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32696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业界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方法主要有三种方式:方式1、由每次蓄电池放电后转充电时的电池容量来决定充放电次数是否累加一次。这种次数统计只在电池被放电到一定深度,例如,剩余容量为50%(不同型号的电池这个比例不同)以下并且再次充电充满时会增加,例如,如果电池只放电到80%就又把它充满,其充放电次数是不会增加的。方式2、采用充放电电量累计的方法计算蓄电池充放电次数。当电池充电开始时的容量小于70%(这个值因电池型号而异),视为充电一次。假设电池容量为3000mAh,充电时容量为1800mAh,即60%,小于70%,充满后视为充电一次。如果充电开始时电池容量大于70%,则需要累加多次充电的充电量,当累加值超过满容量的30%(这个值因电池型号而异),视为充电一次。方式3、在放电深度的不同区间分别统计充放电次数。即把蓄电池的放电深度分成0~20%、21%~40%...81%~00%的5个放电深度区间(DepthOfDischarge,简称为DOD)或更多,在放电转充电时查看此时蓄电池的容量SOC1,然后计算蓄电池的放电容量ΔSOC=100%-SOC1,看ΔSOC落在哪个放电深度区间内,就在这个放电深度区间记录放电1次。这种计算充放电次数的方法在市电稳定地区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次数统计是十分有效的,因为在这种地区工作的市电不经常断电,即使断电导致蓄电池放电,在市电恢复后蓄电池往往都会被充满。根据以上三种方式可知,第1种方式,如果蓄电池在较少的电量充放电,充放电次数是不会累加的,实际上就会少计算统计次数,而如果在剩余容量(例如为50%)附近反复充放电,就会多计算统计次数。可见,用这种方式在这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反映蓄电池的充放电实际情况。第2种方式有了改进,但它统计的结果只能看出蓄电池在整个容量范围内充放电了多少次,并没有将充放电次数分电池容量区间进行统计,用户不能看出在各个容量区间蓄电池的使用情况。第3种方式可以统计在各个容量区间蓄电池的充放电次数,但对于市电不稳定或者偏远地区环境恶劣的新能源离网供电等场合,充放电不一定是完整的充满到100%,有可能是在某个区间震荡,所以统计的次数也不能反映实际情况。针对相关技术中统计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的方法均不能准确地反映蓄电池充放电次数实际情况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统计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的方法均不能准确地反映蓄电池充放电次数实际情况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所述蓄电池由放电转充电时的电量确定此次充电的电量区间,其中,将所述蓄电池的容量划分为多个所述电量区间;统计在所述电量区间内对所述蓄电池的累计充电量;根据统计的所述累计充电量确定在所述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优选地,根据所述蓄电池由放电转充电时的电量确定此次充电的电量区间包括:记录所述蓄电池由放电转充电时的电量,依据所述电量占所述蓄电池容量的比例确定所述电量区间;或者,记录所述蓄电池在放电转充电之前所述放电的电量,根据所述放电的电量占所述蓄电池容量的比例确定所述电量区间。优选地,统计在所述电量区间内对所述蓄电池的累计充电量包括:根据所述蓄电池由放电转充电时的电量以及此次充电停止时的电量,获取此次充电的电量;将所述电量区间在此次充电之前的充电电量加上此次充电的电量,并将相加之后的充电电量作为所述电量区间的累计充电量。优选地,根据统计的所述累计充电量确定在所述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包括:设置用于在所述电量区间对所述累计充电量折算次数的折算值;根据所述折算值以及统计的所述累计充电量确定在所述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优选地,根据所述折算值以及统计的所述累计充电量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在所述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包括:CN=DN/XN,其中,所述CN为所述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所述DN为所述电量区间累计充电量,所述XN为所述电量区间的折算值。优选地,设置用于在所述电量区间对所述累计充电量折算次数的所述折算值包括:在记录所述蓄电池在放电转充电之前所述放电的电量,根据所述放电的电量占所述蓄电池容量的比例确定所述电量区间的情况下,将所述电量区间所对应的边界值中的较大值作为所述折算值。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蓄电池由放电转充电时的电量确定此次充电的电量区间,其中,将所述蓄电池的容量划分为多个所述电量区间;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在所述电量区间内对所述蓄电池的累计充电量;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统计的所述累计充电量确定在所述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优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所述蓄电池由放电转充电时的电量,第一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电量占所述蓄电池容量的比例确定所述电量区间;或者,所述记录单元用于记录所述蓄电池在放电转充电之前所述放电的电量,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放电的电量占所述蓄电池容量的比例确定所述电量区间。