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0445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将多根电缆与配线电路板的配线连接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个人计算机、便携电子设备等电子设备搭载有多个电子元件,需要用于连接搭载有半导体集成电路(LSI)、其他主动/被动部件的配线基板、液晶显示器、RF电路等的电连接器。进而,伴随着上述电子设备的薄型化、小型化,要求该电连接器能够应对高密度安装化,并且在刚性、耐久性方面非常可靠。作为用于使多跟电缆与配线基板连接的电连接器,例如,存在专利文献I (日本特 开2005 - 243471号公报)所记载的电连接器。专利文献I中的电连接器具备多个接头;壳体,该壳体用于对接头进行保持/固定,并且具有供对象物嵌合的嵌合部;以及两个外壳,该两个外壳覆盖壳体,在一方的外壳的长边的大致中央位置设置形成为近似L字形状的卡合部,通过使该卡合部与另一方的外壳卡合来防止外壳的变形。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5 - 243471号公报然而,上述那样的电连接器的技术经过本发明者探讨,明确了以下内容。例如,在电子设备内拉着电缆转动时,有时用手把持电缆进行拉伸或者将电缆弯曲,由此对电缆施加超额的力,根据情况的不同,电缆的芯线可能会断路。特别是在连接有排列成一列的电缆束的电连接器的情况下,对该电缆束的外侧的电缆施加最大的载荷。并且,在装卸(插拔)电连接器时,也想到用手把持电缆而进行拔出的电连接器的情况,由此,不仅担心电缆的芯线断路,也担心覆盖电连接器外壳变形或者脱落等。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电连接器的情况下,形成两个外壳夹持包含接头和电缆的壳体的结构,在下方的外壳的长边的中央部具有L字状的卡合部,将该卡合部钩挂固定在上方的外壳,由此防止外壳的变形。然而,在该结构中,虽然也许能够防止外壳的变形,但却不能防止因拉着电缆转动而导致的电缆芯线的断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技术,该技术在将多根电缆与配线基板连接的电连接器中能够减轻拉着电缆转动等时向电缆施加的载荷,且能够提高电连接器的可靠性。参照本说明书的记述以及附图可以明确得知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新特征。接下来,对在本申请中公开的发明中的代表性的连接器的概要进行简单说明。S卩,基于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具有第一外壳,该第一外壳由板状的导电性金属构成;壳体,该壳体保持多根电缆,具有与上述电缆的芯线电连接的多个端子;以及第二外壳,该第二外壳由板状的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以在上述第一外壳与上述第二外壳之间夹入上述壳体的方式组装所述电连接器。进而,上述第一外壳具有第一主体部和第止部,该第一卡止部在上述电连接器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从上述第一主体部弯曲,上述第二外壳具有第二主体部和第二卡止部,该第二卡止部在上述电连接器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从上述第二主体部弯曲,在对上述电连接器进行组装时,在上述第一外壳与上述第二外壳之间夹入上述壳体的状态下,使上述第一外壳相对于上述第二外壳滑动移动,并使上述第 ^止部与上述第二卡止部相互勾挂,从而上述第一外壳、上述壳体以及上述第二外壳被固定成一体。以下,对利用在本申请中公开的发明中的代表性的电连接器得到的效果进行简单说明。(I)因拉着电缆转动而向芯线施加的载荷被减轻,芯线断路的情况得以避免。(2)电连接器整体的刚性提高。(3)通过使两张金属外壳物理性接触且电接触,从而提高耐噪声性。


图I是示出在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电缆侧连接器以及基板侧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从上侧观察的图)。图2是示出在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电缆侧连接器以及基板侧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从下侧观察时的图)。图3是示出在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电缆侧连接器以及基板侧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的俯视图(从上侧观察时的图)。图4是示出在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电缆侧连接器以及基板侧连接器的中央部分(图3的A — A线)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在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电缆侧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在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电缆侧连接器组装前的结构的分解侧视图。图7是示出在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电缆侧连接器的上外壳的结构的立体图(从右上侧观察的图)。图8是示出在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电缆侧连接器的上外壳的结构的立体图(从左上侧观察的图)。图9是示出在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电缆侧连接器的带端子的壳体的结构的立体图(从右上侧观察的图)。图10是示出在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电缆侧连接器的带端子的壳体的结构的立体图(从左上侧观察的图)。图11是示出在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电缆侧连接器的下外壳的结构的立体图(从右上侧观察的图)。图12是示出在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电缆侧连接器的下外壳的结构的立体图(从左上侧观察的图)。图13是示出在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缆侧连接器的组装中,使电缆对准端子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4是示出在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缆侧连接器的组装中,安装上壳体的状态的图(组装过程中的状态)。图15是示出在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缆侧连接器的组装中,安装上壳体的状态的图(组装后的状态)。附图标记说明I :电连接器;4 :电缆;5 :接地棒;10 :上外壳(第一外壳);11 :主体部(第一主体
