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离式电池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9713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分离式电池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领域,涉及一种电池包装结构,尤其是一种可分离式电池包装结构。
技术背景目前,在电池生产行业,电池的包装普遍使用半包装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包装的电池,电池底部的负极裸露在外,极容易和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从而导致电池漏电。 同时,传统的电池装入用电器中,当用电器不工作时,电池仍然在以小电流缓慢放电,时间长了不仅会造成电池的电量浪费,还有可能引发电池漏液,对用电器造成损伤。再者,如果长时间不使用用电器时,需要将电池从用电器中取出并保存于容器中,使用起来很不安全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半包装结构将电池负极裸露在外,电池负极会与空气中水分发生反应而产生漏电;以及电池长时间装入不经常使用的用电器中,造成的电池电量缓慢流失和电池漏液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分离式电池包装结构,该可分离式电池包装结构包括外包装本体和分离组件,外包装本体包覆在电池的侧壁, 分离组件贴合在电池底部的负极表面或者贴合在外包装本体表面。所述分离组件由具有静电自吸附功能或粘性的绝缘材料构成。所述分离组件是薄片,其外形是圆形、椭圆形、方形、菱形或三角形以及由以上任意几种图形共同构成的形状。所述分离组件的厚度是0. 01_2mm。所述分离组件由柔性材料构成。所述外包装本体上设置有分离组件的粘贴提示部位。本实用新型的可分离式电池包装结构具有保护电池负极的功能,能够减少因为电池负极与空气中水分接触并发生反应而引发的漏电,使用安全方便。同时也有效避免了电池长时间装入用电器造成的电量缓慢流失和电池漏液,以及将电池从用电器取出保存而造成的不方便。从此,电池便可以长时间存放于用电器当中,使用很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分离式电池包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离组件外形示意图;图3为分离组件贴于外包装本体表面示意图;其中1为外包装本体;2为分离组件;3为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可分离式电池包装结构,该可分离式电池包装结构包括外包装本体和分离组件,外包装本体包覆在电池的侧壁,分离组件贴合在电池底部的负极表面或者贴合在外包装本体表面。所述分离组件由具有静电自吸附功能或粘性的绝缘材料构成。所述分离组件是薄片,其外形是圆形、椭圆形、方形、菱形或三角形以及由以上任意几种图形共同构成的形状。所述分离组件的厚度是0. 01_2mm。所述分离组件由柔性材料构成。防止空气中的水分与电池负极发生反应,通过具有静电自吸附功能或粘性的绝缘层与电池底部相粘贴,从而实现电池底部的密封,减少电池的漏电。当电池出厂时,节能贴是贴在电池底部的,这样当电池的大包装盒被拆开后,也不会因为只用一节电池,而造成其他电池也会因为电池负极裸露于空气中而产生漏电。用户使用时,只需要将底部的绝缘片从底部撕下,贴至电池的侧壁上,即可装入用电器进行使用。当用电器长时间不使用时,可以将电池侧壁的节能贴揭下,重新贴回电池底部,从而实现电池与用电器的断路,以节约电量,并可以用电器来保存电池,安全方便。有效避免了电池长时间装入用电器造成的漏液,以及将电池从用电器取出保存而造成的不方便。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限于此,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可分离式电池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分离式电池包装结构包括外包装本体和分离组件,外包装本体包覆在电池的侧壁,分离组件贴合在电池底部的负极表面或者贴合在外包装本体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分离式电池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由具有静电自吸附功能或粘性的绝缘材料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分离式电池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是薄片, 其外形是圆形、椭圆形、方形、菱形或三角形以及由以上任意几个图形共同构成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分离式电池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的厚度是 0.01-2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分离式电池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由柔性材料构成。
6.如权利要求1一种可分离式电池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装本体上设置有分离组件的粘贴提示部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分离式电池包装结构,该可分离式电池包装结构包括外包装本体和分离组件,外包装本体包覆在电池的侧壁,分离组件贴合在电池底部的负极表面或者贴合在外包装本体表面。本实用新型的可分离式电池包装结构具有保护电池负极的功能,能够减少因为电池负极与空气中水分接触并发生反应而引发的漏电,使用安全方便。同时,也避免了电池长时间装入用电器造成的电池电量浪费和电池漏液,以及将电池从用电器取出保存而造成的不方便。
文档编号H01M2/10GK202042525SQ201120153440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6日
发明者周玉佩, 鲁意 申请人:西安蝶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