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控制电路以及具有该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6773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继电器控制电路以及具有该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以及具有该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个非常经济、应用广泛的控制电流通断的器件,通常应用于电力系统保护电路与控制电路中,主要由线圈和触点构成。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规定的动作电压以上的电压,触点就会吸合。当线圈断电后,触点就会断开。继电器在吸合后,如果线圈电压维持在动作电压以上,那么线圈电压就会产生一定的损耗,该损耗引发的过热问题十分普遍。引起继电器过热的主要原因是继电器线圈的损耗,线圈的损耗是继电器的主要热源之一。继电器的过热不仅会影响继电器本身的特性参数,还会影响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以及具有该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子装置,旨在降低继电器损耗,从而降低了该继电器正常工作的温度,解决了该继电器过热问题,延长了该继电器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包括驱动电路以及电源控制电路。该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继电器的吸合与关断,该电源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电源实现该继电器吸合与关断所需的电压。该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延时电路以及分压电路,该延时电路用于使该继电器吸合时的电压维持规定的维持时间,分压电路用于使该继电器吸合时的电压维持该维持时间后,将该继电器两端的电压下降到该继电器所需的维持电压。该延时电路包括用于控制该维持时间的储能元件,用于驱动该储能元件的开关模块、以及用于限制该电源对该储能元件的冲击的限流模块。进一步地,该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该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与该限流模块与该储能元件之间,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该电源连接,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该继电器的一端连接, 该继电器的另一端与该驱动电路连接。进一步地,该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该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与该限流模块与该储能元件之间,该三极管的发射极经由该驱动电路与该电源连接,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该继电器连接。进一步地,该储能元件包括电容,该电容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该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该限流模块包括电阻,该电阻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该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进一步地,该分压电路包括电阻,该电阻的一端连接于该三极管的集电极,该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该三极管的发射极。进一步地,该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限流电阻、下拉电阻,该三极管的基极经由该限流电阻接收外部控制信号,该外部控制信号用于驱动该三极管导通,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该三极管的集电极用于在该三极管导通时驱动该继电器吸合,该下拉电阻的一端连接于该三极管的发射极,该拉下电阻的另一端经由该限流电阻连接于该三极管的基极。进一步地,该驱动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限流电阻、下拉电阻,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由该限流电阻接收外部控制信号,该外部控制信号用于驱动该第二三极管导通,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该电源, 该下拉电阻的一端经由该限流电阻连接于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该拉下电阻的另一端经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包括驱动电路以及电源控制电路, 该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继电器的吸合与关断,该电源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电源实现该继电器吸合与关断所需的电压。该电源控制电路包括连接于该电源与该继电器之间的第一电阻以及并联于该第一电阻的延时电路。该延时电路包括电容,该电容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电阻、该继电器之间;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于该电源,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该电容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该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该第二电阻与该电容之间,该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该电源,该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该第一电阻与该电容之间。进一步地,该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限流电阻、下拉电阻,该三极管的基极经由该限流电阻接收外部控制信号,该外部控制信号用于驱动该三极管导通,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该三极管的集电极用于在该三极管导通时驱动该继电器吸合,该下拉电阻的一端连接于该三极管的发射极,该拉下电阻的另一端经由该限流电阻连接于该三极管的基极。进一步地,该驱动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限流电阻、下拉电阻,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由该限流电阻接收外部控制信号,该外部控制信号用于驱动该第二三极管导通,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该电源, 该下拉电阻的一端经由该限流电阻连接于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该拉下电阻的另一端经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包括驱动电路以及电源控制电路, 该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继电器的吸合与关断,该电源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电源实现该继电器吸合与关断所需的电压。该电源控制电路包括连接于该驱动电路与该继电器之间的第一电阻以及并联于该第一电阻的延时电路。