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电子装置的传输端口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43183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电子装置的传输端口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一电子装置的传输端口模块,该电子装置包含有一壳体,其上形成有一容置槽。根据一实施例,该传输端口模块包含有至少一传输端口以及一外壳。该外壳包覆该至少一传输端口,且该外壳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该容置槽内,以使该至少一传输端口于不使用时可通过该外壳的拆卸与安装而被隐藏于该壳体内。根据另一实施例,该传输端口模块包含有至少一传输端口以及一旋转承载件。该旋转承载件用来承载该至少一传输端口且带动该至少一传输端口相对该壳体转动,以使该至少一传输端口于不使用时可通过该旋转承载件旋转带动而被隐藏于该壳体内。
【专利说明】适用于电子装置的传输端口模块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传输端口模块,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拆卸的方式或旋转的方式而可收合于一电子装置的一壳体内的传输端口模块。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而言,笔记型电脑设置有传输端口模块,并且通常配置有多个传输端口,例如电源连接端口(DC IN)、音源传输端口(audio jack)、迷你通用串行总线(MicroUniversal Serial Bus, Micro USB)、高分辨多媒体界面(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Interface,HDMI)或国际互联网络连接端口等。如此一来,笔记型电脑便可与外部的电子装置互相传输信号,用于增加笔记型电脑的使用弹性。
[0003]现有的传输端口模块设置于笔记型电脑的主机模块的一侧,例如设置于主机模块的背侧或旁侧。然而,不论是将传输端口模块设置于主机模块的背侧或是将传输端口模块设置于主机模块的旁侧,传输端口皆外露于笔记型电脑的主机壳体外,因而降低笔记型电脑的整体的美感。此外,现有的传输端口模块固设于笔记型电脑的主机模块上,当传输端口模块不使用时,外露的传输端口模块因无法收合于主机壳体内而造成异物(例如灰尘等)沾附于传输端口模块或自传输端口模块进入主机模块内部,进而对主机模块内部的电子元件造成损害,从而影响笔记型电脑的正常运作。

【发明内容】

[0004]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拆卸的方式或旋转的方式而可收合于一电子装置的一壳体内的传输端口模块,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揭露一种适用于一电子装置的传输端口模块,该电子装置包含有一壳体,其上形成有一容置槽,该传输端口模块包含有至少一传输端口以及一外壳。该至少一传输端口用来与设置于该壳体内的一电路板互相传输信号。该外壳包覆该至少一传输端口,该外壳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至少一传输端口外露于该第一侧,且该外壳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该容置槽内,以使该至少一传输端口于该外壳以该第一侧外露于该壳体的走向安装于该容置槽内时外露于该壳体,或使该至少一传输端口于该外壳以该第二侧外露于该壳体的走向安装于该容置槽内时隐藏于该容置槽内。
[0006]本发明另揭露该传输端口模块另包含有一整合电路板,其固设于该外壳内,该整合电路板用来稱接于该至少一传输端口。
[0007]本发明另揭露该传输端口模块另包含有一连接端子以及一传输线。该连接端子耦接于该整合电路板且设置于该外壳的一第三侧。该传输线设置于该容置槽内,该传输线的一第一端耦接于该电路板,且该传输线的一第二端于该外壳以该第一侧外露于该壳体的走向安装于该容置槽内时耦接于该连接端子,用于电连接该电路板、该整合电路板与该至少
一传输端口。
[0008]本发明另揭露该传输线包含有一第一连接端子以及一第二连接端子。该第一连接端子设置于该第一端上,该第一连接端子以插接的方式耦接于该电路板。该第二连接端子 设置于该第二端上,该第二连接端子以紧接触的方式耦接于该连接端子。
[0009]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连接端子与该第二连接端子分别为一金手指连接端子,且该 连接端子为一弹臂式连接端子。
