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二次电池用充放电试验装置的夹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347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型二次电池用充放电试验装置的夹紧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形成为板状的薄型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试验装置中使用的电极端子的夹紧机构。
背景技术
形成为图23以及图M所示的板状的薄型二次电池1被利用在很多技术领域中, 该薄型二次电池1成为一组薄片状的电极端子5、7从扁平的壳体3向一个方向突出的构造。而且,与以往的二次电池相同,该薄型二次电池1也是,在从工厂生产后进行多次充放电试验的质量检测之后,其中的合格品被半充电后作为产品出货。图25示出了日本特开2000-58135号公报公开的薄型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试验装置,该充放电试验装置9具备充放电用架台13,悬垂状地具备与薄型二次电池1的电极端子5、7连接的夹式连接端子11群;接触件支撑体17,与所述连接端子11群对置配置,用于支撑与各连接端子11接触/分离的接触件15群;支撑体进退机构19,使所述接触件支撑体17在规定方向上进退,使相互对应的连接端子11以及接触件15接触/分离;以及充放电电源21,与所述接触件15群分别连接,因此,通过该充放电试验装置9能够一次对多个薄型二次电池1进行充放电试验。此外,在日本特开2004-319334号公报中公开了薄型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及其检测系统,该系统具有电池收纳容器,在形成于底板的多个插通孔中分别插入薄型二次电池的电极端子,在一定方向上收纳、配置多个薄型二次电池;以及夹紧机构,夹紧从所述电池收纳容器的插通孔突出的各电极端子;在所述电池收纳容器中收纳、配置多个薄型二次电池后,通过第一动作(升降)机构使夹紧机构接近电池收纳容器,此后,利用第二动作(升降) 机构,使夹紧机构夹紧各电极端子。而且,所述充放电试验装置9虽然能够一次对多个薄型二次电池1进行充放电试验,但是将薄型二次电池1 (电极端子5、7)向多个夹式连接端子11群进行安装很繁琐。而且,由于具备连接端子11群的充放电用架台13与充放电试验装置9组装为一体,所以已经被指出过存在充放电试验受到场所的限制并且整个装置大型化的缺点。此外,日本特开2004-319334号公报公开的现有例中虽然也能够一次对多个薄型二次电池进行充放电试验,但是存在需要在试验之前进行将多个薄型二次电池收纳、配置在电池收纳容器中的作业,存在作业性差的不良状况。但是,另一方面,在进行充放电试验时,如果没有所述电池收纳容器那样的对薄型二次电池进行固定的构造,则薄型二次电池的电极的位置有可能会变得不规则,而存在不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夹紧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二次电池用充放电试验装置的夹紧机构,在一次对多个薄型二次电池进行充放电试验时,能够减轻上述的以往的繁琐作业即将薄型二次电池安装在夹式连接端子群上的作业、将多个薄型二次电池收纳配置在电池收纳容器中这样的作业,并且能够可靠地夹紧薄型二次电池(电极)。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薄型二次电池用充放电试验装置的夹紧机构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引导部,能够与电池收纳体结合,该电池收纳体保持有并列排列的多个薄型二次电池;以及多个夹紧部,与所述第一引导部连结,并且弹性地并列排列;各个所述夹紧部具有第二引导部,该第二引导部与所述电池收纳体所对应的规定数量的薄型二次电池弹性地对位。并且,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夹紧机构中,所述第二引导部由两个成为一对的定位销构成,该一对定位销夹持与各个所述夹紧部相对应地形成在电池收纳体侧的定位部;各对定位销的尺寸从并列排列的多个夹紧部中的两端侧的夹紧部朝向中央的夹紧部依次变短。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夹紧机构中,所述夹紧部具有辊保持构件,通过安装在支撑基台上的驱动单元的驱动能够向支撑基台的前后方向移动,以使多个分割辊保持构件通过在支撑基台的左右方向上配设的轴能够移动的方式并列排列有多个分割辊保持构件,该多个分割辊保持构件在前面沿着纵向并列排列有多对辊;以及夹紧保持构件,以使多个分割夹紧保持构件通过在支撑基台的左右方向上配设的轴能够弹性地移动的方式并列排列有多个分割夹紧保持构件,该多个分割夹紧保持构件分别与各个所述分割辊保持构件构成一个单元;所述分割夹紧保持构件安装有两张成为一组的由长方形金属板形成的多个夹紧构件,该多个夹紧构件从所述各对辊之间插通,前端侧向前方打开为俯视大致V字状,后端侧连接有充放电试验装置的电线,并且,在各个分割夹紧保持构件设置有所述第二引导部。