。可以在盖板120与固定件121、122之间设置相应的下垫圈127, 从而使盖板120与固定件121、122绝缘。端子绝缘部件123可以比端子130和140宽,并且可以紧密粘附至盖板120的顶 表面。端子绝缘部件123可以具有用于接纳固定件121和122的中心通孔。
根据当前示例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的端子130和140可以通过铆钉形状的 固定件121和122固定至盖板120,这种结构的耐振动性可以比螺母连接的结构好。图3示出根 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它示出了在第一端 子处安装固定件的过程。现在将参照图2和图3描述安装第一固定件121 (以及第二固定件122,其可以以 基本相同的方式来安装)的示例。如图3所示,柱体形固定件121(122)可以插入至端子 130(140)和盖板120中。在这种状态下,可以从顶端和底端挤压固定件121 (122),从而通 过使柱体形固定件121 (122)变形而形成顶头部分121b (122b)和底头部分121c (122c)。在 另一实现方式中,可以将具有预先形成的底头部分的固定件插入至端子和盖板中,并且可 以从顶端挤压固定件的顶端,从而在铆钉的顶端处形成顶头部分。端子130和140可以在挤压固定件121和122的过程期间被紧密粘附至盖板120, 从而可以防止端子130和140由于振动而松开。对于可再充电电池100来说最重要的是减小接触电阻。过高的接触电阻可能会降 低可再充电电池100的输出,并且可能会由于高电流而产生电阻热,使得可再充电电池100 的温度升高。在可再充电电池100的温度升高时,内部可能会发生异常反应,相应地,可再 充电电池100的循环寿命可能会减少。不过,对于本示例实施例,固定件121和122不太易 于受到振动影响而松开,因此,接触电阻可以被最小化。如图1所示,第一端子130和第二端子140通常可以以矩形板的形状形成,其具有 短侧和长侧,短侧具有相对小的长度,长侧具有比短侧长的长度。可以在长侧的两端分别形成向上的突起131和141,并且可以将(下面详细描述 的)连接部件160装配在突起131与突起141之间。第一端子130和第二端子140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形成。第一端子130和第二端子 140可以是铜,或者可以包括铜。可再充电电池100可以是锂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等。在实 施例中,正集流体、第一引线部件115以及第一固定件121可以是铝,或者可以包括铝。负 集流体、第二引线部件116和第二固定件122可以是铜,或者可以包括铜。如以下详细描述地,根据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可以减少或消除电化腐蚀。 为此,在第一端子130和第二端子140由铜形成的情况下,可能会在铜的第一端子130与可 为铝或可包括铝的第一固定件121之间产生电化腐蚀。同时,如果第一端子130和第二端 子140由铝形成,则可能会在第二端子140与可为铜或可包括铜的第二固定件122之间产 生电化腐蚀。而且,不同金属之间在电势差大,并且具有低电离倾向的铜金属被用作负电极 112,而具有高电离倾向的铝金属被用作正电极111时,电化腐蚀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由于 铜和铝彼此在电离倾向方面有很大区别,因此铝金属处电化腐蚀的可能性增加。如果在端子130、140与固定件121、122之间产生电化腐蚀,则端子130、140与固 定件121、122之间的接触电阻可能会增加。相应地,可再充电电池100的输出可能会被恶 化。根据当前示例实施例,现在将参照图2和图3对第一端子130和第二端子140由 铜形成的情况进行描述。抗腐蚀部件150可以安装在第一端子130与第一固定件121之间,从而防止电化 腐蚀。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由于连接在第二端子140处的材料可以都是相同的,例如是铜或者包括铜,因此第二端子140处可以省略抗腐蚀部件150。抗腐蚀部件150可以具有管部分 151以及形成在管部分151的顶端且具有比管部分151大的横截面的头部分153。第一端 子130的中心区域可以具有用于接纳管部分151的第一孔132以及与第一孔132连通的第 二孔134,该第二孔134具有比第一孔132大的直径以接纳头部分153。 抗腐蚀部件150可以具有沿整个管部分151和头部分153形成的孔156,以接纳第 一固定件121。柱体形第一固定件121可以被插入至孔156和盖板120中,并且被挤压而形成顶 头121b和底头121c。抗腐蚀部件150可以由电离倾向介于第一端子130的材料的电离倾向与第一固定 件121的材料的电离倾向之间的材料形成。通过使第一端子130与抗腐蚀部件150之间的 电离倾向差以及第一固定件121与抗腐蚀部件150之间的电离倾向差均小于抗腐蚀部件 150与第一端子130之间的电离倾向差,可以减少在第一端子130和抗腐蚀部件150处发生 的电化腐蚀。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例如,在第一端子130由铜形成且第一固定件121由铝形成的 情况下,抗腐蚀部件150可以由具有介于铜金属与铝金属之间的电离倾向的例如镍、不锈 钢、镀镍铜、或者复合金属Al-Cu、Ni-Cu或Al-Ni等等形成。作为特定示例,镍和不锈钢在 电离倾向方面比铜高但是比铝低,并且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如上所述,通过当前示例实施例,即使在第一端子130和第一固定件121由不同的 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少在第一端子130与第一固定件121之间发生的电化腐蚀。而 且,通过由不同的材料形成第一端子130和第一固定件121,有可能由相同材料形成第一端 子130和第二端子140。这可以大大简化电池模块中多个电池的电连接。图3示出第一端子130的放大视图。将理解的是,如果由于用于第二端子140和 相应的固定部件和电极的材料而需要或期望的话,第二端子140可以利用相同的结构形成 以防止电化腐蚀。因此,不再重复对第二端子140的这种电化腐蚀防止结构的详细描述。图4示出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分解透视图,图5示出沿图4的线V-V 截取的电池模块的剖面图。参照图5,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电池模块200包括多个可再充电电池100。相应的 连接部件160可以用于使可再充电电池100电互连。可再充电电池100可以被并排布置成 电池堆。可再充电电池100可以通过连接部件160彼此串联电连接。在另一实现方式中, 可再充电电池100可以彼此并联电连接。高容量可再充电电池模块可以利用多个彼此串联和/或并联电连接的可再充电 电池100形成。可再充电电池100可以具有圆柱形状、棱柱形状等等。在电池模块中,连接部件160可以通过电阻焊接连附至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优 选地,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由相同材料形成。例如,端子130和140均可以为铜,或者均可 以包括铜。