[0010]本发明的另揭露该传输线的该第一端以焊接的方式耦接于该电路板,该传输线包 含有一金手指连接端子,其设置于该第二端上,该连接端子为一弹臂式连接端子,且该金手 指连接端子以紧接触的方式耦接于该弹臂式连接端子。
[0011]本发明另揭露该传输线包含有一电路板连接部、一连接端子连接部以及一桥接 部。该电路板连接部延伸于该第一端。该连接端子连接部延伸于该第二端,该连接端子连 接部平贴于该容置槽对应该连接端子的一侧。该桥接部连接于该电路板连接部与该连接端 子连接部,该桥接部沿该外壳设置于该容置槽的一侧边。
[0012]本发明另揭露该传输线为一软性印刷电路板。
[0013]本发明另揭露该至少一传输端口包含有一电源连接端口、一音源传输端口、一迷 你通用串行总线、一高分辨多媒体界面或一国际互联网络连接端口。
[0014]本发明另揭露一种适用于一电子装置的传输端口模块,该电子装置包含有一壳 体,其上形成有一容置槽,该传输端口模块包含有至少一传输端口以及一旋转承载件。该至 少一传输端口用来与设置于该壳体内的一电路板互相传输信号。该旋转承载件枢接于该壳 体对应该容置槽的开口处,该旋转承载件用来承载该至少一传输端口且带动该至少一传输 端口相对该壳体转动,以使该至少一传输端口于该旋转承载件旋转至一使用位置时外露于 该壳体,或使该至少一传输端口于该旋转承载件旋转至一收纳位置时隐藏于该容置槽内。
[0015]本发明另揭露该传输端口模块另包含有一整合电路板,其耦接于该至少一传输端 口,该整合电路板以卡合的方式结合于该旋转承载件,以使该旋转承载件承载该至少一传 输端口且带动该至少一传输端口相对该壳体转动。
[0016]本发明另揭露该传输端口模块另包含有一连接端子以及一传输线。该连接端子耦 接于该整合电路板。该传输线设置于该容置槽内,该传输线的一第一端耦接于该电路板,且 该传输线相对该第一端的一第二端耦接于该连接端子,用于电连接该电路板、该整合电路 板与该至少一传输端口。
[0017]本发明另揭露该传输线包含有一第一连接端子以及一第二连接端子。该第一连接 端子设置于该第一端上,该第一连接端子以插接的方式耦接于该电路板。该第二连接端子 设置于该第二端上,该第二连接端子以插接的方式耦接于该连接器。
[0018]本发明另揭露该第一连接端子与该第二连接端子分别为一金手指连接端子。
[0019]本发明另揭露该传输线的该第一端以焊接的方式耦接于该电路板,且该传输线的 该第二端以焊接的方式耦接于该连接器。
[0020]本发明另揭露该传输端口模块另包含有一枢轴构件,其固设于该旋转承载件上, 该枢轴构件用来枢接该旋转承载件与该壳体。
[0021]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的传输端口模块将传输端口固设于外壳中,且利用外壳可 相对电子装置的壳体上的容置槽拆卸的设计,当使用者欲使用传输端口模块的传输端口 时,将外壳以传输端口向电子装置的壳体外侧(即第一侧外露于壳体)的走向安装于容置槽 内。如此传输端口模块的传输端口便可外露于壳体,以供使用者使用。当使用者不使用传输端口模块的传输端口时,将外壳以传输端口向电子装置的壳体内侧(即第二侧外露于壳体)的走向安装于容置槽内。如此传输端口模块的传输端口便可隐藏于壳体内。
[0022]根据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传输端口模块将传输端口承载于旋转承载件上,且利用旋转承载件可相对电子装置的壳体上的容置槽转动的设计,当使用者欲使用传输端口模块的传输端口时,将旋转承载件旋转至该使用位置。此时传输端口模块的传输端口便可外露于壳体,以供使用者使用。当使用者不使用传输端口模块的传输端口时,将旋转承载件旋转至该收纳位置。此时传输端口模块的传输端口便可隐藏于壳体内。
[0023]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传输端口模块于不使用时可利用拆卸的方式或旋转的方式将传输端口收合于壳体内,用于保持电子装置的壳体外观面的完整性,以提升电子装置的整体的美感,且进一步防止异物(例如灰尘等)沾附于传输端口或自传输端口进入电子装置内部,进而避免电子装置内部的电子元件的损害,从而维持电子装置的正常运作。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部分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传输端口模块的元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传输端口模块与电子装置于另一状态的部分分解示意
[0028]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于另一状态的外观示意图;
[0029]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传输端口模块的内部兀件不意图;
[0030]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内部元件示意图;