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方式的夹紧机构中,在两张成为一组的所述夹紧构件的前端安装有在夹持面突出设置有多个突起的氧化膜剥离夹持构件,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方式的夹紧机构中,所述氧化膜剥离夹持构件从夹紧构件的前端侧朝向所述夹持面地形成有向内侧倾斜的引导部。并且,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夹紧机构中,在所述夹紧构件的前端沿着前后方向形成狭缝,在被该狭缝划分的夹紧构件的各个前端安装有所述氧化膜剥离夹持构件。根据这些方式的本发明,能够减轻在充放电试验之前如以往那样将多个薄型二次电池收纳并固定在规定的收纳容器等内这样的繁琐作业,并且能够正确地且良好地通过夹紧部夹紧电极端子。S卩,本发明仅通过在电池收纳体侧夹持并列排列的薄型二次电池,然后使电池收纳体侧靠近夹紧机构,能够首先通过第一引导部调整与电池收纳体侧的电池容置宽度相对应的夹紧机构的夹紧宽度,然后,通过第二引导部,使与第一引导部弹性连结的夹紧部依次自动弹性地与薄型二次电池对位,因此结果具有减少作业负担且提高夹紧精度的优点。


图1是夹紧机构的主视立体图。
4
图2是夹紧机构的后视立体图。图3是夹紧机构的后视立体图。图4是夹紧机构的后视立体图。图5是夹紧机构的后视立体图。图6是夹紧机构的俯视图。图7是夹紧机构的侧视图。图8是辊使夹紧构件关闭后的状态的夹紧机构的俯视图。图9是辊使夹紧构件关闭后的状态的夹紧机构的侧视图。图10是夹紧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11是分割辊保持构件和分割夹紧保持构件的主视立体图。图12是分割辊保持构件和分割夹紧保持构件的后视立体图。图13是剥离夹持构件的俯视图、主视图、仰视图。图14是料仓的主视立体图。图15是夹紧机构和与其对置配置的料仓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16是夹紧机构和与其对置配置的料仓的立体图。图17是夹紧机构和与其对置配置的料仓的俯视图。图18是夹紧机构和与其对置配置的料仓的侧视图。图19是夹紧机构和与其对置配置的料仓的俯视图。图20是夹紧机构和与其对置配置的料仓的侧视图。图21是夹紧构件夹持电极端子的状态下的夹紧机构和料仓的俯视图。图22是夹紧构件夹持电极端子的状态下的夹紧机构和料仓的侧视图。图23是薄型二次电池的立体图。图M是薄型二次电池的俯视图。图25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充放电试验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薄型二次电池用充放电试验装置的夹紧机构,在图1至图5中,31是由前后左右地配置的多个支柱31a 31w形成的、由长方体形状的框体构成的支撑基台,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架设在左右侧方的支柱31ο、 3Ip之间的支柱3Iw与架设在左右后方的支柱31m、3In之间的支柱31q之间,安装有俯视矩形形状的载置板33,在该载置板33之上安装有气缸(驱动单元)37,该气缸37使如图6至图9所示的活塞杆35在支撑基台31的前后方向上伸缩。并且,如图6至图9所示,在活塞杆35的前端经由支撑框体39安装有辊保持构件 41,而且,与该辊保持构件41对应地安装夹紧保持构件43,该夹紧保持构件43能够沿着架设在支撑基台31的左右支柱31k、311之间的一根轴45在支撑基台31的左右方向上移动, 由所述辊保持构件41和夹紧保持构件43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夹紧部。S卩,如图2、图6以及图8所示,在气缸37的外壳37a中,沿着活塞杆35在所述外壳37a的左右分别插通一根圆柱状的引导构件47。
