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器触头座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8176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断路器触头座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断路器触头座改进结构,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电器绝缘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CT棒绝缘件。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断路器触头座,其外层为环氧树脂与其内的导电杆结合为一体,该触头座一端为有空腔的座体,导电杆伸入到上述空腔内并与梅花触头锁合,但这种结合方式其接触面较小且连接不够牢固;并且现有的触头座一般是横放,工作不稳定。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断路器触头座改进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断路器触头座改进结构,包括有环氧树脂主体,其具有开口内腔,环氧树脂主体中心向上延伸的立柱,该立柱中心有导电杆,导电杆的一端向环氧树脂主体内腔延伸并与其顶面持平,其与梅花触头锁合时更牢靠。进一步,所述的环氧树脂主体形成突台结构,其表面设有一凹槽,其位于立柱侧且该凹槽的夹角为15 30°进一步,所述的立柱邻近顶端处设有等间隔分布的若干伞裙。本实用新型将导电杆与环氧树脂主体内腔相平的设置,目的是增大其与梅花触头结合的可靠性,同时将伞裙增加,进一步增大产品的爬电距离。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断路器触头1座改进结构,包括有内腔的环氧树脂主体11及中心向上延伸的立柱12,该立柱中心有导电杆2,导电杆的底端20与环氧树脂主体内腔顶面111持平,其与梅花触头锁合时更牢靠。所述的环氧树脂主体形成突台结构, 其表面设有一凹槽,其位于立柱侧且该凹槽110的夹角为15 30°,优选为20°。本实用新型立柱邻近顶端处设有等间隔分布的若干伞裙,图1中给出一种9圈伞裙120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电杆与环氧树脂主体内腔相平的设置,目的是增大其与梅花触头结合的可靠性,同时将伞裙增加,进一步增大产品的爬电距离,另外,现有的断路器触头座改进结构也称为CT棒绝缘件,一般是横放,而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定位方式,可以竖立工作,从而增加产品的稳定性能。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权利要求1.一种断路器触头座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环氧树脂主体,其具有开口内腔, 环氧树脂主体中心向上延伸的立柱,该立柱中心有导电杆,导电杆的一端向环氧树脂主体内腔延伸并与其顶面持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触头座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氧树脂主体形成突台结构,其表面设有一凹槽,其位于立柱侧且该凹槽的夹角为15 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触头座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邻近顶端处设有等间隔分布的若干伞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触头座改进结构,原来静触头为球形,现改为平面,上面锁一个梅花触头,有利于接触可靠,降低回路电阻;另一方面利于生产绝缘件的方便操作,保证成品率。上部120出增加9道伞群,这样可以增加爬电距离,可以应用到高海拔的地方。导电棒安装由原来横的方向,改为竖的方向,上面加一个凸台及一个凹孔定位,可以保证受力效果和可靠性。包括有环氧树脂主体,其具有开口内腔,环氧树脂主体中心向上延伸的立柱,该立柱中心有导电杆,导电杆的一端向环氧树脂主体内腔延伸并与其顶面持平,目的是增大其与梅花触头结合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H01H73/04GK202102993SQ20112020150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5日
发明者周清泉, 洪英进, 温小房 申请人:厦门顾德益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