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5241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尤其是涉及通过按压操作能够开闭触点的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通过按压操作能够开闭触点的开关,例如,有如下的开关(参照专利文献1) OS卩,使柱塞40上下移动将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与可动接触片30的另一端缘部压接,并且,使之滑动移动,由此,使所述可动接触片30反转,使可动触点31与固定触点 26接触、分离的开关。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_3沈46号公报但是,如本申请附加的图22所示,在上述的开关中,螺旋弹簧50、50间的支点间距离较长,且处于水平分力成对偶的点对称的位置关系。因此,在柱塞40上作用以垂直轴心为中心的力矩,柱塞40与外壳60的内周面单向接触,操作感差,零件的寿命短。另外,在所述开关中,在背靠背配置的触点机构的中央配置有锁止销,因此,不能得到进深尺寸大、薄型的开关。此外,在所述开关中,利用组装到柱塞40内的螺旋弹簧50、50的弹力,在所述柱塞 40上作用以水平轴心为中心的力矩。因此,存在所述柱塞40产生微小的倾斜,触点压力产生偏移,用于确保触点均衡的设计作业繁杂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发明的开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感良好、零件的寿命长, 并且薄型且设计作业简单的开关。本发明的开关的包括支承端子,其安装于基座;可动接触片,其由弯曲为截面大致J字形状的带状导电材料构成,在一端部具有可动触点,并且,使中间部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支承端子的转动用承受部;柱塞,其上下可移动地被收纳于将外壳与所述基座嵌合而形成的内部空间内;螺旋弹簧,其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柱塞,通过使柱塞上下移动,使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部与可动接触片的另一端缘部压接且滑动移动,由此,使所述可动接触片反转而使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分离,在所述基座上将一对可动接触片分别配置于所述基座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两侧且所述一对可动接触片的轴心沿基座长度方向的轴心而平行。根据本发明,以垂直轴心为中心的大的力矩不会作用于柱塞,因此,所述柱塞不会与外壳的内周面单向接触,可获得操作感良好,零件寿命长的开关。另外,在锁止销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配置有可动接触片,因此,可得到进深尺寸短, 薄型的开关。另外,由于以水平轴心为中心的大的力矩不作用于柱塞,因此,所述柱塞不会发生倾斜,触点压力不会发生偏移。因此,不需要用于确保触点平衡的设计作业,可获得设计作业简单的开关。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构成,具有锁止销,其下端部可转动地支承于基座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且其上端部可滑动地与设置于柱塞的侧面中央的凸轮槽抵接,通过使所述柱塞上下移动,使所述锁止销的上端部沿所述凸轮槽滑动。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锁止销的上端部与柱塞的凸轮槽卡止,可获得交替型的开关。作为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一对可动接触片的可动触点分别配置于在一对支承端子上设置的转动用承受部的外侧。根据本实施方式,一对可动触点配置于离开的位置,因此,可得到绝缘性高的开关。作为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将一对可动接触片的可动触点分别配置在一对支承端子上设置的转动用承受部的内侧。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将一对可动接触片的可动触点分别配置在一对支承端子上设置的转动用承受部的同一方向的一侧。作为本发明的不同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利用突设于基座的上面缘部的限位用突部,对支承端子的设置有转动用承受部的立起片进行限位。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如下效果,S卩、可获得支承端子的设置有转动用承受部的立起片被限位,组装精度提高,在动作特性上没有偏差的开关。


图1 (A)及图1⑶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及部分剖面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图1所示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4(A)、4 (B)是图2所示的柱塞的立体图;图5(A)、5 (B)是图1所示的开关的正面剖面图、侧面剖面图;图6 (A)、6 (B)是表示操作过程的放大剖面图;图7 (A) ,7(B)是表示与图6 (A)、6 (B)连续的操作过程的放大剖面图;图8是表示与图7(A)、7⑶连续的操作过程的放大剖面图;图9㈧、9⑶是表示与图8连续的操作过程的放大剖面图;图10(A)、1(KB)是表示与图9连续的操作过程的放大剖面图;图11 (A)、11(B)、11(C)是用于说明扭矩的作用的剖面图;图12(A)及图12(B)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及部分剖面立体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图12所示的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15(A)、15 (B)是图13所示的柱塞的立体图;图16 (A)、16⑶是表示操作过程的放大剖面图;图17(A)、17⑶是表示与图16(A)、16⑶连续的操作过程的放大剖面图18是表示与图17连续的操作过程的放大剖面图;图19(A)、19⑶是表示与图18连续的操作过程的放大剖面图;图20㈧>20 (B)是表示与图19(A)、19⑶连续的操作过程的放大剖面图;