在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由不同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可以允许使用简单的电阻焊 接工艺,因为采用其它方法可能难以将不同的金属彼此焊接在一起。为此,如果连接部件由 不同于正极端子和/或负极端子的材料形成,则连接部件与正极端子和/或负极端子的熔 点可能彼此不同,使得通过焊接将连接部件与端子彼此连附在一起变得困难。进一步,如果 不同的金属彼此接触,则电化腐蚀更可能在所述不同的金属之间发生,相应地,所述不同的金属之间的接触电阻可能会增加。 在根据当前示例实施例的电池模块200中,相邻可再充电电池100的第一端子130 和第二端子140可以互相靠近的方式布置。因此,连接部件160可以被焊接至一个可再充 电电池100的第一端子130和另一可再充电电池100的第二端子140。连接部件160通常可以是板形状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槽162形成在连接部件 160的两端,从而使固定件121和122的顶头部分121b和122b通过。连接部件160可以装 配在端子130的突起131与端子140的突起141之间。端子130的突起131、端子140的突 起141以及连接部件160可以彼此焊接在一起,从而在连接部件160与端子130、140之间 的接触区域处形成焊接部分165。连接部件160可以由与端子130和140相同的材料形成。 例如,连接部件160、一个电池的第一端子130以及相邻电池的第二端子140均可以是铜,或 者均可以包括铜。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端子130和140可以是铜,并且连接部件160也可以 是铜。在另一实现方式中,端子130和140可以是铝,并且连接部件160也可以是铝。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在端子130和140以及连接部件160由相同材料形成的情况 下,连接部件160可以通过激光焊接或电阻焊接容易地连附至这些端子。而且,在连接部 件160由具有高电导率和低电阻率的铜形成时,电阻可以被降低,使得电池模块200的总输 出提高。在连接部件160以及端子130和140通过焊接彼此连附在一起时,可以防止端子 130,140与连接部件160之间的接触电阻由于撞击或外部振动而增加。图6示出根据第三示例实施例的电池模块的局部截面图。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电池模块400可以包括多个可再充电电池300以及使可再充 电电池300电互连的各个连接部件170。除了第一端子180和连接部件170的结构之外,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电池模块400 可以具有与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电池模块200相同的结构。不再重复对与电池模块200 相同的元件的描述。第一端子180可以通过第一固定件121,例如铆钉电连接至电极组件110,并且固 定至盖板120。第一固定件121可以通过第一引线部件115电连接至电极组件110。如同第一示例实施例那样,一个可再充电电池300的第一端子180和与其邻近的 可再充电电池300的相邻第二端子140可以通过连接部件170彼此电连接。第一端子180 和第二端子140可以由相同材料形成,例如,第一端子180和第二端子140均可以是铜,或 者均可以包括铜。连接部件170可以由与第一端子180和第二端子140相同的材料形成。 连接部件170可以装配在第一端子180的突起181与第二端子140的突起141之间,并且 焊接至第一端子180的突起181和第二端子140的突起141。焊接部分175可以形成在端 子180、140与连接部件170之间的接触区域处。槽172,例如凹进可以形成在连接部件170 的底侧,从而接纳第一固定件121的顶头121b。槽172的顶表面可以覆盖顶头121b。第一端子180可以是板形状的,并且突起181可以形成在第一端子180的两侧端。 抗腐蚀层185可以例如通过诸如喷镀之类的沉积工艺形成在第一端子180与第一固定件 121之间的接触区域处。沉积工艺可以是例如气相沉积、溅射、电镀、非电镀等等。抗腐蚀层 185可以由电离倾向介于第一端子180的材料的电离倾向与第一固定件121的材料的电离 倾向之间的材料形成。通过使抗腐蚀层185与第一端子180之间的电离倾向差以及抗腐蚀层185与第一固定件121之间的电离倾向差均小于处于第一端子180与第一固定件121之间的电离倾向 差,可以减少在第一端子180和抗腐蚀电镀层185处发生的电化腐蚀。在一 种实现方式中,抗腐蚀层185可以通过喷镀形成在第一端子180上。因此,可 以避免在第一端子180与抗腐蚀层185之间形成缝隙,并且因此在可以进一步减少在第一 端子180处发生的电化腐蚀。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抗腐蚀层185可以不形成在连接部件170 与第一端子180之间的接触区域处。因此,连接部件170和第一端子180可以彼此直接接 触,使得连接部件170与第一端子180之间的电阻可以不会由于抗腐蚀层185而增加。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具体示例中,第一端子180由铜形成,第一固定件121由铝形 成,抗腐蚀层185由镍形成,镍具有介于铜与铝之间的电离倾向。由于镍在电离倾向方面大 于铜而小于铝,并且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因此它可以以稳定的方式减少腐蚀的发生。此处已经公开了示例实施例,并且尽管采用了特定术语,但是这些术语仅在一般 且描述性意义上被使用并被解释,并不用于限制的目的。例如,此处将特征描述成,由相对 于相邻接触特征的材料的特定材料形成。不过,这些特定材料可以是表面涂层。例如,连接 部件可以具有铜或含铜合金的涂层,而不是由含铜合金的铜形成。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将理解的是,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各种变化,而不偏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提出的本 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电池壳体;在所述电池壳体中的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 暴露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 将所述第一端子机械连接至所述电池的第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形成从所述 第一端子至所述第一电极的电通路的至少部分;以及抗腐蚀部件,提供从所述第一端子至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电通路,并且直接接触所述 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中的每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抗腐蚀部件防止所述第一端子直接 接触所述第一固定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具有由具有第一电离倾向的金属形成的表面, 