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头和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6899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头和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头和插座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防脱落插头和插座,具体指一种插头上的插脚和插座上 的插孔能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头和插座。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插头插座、尤其是应用在建筑、装潢等工作场所的插头插座,由于施工 位置离插座所在位置较远,在拖拽电源线的时候很容易将插头从插座内拽出,导致工作 的中断;此时再回到插座位置将插头插入,需要行走较远的距离,比较麻烦。[0003]为此,人们研制了防脱落插头插座。例如公告号为CN101154778A所公开的 《防脱落的电源插头插座组》,该插头插座组包括外壳和枢设在外壳内的二电源插脚;其中所述电源插脚从外壳延伸出一插接段,该二插脚于该外壳两相对侧各背向突出有一 按压部,并且该二插脚间还设置至少一弹簧;各插脚内还包覆有导电铜片,导电铜片延 伸出插脚外形成导电端,并且导电端与插座上插孔的形状呈相互呼应锯齿状凹凸。通过 插脚和插孔内锯齿状结构的配合,来防止插头脱离插座,防脱落效果好。但是在使用一 段时间插头插脚与插座插孔的配合会松弛,接触不良,从而导致插头、插座在工作时会 发热,使用不安全。发明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插头上的插脚 和插座上的插孔能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头和插座,从而避免由配合松弛所引起的发热现象。[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 头,包括插头本体,多个导电插脚固定在所述插头本体内并部分外露出插头本体与插座 相对应的接合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包括本体外壳和能相对该本体外壳位移且 与所述本体外壳之间始终具有相互背离趋势的按压部,所述的多个导电插脚中至少一个 插脚设置在所述的按压部上,同时在该按压部上还设置有头部呈钩状的上拉钩,且该上 拉钩的头部也外露出插头本体的接合面。[0006]按压所述的按压部可使按压部相对本体外壳位移,在撤消施加在按压部上的力 后,按压部的复位以及按压部与壳体之间的背离可以通过在按压部和壳体之间设置弹性 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采用自身具有弹性的材料来制备按压部和本体外壳并配合结构上 的设计来实现。[0007]所述的按压部与本体外壳之间可以设有弹簧,该按压部包括成为插头本体外壳 一部分的旋转块和与该旋转块相连接的位于所述本体外壳的空腔中的力臂,该力臂中部 轴接在所述的空腔内,上部连于所述弹簧的一端,而下部则与设置在所述按压部上的插 脚和上拉钩相固定。[0008]所述的本体外壳内固定有与所述的按压部相对应的固定块,该固定块的下部与旋转块下表面一起形成插头本体的接合面,该固定块的中部与力臂相轴接,该固定块的 上部则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所述的插脚可以有三个,设置在所述按压部上的插脚为该插头的地线插脚。对于有三个插脚的插座,较好的,所述的上拉钩与该地线插脚可以制成一体 件。所述的按压部与本体外壳之间设有弹簧,该按压部还可以包括成为插头本体外 壳一部分的旋转块和与该旋转块相固连并位于本体外壳内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供所 述弹簧一端坐落的凹槽,并且设置在所述按压部上的插脚和上拉钩固定在该滑块上。所述插脚可以有四个,并且该四个插脚两两呈“八”字形分布,其中两个设置 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的凹槽和上拉钩位于该两插脚之间。为了方便滑块的滑动和导向,所述的本体外壳内侧壁上还具有导向所述滑块的 凸部。所述的按压部也可以设计成如下的结构它的上部中空而形成倒U形筋,该按 压部的下部中间具有一间隙而使该按压部的下部分离成两相互背离的按压块,所述的设 置在按压部上的插脚和上拉钩分别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按压块上。与上述方案中的插头相插接的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在该插 座本体与所述插头本体相对应的接合面上设有能容置各所述导电插脚的多个插孔,其特 征在于在所述的插座本体的接合面上还开有辅助插孔,对应该辅助插孔的插座本体内 设有与所述上拉钩相钩合的下拉钩。所述的辅助插孔与所述多个插孔中的地线插孔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按压部和本体外壳设置为始终具有相互背离趋 势的配合关系,不仅可使按压部在按压后复位,而且能使按压部和本体外壳之间始终具 有外张的趋势,因此设置在按压部和本体外壳上的插脚也具有外张的趋势,这样插头上 的插脚与插座上的插孔贴合紧密,即使在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后,插脚与插孔也不会出现 松弛的配合现象,有效避免了由于插脚和插孔配合松弛所引起的发热现象,使用更安 全;同时在设置在插头本体上的上拉钩和设置在插座本体上在下拉钩的配合下,即使有 误操作或有外力拖拽的情况下,插头和插座也不会相互脱离。