优选地,所述统计模块包括: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蓄电池由放电转充电时的电量以及此次充电停止时的电量,获取此次充电的电量;加法单元,用于将所述电量区间在此次充电之前的充电电量加上此次充电的电量,并将相加之后的充电电量作为所述电量区间的累计充电量。优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设置单元,用于设置用于在所述电量区间对所述累计充电量折算次数的折算值;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折算值以及统计的所述累计充电量确定在所述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优选地,所述第二确定单元还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在所述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CN=DN/XN,其中,所述CN为所述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所述DN为所述电量区间累计充电量,所述XN为所述电量区间的折算值。优选地,所述设置单元还用于在记录所述蓄电池在放电转充电之前所述放电的电量,根据所述放电的电量占所述蓄电池容量的比例确定所述电量区间的情况下,将所述电量区间所对应的边界值中的较大值作为所述折算值。通过本发明,根据蓄电池由放电转充电时的电量确定此次充电的电量区间,其中,将蓄电池的容量划分为多个电量区间;统计在此电量区间内对蓄电池的累计充电量;根据统计的累计充电量确定在该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统计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的方法均不能准确地反映蓄电池充放电次数实际情况的问题,提高了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的统计准确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装置的结构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装置的结构框图一;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装置的结构框图二;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装置的结构框图三;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充放电次数统计的程序处理流程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程序处理中用到的主要寄存器及相互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2,根据蓄电池由放电转充电时的电量确定此次充电的电量区间,其中,将蓄电池的容量划分为多个电量区间;步骤S104,统计在该电量区间内对蓄电池的累计充电量;步骤S106,根据统计的累计充电量确定在该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在不同的电量区间中分别统计该区间内的累计充电量,并根据统计的累计充电量确定蓄电池在该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由于是采用累计充电量进行统计,相比相关技术中根据充电起始时刻的电量区间来统计充放电次数的方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充电过程未充满就进行放电这种情况的充放电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蓄电池充放电的统计次数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的问题,提高了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的统计准确性,进而能够使工作人员更准确地了解到蓄电池的使用情况,从而在评估电源系统的蓄电池容量配置是否合理以及蓄电池管理策略的优劣时更加客观合理。优选地,在步骤S102中根据蓄电池由放电转充电时的电量确定此次充电的电量区间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两种:记录蓄电池由放电转充电时的电量,依据电量占蓄电池容量的比例确定电量区间,即蓄电池的剩余容量(StateofCharge,简称为SOC)区间;或者,记录蓄电池在放电转充电之前放电的电量,根据放电的电量占蓄电池容量的比例确定电量区间,即放电深度(DOD)区间,其中,DOD=1-SOC。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按照SOC区间统计蓄电池充放电次数,又可以按照DOD区间统计蓄电池充放电次数,提高了本方案的灵活性。