并且,在两引导构件47和活塞杆35的前端,面对支撑基台31的正面地以横向长的方式固定有在周缘部形成有加强用立壁49的、由一张板材形成的连结板51。此外,在连结板51上,六根支柱53a、53b、53c、53d、53e、53f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固定,而且,在各支柱53a、53b、53c、53d、53e、53f的上下,各一根的支柱55、57分别沿着支撑基台31的左右方向固定。并且,如图2、图3、图7以及图9所示,上下的支柱 55,57的左右端部之间,分别固定有一张侧视“ 二 ”字状的支撑板59、61,支柱55、57分别与支撑板59、61的基部59a、61a的上下连结,形成所述支撑框体39。并且,如图1至图6、图10所示,在从支撑板59、61的基部59a、61a的上部向前方突出的上侧臂59b、61b的前端侧,架设有一根轴63,而且,在从基部59a、61a的下部向前方突出的下侧臂59c、61c的前端侧,与所述轴63平行地架设有一根轴65。并且,在该上下两根轴63、65之间,排列多个分割辊保持构件67而形成辊保持构件41。图11以及图12示出了分割辊保持构件67和与其单元化的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 如上所述,在轴63、65之间排列多个分割辊保持构件67而形成辊保持构件41,如后所述,在所述轴45上排列多个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而形成夹紧保持构件43。而且,在图11以及图12中,71是由一张板形成的辊安装板,在该辊安装板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截面大致“L”字状的安装凸缘73、75,在左右侧部形成加强用的立壁77。并且, 如图10所示,在上方的安装凸缘73固定有供所述轴63插通的块状的保持构件79,在下方的安装凸缘75固定有供所述轴65插通的块状的保持构件81,所有的分割辊保持构件67通过所述保持构件79、81被安装成能够在上下的轴63、65之间移动。而且,如图11所示,在辊安装板71的正面,上下地形成有供后述的多对夹紧构件 83,85插通的主视矩形形状的插通孔87、89,在两插通孔87、89之间,沿着横向开设有长孔 91。并且,在上方的插通孔87的上下固定有一对辊安装架93、95,在两辊安装架93、95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四对圆柱状的辊97。如图11所示,上方的辊安装架93具有截面大致“L”字状的第一辊安装架93a,在前端侧等间隔地开设供所述辊97插通的多个辊插通孔99 ;以及截面大致“L”字状的第二辊安装架93b,与该第一辊安装架93a稍微隔开间隙地配置在其上方;在第二辊安装架9 的前端侧,与所述辊插通孔99对应地设置对辊97的轴部101进行支撑的支撑孔103。并且,在另一个辊安装架95的前端侧,与所述支撑孔103对应地形成对辊97的轴部101进行支撑的支撑孔105,通过所述辊插通孔99和支撑孔103、105,在辊安装架93、95 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四对辊97。另一方面,在下方的插通孔89中,所述辊安装架93上下翻转后安装在该插通孔89 的下部,辊安装架95上下翻转后安装在插通孔89的上部,在两辊安装架93、95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四对辊97。分割辊保持构件67如上述那样构成,形成辊保持构件41,该辊保持构件41以能够在所述轴63、65之间移动的方式安装有多个分割辊保持构件67,能够通过气缸37的驱动而在支撑基台31的前后方向上移动。接着,说明夹紧保持构件43,如图1至图10所示,在支撑基台3 1的左右的支柱 31k、311的大致中央,分别安装支撑架107、109,在两支撑架107、109之间,与轴63、65平行地架设一根轴45。并且,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所述轴45插通于各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的保持构件111中。如上所述,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与所述分割辊保持构件67单元化而成为一对,多个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沿着轴45排列而构成夹紧保持构件43。在图11以及图12中,113是沿着辊安装板71配置的厚壁的夹紧安装板,在其背面侧中央,安装有供轴45插通的块状的所述保持构件111。并且,在夹紧安装板113的前表面,与已述的各对辊97对应地在横向上分上下两层排列设置四个夹紧构件83、85。如图所示,夹紧构件83、85分别作为一个例子由磷青铜等具有弹性的两张成为一组的长方形的金属板115、117构成,两张金属板115、117的后端侧重合,贯通在夹紧安装板 113形成的贯通孔(未图示)。并且,一张金属板115的从夹紧安装板113的背面突出的后端,沿着夹紧安装板113的背面弯曲为“L”字状,并通过螺钉紧固在该背面。同样,另一张金属边117的从夹紧安装板113的背面突出的后端,沿着夹紧安装板113的背面弯曲为“L”字状,并通过螺钉紧固在该背面,如图12所示,金属板115、117的后端在上下方向上被切缺成短尺寸,而配置在夹紧安装板113背面的上下。并且,在金属板115、117的从夹紧安装板113的背面突出的后端分别能够连接来自充放电试验装置的电线。