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具有由具有第二电离倾向的金属形成的表面,并且 所述抗腐蚀部件具有由具有第三电离倾向的金属形成的表面,所述第三电离倾向介于 所述第一电离倾向与所述第二电离倾向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用作正极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在所述电池放电期间用作 阴极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形成所述第一端子的表面的金属是铜,并且形成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表面的金属是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铝,并且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电接触所述第一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形成所述抗腐蚀部件的表面的金属是 镍、不锈钢、镀镍铜、或者复合金属Al-CiuNi-Cu或Al-Ni。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用作负极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在所述电池放电期间用 作阳极端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形成所述第一端子的表面的金属是铝,并且形成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表面的金属是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 所述第一电极包括铜,并且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电接触所述第一电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形成所述抗腐蚀部件的表面的金属是 镍、不锈钢、镀镍铜、或者复合金属Al-CiuNi-Cu或Al-Ni。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抗腐蚀部件将所述第一端子与所 述第一固定部件隔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抗腐蚀部件与所述第一端子是一 体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抗腐蚀部件是沉积在所述第一端 子上的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抗腐蚀部件是在所述第一端子上 的镀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电极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电极和 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隔开。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是铆钉。
20.—种电池模块,包括第一电池;以及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池的第二电池,所述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中的每一个均包括电池壳体;在所述电池壳体中的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暴露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将所述第一端子机械连接至所述电池的第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形成从所述 第一端子至所述第一电极的电通路的至少部分;以及抗腐蚀部件,提供从所述第一端子至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电通路,并且直接接触所述 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中的每一个。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抗腐蚀部件防止所述第一端子直接接 触所述第一固定部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彼此串联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的第一 端子分别用作正极端子,并且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端子通过连接部件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池的负极端子,所述连接 部件焊接至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池的负极端子中的每一个。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端子的外表面、所述 第二电池的负极端子的外表面以及所述连接部件的外表面均由相同的金属形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池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件是铆钉,所述铆钉具有 由与所述正极端子的外表面不同的金属形成的外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可再充电电池和电池模块。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在所述电池壳体中的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暴露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部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将所述第一端子机械连接至所述电池的第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形成从所述第一端子至所述第一电极的电通路的至少部分;以及抗腐蚀部件,提供从所述第一端子至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电通路,并且直接接触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中的每一个。
文档编号H01M2/32GK102034954SQ20101029954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日
发明者卞相辕, 金成培 申请人:Sb锂摩托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