为了在步骤S104中更加准确地统计在上述电量区间内对蓄电池的累计充电量,可以以该电量区间此次充电之前统计的累计充电量为基础直接继续统计,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以根据蓄电池由放电转充电时的电量以及此次充电停止时(即此次充电转为放电时)的电量,获取此次充电的电量;将该电量区间在此次充电之前的充电电量加上此次充电的电量,并将相加之后的充电电量作为电量区间的累计充电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在以之前统计的累计充电量为基础直接继续统计时出现的误差,提高统计精确度。优选地,在步骤S106中,根据统计的该累计充电量确定在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可以是通过折算值来进行累计充电量与充放电次数之间的折算,例如,设置用于在电量区间对累计充电量折算次数的折算值;根据折算值以及统计的累计充电量确定在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上面精确统计该电量区间的累计充电量换算成为蓄电池在该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进一步保证了充放电次数统计的准确性。根据折算值以及统计的累计充电量确定在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有很多种,例如,可以将统计累计充电量的寄存器设置阈值为该折算值,在累计充电量达到该折算值时,使统计充放电次数的计数器加1,并清空统计累计充电量的寄存器以重新累计充电量。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还可以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在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CN=DN/XN,其中,CN为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DN为电量区间累计充电量,XN为电量区间的折算值。需要说明的是,CN可能不为整数,但是便于统计,可以对该CN值进行取整,当然根据蓄电池的具体情况,可以固定向上取整也可以向下取整(例如,当CN不管为数值3.28,还是数值3.68时,此时CN固定取3或者4),也可以判断后灵活取整(例如,当CN为数值3.68时,此时CN取4,而当CN为数值3.28时,此时CN取3),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仅在需要统计该电量区间N的充放电次数时进行一次计算,即可得到该电量区间N的充放电次数,节约了运算资源。其中,上述折算值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只要能够正确反映出统计的累计充电量与充放电次数之间的关系即可。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可以在上述电量区间是按照DOD区间确定的情况下,将该DOD区间所对应的边界值中的较大值作为折算值。这种设置折算值的方式统计出的充放电次数较为保守,方便工作人员对蓄电池使用情况的掌握,当然也可以按照该DOD区间两个边界值的中间值作为折算值,或者以另一个边界值作为折算值,也可以按照其他算法获得该折算值。对应于上述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22、统计模块24和第二确定模块26。下面对各个模块进行详细说明。第一确定模块22,用于根据蓄电池由放电转充电时的电量确定此次充电的电量区间,其中,将蓄电池的容量划分为多个电量区间;统计模块24,与第一确定模块22相连,用于统计在第一确定模块22确定的电量区间内对蓄电池的累计充电量;第二确定模块26,与第一确定模块22和统计模块24相连,用于根据统计的累计充电量确定在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本实施例通过上述装置,在第一确定模块22确定的电量区间中通过统计模块24统计该区间内的累计充电量,并使用第二确定模块26根据统计的累计充电量确定蓄电池在该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充电过程未充满就进行放电这种情况的充放电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蓄电池充放电的统计次数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的问题,提高了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的统计准确性,进而能够使工作人员更准确地了解到蓄电池的使用情况,从而在评估电源系统的蓄电池容量配置是否合理以及蓄电池管理策略的优劣时更加客观合理。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装置的结构框图一,如图3所示,第一确定模块22可以包括:记录单元222,用于记录蓄电池由放电转充电时的电量,第一确定单元224,与记录单元222相连,用于依据电量占蓄电池容量的比例确定电量区间;或者,记录单元222也可以用于记录蓄电池在放电转充电之前放电的电量,第一确定单元224也可以用于根据放电的电量占蓄电池容量的比例确定电量区间。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装置的结构框图二,如图4所示,统计模块24可以包括:获取单元242,与第一确定模块22相连,用于根据蓄电池由放电转充电时的电量以及此次充电停止时的电量,获取此次充电的电量;加法单元244,与获取单元242相连,用于将电量区间在此次充电之前的充电电量加上此次充电的电量,并将相加之后的充电电量作为电量区间的累计充电量。