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防失控电路模块端口的安全布局方法

文档序号:683930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关防失控电路模块端口的安全布局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路端口的排列布局方法,特别涉及有关防失控电路模块端口的安全布局方法。本方法可以防止有关电路核心模块相邻端口之间发生短路故障时引起的失控(执行电路不受逻辑状态或不按逻辑要求控制称为失控)。本发明虽然简单,但防止短路失控效果特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用途广泛。
背景技术
目前,有关防止异常故障失控的控温或定时电路,虽然可以防止输入端对电源正极/负极短路引起的失控,也可以防止输入/输出端开路失控和电源开路失控,但对这些电路核心模块(IC)相邻端口之间发生的短路故障引起的失控,特别是对输出端口与电源正极/负极短路引起的失控,未给予足够重视,更未采取可靠有效的防护措施。为便于方便、准确陈述,先针对目前有关防失控电路核心模块各端口(接口 /引脚)的符号和名称,进行统一规范定义,详见下表
权利要求
1.有关防失控电路模块端口的安全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核心电路模块(IC)端口位置进行以下某种/某些合理排列布置,或采用以下某种/某些安全布局方法(1)将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口α/νη/ν 2)临/邻近电源正极或负极输入端口(V+/VJ 排列布置/布局,或者说,将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口 α/νη/ν 2)排列布置于电源正极输入端口(V+)和电源负极输入端口(VJ中间,或将电源正极输入端口(V+)和电源负极输入端口(VJ临/邻近排列布置于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口 α/νη/ν 2)中间;(2)或将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口(ViAViVi2)与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uw、 或与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el及VJ、或与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口(vm/vz)临/邻近排列布置/布局,但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口 α/νη/ν 2)应远离(不能临/邻近)托底保护/ 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l及Vd)排列布置/布局;(3)或将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口(Vm/Vz)与电源正极或负极输入端口(V+/VJ临/邻近排列布置/布局;(4)或将电源负极输入端口(VJ与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tjl及\2)、或与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νε1及νε2)临/邻近排列布置/布局,但电源正极输入端口(V+)应远离 (不能临/邻近)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tjl及\2)、也远离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l及Vc2)、还远离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νε1及νε2)排列布置/布局;(5)将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l及Vd)与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tjl及 V02)和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 UW以及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口(vm/vz)相互临/ 邻近排列布置/布局;(6)也可将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l)和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2)临/邻近排列布置/布局,将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 和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临/邻近排列布置/布局,将第①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61)和第②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62)临/邻近排列布置/布局;上述安全布局方法,都适用于所有需要防止邻近端口短路失控的核心电路模块,所述的核心电路模块(IC),可以是所有与防失控电路相关、或功能等效的核心电路,也可以是各种通用/专用电路、或模拟和数字电路、或单片机电路构成的防失控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关防失控电路模块端口的安全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例1所述的各种具体布置/布局方法如下(Ia)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2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3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4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5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 Vz),在6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7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a),在8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 (VJ、或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Ib)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或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2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 (Vcl),在3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4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5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6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7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 (Vil),在8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Ic)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2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3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_),在4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5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6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7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或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8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J ;(Id)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a),在2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或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 (V。2),在3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4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5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6 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7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 在8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Ie)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2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3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或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4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a),在5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6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7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_),在 8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If)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2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3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4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5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J,在6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或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7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8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Ig)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2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3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a),在4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或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5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6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7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 (Vi2),在8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 ;(Ih)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2号端口布置第② 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3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4 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5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tjl)、或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6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 /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J,在7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 在8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关防失控电路模块端口的安全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例2所述的各种具体布置/布局方法如下(2a)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2号端口布置第① 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3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4 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5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6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7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a),在8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 (V01);(2b)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2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J,在3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4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5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6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 在7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8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2c)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2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3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_),在4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5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6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7号端口布置第 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tjl),在8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 (Vcl);(2d)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a),在2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3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4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5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6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 在7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8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2e)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2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3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4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J,在5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6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 在7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8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2f)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2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3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4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5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J,在6号端口布置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tjl),在7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8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2g)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2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3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J,在4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5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6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 在7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8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2h)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2号端口布置第② 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3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4 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5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tjl),在6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J,在7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8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 (V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关防失控电路模块端口的安全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例3所述的各种具体布置/布局方法如下(3a)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2号端口布置第① 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3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4 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5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 (Vffl2/Vz2),在6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7号端口布置第 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J,在8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 (VffllAzl);(3b)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l/Vzl),在2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J,在3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4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2/Vz2),在5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6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7 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8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 (V.);(3c)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2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3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_),在4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5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6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2/Vz2),在7号端口布置第① 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l/Vzl),在8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l);(3d)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a),在2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l/Vzl),在3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2/Vz2),在4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5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6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 在7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8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3e)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2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2/Vz2),在3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l/Vzl),在4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a),在5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6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7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8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3f)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2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3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4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5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a),在6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l/Vzl),在7号端口布置第 ②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2/Vz2),在8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 (Vc2);(3g)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2/Vz2),在2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3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a),在4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l/Vzl),在5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6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7 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8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 (VJ ;(3h)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2号端口布置第② 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3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4 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5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 (VffllAzl),在6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J,在7号端口布置第 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8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 (Vffl2/Vz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关防失控电路模块端口的安全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例4所述的各种具体布置/布局方法如下(4a)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2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3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4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_),在5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 (Vel),在6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7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8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 ; (4b)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e2),在2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3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4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5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6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7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8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4c)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2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3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_),在4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5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 (VJ,在6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7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8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 (4d)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2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3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4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5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6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7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8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 (4e)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2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3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4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5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6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7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8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 (4f)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2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3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4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5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 (V。