该延时电路包括电容,该电容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电阻、该继电器之间;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的一端经由该驱动电路连接于该电源,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该电容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该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该第二电阻与该电容之间,该三极管的发射极经由该驱动电路连接于该电源,该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该第一电阻与该电容之间。进一步地,该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限流电阻、下拉电阻,该三极管的基极经由该限流电阻接收外部控制信号,该外部控制信号用于驱动该三极管导通,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该三极管的集电极用于在该三极管导通时驱动该继电器吸合,该下拉电阻的一端连接于该三极管的发射极,该拉下电阻的另一端经由该限流电阻连接于该三极管的基极。进一步地,该驱动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限流电阻、下拉电阻,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由该限流电阻接收外部控制信号,该外部控制信号用于驱动该第二三极管导通,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该电源, 该下拉电阻的一端经由该限流电阻连接于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该拉下电阻的另一端经接
5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继电器以及用于驱动该继电器吸合与关断的继电器控制电路。该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路以及电源控制电路。该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继电器的吸合与关断,该电源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电源实现该继电器吸合与关断所需的电压。该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延时电路以及分压电路,该延时电路用于使该继电器吸合时的电压维持规定的维持时间,分压电路用于使该继电器吸合时的电压维持该维持时间后,将该继电器两端的电压下降到该继电器所需的维持电压。该延时电路包括用于控制该维持时间的储能元件,用于驱动该储能元件的开关模块、以及用于限制该电源对该储能元件的冲击的限流模块。进一步地,该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该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与该限流模块与该储能元件之间,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该电源连接,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该继电器的一端连接, 该继电器的另一端与该驱动电路连接。进一步地,该开关模块包括三极管,该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与该限流模块与该储能元件之间,该三极管的发射极经由该驱动电路与该电源连接,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该继电器连接。进一步地,该储能元件包括电容,该电容的一端连接于该三极管的基极,该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该三极管的集电极,该限流模块包括电阻,该电阻的一端连接于该三极管的基极,该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该三极管的发射极。进一步地,该分压电路包括电阻,该电阻的一端连接于该三极管的集电极,该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该三极管的发射极。进一步地,该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限流电阻、下拉电阻,该三极管的基极经由该限流电阻接收外部控制信号,该外部控制信号用于驱动该三极管导通,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该三极管的集电极用于在该三极管导通时驱动该继电器吸合,该下拉电阻的一端连接于该三极管的发射极,该拉下电阻的另一端经由该限流电阻连接于该三极管的基极。进一步地,该驱动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限流电阻、下拉电阻,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由该限流电阻接收外部控制信号,该外部控制信号用于驱动该第二三极管导通,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该电源, 该下拉电阻的一端经由该限流电阻连接于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该拉下电阻的另一端经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继电器以及用于驱动该继电器吸合与关断的继电器控制电路。该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路以及电源控制电路,该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继电器的吸合与关断,该电源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电源实现该继电器吸合与关断所需的电压。该电源控制电路包括连接于该电源与该继电器之间的第一电阻以及并联于该第一电阻的延时电路。该延时电路包括电容,该电容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电阻、该继电器之间;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于该电源,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该电容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该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该第二电阻与该电容之间,该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该电源,该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该第一电阻与该电容之间。进一步地,该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限流电阻、下拉电阻,该三极管的基极经由该限流电阻接收外部控制信号,该外部控制信号用于驱动该三极管导通,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该三极管的集电极用于在该三极管导通时驱动该继电器吸合,该下拉电阻的一端连接于该三极管的发射极,该拉下电阻的另一端经由该限流电阻连接于该三极管的基极。进一步地,该驱动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限流电阻、下拉电阻,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由该限流电阻接收外部控制信号,该外部控制信号用于驱动该第二三极管导通,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该电源, 该下拉电阻的一端经由该限流电阻连接于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该拉下电阻的另一端经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继电器以及用于驱动该继电器吸合与关断的继电器控制电路。