图5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装置的结构框图三,如图5所示,第二确定模块26可以包括:设置单元262,与统计模块24相连,用于设置用于在上述电量区间对累计充电量折算次数的折算值;第二确定单元264,与设置单元262相连,用于根据该折算值以及统计的累计充电量确定在该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优选地,上述第二确定单元264还可以用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在电量区间N的充放电次数:CN=DN/XN,其中,CN为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DN为电量区间累计充电量,XN为电量区间的折算值。优选地,上述设置单元262还可以用于在记录蓄电池在放电转充电之前放电的电量,根据该放电的电量占该蓄电池容量的比例确定电量区间情况下,将电量区间所对应的边界值中的较大值作为折算值。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下面的优选实施例结合了上述实施例及其优选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为了更好地评估电源系统的蓄电池容量配置是否合理和蓄电池管理策略的优劣,特别是对于在市电经常断电的偏远地区工作或依靠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离网供电的电源,一种合理有效的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方案尤为必要。因此,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稳定输入电源场景下蓄电池管理中的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方案。该方案分多个充放电区间准确统计蓄电池充放电次数,进而可以更好地了解蓄电池的使用情况。在本优选实施例的方案中,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方法。该方法能解决以往蓄电池频繁充放电易造成充放电次数统计存在误差的问题,可以准确统计蓄电池在各个充放电区间的充放电次数,来更好地评估蓄电池的容量配置合理性和蓄电池管理策略的优劣,进而采取有效方法提高系统稳定性并延长蓄电池寿命。对在市电经常断电的偏远地区工作或依靠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离网供电的电源,该方案的优势尤为明显。本方案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来进行充放电次数的统计:步骤一、将充放电范围分为N个DOD(蓄电池放电深度)区间,在各区间计算累计的充电量;步骤二、将各DOD区间的充电量累计值与其折算值进行处理,得出各区间的充放电次数,下面具体描述充放电次数的统计流程。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充放电次数统计的程序处理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流程包括步骤S602-S620,其中步骤S602-S618属于上述步骤一的内容,步骤S620属于上述步骤二的内容。步骤S602,查看电池状态指示寄存器。步骤S604,根据电池状态指示寄存器指示的电池状态判断电池的充放电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发生变化,进入步骤S606,否则结束流程。步骤S606,判断电池充放电状态的变化是否是放电转充电,如果是,进入步骤S608,否则进入步骤S610。步骤S608,记录放电转充电时刻(也即本次充电开始的时刻)电池的SOCST值及该值所在的DOD区间,并进入步骤S610。步骤S610,判断电池充放电状态的变化是否是充电转放电,如果是,进入步骤S612,否则结束流程。步骤S612,记录充电转放电时刻(也即本次充电结束的时刻)电池的SOCEND值。步骤S614,计算蓄电池此次充电的充电量SOCsys,具体计算公式可以为:SOCsys=SOCEND-SOCST。步骤S616,获取充电开始时刻SOCST所在的DOD区间。步骤S618,在步骤S616获取到的DOD区间N所对应的充电量数据寄存器DN上累加SOCsys。步骤S620,使用该DOD区间N对应的折算值XN计算该DOD区间的充放电次数CN,具体计算公式可以为:充放电次数CN=蓄电池在该区间的累计充电量DN/该区间折算值XN,并将计算出的充放电次数CN存入充放电次数寄存器中。在图6中,其中,(N)表示下标N,例如,SOC(ST)即为SOCST:充电开始时的电池容量;SOC(END)即为SOCEND:充电结束时的电池容量;SOC(SYS)即为SOCsys:单次充电的充电量。在步骤S620中,充放电次数分成不同的DOD区间进行统计,统计的次数可以记为C1、C2、C3、...CN,表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DOD分区间及与折算值、充放电次数值的对应情况关系表,如表1所示,DOD分区间及与折算值、充放电次数值的对应情况为:DOD<X1%X1%~X2%X2%~X3%...>X(N-1)%折算值X1X2X3...100%循环次数C1C2C3...CN表1其中,DOD表示蓄电池放电深度(DepthOfDischarge),DOD=1-SOC;折算值此处是以设置为该DOD区间中各值的最大值为例进行说明。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程序处理中用到的主要寄存器及相互关系示意图,如图7所示,系统程序不断查询图7所示电池状态指示寄存器,监控蓄电池充电状态的改变。