[0031]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传输线的元件示意图;
[0032]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传输端口模块的元件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传输端口模块处于使用状态的元件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传输端口模块处于收纳状态的元件示意图。
[003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36]30电子装置32壳体[0037]321容置槽34可携式电子装置[0038]36,70传输端口模块38传输端口[0039]40外壳42整合电路板[0040]44,76连接端子46电路板[0041]48、80传输线481,801第一连接端子[0042]483,803第二连接端子485电路板连接部[0043]487连接端子连接部489桥接部[0044]72旋转承载件74枢轴构件[0045]P1、P1'笛一雜兎觸P2、P2'A-Ap -.上山弟J而[0046]SI第一侧S2第二侧[0047]S3第三侧A中心轴线[0048]Xl第一方向X2第二方向【具体实施方式】
[0049]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一电子装置30的外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 电子装置30包含有一壳体32,其用来包覆电子装置30的内部电子元件,例如电路板、线缆等。在此实施例中,电子装置30可为应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34 (例如平板电脑)的外接式键盘模块,但不受此限。举例来说,电子装置30也可为一笔记型电脑、一移动数字助理、 一桌上型电脑等。至于采用上述何者设计,端视实际需求而定。
[0050]请参阅图1以及图2,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30的部分元件分解示意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电子装置30另包含有一传输端口模块36,壳体32上形成有一容置槽321,且容置槽321可用来容置传输端口模块36。请参阅图2以及图3,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传输端口模块36的兀件不意图。如图2以及图3所不,传输端口模块36包含有五个传输端口 38。于此实施例中,该五个传输端口 38可分别为一电源连接端口(DC IN)、一音源传输端口(audio jack)、一迷你通用串行总线(Micro Universal Serial Bus, Micro USB)、一高分辨多媒体界面(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HDMI)或一国际互联网络连接端口。而传输端口模块36的传输端口 38的数量与种类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中所述,其端视实际需求而定。
[0051]此外,传输端口模块36另包含有一外壳40。外壳40用来包覆传输端口 38,传输端口模块36的外壳40的外形可实质上对应壳体32的容置槽321的轮廓,且外壳40具有一第一侧SI以及相对于第一侧SI的一第二侧S2。于此实施例中,传输端口 38外露于第一侧SI (如图3所示),外壳40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壳体32上的容置槽321内(如图1 以及图2所不)。进一步地,传输端口模块36的外壳40实质上可为一轴对称结构,换句话说,当外壳40相对如图3所示的一中心轴线A转动180度后,旋转前的外壳40 的外形实质上重合于旋转后的外壳40的外形。
[0052]请参阅图3至图5,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传输端口模块36与电子装置30于另一状态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30于另一状态的外观示意图。如图3至图5所示,当传输端口模块36相对如图3所示的中心轴线A沿一第一方向Xl 或沿相反于第一方向Xl的一第二方向X2自如图3所示的状态转动至如图4所示的状态时, 意即当传输端口模块36自如图3所示的状态沿第一方向Xl或沿第二方向X2转动180度时,由于传输端口模块36的外壳40实质上为如上所述的轴对称结构,故传输端口模块36 处于如图3所示的状态的外壳40的外形实质上重合于传输端口模块36处于如图4所示的状态的外壳40的外形。