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插头和插座处于工作状态);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插头和插座处于欲脱离状态);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插座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沿图1中A-A线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半剖视结构示意图(插头和插座处于工作状态);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半剖视结构示意图(插头和插座处于欲脱离状 态);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装配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去除按压部壳体后);图8为沿图7中B-B线的剖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 例3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该实施例为二相三线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头和插座,其包 括插头本体1,包括本体外壳11,旋转块111位于壳体11的前下部,为构成壳体 11的一部分;本体外壳空腔12的后壁上设有固定块13,力臂14的中部轴设在固定块13 上,如图4所示,弹簧15的两端抵触在力臂14的上部与固定块的上部之间,力臂14的 下端固定连接旋转块111 ;力臂14与旋转块111构成本实施例的按压部;三个插脚,其中地线插脚21的上端穿过旋转块111固定在力臂14上,地线插脚 21外露出插头本体1的部分呈“L”型,即本实施例中的地线插脚与上拉钩制成一体; 另外两个插脚22呈片状,且相互之间呈“八”字形设置;插座本体3,如图3所示,设有容置三个插脚的插孔和辅助插孔;如图1和图2 所示,辅助插孔与地线插孔31的下方设有倒“L”型下拉钩33,能与插头上的地线插脚 相配合勾合;另两个插孔32相互呈“八”字形设置,位置分布与插头上的另两个插脚相 对应,以供另两插脚插入其内。使用时,向内按压旋转块111,带动力臂沿轴16转动,从而使地线插脚21的下 端顺时针转动,如图2所示,此时可将插脚插入到插座本体内的插孔内。插头和插座插 好后,撤掉按压旋转块111的力,在弹簧15的作用下,力臂14沿轴16逆时针转动,地 线插脚21勾住下拉钩33。此时,如果不按压旋转块111,在地线插脚21与下拉钩33的 配合下,即使再大的力也不会将插头中插座内拔出;同时,固定另外两个插脚22的插头 本体在弹簧15的作用下,稍微具有向外的张力,使得插脚22与容置其的插孔呈紧密的贴 合状态,有效避免了插脚与插孔松弛后所引起的发热现象,使用更加安全。实施例2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插头插座为三相四线插头插座,其包括插头本体4,具有本体外壳41,推块411位于本体外壳41的后上部,为构成本 体外壳41的一部分;本体外壳的空腔42内设有滑块43,滑块43能滑动地位于内腔42的 底面上并固定连接推块411 ;本体外壳的内壁上还设有导向滑块的凸部412。两个插脚5 设置在滑块43上,并且该二个插脚5呈“八”字形排列。如图5和图6所示,位于该 二个插脚5之间、在滑块43上还设有“L”型上拉钩44,上拉钩44部分位于插头本体4 内,其上拉钩外露出插头本体4。滑块43上还设有凹槽431,弹簧45设置在该凹槽431 内并抵触在壳体内腔42的壁上。上述推块411和滑块43构成本实施例的按压部。如图5至图7所示,该插头和插座的剖视部分和未剖视部分可以沿其中线对称设 置,此时弹簧15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对称滑块的凹槽内;也可以将未剖视部分设计为常 规结构。插座本体6,其内设置有与四个插脚5相适配的插孔61和辅助插孔63 ;如图5 和图6所示,在辅助插孔63内设有倒“L”型下拉钩62,下拉钩62的下端固定在插座 本体的壁上。[0039]使用时,按压推块411,滑块43在推块411的带动下挤压弹簧45并带动上拉钩 44 一起滑动,如图6所示,此时可顺利地将插脚插入到插孔61内。撤消施加在推块411 上的按压力,在弹簧45弹力的作用下,滑块43反向滑动,带动上拉钩44反向运动勾住 设置在插孔61内的下拉钩62,如图5所示。如果插座上对称设置有两个上拉钩,可对向 挤压滑块,从而将插头插入到插座内。插头插入插座后,在弹簧45的作用下,呈“八” 字形排列的插脚受到挤压,紧紧贴合在插孔的壁上,不会出现插脚与插孔松弛的现象, 避免了由于插孔61和插脚5配合不紧密所引起的发热,使用更加安全;同时由于上拉钩 44与下拉钩62的配合,如果不按压推块411,即使再大的外力也不会将插脚5从插孔61 内拔出。[0040]实施例3[0041]如图9所示,该实施例为采用塑料材质制备的、两个插脚的插头和插座组,其 包括[0042]插头本体7,具有本体外壳71,按压部72的上部设置的本体外壳71的空腔内, 按压部的上部中空形成倒U形筋;按压部72的下部外露出本体外壳71,并且按压部的下 部中间具有一间隙711从而使该按压部的下部分离成两块相互背离的按压块712 ;该两个 按压块712的下表面构成该插头本体与插座的接合面;两个插脚8分别设置在两个按压块 712上。