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风道极板无氧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4264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风道极板无氧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风道极板无氧干燥机。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高温干燥过程中极板中的铅氧化,减少氧化铅的含量,旧式干燥工艺往往需要在极板表面浸泡保护剂,随着技术的发展,无氧快干机在蓄电池极板干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是透过空气与煤气的燃烧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掉,用以提供热量与惰性气体,在极板不被氧化的情况下,将极板水份干燥至0. 1%以下,这种干燥装置在极板干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市场上供应的无氧干燥机大多为单风道干燥机,也即每个轴承上固定单个旋转叶轮,旋转叶轮只附有单向叶片,操作时,单向旋转供风,这种极板无氧干燥机一方面造成风机室的空间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叶轮两侧供风不均勻,进而在预期的时间造成干燥不均勻,干燥效率降低。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亟需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风机室的空间, 且高效均勻供风的极板无氧干燥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风机室的空间,且快速高效干燥、均勻供风的极板无氧干燥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风道极板无氧干燥机,包括电机、传动机构、干燥机主体,所述干燥机主体包括风机室、横穿所述风机室的旋转轴、与风机室向外输风的一侧相连的风通道、与所述风通道相连接的干燥室,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主轴,所述传动机构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风扇组,所述风扇组包括至少两个风扇,每个风扇上设置有与其同轴连接的固定片,所述风机室与所述风扇组相对的两端面各设置进风口,每个进风口与相近的风扇构成一个风道。其中,所述风扇组的两个风扇的其中一侧均设有叶轮,带叶轮的一侧分别指向所述旋转轴的两端,不带叶轮的一侧紧贴在一起且通过各自的固定片将风扇组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中间位置,或间隔一定间距且通过各自的固定片将风扇固定于相应位置,构建成的所述风扇组的两个风扇的叶轮导向一致。其中,所述传动机构的两端之间为皮带传送连接或齿轮啮合连接。其中,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轴承,所述旋转轴通过所述轴承连接于所述干燥机主体。其中,所述风通道的上、下壁面与所述风机室的上端面的夹角分别为90度至180 度之间。其中,所述的风通道为一梯形通道或矩形通道。
3[0013]其中,所述的干燥室内设置至少两层可拆卸干燥支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风道极板无氧干燥机,包括电机、传动机构、干燥机主体, 所述干燥机主体包括风机室、横穿所述风机室的旋转轴、与风机室向外输风的一侧相连的 风通道、与所述风通道相连接的干燥室,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主轴, 所述传动机构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风扇组,所述风扇组 包括至少两个风扇,每个风扇上设置有与其同轴连接的固定片,所述风机室与所述风扇组 相对的两端面各设置进风口,每个进风口与相近的风扇构成一个风道,两个风扇不设叶轮 的一侧紧贴固定连接或者隔开一定间距固定连接,同风机室进风口构成了两个通风道,本 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风道风机室充分的利用了有限的空间,实现了两个通风道均勻供风,节 省了干燥的时间,提高了干燥效率。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 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 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图3中包括有1——电机、2——传动机构、3——旋转轴、4——轴承、5——干燥机主体、6——风机室、7——风扇组、8——进风口、9——风通道、10——干燥室。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风道极板无氧干燥机的具体实施方式
之一,参考图 1和图2所示,作为最优化选择,包括电机1、传动机构2、干燥机主体5,所述干燥机主体5 包括风机室6、横穿所述风机室6的旋转轴3、与风机室6向外输风的一侧相连的风通道9、 与所述风通道9相连接的干燥室10,所述传动机构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1的主轴, 所述传动机构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上设置有风扇组7,所述 风扇组7包括至少两个风扇,每个风扇上设置有与其同轴连接的固定片,所述风机室6与所 述风扇组7相对的两端面各设置进风口 8,每个进风口 8与相近的风扇构成一个风道,两个 风扇不设叶轮的一侧紧贴固定连接或者隔开一定间距固定连接,与风机室6进风口构成了 两个通风道,运行时,每个风道均往风通道9输送气体,风通道9的上、下壁面与风机室6的 上端面的夹角分别为135度,风通道9的前、后壁面分别与所述进风口 8所处的面平齐,由 此构成的风通道9为一梯形通道。[0028]具体的,旋转轴3上设置有风扇组7,包括两个风扇,每个风扇上设置有与其同轴连接的固定其具体位置的固定片,两个风扇的其中一侧均设有叶轮,不带叶轮的一侧指向旋转轴3的中间位置,带叶轮一侧分别指向旋转轴的两端,两个风扇之间间隔整个风机室 6内旋转轴3的长度的五分之一,且通过各自的固定片将风扇固定旋转轴上,由此构建成的风扇组7的两个风扇的叶轮导向要一致。