[0053]因此,不论是如图3所示的状态的传输端口模块36的外壳40或是如图4所示的状态的传输端口模块36的外壳40,其皆可被安装于壳体32的容置槽321内。由此,传输端口 38便可以第一侧SI外露于壳体32的走向安装于壳体32的容置槽321内,以使设置于第一侧SI上的传输端口 38外露于壳体32 (如图1所不);或是传输端口 38也可以第二侧S2外露于壳体32的走向安装于壳体32的容置槽321内,以使设置于第一侧SI上的传输端口 38隐藏于壳体32的容置槽321内(如图5所示)。
[0054]综上所述,当使用者欲使用传输端口模块36的传输端口 38时,仅需将传输端口模块36的外壳40以第一侧SI外露于电子装置30的壳体32的走向安装于容置槽321内,如此传输端口模块36的传输端口 38便可外露于壳体32,以使电子装置30可利用传输端口 38外接于其它电子装置。当使用者不使用传输端口模块36的传输端口 38时,可先将传输端口模块36的外壳40由电子装置30的壳体32的容置槽321内(如图1所示)拉出至如图2所示的状态。接着,再将外壳40沿第一方向Xl或沿第二方向X2自如图3所示的状态转动至如图4所示的状态。最后,再将如图4所示的状态的传输端口模块36安装至容置槽321内。此时,传输端口模块36的外壳40以第二侧S2外露于电子装置30的壳体32的走向安装于容置槽321内。
[0055]如此一来,传输端口 38便可隐藏于容置槽321内(如图5所示),用于保持电子装置30的壳体32外观面的完整性,从而提升电子装置30的整体的美感,且进一步防止异物(例如灰尘等)沾附于传输端口 38或自传输端口 38进入电子装置30内部,进而避免造成电子装置30内部的电子元件的损害,从而维持电子装置30的正常运作。
[0056]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传输端口模块36的内部兀件不意图。如图6所示,传输端口模块36另包含有一整合电路板42以及一连接端子44。整合电路板42固设于外壳40内,且连接端子44设置于外壳40的一第三侧S3。于此实施例中,第三侧S3为外壳40的顶侧,但不受此限,其也可为外壳40的底侧。至于采用上述何者设计,端视实际需求而定。此外,整合电路板42用来耦接传输端口 38与连接端子44,以使传输端口 38可通过整合电路板42而统一由连接端子44电连接于外部的电子元件,例如线缆、连接器等。
[0057]请参阅图7,图7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30的内部元件示意图。如图7所示,电子装置30包含有一电路板46,其设置于壳体32内。于此实施例中,电路板46可为一主机板,其可用来处理电子装置30与可携式电子装置34之间的信号,进而有助于使用者利用电子装置30执行其所欲处理的事务,例如文书处理、指令输入等。此外,传输端口模块36另包含有一传输线48,其设置于壳体32的容置槽321内。请参阅图7以及图8,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传输线48的元件示意图。如图7以及图8所示,传输线48具有一第一端Pl以及相对第一端Pl的一第二端P2,传输线48的第一端Pl稱接于电路板46。当传输端口模块36的外壳40以第一侧SI外露于电子装置30的壳体32的走向安装于容置槽321内时,传输线48的第二端P2耦接于连接端子44。
[0058]承上所述,由于传输线48的第一端Pl稱接于电路板46,且传输端口模块36的传输端口 38通过整合电路板42而与连接端子44耦接,因此当传输端口模块36的外壳40以第一侧SI外露于电子装置30的壳体32的走向安装于容置槽321内而使传输线48的第二端P2耦接于连接端子44时,传输端口模块36的传输端口 38便可依序通过整合电路板42、连接端子44以及传输线48而耦接于电子装置30的电路板46。换句话说,当传输端口模块36的外壳40以第一侧SI外露于电子装置30的壳体32的走向安装于容置槽321内时,传输线48便可用来电连接电路板46与传输端口 38,以使传输端口 38与设置于壳体32内的电路板46互相传输信号。由此,电子装置30便可电连接于外部电子装置,用于提升电子装置30的使用弹性。
[0059]如图7以及图8所示,传输线48可包含有一第一连接端子481以及一第二连接端子483,其中第一连接端子481设置于传输线48的第一端Pl上,且第二连接端子483设置于传输线48的第二端P2上。于此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子481与第二连接端子483可分为一金手指连接端子,且传输端口模块36的连接端子44可为一弹臂式连接端子。于组装 时,传输线48的第一连接端子481可以插接的方式稱接于电子装置30的电路板46,传输 线48的第二连接端子483可于传输端口模块36的外壳40以第一侧SI外露于电子装置 30的壳体32的走向安装于容置槽321内时下压传输端口模块36的连接端子44,以使传 输线48的第二连接端子483 (即金手指连接端子)可以紧接触的方式耦接于传输端口模块 36的连接端子44。于此实施例中,传输线48可为一软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