图21 (A)、21 (B)、21 (C)是表示本发明的开关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横向剖面图及纵向剖面图;图22㈧>22 (B) ,22(C)是表示现有例的开关的横剖面图及纵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基座11、环状筋12、限位用突部13、卡止用爪部14、轴孔16、17、18、压入用方孔20、触点机构21、支承端子23、立起片24、转动用承受部25、固定触点端子26、固定触点27、压入用舌片30、可动接触片31、可动触点32、滑动用舌片33、宽度狭窄部35、锁止销36、上端部37、下端部40、柱塞41、操作部42、轴部43、凸轮槽50、螺旋弹簧51、一端部52、另一端部60、外壳61、操作孔64、挡块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图1 图21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 图1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由基座10、安装于上述基座10的两组触点机构20、20、具备一对螺旋弹簧50、50及锁止销35且操作上述触点机构20、20的柱塞 40、与上述基座10嵌合而覆盖上述触点机构20、20且支承上述柱塞40使其可上下移动的外壳60构成。如图2所示,上述基座10沿其上面圆周边缘部突设有环状筋11,并且,在上述环状筋11的上端缘部突设有两对限位用突部12。另外,在上述环状筋11的侧面向侧方突设有卡止用爪部13,并且,在上述卡止用爪部13、13之间设置有轴孔14。另外,在上述基座10 的底面缘部,向下方侧突设有用于与未图示的连接器连接的卡合用爪部15。而且,在上述基座10的上述环状筋11内,设置有用于分别压入后述的支承端子21、固定触点端子25的压入用方孔16、17,并且,设置有用于压入上述固定触点端子25的压入用舌片27的压入用方孔18。触点机构20由支承端子21、固定触点端子25及可动接触片30构成。上述支承端子21由弯曲成截面为L字形状的导电材料构成,将从其上端部延伸的立起片23的前端缘部切口而形成转动用承受部24。而且,将上述支承端子21的下端部压入上述基座10的压入用方孔16进行组装。由此,立起片23的两侧缘部被上述基座10的限位用突部12限位 (图 1(B))。固定触点端子25弯曲成截面大致L字形状,并且,在其一端部设置有固定触点沈, 并且从其一端部的两侧缘部延伸有压入用舌片27。而且,将上述固定触点端子25的下端部及上述压入用舌片27分别压入上述基座10的方孔17、18进行组装。可动接触片30由弯曲为截面大致J字形状的带状导电材料构成,在其一端部设置有可动触点31,另一方面,在其另一端部的前端面切出滑动用舌片32。而且,上述可动接触片30通过使将其两侧缘部切口而形成的宽度狭窄部33与上述支承端子21的转动用承受部M卡合,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图1 (B))。锁止销35通过将棒状金属材料的两端部分别向相反方向弯曲,从而分别形成上端部36、下端部37。如图2所示,柱塞40具有与上述基座10的上面重合的平面形状,从其上面中央部突设有操作部41。另外,如图4所示,上述柱塞40在其正面及背面,以点对称的方式形成轴部42,以使从侧方插入螺旋弹簧50、50并支承螺旋弹簧50、50。另外,上述柱塞40在其外侧面中央形成有凸轮槽43。上述凸轮槽43用于经由上述锁止销35对上述柱塞40在规定的位置进行锁止。另外,上述柱塞40在其下面与上述轴部42平行地突设有按压用突部 45。而且,将上述螺旋弹簧50插通上述轴部42时,使其一端部与形成于上述柱塞10的顶面的限位用台阶部46卡合,防止螺旋弹簧50空转。如图2所示,外壳60具有与安装上述触点机构20、20及上述柱塞40的基座10的外周部可嵌合的箱形状,在设置于其上面中央的操作孔61的开口缘部设置有环状台阶部 62。另外,上述外壳60在其下方开口缘部以相对的方式设置有卡合孔63,并且,在其相对的内侧面分别设置有挡块64(图6)。而且,在组装本实施方式的开关时,向基座10的方孔16、17、18分别压入支承端子 21及固定触点端子25、压入用舌片27。由此,支承端子21的立起片23的两侧缘部与基座 10的限位用突部12抵接而被限位。接着,可动接触片30的宽度狭窄部33与上述支承端子21的转动用承受部M卡合,并且,向上述基座10的轴孔14插入锁止销35的下端部37。 然后,经由未图示的夹具使上述可动接触片30、30及上述锁止销35立起。另一方面,将在轴部42插通有螺旋弹簧50的柱塞40的操作部41插入外壳60的操作孔61而进行组装。接着,将上述外壳60从上方安装于基座10,使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与可动接触片30的滑动用舌片32抵接,并且,将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与柱塞40的凸轮槽43卡合。然后,将外壳60的卡合孔63与基座10的卡止用爪部13卡合,由此,组装作业结束。下面,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6 (A)所示,在操作前,利用螺旋弹簧50的弹力向上方对柱塞40施力。 另一方面,上述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压下可动接触片30的滑动用舌片32。因此,上述可动接触片30的一端部与突设于外壳60的内侧面的挡块64的下端部抵接而被限位,不会脱落。