并且,如图11所示,与向夹紧安装板113的前侧突出的夹紧构件83、85(金属板 115、117)的每个相对应地分别配置已述的一对辊97,在各对辊97之间插通各对金属板 115、117。如图所示,插通在辊97之间的金属板115、117的前端侧,打开为俯视大致V字状, 前端稍微向内侧弯曲,若如后述那样辊保持构件41通过气缸37的驱动而向前方移动,则原来打开为俯视大致V字状的金属板115、117(夹紧构件83、85)分别由于一对辊97的作用而关闭。此外,在金属板115、117的前端,分别在前后方向上形成狭缝119,在构成上侧的夹紧构件83的金属板115、117分别形成三条狭缝119,在构成下侧的夹紧构件85的金属板 115、117分别形成两条狭缝119。并且,如图11所示,在被狭缝119进行了划分的各金属板115、117的前端侧,铆接固定有一对氧化膜剥离夹持构件(以下,称为“剥离夹持构件”)121。S卩,如图10所示,在被狭缝119进行了划分的各金属板115、117的前端侧,设有用于铆接固定所述剥离夹持构件121的安装孔123。并且,如图13(a) (c)所示,剥离夹持构件121具有铆接固定在所述安装孔123中的脚部121a ;以及与该脚部121a形成为一体的俯视圆形的厚壁的圆板状的头部121b。并且,在头部121b的顶部即夹持面125,突出设置有六根销钉127,如后所述,若在薄型二次电池1的电极端子5、7配置在金属板115、117 之间的状态下,通过一对辊97使金属板115、117关闭,则一对剥离夹持构件121的六根销钉127与电极端子5、7的表背面压接,将形成在电极端子5、7的表面上的氧化膜剥离。此外,如图11以及图13(a) (c)所示,在所述头部121b,从夹紧构件83、85前端侧朝向夹持面125地形成向内侧倾斜的引导部129,该引导构件1 将产生了位置偏移的电极端子5、7向夹持面125引导。并且,如上述所述,多个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排列在轴45上而构成夹紧保持构件 43,而如图1、图6以及图10所示,在支撑基台31的支柱311侧,在轴45上以能够在该轴45上移动的方式安装用于夹持后述的料仓(电池收纳体)131中的电池按压板133的一个宽度决定夹持构件(第一引导部)135。如图所示,宽度决定夹持构件135构成为,在与夹紧安装板113同样的厚壁形成的主视矩形形状的基台137的正面,安装俯视“U”字状的夹持臂139,在基台137的背面侧安装所述保持构件111。此外,在基台137的左右侧面的下方,设置带底的内部具有阶梯差的轴插入孔141,如图10所示,在两轴插入孔141中分别插入一根定位轴143,而且在该定位轴143的外周卷绕安装有螺旋弹簧145。并且,在支柱311侧的轴插入孔141中插入的定位轴143,插入并支撑在安装于支柱311上的支撑架109的弹簧插入孔(未图示)内,螺旋弹簧145的一端插入并保持在该弹簧插入孔内。另一方面,在支柱311相反一侧的轴插入孔(未图示)中插入的未图示的定位轴和螺旋弹簧,插入并支撑在设置于与该支柱311相邻的夹紧安装板113上的弹簧插入孔147 内。S卩,如图11所示,在夹紧安装板113的左侧侧面形成有螺旋弹簧145的一端侧插入并被保持的弹簧安装孔149,并且在其下侧突出设置有定位销(止转销)151。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在夹紧安装板113的右侧侧面形成有相邻的夹紧安装板 113侧的所述螺旋弹簧145能够插入的弹簧插入孔147、以及所述定位销151能够插入的定位销插入孔153。而且,如图7所示,在安装于支柱31k的支撑架107,上下地形成有用于保持与该支柱31k相邻的夹紧安装板113的螺旋弹簧145和定位销151的座部155、157,沿着轴45在左右的支柱31k、311之间排列的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和宽度决定夹持构件135,分别通过所述螺旋弹簧145和定位销151相互连接设置并且借助螺旋弹簧145的弹簧力在支柱31k、 311之间均勻地隔开间隔配置。图14示出了收容有要进行充放电试验的多个薄型二次电池1的料仓131,如图所示,料仓131具有一对侧板161、163,设置在俯视矩形形状的基台159上的左右位置;多个隔壁165,配置在两侧板161、163之间;电池按压板133,与所述宽度决定夹持构件135对应地配置在隔壁165群的一端侧(一个侧板163侧);以及四根引导撑杆167,贯通所述隔壁 165和电池按压板133的四角地架设在侧板161、163的四角之间;隔壁165和电池按压板 133能够沿着引导撑杆167移动。如图14以及图17所示,隔壁165用于在侧板161和电池按压板133之间划分出使电极端子5、7向前方(夹紧构件83、85侧)突出地沿着纵向收纳一个薄型二次电池1的收纳室,隔壁165所划分出的收容室的数量与上下的夹紧构件83、85的数量一致。并且,在电池按压板133的侧面形成有未图示的螺接部,在该螺接部螺接有从侧板163插通的一根调整螺钉169的一端侧。