该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路以及电源控制电路,该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继电器的吸合与关断,该电源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电源实现该继电器吸合与关断所需的电压。该电源控制电路包括连接于该驱动电路与该继电器之间的第一电阻以及并联于该第一电阻的延时电路。该延时电路包括电容,该电容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电阻、该继电器之间;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的一端经由该驱动电路连接于该电源,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该电容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该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该第二电阻与该电容之间,该三极管的发射极经由该驱动电路连接于该电源,该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该第一电阻与该电容之间。进一步地,该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限流电阻、下拉电阻,该三极管的基极经由该限流电阻接收外部控制信号,该外部控制信号用于驱动该三极管导通,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该三极管的集电极用于在该三极管导通时驱动该继电器吸合,该下拉电阻的一端连接于该三极管的发射极,该拉下电阻的另一端经由该限流电阻连接于该三极管的基极。进一步地,该驱动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限流电阻、下拉电阻,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由该限流电阻接收外部控制信号,该外部控制信号用于驱动该第二三极管导通,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该电源, 该下拉电阻的一端经由该限流电阻连接于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该拉下电阻的另一端经接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1.降低了电路的整体功耗,提高效率。2.降低了继电器的线圈损耗,降低继电器工作时的温度,从而解决了继电器过热问题,延长了继电器的使用寿命。3.增加电路可靠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模块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电子装置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电子装置的继电器的温度效果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电路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模块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电子装置的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局部电路示意图。[0041]符号说明[0042]电子装置100、200、300、400[0043]电源10、Vcc[0044]继电器控制电路20[0045]继电器线圈电路30[0046]主控制电路60[0047]控制芯片Ul[0048]继电器31[0049]反向续流二极管Dl[0050]线圈KlA[0051]触点开关KlB[0052]驱动电路40、40a[0053]电源控制电路50[0054]延时电路52[0055]分压电路54[0056]储能元件521[0057]开关模块523[0058]限流模块525[0059]第一电阻Rl[0060]电容Cl[0061]第一三极管Ql[0062]第二电阻R2[0063]第三电阻R3[0064]第四电阻R4[0065]第二三极管Q2[0066]光耦电路41[0067]第五电阻R5[0068]光耦元件U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给出的电子装置100,其包括电源10、继电器控制电路20、继电器线圈电路30以及主控制电路60。电源10用于对电子装置100提供电能,以保证电子装置100的正常运行。继电器控制电路20受控于主控制电路60,用于驱动继电器线圈电路30中的继电器31的吸合与关断的。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控制电路60为控制芯片Ul,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主控制电路60还可以为其它能控制继电器控制电路20运行的电路。继电器线圈电路30包括继电器31以及与继电器31并联的反向续流二极管Dl。 在本实施方式中,继电器31为常开继电器,其包括线圈KlA以及与线圈KlA配套使用的触点开关K1B。线圈KlA两端的电压具有两个临界点,分别为吸合时的电压(以下称之为吸合电压)以及吸合并保持一规定的维持时间后的电压(以下称之为吸合电压)当线圈KlA两端的电压达到其规定的电压时,触点开关KlB自动吸合,以下称此时的电压为吸合电压;当继电器31吸合后,如果线圈KlA两端的电压保持在该吸合电压上并持续一规定的时间(以下称之为维持时间),线圈KlA两端的电压可以适当降低至一个规定的电压,以下称此时的电压为维持电压,也就竖说,线圈KlA两端的电压处在该维持电压上时,继电器31能够持续保持在吸合状态。继电器控制电路20包括驱动电路40以及电源控制电路50。驱动电路40用于驱动继电器31的吸合与关断,电源控制电路50用于控制电源10实现继电器31吸合与关断所需的电压。电源控制电路50包括延时电路52以及分压电路M,延时电路52串接于电源10 与继电器31的线圈KlA之间,分压电路M并联于延时电路52上。延时电路52用于使继电器31吸合时的电压以吸合电压的大小持续保持该维持时间。分压电路M用于使继电器 31吸合时的电压以吸合电压的大小持续保持该维持时间后,将继电器31两端的电压从该吸合电压下降到继电器31所需的该维持电压。延时电路52包括用于控制该维持时间的储能元件521,用于驱动储能元件521的开关模块523、以及用于限制电源10对储能元件521的冲击的限流模块525。请再次结合图2,分压电路503包括第一电阻R1,储能元件521包括电容Cl,开关模块523包括第一三极管Q1,限流模块525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于电源Vcc (即图1中的电源10),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于线圈K1A。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电源Vcc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电容Cl的一端连接并还连接于线圈KlA 的一端,电容Cl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线圈KlA的另一端连接于驱动电路40,且与反向续流二极管Dl并联。驱动电路40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以及第二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Q2 的基极经由第三电阻R3连接于控制芯片Ul,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 集电极连接于线圈K1A。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于控制芯片U1,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其中,第一电阻Rl为分压电阻,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为限流电阻,第四电阻 R4为下拉电阻,第一三极管Ql为PNP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Q2为NPN型三极管。