2),在6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e2),在7号端口第①单元布置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8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tjl); (4g)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2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tjl),在3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4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e2),在5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6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7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8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 ; (4h)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2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3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4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5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 (Ve2),在6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7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tjl),在8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关防失控电路模块端口的安全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例5所述的各种具体布置/布局方法如下(5a)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2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3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4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5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 Vz),在6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7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tjl),在8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 ;(5b)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2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tjl),在3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4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5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6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7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8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5c)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2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3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_),在4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5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6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7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8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tjl); (5d)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2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3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 (Vffl/Vz), ^ 4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5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6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_),在7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8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 (5e)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2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3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4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5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6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7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8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e2); (5f)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e2),在2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3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4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5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tjl),在6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7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8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 (5g)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2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3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4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5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6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7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8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 ; (5h)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2号端口布置第② 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3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4 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5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保控输出/限基设置端口(VJ,在6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7号端口布置第② 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8号端口布置两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关防失控电路模块端口的安全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例6所述的各种具体布置/布局方法如下(6a)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2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3号端口布置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4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5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 6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7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a),在8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tjl); (6b)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2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J,在3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4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5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6号端口布置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7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8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 (6c)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2号端口布置电 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3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4号端口布置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5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6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7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tjl),在8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 (Vcl);(6d)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a),在2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3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4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5号端口布置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6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7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8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6e)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2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3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4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J,在5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6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 在7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_),在8号端口布置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 Vz);(6f)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2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_),在3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4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5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a),在6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7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8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 (Vc2);(6g)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2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3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J,在4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5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6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7 号端口布置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8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 ; (6h)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2号端口布置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Vz),在3号端口布置两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在4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5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 6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a),在7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8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关防失控电路模块端口的安全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例7所述的各种具体布置/布局方法如下(7a)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2号端口布置第① 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3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第②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 (Vffll/Vffl2),在4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5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6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7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8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第①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2/Vml),在9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a), 在10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 ;(7b)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2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J,在3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第①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2/Vml),在4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 在5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6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7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8号端口布置第① 单元/第②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l/Vm2),在9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10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7c)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2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3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第②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 (Vml/Vm2),在4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5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6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7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8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第①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2/Vml),在9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 10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a);(7d)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a),在2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3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第①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2/Vml),在4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5 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6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7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8号端口布置第① 单元/第②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l/Vm2),在9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 (V+),在10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关防失控电路模块端口的安全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实施例8所述的各种具体布置/布局方法如下(Se)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2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3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第①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2/Vml),在4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tjl),在5 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J,在6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7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8号端口布置第① 单元/第②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l/Vm2),在9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 (VJ,在10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8f)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2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3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第②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 (Vml/Vm2),在4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5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6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J,在7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8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第①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2/Vml),在9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 10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Sg)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在2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在3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第①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2/Vml),在4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ca), 在5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6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7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8号端口布置第① 单元/第②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l/Vm2),在9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10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 ;(8h)布局方法在1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负极输入端(VJ,在2号端口布置第② 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2),在3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第②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 (Vml/Vm2),在4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传感信号电位输入端(Vil),在5号端口布置电路模块电源正极输入端(V+),在6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J,在7号端口布置第①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J,在8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第①单元限位基准设置输入端(Vm2/Vml),在9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托底保护越/界监控输出端口(V。2), 在10号端口布置第②单元限控输出/底限设置端口(V。2)。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有关防失控电路模块端口的安全布局方法,本方法可以简单地解决有关防失控电路核心模块相邻端口(引脚)之间发生短路故障时引起失控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对电路模块端口位置进行合理排列布置——采用了安全布局方法。本方法虽然简单,但防止短路失控的效果特好,进一步完善了核心电路模块原有的防失控功能和性能,使系统电路具有全面防失控能力。因此,本发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文档编号H01L23/48GK102299129SQ20111020237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9日
发明者刘圣平 申请人:刘圣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