并且,若旋松该调整螺钉169,则各隔壁165能够在侧板161与电池按压板133之间沿着引导撑杆167移动,若在各收容室内收容一个薄型二次电池1后,紧固调整螺钉169,则电池按压板133按压各隔壁165并对各隔壁165进行固定,决定出与隔壁165的数量对应的料仓131的电池收容宽度L。此外,如图14以及图19所示,在电池按压板133设置有向所述宽度决定夹持构件 135侧突出的前端细的夹持片(定位部)171,如后所述,在将料仓131拉近到本实施方式的夹紧机构173侧时,如图19所示,首先所述夹持臂139对夹持片171进行夹持。因此,如上所述,沿着轴45在左右的支柱31k、311之间借助螺旋弹簧145的弹簧力均勻地隔开间隔配置的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和宽度决定夹持构件135,重新在电池收容宽度L的尺寸内自动被弹簧力均勻地进行间隔调整。此时,设置在各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 上的定位销151插入于相邻的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的销插入孔153中而对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进行定位,防止夹紧保持构件43的以轴45为中心的旋转。而且,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在各隔壁165的中央,突出设置有向夹紧机构173 侧突出的第二夹持片(定位部)175,该夹持片175形成为前端细且配置在所述夹持片171 的后方。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在各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两根定位销(第二引导部)177从辊安装板71的长孔91插通而向前方突出设置,如上所述,若在夹持臂139夹持夹持片171之后,进一步将料仓131向夹紧机构173侧拉近,则两根定位销177从左右夹持与其对置的一个夹持片175。另外,如图15所示,两根成为一组的定位销177的尺寸形成为从左右的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朝向中央的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而依次变短,不是所有的定位销177 —次性全部夹持夹持片175,而是从左右两侧的定位销177起至中央的定位销177依次地夹持夹持片 175。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夹紧机构173和料仓131如上所述那样构成,在使用该夹紧机构173进行薄型二次电池1的充放电试验时,如图16所示,首先将夹紧机构173设置在规定的载置台179之上。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在载置台179的前方,设置在两根导轨181上以可移动的方式安装有移动台183的引导机构185。并且,移动台183连结有在载置台179的背面侧安装的未图示的气缸的活塞杆,通过该气缸的驱动能够使载置台179沿着导轨18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接着,利用堆装起重机将在各收容室中收容有多个薄型二次电池1的图14的料仓 131搬运至移动台183上,并将基台159固定于移动台183。另外,此时调整螺钉169已经紧固而料仓131已被设定成了规定的电池收容宽度L。由此,如图15至图18所示,与夹紧机构173对置地将料仓131配置在移动台183 之上,与各夹紧构件83、85相对应地对置配置各薄型二次电池1的电极端子5、7。另外,此时,预先设计夹紧机构173和料仓131,以便与电池按压板133相对应地对置配置宽度决定夹持构件135的夹持臂139。此外,如上所述,由于隔壁165所划分出的收容室的数量与夹紧构件83、85的数量一致,所以夹紧构件83、85与薄型二次电池1的数量一致。此后,若驱动载置台179的背面侧的气缸,使与移动台183连结的活塞杆退缩,则料仓131沿着导轨181向夹紧机构173侧移动,这时首先夹持臂139对电池按压板133的夹持片171进行夹持。于是,在左右的支柱31k、311之间借助螺旋弹簧145的弹簧力均勻地隔开间隔配置的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在宽度决定夹持构件135与支柱31k之间,重新在电池收容宽度 L的尺寸内自动被弹簧力均勻地进行间隔调整,此时,定位销151插入相邻的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的销插入孔153而对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进行定位,始终防止夹紧保持构件43的以轴45中心的旋转。