当充电状态由放电变为充电时,则记录蓄电池刚转入充电状态时的SOCST(即蓄电池某次充电起始时刻的蓄电池容量),根据表1判断此时蓄电池位于的DOD区间DODST并记录。蓄电池充电停止,进入放电状态,记录蓄电池刚转入放电状态时的SOCEND(即蓄电池某次充电结束时刻的蓄电池容量),所以某一次完整的充电过程(充电开始至充电结束)的蓄电池充电量SOCsys=SOCEND-SOCST。计算出该次充电量后,将其值累加在DODST区间对应的充电量数据寄存器内。在步骤S620中,蓄电池在某一DOD区间的充放电次数CN=蓄电池在该区间的累计充电量DN/该区间折算值XN。可以查询每次充电后在图7所示的各充放电数据寄存器在相应DOD区间累计的充电量,通过公式充电次数CN=蓄电池在该区间的累计充电量DN/该区间折算值XN就能计算出该区间应累加的充放电次数CN。对于蓄电池需要经常充放电的电源系统,特别是在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地区,市电供应通常不正常,蓄电池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太阳能、风能、柴油等能源断断续续地离网供电的电源,采用本优选实施例中的方案统计蓄电池充放电次数更为合理有效,并且通过该方案可以更精确地评估蓄电池容量配置的合理性、电池管理策略的优劣,以便做出改善,从而提高电源系统运行可靠性,并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实施例二本优选实施例以应用在太阳能电源离网供电系统中为例进行说明,提供了一种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方案,以统计蓄电池充放电次数,该方案能精确地评估蓄电池容量配置的合理性,提高系统稳定性,并能延长电池寿命,收到良好效果。下面是本方案在太阳能电源系统的实施例。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以将整个充放电范围分为5个DOD区间为例进行说明,该系统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过程举例如下:假设第一次充电起始时刻蓄电池SOC=55%,DOD=1-SOC=45%,则区间为DOD3;充电结束时刻蓄电池SOC=89%,则充电过后在区间DOD3上的充电量为ΔSOC=89%-55%=34%。第二次充电起始时刻蓄电池SOC=57%,DOD=43%,区间为DOD3;充电结束时刻蓄电池SOC=98%,则第二次充电过后在DOD3的充电量为41%。连续两次在DOD3的累计充电量为34%+41%=75%。蓄电池经过两次充放电循环之后在区间DOD3的充电量累计为75%。这里以折算值取区间DOD3的两边界值40%和60%中的较大值(即60%)为例进行说明,则蓄电池在区间3的充放电次数为75%/60%=1次。由于太阳能供电系统的输入源完全来自于太阳光,一般太阳光在晚上、阴雨天基本上是没有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蓄电池给用电设备供电。为了能提高供电的稳定性,就要考虑晚上或连续阴雨天的时间长度和用电设备耗电量的大小,以便对蓄电池进行合理的配置。蓄电池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充放电次数,通过本优选实施例中的方案,可以得到不同区间的充放电数据,从而就可以更精确地评估蓄电池的配置合理性。如果蓄电池充放电次数大部分都落在DOD1区间,且C1的值也偏小,说明电池配置过量,存在电池浪费,需要减少电池容量。如果大部分都落在DOD3或以下的区间,即C3值过大,则说明电池配置过小,电池有可能过放电,从而减少电池寿命,此时就可以增加电池容量或增加太阳能板的数量。此外,有了更精确统计的不同区间的充放电次数,可以清楚在哪个区间需要增加备用输入源、或在某些区间设置合理的电池过充、过放电、电压过高等保护点,既可以提高系统供电的稳定性,又可以保护蓄电池免受使用不当的损害,从而延长电池寿命。综上,本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统计方案较之前的方案更能精确反映蓄电池在使用时的充放电实际情况,对供电不稳定条件下使用的电源系统,也能准确统计其蓄电池的充放电次数,更有利于进行蓄电池合理容量的配置和通过合适的蓄电池管理策略来提高系统稳定性并延长电池寿命,从而节省用户运维成本。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在不同的电量区间中分别统计该区间内的累计充电量,并根据统计的累计充电量确定蓄电池在该电量区间的充放电次数,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充电过程未充满就进行放电这种情况的充放电量,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蓄电池充放电的统计次数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的问题,提高了蓄电池充放电次数的统计准确性,进而能够使工作人员更准确地了解到蓄电池的使用情况,从而在评估电源系统的蓄电池容量配置是否合理以及蓄电池管理策略的优劣时更加客观合理。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软件,该软件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方案。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上述软件,该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光盘、软盘、硬盘、可擦写存储器等。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