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差分对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6389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速差分对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信号传输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差分对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数字化工程的加速推进,高清视频、音频电子设备也是越来越普及了,对数据传输线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对于速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传统的数据信号线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数字影像技术对高分辨率、高传输速率、高色深图像及数字音频的要求。当前的高速数据信号线中的对线结构通常包括裸地线、屏蔽层、保护层和一组数据信号对线,其中裸地线和一组信号对线三根线相互绞合或平行并排后,再螺旋包裹一层屏蔽层,后再在屏蔽层外包裹一层保护层,但这种对线结构因为其中是有三根线相互靠拢集合在一起,而且因为通常两根信号对线线径比较大,而裸地线线径通常比较小,所以当三者集合在一起的时候,其稳定性通常都不好,容易对其高频特性有很大的影响,例如特性阻抗、对内延迟差、衰减等。因此对数据信号线的高频信号质量、完整度造成影响,渐渐地无法满足未来更高速传输的要求。而且通常屏蔽层由于成本考量,导电材料会尽量做成薄箔状,但此时便产生了机械性能不良,故必须与抗拉、不易破损的塑料麦拉贴合而成,因此造成屏蔽层内表面与外表面是互不导通的情况。如此一来当屏蔽层螺旋包裹的时候,就会在屏蔽层的边缘形成一个螺旋状的断开线,形成导通上的不连续介面,此时导电面的电子由于不连续面的存在,容易在此不连续介面边缘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形成电磁场,造成电磁干扰。并且由于此不连续面的存在也造成了屏蔽上的细长缝隙容易因此而产生电磁泄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裸地线在屏蔽层外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包括屏蔽层、裸地线、保护层和一组数据信号对线,其中所述数据信号对线由屏蔽层包覆,所述裸地线位于屏蔽层之外,所述保护层包围在屏蔽层和裸地线的外侧。优选的,所述数据信号对线的两条信号线相互绞合,屏蔽层紧贴绞合的数据信号对线包覆,且屏蔽层表面为波纹状凹凸结构。优选的,所述数据信号对线的两条信号线平行并排,屏蔽层紧贴数据信号对线表面包覆。优选的,所述屏蔽层由外表面可导通的屏蔽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裸地线沿数据信号对线表面的屏蔽层直线排布。优选的,所述裸地线沿数据信号对线表面的屏蔽层螺旋排布。
优选的,所述保护层由绝缘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保护层由内表面可导通的屏蔽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屏蔽层与保护层为相同方向螺旋包裹。优选的,所述屏蔽层与保护层为相反方向螺旋包裹。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将裸地线置于屏蔽层之外,两条相同大小的信号线被屏蔽层包覆,其结构稳定性更加的强;且裸地线置于屏蔽层外可使屏蔽层内介质的等效介电系数、 等效损耗正切值降低,使得信号对线的高频特性更佳,可以有效的改善数据信号对绞线的高频特性,同时EMI泄漏也会更少。若裸地线直放,沿数据信号对线表面的屏蔽层排布,这样电子可以通过裸导线直接从重迭处造成的不连续面上通过,从而达到减短不连续面的长度,有效减少在不连续介面边缘上产生感应电流的情况,也减少形成电磁场,有效降低电磁干扰,并可有效的改善数据信号对线的高频特性,同时EM I泄漏也会更少。若保护层以向内导通之屏蔽材料作成,并且保护层螺旋包裹着裸地线与向外导通的屏蔽层,可使屏蔽层与保护层的导通面直接贴合、相连导通,达到真正无缝的金属管状屏蔽,消除了屏蔽的不连续导通介面,因此避免了电磁干扰与泄漏的情况。进而达到改善数据信号对线的高频特性,达到更长的可用长度。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裸地线,2、屏蔽层,3、保护层,4、信号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包括裸地线1、屏蔽层2、保护层3和一组数据信号对线,所述数据信号对线包括两条信号线4,其中所述数据信号对线由屏蔽层2螺旋包裹,所述裸地线1位于屏蔽层2之外,所述保护层3包围在屏蔽层2和裸地线1的外侧,保护层可以是绝缘材料制成,也可以是内表面可导通的屏蔽材料制成,数据信号对线的两条信号线4通过对绞机绞合在一起,在数据信号对线的外侧包裹一层铝箔材料制成的屏蔽层2,屏蔽层2是向外导通的,屏蔽层2螺旋包裹在数据信号对线上,所以就会在屏蔽层2 的外侧形成一个螺旋状的断开线,形成不连续介面,屏蔽层2紧贴数据信号对线,由于相互绞合的两条信号线4会产生扭曲,所以在屏蔽层2的表面会形成波纹状凹凸结构,裸地线1 沿着绞合式的数据信号对线表面的屏蔽层2直线排布,这样可以在屏蔽层2的不连续介面之间形成通路,使得电流可以直接通过,从而消除不连续介面,其中屏蔽层和保护层之间为相同方向或者不同方向螺旋包裹,不同方向螺旋包裹可以保证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在在被剪切的时候,不至于一端全部散开,从而使其更加的便于实际使用。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裸地线1沿数据信号对线表面的屏蔽层螺旋排布,由于屏蔽层2沿着数据信号对线螺旋包裹,所以会形成一条螺旋状的不连续带,通过裸地线1就可以将其导通,同时屏蔽层2位于保护层3的内侧,屏蔽层2由铝箔材料制成,保护层3由绝缘材料制成,保护层3同样也是螺旋状的包裹,屏蔽层2和保护层3可以是同方向螺旋包裹的,也可以是反方向螺旋包裹的,反方向螺旋包括可以使得实施例二在被剪切的时候,不至于一端全部散开,从而使其更加的便于实际使用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数据信号对线的两条信号线4 是平行排布的,包裹在数据信号对线外的屏蔽层2不会形成波纹状的凹凸结构,裸地线1不论是贴合屏蔽层2直线排布或者是螺旋排布,均可以消除屏蔽层2上的不连续面,实现其导
ο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包括屏蔽层、裸地线、保护层和一组数据信号对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号对线由屏蔽层包覆,所述裸地线位于屏蔽层之外,所述保护层包围在屏蔽层和裸地线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号对线的两条信号线相互绞合,屏蔽层紧贴绞合的数据信号对线包覆,且屏蔽层表面为波纹状凹凸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号对线的两条信号线平行并排,屏蔽层紧贴数据信号对线表面包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由外表面可导通的屏蔽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裸地线沿数据信号对线表面的屏蔽层直线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裸地线沿数据信号对线表面的屏蔽层螺旋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由绝缘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由内表面可导通的屏蔽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与保护层为相同方向螺旋包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与保护层为相反方向螺旋包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数据信号传输线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速差分对线结构,其包括屏蔽层、裸地线、保护层和一组数据信号对线,其中所述数据信号对线由屏蔽层包覆,所述裸地线位于屏蔽层之外,所述保护层包围在屏蔽层和裸地线的外侧,本发明的优点通过将裸地线置于屏蔽层之外,两条相同大小的信号线被屏蔽层包覆,其结构稳定性更加的强;且裸地线置于屏蔽层外可使屏蔽层内介质的等效介电系数、等效损耗正切值降低,使得信号对线的高频特性更佳,可以有效的改善数据信号对绞线的高频特性,同时EMI泄漏也会更少。
文档编号H01B7/17GK102509574SQ20111034463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4日
发明者谢金安 申请人:贸联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