并且,伴随料仓131的进一步的移动,从在左右的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突出设置的长尺寸的定位销177开始依次对夹持片175进行夹持,这时,其间的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 受到螺旋弹簧145的弹簧力的作用,依次被进一步均勻地进行间隔调整。并且,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若料仓131移动规定尺寸而气缸停止,则在上下的各夹紧构件83、85的两张金属板115、117之间,分别配置一个薄型二次电池1的电极端子5、7。另外,如上所述,在安装于金属板115、117的剥离夹持构件121,从夹紧构件83、85 的前端侧朝向夹持面125地形成有向内侧倾斜的引导部129,因此,该引导构件1 将产生了偏移的电极端子5、7向夹持面125进行引导。此后,若将充放电试验装置的电线连接于从各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的夹紧安装板113的背面突出的金属板115、117的后端而驱动气缸37,则活塞杆35向前方伸长,安装于活塞杆35的辊保持构件41 (各分割辊保持构件67)向前方移动。并且,若辊保持构件41 这样移动,则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原来打开为俯视大致V字状的各夹紧构件83、85的金属板115、117分别由于一对辊97的作用而关闭,在各金属板115、117的前端侧安装的剥离夹持构件121的夹持面125分别从左右夹持各薄型二次电池1的上下的电极端子5、7。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金属板115、117的前端沿着前后方向设置多个狭缝 119而对金属板115、117的前端侧进行细分化,所以即使金属板115、117存在组装误差等, 金属板115、117的剥离夹持构件121也能够可靠地与电极端子5、7的表面压接,在夹持面 125突出设置的销钉127能够将在电极端子5、7的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剥离。此后,经由与夹紧构件83、85(金属板115、117)的后端侧连接的充放电试验装置的电线被供电而开始对各夹紧构件83、85所夹持的各薄型二次电池1进行充放电试验。并且,在试验结束后,如果使气缸37的活塞杆35向后方退缩而对操作辊保持构件 41进行向后方移动的操作,则因辊97的作用而关闭了的各夹紧构件83、85的金属板115、 117如图19那样而再次打开。这样,如果在对薄型二次电池1进行充放电试验时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夹紧机构 173,则能够一次对多个薄型二次电池1进行充放电试验,这是不言而喻的,而且还能够减轻如专利文献1的现有例那样在充放电试验之前将多个薄型二次电池1与对应一个薄型二次电池的夹式连接端子的群进行连接,或者如专利文献2的现有例那样将多个薄型二次电池插入并收纳在电池收纳容器的插通孔中这样的繁琐作业,并且能够正确且良好地由夹紧构件83、85夹紧电极端子5、7。S卩,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仅通过在料仓131侧在收纳室内夹持薄型二次电池1, 然后使料仓131侧靠近夹紧机构173,就能够首先使夹持臂139夹持电池按压板133的夹持片171而调整电池收容宽度L,然后,从在左右的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侧突出设置的长尺寸的定位销177开始依次对夹持片175夹持,这时,其间的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受到螺旋弹簧145的弹簧力的作用,依次被进一步均勻地进行间隔调整,因此,能够减少作业负担,并且提高夹紧精度。而且,仅通过将收容有多个薄型二次电池1的料仓131搬运至夹紧机构173的前面,就能够快速地进行充放电试验,从而充放电试验不受到场所的限制。
并且,利用一对辊97同时将打开着的夹紧构件83、85的金属板115、117关闭,所以能够顺滑地进行金属板115、117的打开关闭动作,此外,在金属板115、117前端沿着前后方向设置多个狭缝119而对金属板115、117的前端侧进行细分化,而且剥离夹持构件121 的引导构件1 构成为将产生了偏移的电极端子5、7向夹持面125引导,因此,具有如下优点,即,即使金属板115、117存在组装误差等,也能够通过金属板115、117(剥离夹持构件 121)可靠地夹持电极端子5、7,并且能够通过销钉127良好地将电极端子5、7的表面的氧化膜剥离。此外,将多个分割辊保持构件67横向排列而构成辊保持构件41,将多个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横向排列而构成夹紧保持构件43,因此,具有各个部件的更换容易且容易进行维护的优点。