两个“L”形上拉钩72分别贴合着两个插脚8设置在各对应的按压块712上, 并且上拉钩72的钩部外露出插头本体与插座相对应的接合面。[0043]插座(图中未示出),其上设有两个插孔,插孔的开口较大。[0044]使用时,手捏住两个按压块712向内挤压,将插脚8和上拉钩712插入到插座上 的插孔内,然后松开施加在按压块上的力,两个按压块712在塑料自身所具有的弹性作 用下外张,此时,两个上拉钩712分别勾在插座的结合面板上,而插脚则会在该外张力 的作用下紧紧贴合在插孔的壁上。[0045]本实施例中未涉及的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多个导电插脚固定在所述插头本体 内并部分外露出插头本体与插座相对应的接合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包括本体 外壳和能相对该本体外壳位移且与所述本体外壳之间始终具有相互背离趋势的按压部, 所述的多个导电插脚中至少一个插脚设置在所述的按压部上,同时在该按压部上还设置 有头部呈钩状的上拉钩,且该上拉钩的头部也外露出插头本体的接合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按压部与本 体外壳之间设有弹簧,该按压部包括成为插头本体外壳一部分的旋转块和与该旋转块相 连接的位于所述本体外壳的空腔内的力臂,该力臂中部轴接在所述的空腔内,上部连于 所述弹簧的一端,而下部则与设置在所述按压部上的插脚和上拉钩相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外壳内 固定有与所述的按压部相对应的固定块,该固定块的下部与旋转块下表面一起形成插头 本体的接合面,该固定块的中部与力臂相轴接,该固定块的上部则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 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头,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插脚有三个,设置在所述按压部上的插脚为该插头的地线插脚,所述的上拉钩与该 地线插脚制成一体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与本体 外壳之间设有弹簧,该按压部包括成为插头本体外壳一部分的推块和与该推块相固连并 位于本体外壳内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供所述弹簧一端坐落的凹槽,并且设置在所述 按压部上的插脚和所述上拉钩固定在该滑块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有四个, 并且该四个插脚两两呈“八”字形分布,其中两个插脚设置在所述的滑块上,所述的凹 槽和上拉钩位于该两插脚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外壳 内侧壁上还具有导向所述滑块的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的上部 中空形成倒U形筋,按压部的下部中间具有一间隙从而使该按压部的下部分离成两相互 背离的按压块,所述的设置在按压部上的插脚和上拉钩分别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按压块 上。
9.一种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相插接后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在 该插座本体与所述插头本体相对应的接合面上设有能容置各所述导电插脚的多个插孔,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插座本体的接合面上还开有辅助插孔,对应该辅助插孔的插座本 体内设有与所述上拉钩相钩合的下拉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插孔与 所述多个插孔中的地线插孔相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多个导电插脚固定在所述插头本体内并部分外露出插头本体与插座相对应的接合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包括本体外壳和能相对该本体外壳位移且与所述本体外壳之间始终具有相互背离趋势的按压部,所述的多个导电插脚中至少一个插脚设置在所述的按压部上,同时在该按压部上还设置有头部呈钩状的上拉钩,且该上拉钩的头部也外露出插头本体的接合面。同时还提供一种与上述插头相匹配的紧密接触的防脱落插座,其插座本体内设有与所述上拉钩相钩合的下拉钩。本实用新型插接方便,插头和插座在不会因为拖拽的拉力而脱开或松弛,同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插脚和插孔的贴合更紧密,有效避免了插脚、插孔松弛配合所带来的发热现象,使用更安全。
文档编号H01R13/193GK201805051SQ20102021485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日
发明者葛明坤 申请人:葛明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