当控制芯片Ul提供高电平至第二三极管Q2时,第二三极管Q2导通,继电器31的线圈KlA通电,触点开关KlB自动吸合,从而继电器31处于吸合状态。同时,在第二三极管 Q2导通时,电容Cl相当于短路,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被拉低,第一三极管Ql导通,在忽略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压降的情况下,线圈KlA两端的电压为电源Vcc的电源电压 Vcc,可以理解电源电压Vcc不能低于继电器31的吸合电压。当第一三极管Ql导通后,电源 Vcc通过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Ql给电容Cl充电,第一三极管Ql基极的电压逐渐升高,直至与第一三极管Ql发射极的电压相等,第一三极管Ql关断。电容Cl的充电时间常数由第二电阻R2、电容Cl、第一三极管Ql和线圈KlA的参数决定。第一三极管Ql关断后线圈 KlA通过第一电阻Rl串联连接在电源Vcc的回路中,通过设计第一电子Rl的阻值可使线圈 KlA两端的电压从该吸合电压降低到维持电压,从而大大降低了线圈的损耗,降低了继电器 31工作温度,延长了继电器31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电子装置100运行的可靠性。 同理,当控制芯片Ul提供低电平至第二三极管Q2时,第二三极管Q2截止,继电器 31的线圈KlA不通电,触点开关KlB断开,继电器31处于关断状态。请参阅图3,其中,片段3-1、3_2分别表示未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时的继电器的上表面温度50. 7度、侧面温度68. 7度;片段3-3、3-4分别表示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时的继电器31的上表面温度38. 4度、侧面温度39. 3度。相比较可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时的继电器31的温度得到明显改善,减少对电子装置100带来的各种温度干扰,而且继电器31的温度调整至人体能承受的温度范围内,从而也给操作人员带来了便利。进一步说明,如果电子装置100的继电器控制电路20不设置第一三极管Ql与第二电阻R2,单纯只保留第一电阻Rl与电容Cl,则根据RC电路的时间响应特性,同时由于一般继电器的线圈电阻较小,从而要求电容的容值较大,容值较大的电容必然导致产品成本大幅度上升,而且容值较大的电容体积也比较大,这不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发展。另外,如果电容选用电解电容的话,其温度的温度性就较差。因此,必须设置第一三极管Ql与第二电阻R2,从而能方便选用电容值较小的电容Cl,克服因电容体积过大或成本过高带来的弊端。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100,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20的设置,在继电器 31吸合并持续该维持时间时,能使继电器31两端的电压从该吸合电压自动下降至维持电压,同时依旧保持继电器31处于吸合状态。因此,继电器控制电路20降低了电子装置100 的整体功耗,提高效率;同时降低了继电器31的线圈KlA的损耗,降低继电器31工作时的温度,从而解决了继电器31过热问题,延长了继电器31的使用寿命;再者增加电子装置 100的电路可靠性。第二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给出的电子装置200。电子装置200与第一实施方式给出的电子装置100的区别在于电子装置200的驱动电路40a还包括用于进行光电隔离的光耦电路41,光耦电路41包括第五电阻R5以及光耦元件U2。光耦元件U2 内部的阳极耦接于+5V电源,光耦元件U2内部的阴极经由外部的第五电阻R5耦接于控制芯片U1,光耦元件U2内部的集电极耦接于电源Vcc,光耦元件U2内部的发射极经由外部的第三电阻R3耦接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其中,第五电阻R5为限流电阻。当控制芯片Ul提供低电平至光耦元件U2时,光耦元件U2导通,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电位拉高,第二三极管Q2导通,继电器31的线圈KlA通电,触点开关KlB自动吸合,从而继电器31处于吸合状态。同时,在第二三极管Q2导通时,电容Cl相当于短路,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被拉低,第一三极管Ql导通,在忽略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压降的情况下,线圈KlA两端的电压为电源Vcc的电源电压Vcc,可以理解电源电压Vcc不能低于继电器31的吸合电压。当第一三极管Ql导通后,电源Vcc通过第二电阻R2、第一三极管Ql给电容Cl充电,第一三极管Ql基极的电压逐渐升高,直至与第一三极管Ql发射极的电压相等,第一三极管Ql关断。电容Cl的充电时间常数由第二电阻R2、电容Cl、第一三极管Ql 和线圈KlA的参数决定,因此电容Cl的充电时间需要大于继电器31动作的维持时间。第一三极管Ql关断后线圈KlA通过第一电阻Rl串联连接在电源Vcc的回路中,通过设计第一电子Rl的阻值可使线圈KlA两端的电压从该吸合电压降低到维持电压,从而大大降低了线圈的损耗,降低了继电器31工作温度,延长了继电器31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电子装置100 运行的可靠性。同理,当控制芯片Ul提供高电平至光耦元件U2时,光耦元件U2截止,第二三极管 Q2的基极电位拉低,第二三极管Q2截止,继电器31的线圈KlA不通电,触点开关KlB断开, 继电器31处于关断状态。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200,通过在继电器31处于吸合状态并持续该维持时间时,能使继电器31两端的电压从该吸合电压自动下降至维持电压,同时依旧保持继电器31处于吸合状态。因此,电子装置200的整体功耗得到了降低,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继电器31的线圈KlA的损耗以及继电器31工作时的温度也得到了改善,从而解决了继电器31过热问题,延长了继电器31的使用寿命;再者电子装置200的电路可靠性也相应提高;另外光耦元件U2的设置还能提高电子装置200信号传输的抗干扰能力。第三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5及6,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给出的电子装置300。电子装置300与第一实施方式给出的电子装置100的区别在于在电子装置300中,驱动电路40、 继电器电源控制电路50、线圈电路30依次串接在电源10的回路中;而在电子装置100中, 继电器电源控制电路50、线圈电路30、驱动电路40依次串接在电源10的回路中。本实施方式给出的电子装置300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给出的电子装置100相同的有益效果。第四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给出的电子装置400。电子装置400与第二实施方式给出的电子装置200的区别在于在电子装置400中,驱动电路40a、继电器电源控制电路50、线圈电路30依次串接在电源10的回路中;而在电子装置200中,继电器电源控制电路50、线圈电路30、驱动电路40a依次串接在电源10的回路中。