这时,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位于柱塞40的凸轮槽43的初始区域44a。于是,当按压上述柱塞40的操作部41时,螺旋弹簧50挠曲,并且,其一端部51在可动接触片30的滑动用舌片32上滑动,向拉起上述可动接触片30的方向施力。然后,按压用突部45压下可动接触片30的一端部。这时,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从凸轮槽43的初始区域4 在第一、第二倾斜槽44b、Mc中移动(图6(B))。另外,通过按压柱塞40的操作部41,当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越过规定的位置时,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向压倒可动接触片30的方向施力。因此,可动接触片30以转动用承受部M为支点进行瞬间转动,可动触点31与固定触点沈接触(图7(A))。其次,将柱塞40的操作部41压入到最下位(图7 (B)),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到达第三倾斜槽44d。然后,当解除柱塞40的按压时,利用螺旋弹簧50的弹力向上方按压柱塞40,而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在锁止位置Me卡止(图8),限制柱塞40向上方的复位, 成为锁止状态。因此,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以压倒可动接触片30的方式继续施力,可动触点31继续与固定触点沈接触。再次,在解除上述的锁止状态(图8)的情况下,通过将柱塞40的操作部41更深地向下按压(图9㈧),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从锁止位置44e向第四倾斜槽44f移动,解除锁止状态。接着,当解除向上述操作部41的按压时,螺旋弹簧50向压倒可动接触片30 的方向施力,将柱塞40向上方按压(图9(B))。因此,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通过第五倾斜槽44g返回第一倾斜槽44b。另外,柱塞40自动复位到原位置时,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 从规定的位置向拉起可动接触片30的方向施力,可动接触片30以转动用承受部M为支点进行瞬间转动,可动触点31从固定触点沈离开(图10(A))。另外,可动接触片30转动,其一端部与柱塞40的按压用突部45抵接后,与设置于外壳60的内侧面的挡块64抵接而被限位。然后,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返回到初始区域44a(图10(B))。根据本实施方式,有如下优点如图11㈧所示,即使螺旋弹簧50的水平分力 F2(图11(B)、图11(C))与图22所示的现有例的水平分力Fl (图22)相等,本申请的螺旋弹簧50的支点间距离L2(图11(A))也比现有例的支点间距离Ll (图22)短。因此,柱塞 40所负荷的以垂直轴心为中心的扭矩较小,所以上述柱塞40不会与外壳60的内侧面单向接触,能够获得操作感良好的开关。第二实施方式如图12 图15所示,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不同点是,
7在成为转动支点的转动用承受部M的内侧分别配置了可动接触片30、30的可动触点31、 31。其它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同一部分附带有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另外,当然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突设于基座10的环状筋11的上端缘部突设有限位用突部12,对支承端子21的立起片23进行限位。下面,如图16 图20所示,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开关的操作方法。首先,如图16 (A)所示,在操作前,利用螺旋弹簧50的弹力向上方对柱塞40施力。 另一方面,上述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压下可动接触片30的滑动用舌片32。因此,上述可动接触片30的一端部与突设于外壳60的内侧面的挡块64的下端部抵接而被限位,不会脱落。这时,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位于柱塞40的凸轮槽43的初始区域44a。于是,当按压上述柱塞40的操作部41时,螺旋弹簧50挠曲,并且,其一端部51在可动接触片30的滑动用舌片32上滑动,向拉起上述可动接触片30的方向施力。而且,按压用突部45压下可动接触片30的一端部。这时,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从凸轮槽43的初始区域4 在第一、第二倾斜槽44b,44c中移动(图16(B))。另外,通过按压柱塞40的操作部41,当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越过规定位置时,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向压倒可动接触片30的方向施力。因此,可动接触片30以转动用承受部M为支点进行瞬间转动,可动触点31与固定触点沈接触(图17(A))。接着,将柱塞40的操作部41压到最下位(图17 (B)),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到达第三倾斜槽44d。然后,当解除柱塞40的按压时,利用螺旋弹簧50的弹力柱塞40被推向上方,但是,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在锁止位置Me卡止(图18),限制柱塞40向上方的复位,成为锁止状态。因此,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以压倒可动接触片30的方式继续施力, 可动触点31与固定触点沈继续接触。