[0060]值得一提的是,传输线48与电路板46的耦接方式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中所述。举 例来说,传输线48的第一端Pl也可以焊接的方式耦接于电路板46,如此传输线48便可省 略第一连接端子481的设置。换句话说,于此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子481为一可省略的元 件,用于节省物料成本。至于采用上述何者设计,端视实际需求而定。
[0061 ] 如图7以及图8所示,传输线48可另包含有一电路板连接部485、一连接端子连接 部487以及一桥接部489。电路板连接部485延伸于传输线48的第一端P1,连接端子连接 部487延伸于传输线48的第二端P2,且桥接部489连接于电路板连接部485与连接端子连 接部487。当传输线48安装于壳体32的容置槽321内时,连接端子连接部487平贴于容置 槽321对应连接端子44的一侧,意即连接端子连接部487平贴于容置槽321对应传输端口 模块36的外壳40的第三侧S3的一侧,且桥接部489沿传输端口模块36的外壳40设置于 容置槽321的一侧边。
[0062]换句话说,传输线48的连接端子连接部487与桥接部489分别依据传输端口模块 36的外壳40的外形而平贴于壳体32的容置槽321的周围,以使容置槽321可具有足够的 容纳空间。如此一来,传输端口模块36便可更加滑顺地安装于容置槽321内,或是可更加 滑顺地自容置槽321内拆卸。而传输线48的电路板连接部485、连接端子连接部487以及 桥接部489的外形可不以此实施例中附图所绘示者为限,其端视实际需求而定。
[0063]请参阅图9至图11,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一传输端口模块70的元件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传输端口模块70处于一使用状态的元件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 第二实施例传输端口模块70处于一收纳状态的元件示意图。如图9至图11所示,传输端 口模块70与上述的传输端口模块36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传输端口模块70包含有一旋转 承载件72,其枢接于电子装置30的壳体32对应容置槽321的开口处。旋转承载件72用来 承载传输端口 38且带动传输端口 38相对电子装置30的壳体32转动。
[0064]于此实施例中,整合电路板42以卡合的方式结合于旋转承载件72。因整合电路板 42耦接于传输端口 38,故由上可知旋转承载件72便可通过其与整合电路板42的卡合关系 而承载传输端口 38,且可进一步带动传输端口 38相对电子装置30的壳体32转动。而整 合电路板42与旋转承载件72的固定方式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中所述,例如整合电路板42 也可通过螺固的方式固定于旋转承载件72上。至于采用上述何者设计,其端视实际需求而 定。
[0065]此外,传输端口模块70另包含有一枢轴构件74,其固设于旋转承载件72上。枢轴 构件74用来枢接旋转承载件72与电子装置30的壳体32,以使旋转承载件72可带动传输 端口模块70的传输端口 38相对壳体32自如图10所示的一使用位置旋转至如图11所示 的一收纳位置,或使旋转承载件72带动传输端口模块70的传输端口 38相对壳体32自如图11所示的该收纳位置旋转至如图10所示的该使用位置。
[0066]于此实施例中,枢轴构件74与旋转承载件72可一体成型,但不受此限。举例来说,枢轴构件74与旋转承载件72也可为两个分别独立的构件,于组装时利用紧配或埋入射出等方式将枢轴构件74固设于旋转承载件72上。换句话说,只要是可将旋转承载件72枢接于壳体32上的枢轴构件74的结构设计,皆属本发明所保护的范畴。
[0067]此外,传输端口模块70另包含有一连接端子76以及一传输线80。连接端子76耦接于整合电路板42,且传输线80设置于壳体32的容置槽321内。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传输线80具有一第一端Pl'以及相对第一端Ρ1'的一第二端P2',传输线80的第一端Pl'耦接于电子装置30的电路板46,且传输线80的第二端P2'耦接于连接端子76。换句话说,传输端口模块70的传输端口 38依序通过整合电路板42、连接端子76与传输线80率禹接于电子装置30的电路板46,以使传输端口 38可与电子装置30的电路板46互相传输信号。由此,电子装置30便可与外部电子装置连接,用于提升电子装置30的使用弹性。