具体的,传动机构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1的主轴,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轴3,传动机构2的两端之间为皮带传送连接,旋转轴3的两端部分别设置并通过轴承 4连接于干燥机主体5的两侧面,运转时,电机带动传动机构运动,传动机构带动旋转轴进而带动风扇做自旋转运动,实现抽吸、输送惰化后的干燥气体的功能。具体的,风机室6与风扇组7相对的两端面各设置进风口 8,每个进风口与相近的风扇构成一个风道。具体的,干燥室10内设置至少两层可拆卸干燥支架,支架形式灵活,支架的长、 宽、层高根据极板的尺寸来定,支架材料可以选择为普通碳钢或塑料。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懂,工作原理浅显明了,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充分的利用了风机室有限的空间,实现了两个通风道均勻供风,节省了干燥的时间,提高了干燥效率,在极板干燥领域具有应用价值。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风道极板无氧干燥机的具体实施方式
之二,参考附图3,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 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风扇组7的两个风扇不设叶轮的一侧紧贴在一起,设置叶轮的一侧分别指向旋转轴3的两端,并通过各自的固定片将风扇组7固定于旋转轴3的中间位置。本实施例具有实施例1的功效,相比之下,两个风扇之间没有了间距,风机室的中间区域利用率提高,相反对风机室两侧的风道的影响就有所消弱。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风道极板无氧干燥机的具体实施方式
之三,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 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传动机构2为齿轮啮合连接。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小了传动机构的传动阻力,降低了的噪音污染,利于传动机构的灵活性,相应减少了运营和维修成本。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双风道极板无氧干燥机,包括电机、传动机构、干燥机主体,所述干燥机主体包括风机室、横穿所述风机室的旋转轴、与风机室向外输风的一侧相连的风通道、与所述风通道相连接的干燥室,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的主轴,所述传动机构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风扇组,所述风扇组包括至少两个风扇,每个风扇上设置有与其同轴连接的固定片,所述风机室与所述风扇组相对的两端面各设置进风口,每个进风口与相近的风扇构成一个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道极板无氧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的两个风扇的其中一侧均设有叶轮,带叶轮的一侧分别指向所述旋转轴的两端,不带叶轮的一侧紧贴在一起且通过各自的固定片将风扇组固定于所述旋转轴的中间位置,或间隔一定间距且通过各自的固定片将风扇固定于相应位置,构建成的所述风扇组的两个风扇的叶轮导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风道极板无氧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的两端之间为皮带传送连接或齿轮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道极板无氧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轴承,所述旋转轴通过所述轴承连接于所述干燥机主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道极板无氧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通道的上、 下壁面与所述风机室的上端面的夹角分别为90度至180度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道极板无氧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通道为一梯形通道或矩形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道极板无氧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室内设置至少两层可拆卸干燥支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风道极板无氧干燥机,包括电机、传动机构、干燥机主体,干燥机主体包括风机室、旋转轴、风通道、与风通道相连接的干燥室,传动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电机的主轴,传动机构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旋转轴,旋转轴上设置有风扇组,风扇组包括至少两个风扇,每个风扇上设置有固定片,风机室与风扇组相对的两端面各设置进风口,每个进风口与相近的风扇构成一个风道,两个风扇不设叶轮的一侧紧贴固定连接或者隔开一定间距固定连接,同风机室进风口构成了两个通风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风道风机室充分的利用了有限的空间,实现了两个通风道均匀供风,节省了干燥的时间,提高了干燥效率。
文档编号H01M4/23GK202210551SQ20112032508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日
发明者王幸正 申请人:王幸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