本实施方式给出的电子装置400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给出的电子装置200相同的有益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包括用于驱动继电器吸合与关断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该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电源实现该继电器吸合与关断所需的电压,该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延时电路,用于使该继电器吸合时的电压维持规定的维持时间,该延时电路包括储能元件,用于控制该维持时间;开关模块,用于驱动该储能元件;以及限流模块,用于限制该电源对该储能元件的冲击;以及分压电路,用于使该继电器吸合时的电压维持该维持时间后,将该继电器两端的电压下降到该继电器所需的维持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开关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 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与该限流模块与该储能元件之间,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该电源连接,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该继电器的一端连接,该继电器的另一端与该驱动电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开关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 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与该限流模块与该储能元件之间,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经由该驱动电路与该电源连接,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该继电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储能元件包括电容,该电容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该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 该限流模块包括电阻,该电阻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该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分压电路包括电阻, 该电阻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该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
6.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包括用于驱动继电器吸合与关断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该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电源实现该继电器吸合与关断所需的电压,该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连接于该电源与该继电器之间;以及延时电路,并联于该第一电阻,该延时电路包括电容,该电容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电阻、该继电器之间;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于该电源,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该电容的另一端;以及第一三极管,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该第二电阻与该电容之间,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该电源,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该第一电阻与该电容之间。
7.—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包括用于驱动继电器吸合与关断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 该继电器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电源实现该继电器吸合与关断所需的电压,该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连接于该驱动电路与该继电器之间;以及延时电路,并联于该第一电阻,该延时电路包括电容,该电容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一电阻、该继电器之间;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的一端经由该驱动电路连接于该电源,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该电容的另一端;以及第一三极管,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于该第二电阻与该电容之间,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经由该驱动电路连接于该电源,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该第一电阻与该电容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限流电阻、下拉电阻,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由该限流电阻接收外部控制信号,该外部控制信号用于驱动该第二三极管导通,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用于在该第二三极管导通时驱动该继电器吸合,该下拉电阻的一端连接于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该拉下电阻的另一端经由该限流电阻连接于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
9.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限流电阻、下拉电阻,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由该限流电阻接收外部控制信号,该外部控制信号用于驱动该第二三极管导通,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于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于该电源,该下拉电阻的一端经由该限流电阻连接于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该拉下电阻的另一端经接地。
10.一种电子装置,其安装了上述权利要求1-9项中任意一项所述之继电器控制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学领域,提供了一种继电器控制电路,其包括驱动电路以及电源控制电路。该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继电器的吸合与关断,该电源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电源实现该继电器吸合与关断所需的电压。该电源控制电路包括延时电路以及分压电路,该延时电路用于使该继电器吸合时的电压维持规定的维持时间,分压电路用于使该继电器吸合时的电压维持该维持时间后,将该继电器两端的电压下降到该继电器所需的维持电压。该延时电路包括用于控制该维持时间的储能元件,用于驱动该储能元件的开关模块、以及用于限制该电源对该储能元件的冲击的限流模块。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继电器控制电路的电子装置。
文档编号H01H47/04GK201966140SQ20112010222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
发明者倪华, 傅立秦, 姚丹, 张海明, 曹仁贤, 胡兵, 赵为 申请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