[0068]综上所述,当使用者欲使用传输端口模块70的传输端口 38时,仅需利用旋转承载件72将传输端口模块70自如图11所示的该收纳位置旋转至如图10所示的该使用位置,如此传输端口模块70的传输端口 38便可外露于壳体32,以使电子装置30可利用传输端口38外接于其它电子装置。当使用者不使用传输端口模块70的传输端口 38时,可再利用旋转承载件72将传输端口模块70自如图10所示的该使用位置旋转至如图11所示的该收纳位置,如此传输端口 38便可隐藏于容置槽321内(如图11所示),用于保持电子装置30的壳体32外观面的完整性,从而提升电子装置30的整体的美感,且进一步防止异物(例如灰尘等)沾附于传输端口 38或自传输端口 38进入电子装置30内部,进而避免造成电子装置30内部的电子元件的损害,从而维持电子装置30的正常运作。
[0069]于此实施例中,传输线80可另包含有一第一连接端子801以及一第二连接端子803。第一连接端子801设置于传输线80的第一端Pl'上,且第二连接端子803设置于传输线80的第二端P2'上。此外,第一连接端子801以插接的方式耦接于电子装置30的电路板46,且第二连接端子803以插接的方式耦接于连接端子76。于实务上,传输线80可为一软性印刷电路板,且第一连接端子801以及第二连接端子803可分别为一金手指连接端子,但不受此限。举例来说,第一连接端子801以及第二连接端子803也可分别为线缆对板型连接器。换句话说,只要是可用来耦接电路板46与连接端子76的第一连接端子801以及第二连接端子803的连接器设计,皆属本发明所保护的范畴。
[0070]值得一提的是,传输线80与电路板46的耦接方式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中所述。举例来说,传输线80的第一端Pl'也可以焊接的方式耦接于电路板46,且传输线80的第二端P2'也可以焊接的方式耦接于连接端子76,如此传输线80便可省略第一连接端子801以及第二连接端子803的设置。换句话说,于此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子801以及第二连接端子803分别为一可省略的元件,用于节省物料成本。至于采用上述何者设计,端视实际需求而定。另外,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中具有相同标号的元件,其具有相同的结构设计及作用原理,为求简洁,故于此不再赘述。[0071]根据第一实施例,本发明的传输端口模块将传输端口固设于外壳中,且利用外壳可相对电子装置的壳体上的容置槽拆卸的设计,当使用者欲使用传输端口模块的传输端口时,将外壳以传输端口向电子装置的壳体外侧(即第一侧外露于壳体)的走向安装于容置槽内。如此传输端口模块的传输端口便可外露于壳体,以供使用者使用。当使用者不使用传输 端口模块的传输端口时,将外壳以传输端口向电子装置的壳体内侧(即第二侧外露于壳体) 的走向安装于容置槽内。如此传输端口模块的传输端口便可隐藏于壳体内。
[0072]根据第二实施例,本发明的传输端口模块将传输端口承载于旋转承载件上,且利 用旋转承载件可相对电子装置的壳体上的容置槽转动的设计,当使用者欲使用传输端口模 块的传输端口时,将旋转承载件旋转至该使用位置。此时传输端口模块的传输端口便可外 露于壳体,以供使用者使用。当使用者不使用传输端口模块的传输端口时,将旋转承载件旋 转至该收纳位置。此时传输端口模块的传输端口便可隐藏于壳体内。
[0073]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传输端口模块于不使用时可利用拆卸的方式或旋转 的方式将传输端口收合于壳体内,用于保持电子装置的壳体外观面的完整性,以提升电子 装置的整体的美感,且进一步防止异物(例如灰尘等)沾附于传输端口或自传输端口进入电 子装置内部,进而避免电子装置内部的电子元件的损害,从而维持电子装置的正常运作。
[007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 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适用于一电子装置的传输端口模块,该电子装置包含有壳体,其上形成有容置槽,该传输端口模块包含有:至少一传输端口,其用来与设置于该壳体内的电路板互相传输信号;以及外壳,其包覆该至少一传输端口,该外壳具有第一侧及第二侧,该至少一传输端口外露于该第一侧,且该外壳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该容置槽内,以使该至少一传输端口于该外壳以该第一侧外露于该壳体的走向安装于该容置槽内时外露于该壳体,或使该至少一传输端口于该外壳以该第二侧外露于该壳体的走向安装于该容置槽内时隐藏于该容置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端口模块,其另包含有:整合电路板,其固设于该外壳内,该整合电路板用来耦接于该至少一传输端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端口模块,其另包含有:连接端子,其耦接于该整合电路板且设置