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216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Usb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SB连接器,特别是一种USB 3. 0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下称USB)连接器是一种可同时传输信号与电能的连接器。常见的 USB 2.0连接器具有四根端子,分别为一电源端子、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及一接地端子。随着 对于传输速度的需求的提高,从业者进一步开发制定出USB 3.0标准,其在已有规格上增 加一排端子。综合来说,USB 3. 0连接器主要包括一绝缘本体、前述用于与USB 2. 0的A型插头 相对接的旧有的四根端子、新增的五根端子,及一遮蔽壳体。随着端子数量的增加,USB 3.0 连接器对于端子组装定位精度的要求更高,且组装程序更加繁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 第M343956号及第M370859号分别针对端子安装结构提出改良方案,但改良效果皆十分有 限。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确保连接器组装定位精度的USB连接器。本实用新型USB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多个端子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及所 述端子之外的一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主体部、由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的一舌板, 及在所述舌板上相间隔排列且贯穿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子槽,所述舌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 相反的一第二表面;所述端子为四根符合USB 2. 0标准且插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中的第一 端子,及五根与所述第一端子共同配合而符合USB 3. 0标准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无 空隙地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舌板及主体部之内。较佳地,所述第二端子埋入射出成型以与所述绝缘本体结合。较佳地,每一第二端子具有外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舌板的第二表面的一第二接 触段、穿出所述主体部的一第二焊接段,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接触段以及第二焊接段之间 的一第二连接段。较佳地,每一第一端子槽具有较远离所述主体部且连通所述舌板的第一表面与第 二表面的一贯通段、邻近所述主体部并由所述第二表面凹陷而形成的一容置段,及贯穿所 述主体部的插孔。较佳地,每一第一端子具有容置于相应的第一端子槽的贯通段且略凸出于所述第 二表面的一第一接触段、穿设所述插孔且平贴于所述第一端子槽的容置段槽底的一第一连 接段,及由所述连接段垂直延伸的一第一焊接段。本实用新型USB连接器,包含包括一主体部及一由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的 一绝缘本体、数根端子及包覆所述绝缘本体及所述端子的一遮蔽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舌板上相间隔排列且贯穿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子槽;所述端子为四根符合USB 2. 0标准且 插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中的第一端子,及五根与所述第一端子共同配合而符合USB 3.0标
3准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以埋入射出成型与所述绝缘本体结合。较佳地,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相互嵌设定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使第二端子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之内,再将第一 端子插置于第一端子槽中,减少组装程序且提高定位精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USB连接器的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所述实施例中,绝缘本体与第二端子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一侧剖视图,说明所述第二端子埋入所述绝缘本体。图中1.绝缘本体;11.主体部;12.舌板;121.第一表面;122.第二表面;13.第 一端子槽;131.贯通段;132.容置段;133.插孔;2.第一端子;21.第一接触段;22.第一 焊接段;23.第一连接段;3.第二端子;31.第二接触段;32.第二焊接段;33.第二连接段; 4.遮蔽壳体;5. USB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USB连接器5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绝缘本体1、四根 第一端子2、五根第二端子3及一遮蔽壳体4。绝缘本体1包括一主体部11、由主体部11向前延伸的一舌板12,及在舌板12上 相间隔排列且贯穿主体部11的第一端子槽13。舌板12具有一第一表面121、相反的一第 二表面122。每一第一端子槽13具有较远离主体部11且连通舌板12的第一表面121与第 二表面122的一贯通段131、邻近主体部11且由第二表面122凹陷而形成的容置段132,及 贯穿主体部11的插孔133。所述四根第一端子2符合USB 2. 0标准,分别插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13中而与绝 缘本体1相互嵌设定位,分别为一电源端子、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及一接地端子。每一第一端 子2具有容置于相应的第一端子槽13的贯通段131且略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122的一第 一接触段21、穿设所述插孔133且平贴于所述第一端子槽13的容置段132槽底的一第一连 接段23,及由所述第一连接段23垂直延伸的一第一焊接段22。参阅图2、图3及图4,所述第二端子3与第一端子2共同配合而符合USB 3. 0标 准。第二端子3无空隙地埋入绝缘本体1的舌板12及主体部11之内。在本实施例中,第 二端子3埋入射出成型(insert molding)以与绝缘本体1结合。每一第二端子3具有外 露于绝缘本体1的舌板12的第二表面122的一第二接触段31、穿出主体部11的一第二焊 接段32以及连接于第二接触段31以及第二焊接段32之间的一第二连接段33。遮蔽壳体 4为金属材质,包覆于绝缘本体1及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之外。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第二端子3以例如埋入射出成型的方式无空隙地埋设于 所述绝缘本体1之内,组装时仅需将四根第一端子2插置于第一端子槽13中,减少组装程 序且提高定位精度,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
4围,即,凡依照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 饰,皆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USB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多个端子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及所述端子之外的一遮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主体部、由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的一舌板,及在所述舌板上相间隔排列且贯穿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子槽,所述舌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相反的一第二表面;所述端子为四根符合USB 2.0标准且插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中的第一端子,及五根与所述第一端子共同配合而符合USB 3.0标准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无空隙地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舌板及主体部之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以埋入射出成型与 所述绝缘本体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端子具有外露于所述绝 缘本体的舌板的第二表面的一第二接触段、穿出所述主体部的一第二焊接段,以及连接于 所述第二接触段以及第二焊接段之间的一第二连接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端子槽具有较远离所述 主体部且连通所述舌板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一贯通段、邻近所述主体部并由所述第二 表面凹陷而形成的一容置段,及贯穿所述主体部的插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一端子具有容置于相应的 第一端子槽的贯通段且略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一第一接触段、穿设所述插孔且平贴于所 述第一端子槽的容置段槽底的一第一连接段,及由所述连接段垂直延伸的一第一焊接段。
6.一种USB连接器,包含包括一主体部及一由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的一绝缘本 体、数根端子及包覆所述绝缘本体及所述端子的一遮蔽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舌板上相 间隔排列且贯穿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子槽;所述端子为四根符合USB 2. 0标准且插置于所 述第一端子槽中的第一端子,及五根与所述第一端子共同配合而符合USB 3.0标准的第二 端子,所述第二端子以埋入射出成型与所述绝缘本体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USB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与所述第一端子之 间相互嵌设定位。
专利摘要一种USB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四根第一端子、五根第二端子及一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主体部、一由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及在所述舌板上相间隔排列且贯穿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子槽,所述舌板具有一第一表面、相反的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端子符合USB 2.0标准,插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槽中。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共同配合而符合USB 3.0标准,无空隙地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舌板及主体部之内。遮蔽壳体则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及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之外。本USB连接器减少了组装程序且可以提高连接器组装定位精度。
文档编号H01R13/40GK201754435SQ20102010082
公开日2011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5日
发明者邵明波, 陈冠吾, 马学东 申请人:贝尔威勒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