接着,在解除上述的锁止状态(图18)的情况下,通过将柱塞40的操作部41更深地向下按压(图19 (A)),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从锁止位置44e向第四倾斜槽44f移动,解除锁止状态。接着,当解除向上述操作部41的按压时,螺旋弹簧50向压倒可动接触片30 的方向施力,同时将柱塞40向上方按压(图19(B))。因此,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通过第五倾斜槽44g向第一倾斜槽44b复位。另外,柱塞40自动复位到原位置时,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51从规定位置向拉起可动接触片30的方向施力,可动接触片30以转动用承受部M 为支点进行瞬间转动,可动触点31从固定触点沈离开(图20(A))。另外,可动接触片30 进行转动,其一端部与柱塞40的按压用突部45抵接后,与设置于外壳60的内侧面的挡块 64抵接而被限位。然后,锁止销35的上端部36复位到初始区域44a(图20(B))。如图21的概略图面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本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是将可动接触片30、30的可动触点31、31配置于成为转动支点的立起片23 的转动用承受部(未图示)的同一方向一侧的情况。其它与前述实施方式大致同样,因此,对于同一零件附加同样的符号,省略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其优点为能够从同一方向将螺旋弹簧50、50组装到柱塞40上, 组装性良好。工业上的可应用性在本发明的开关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柱塞40的按压用突部45,如果不需要也可以不设置。
另外,本发明不仅限于需要锁止销的交替型的开关,也可以适用于不需要锁止销的瞬间型的开关。
权利要求
1.一种开关,其包括支承端子,其安装于基座;可动接触片,其由弯曲为截面大致J字形状的带状导电材料构成,在一端部具有可动触点,并且,使中间部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支承端子的转动用承受部;柱塞,其上下可移动地被收纳于将外壳与所述基座嵌合而形成的内部空间内;螺旋弹簧,其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柱塞,通过使所述柱塞上下移动,使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部压接于所述可动接触片的另一端缘部且滑动移动,由此,使所述可动接触片反转而使所述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分离,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上将一对可动接触片分别配置于所述基座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两侧且所述一对可动接触片的轴心沿基座长度方向的轴心而平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具有锁止销,其下端部可转动地支承于基座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且其上端部可滑动地与设置于柱塞的侧面中央的凸轮槽抵接,通过使所述柱塞上下移动,使所述锁止销的上端部沿所述凸轮槽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一对可动接触片的可动触点分别配置于在一对支承端子上设置的转动用承受部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一对可动接触片的可动触点分别配置于在一对支承端子上设置的转动用承受部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一对可动接触片的可动触点分别配置于在一对支承端子上设置的转动用承受部的同一方向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利用突设于基座的上面缘部的限位用突部,对支承端子的设置有转动用承受部的立起片进行限位。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利用突设于基座的上面缘部的限位用突部, 对支承端子的设置有转动用承受部的立起片进行限位。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利用突设于基座的上面缘部的限位用突部, 对支承端子的设置有转动用承受部的立起片进行限位。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利用突设于基座的上面缘部的限位用突部, 对支承端子的设置有转动用承受部的立起片进行限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感良好、零件的寿命长,并且薄型、设计作业简单的开关。本发明的开关通过使柱塞(40)上下移动,将螺旋弹簧(50)的一端部与可动接触片(30)的另一端缘部压接,并且,使之滑动移动,由此,使所述可动接触片(30)反转,使可动触点(31)与固定触点(26)接触、分离。尤其是在基座(10)上将一对可动接触片(30、30)分别配置于所述基座(1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两侧且其轴心沿着基座(10)的长度方向的轴心而平行。
文档编号H01H13/12GK102169770SQ20101052679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6日
发明者清野泰弘, 鸣尾俊博 申请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