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使第二引导部即两个成为一对的定位销177的尺寸从左右的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朝向中央的分割夹紧保持构件69依次变短,但是也可以形成为,使两根成为一对的定位销177的尺寸从第一引导部即宽度决定夹持构件135侧至另一个支柱 31k依次变短,并且通过本实施方式也与所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实现所期望的目的。此外,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使辊保持构件41前后移动的驱动单元使用了气缸37, 但是驱动单元不限于气缸,也可以使用马达或其他驱动器作为驱动单元。
1权利要求
1.一种薄型二次电池用充放电试验装置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引导部,能够与电池收纳体结合,该电池收纳体保持有并列排列的多个薄型二次电池;以及多个夹紧部,与所述第一引导部连结,并且弹性地并列排列;各个所述夹紧部具有第二引导部,该第二引导部与所述电池收纳体所对应的规定数量的薄型二次电池弹性地对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二次电池用充放电试验装置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引导部由两个成为一对的定位销构成,该一对定位销夹持与各个所述夹紧部相对应地形成在电池收纳体侧的定位部,各对定位销的尺寸从并列排列的多个夹紧部中的两端侧的夹紧部朝向中央的夹紧部依次变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型二次电池用充放电试验装置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部具有辊保持构件,通过安装在支撑基台上的驱动单元的驱动能够向支撑基台的前后方向移动,以使多个分割辊保持构件通过在支撑基台的左右方向上配设的轴能够移动的方式并列排列有多个分割辊保持构件,该多个分割辊保持构件在前面沿着纵向并列排列有多对辊; 以及夹紧保持构件,以使多个分割夹紧保持构件通过在支撑基台的左右方向上配设的轴能够弹性地移动的方式并列排列有多个分割夹紧保持构件,该多个分割夹紧保持构件分别与各个所述分割辊保持构件构成一个单元;所述分割夹紧保持构件安装有两张成为一组的由长方形金属板形成的多个夹紧构件, 该多个夹紧构件从所述各对辊之间插通,前端侧向前方打开为俯视大致V字状,后端侧连接有充放电试验装置的电线,并且,在各个分割夹紧保持构件设置有所述第二引导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型二次电池用充放电试验装置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两张成为一组的所述夹紧构件的前端安装有在夹持面突出设置有多个突起的氧化膜剥离夹持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型二次电池用充放电试验装置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氧化膜剥离夹持构件从夹紧构件的前端侧朝向所述夹持面地形成有向内侧倾斜的引导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薄型二次电池用充放电试验装置的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紧构件的前端沿着前后方向形成狭缝,在被该狭缝划分的夹紧构件的各个前端安装有所述氧化膜剥离夹持构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薄型二次电池用充放电试验装置的夹紧机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轻以往的繁琐作业、即例如将多个薄型二次电池收纳并固定在收纳容器等中的作业并且能够可靠地夹紧薄型二次电池(电极)的夹紧机构,该夹紧机构具备第一引导部,能够与电池收纳体结合,该电池收纳体保持有并列排列的多个薄型二次电池;以及多个夹紧部,与所述第一引导部连结,并且弹性地并列排列;各个所述夹紧部具有第二引导部,该第二引导部与所述电池收纳体所对应的规定数量的薄型二次电池弹性地对位。
文档编号H01M10/44GK102290615SQ20111016395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7日
发明者丹羽良和, 八十冈武志, 冈崎勉, 川崎高裕, 波部宏朗, 西原孝 申请人:富士通网络通讯株式会社,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