于该外壳的一第三侧;以及传输线,其设置于该容置槽内,该传输线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电路板,且该传输线的第二端于该外壳以该第一侧外露于该壳体的走向安装于该容置槽内时耦接于该连接端子,用于电连接该电路板、该整合电路板与该至少一传输端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端口模块,其中该传输线包含有:第一连接端子,其设置于该第一端上,该第一连接端子以插接的方式耦接于该电路板;以及第二连接端子,其设置于该第二端`上,该第二连接端子以紧接触的方式耦接于该连接端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端口模块,其中该第一连接端子与该第二连接端子分别为金手指连接端子,且该连接端子为弹臂式连接端子。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端口模块,其中该传输线的该第一端以焊接的方式耦接于该电路板,该传输线包含有金手指连接端子,其设置于该第二端上,该连接端子为弹臂式连接端子,且该金手指连接端子以紧接触的方式耦接于该弹臂式连接端子。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端口模块,其中该传输线包含有:电路板连接部,其延伸于该第一端;连接端子连接部,其延伸于该第二端,该连接端子连接部平贴于该容置槽对应该连接端子的一侧;以及桥接部,其连接于该电路板连接部与该连接端子连接部,该桥接部沿该外壳设置于该容置槽的一侧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端口模块,其中该传输线为软性印刷电路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端口模块,其中该至少一传输端口包含有电源连接端口、音源传输端口、迷你通用串行总线、高分辩多媒体界面或国际互联网络连接端口。
10.一种适用于一电子装置的传输端口模块,该电子装置包含有壳体,其上形成有容置槽,该传输端口模块包含有:至少一传输端口,其用来与设置于该壳体内的电路板互相传输信号;以及旋转承载件,其枢接于该壳体对应该容置槽的开口处,该旋转承载件用来承载该至少一传输端口且带动该至少一传输端口相对该壳体转动,以使该至少一传输端口于该旋转承载件旋转至一使用位置时外露于该壳体,或使该至少一传输端口于该旋转承载件旋转至一收纳位置时隐藏于该容置槽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传输端口模块,其另包含有:整合电路板,其耦接于该至少一传输端口,该整合电路板以卡合的方式结合于该旋转承载件,以使该旋转承载件承载该至少一传输端口且带动该至少一传输端口相对该壳体转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输端口模块,其另包含有:连接端子,其耦接于该整合电路板;以及传输线,其设置于该容置槽内,该传输线的第一端耦接于该电路板,且该传输线相对该第一端的第二端耦接于该连接端子,用于电连接该电路板、该整合电路板与该至少一传输端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输端口模块,其中该传输线包含有:第一连接端子,其设置于该第一端上,该第一连接端子以插接的方式耦接于该电路板;以及第二连接端子,其设置于该第二端上,该第二连接端子以插接的方式耦接于该连接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传输端口模块,其中该第一连接端子与该第二连接端子分别为金手指连接纟而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传输端口模块,其中该传输线为一软性印刷电路板。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输端口模块,其中该传输线的该第一端以焊接的方式耦接于该电路板,且该传输线的该第二端以焊接的方式耦接于该连接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传输端口模块,其另包含有:枢轴构件,其固设于该旋转承载件上,该枢轴构件用来枢接该旋转承载件与该壳体。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传输端口模块,其中该至少一传输端口包含有电源连接端口、音源传输端口、迷你通用串行总线、高分辨多媒体界面或国际互联网络连接端口。
【文档编号】H01R13/66GK103457090SQ201210209798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1日
【发明者】曾天仲, 谢明儒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