部);12 第--^止片(第—^止部);12a :L片;13 :第二卡止片(第三卡止部);13a L片;13b
孔;14 :如壁片;14a :上外壳的一部分;14b、14c :孔;16 :舌片;19 :孔;20 :壳体;21 :端子; 21a :端子连接部;22 :壳体主体部;22a、22b :槽;23 :区域;24 :狭缝;25 :安装部;25a :压紧部(第四卡止部);26 :安装部;26a :压紧部;29a、29b :凸部;30 :下外壳(第二外壳);31 :主体部(第二主体部);32、33 :插入部;34 :侧壁片(第二卡止部);35 :弯折片;36 :突部;37 :嵌合部;100 :电缆侧连接器;300 :基板侧连接器;310 :外壳;311 :锁止用凸部;330 :壳体;350 端子;351 :基板连接部;352 :插入部;353、354 :接触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用于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全部附图中,作为原则,对同一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该重复的说明。图I以及图2是示出在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中,电缆侧连接器100以及基板侧连接器300嵌合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图I是从上侧观察的图,图2是从下侧观察的图。图3是示出电缆侧连接器100以及基板侧连接器300嵌合前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电缆侧连接器100以及基板侧连接器300的中央部分(图3中的A — A线)的结构的剖视图。首先,利用图I 图4对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的一例进行说明。如图I 图4所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I包括电缆侧连接器100,该电缆侧连接器100安装于多条电缆4的末端;以及基板侧连接器300,该基板侧连接器300安装于配线基板(未图示),且能够与电缆侧连接器100嵌合。电缆侧连接器100以能够从基板垂直方向(Z方向)自如装卸的方式与基板侧连接器300嵌合,由于向基板侧连接器300侧(Z2方向)突出且设置于嵌合部37的电缆侧连接器100的端子21与基板侧连接器300的端子350 (接触部353、354)接触,因此多条电缆4分别与各条基板配线电连接。基板侧连接器300具有壳体330、安装为覆盖壳体的金属制的外壳310、以及从壳体330的下侧向上方向(Zl方向)插入并安装的端子350。基板侧连接器300的壳体330沿着长边方向(X方向)延伸,以与电缆侧连接器100的端子21相同的间隔(间距)保持端子350。端子350具有基板连接部351、对壳体330插入的插入部352、以及U字状的与对象端子接触的接触部353、354。在基板侧连接器300与电缆侧连接器100嵌合的情况下,由于各自的端子21、350接触而电连接。另一方面,由于电缆侧连接器100的上外壳10的一部分14a与基板侧连接器300的外壳310的外侧面接触,因此提高了密封性能。并且,电缆侧连接器100的下外壳30因与基板侧连接器300的外壳310的对应部分(附图标记312)接触而电连接。此外,由于位于基板侧连接器30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内侧的锁止用凸部311嵌入设置于电缆侧连接器100的两侧面的孔13b,从而实现了两个连接器之间的锁止,并且由于外壳彼此(上外壳10、下外壳30、外壳310)接触,从而提高了密封性。接下来,利用图5 图12对电缆侧连接器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电缆侧连接器100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电缆侧连接器100组装前的结构的分解侧视图。如图5以及图6所示,电缆侧连接器100包括上外壳10 (第一外壳)、通过一体成形来保持多个端子21 (参照图2、图4)的壳体20、以及下外壳30 (第二外壳)。多条电缆4的各个芯线4a分别与多个端子21电连接。作为电缆4,可以使用同轴电缆、普通电缆。在图6中,虽然示出电缆4为同轴电缆的情况作为一例,但并不限定于此。图6所示的同轴电缆4也可以由例如铜线等中心导体(芯线4a)、聚乙烯等绝缘体、铜编织线等外部导体、乙烯树脂等绝缘性的外皮等构成。并且,同轴电缆4的各个编组分别与导电性金属的接地棒5连接。接地棒5还与上外壳10以及下外壳30电连接,形成接地。图7以及图8是示出电缆侧连接器100的上外壳1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从右 上侧观察的图,图8是从左上侧观察的图。如图7以及图8所示,上外壳10具有主体部11,该主体部11沿着电缆侧连接器100的长边方向(X方向)延伸;第—^止片12 (第—^止部),该第—^止片12从该主体部11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端部朝向下侧(Z2方向)弯折;第二卡止片13 (第三卡止部);以及前壁片14,该前壁片14在前侧(Yl侧)朝向下侧弯折。即,第一卡止片12、第二卡止片13以及前壁片14分别在组装连接器100的状态下朝向壳体20侧弯折,沿着与电缆连接器100与基板侧连接器300的嵌合方向(Z方向)设置。第—^止片12、第二卡止片13在前后方向(Y方向、短边方向)分别形成于不同的位置,并且在长边方向(X方向、长边方向)分别形成于不同的位置。具体地说,第一卡止片12在前后方向(Y方向)设置于相对于第二卡止片13靠电缆4的导出侧(Y2侧)的位置,在长边方向(X方向)设置于相对于第二卡止片靠内侦仪端子21侧)的位置。进而,嵌合(勾挂)在后述的下外壳以及壳体的被卡止部。并且,在上外壳10的主体部11的电缆侧,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孔19,能够与用于保持电缆4、且与其外部导体连接的接地棒5钎焊连接。上述孔19在连接器的前后方向(Y方向)设置于与第一卡止片12几乎相同的位置。并且,在上外壳10的主体部11的两端附近,具有向壳体方向(Z2方向)突出并弯折的舌片16,该舌片16嵌入壳体20的槽22b(参照图9以及图13)。另外,上外壳10通过利用模具对平板状(板状)的导电性金属(不锈钢等)板进行冲压之后进行弯折加工而成形。图9以及图10是示出电缆侧连接器100的带端子的壳体2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从右上侧观察的图,图10是从左上侧观察的图。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在壳体20具有主体部22,该主体部22沿长边方向(X方向)以规定的间隔保持多个端子21 ;以及区域23,在该区域23中,上外壳10与下外壳20在长边方向的两侧端域安装为夹持主体部22。在壳体20的主体部22的前方向(Yl方向)的侧面,设置有朝向前方向突出的凸部29a、29b,在组装时嵌入上外壳10的孔14b、14c。在壳体20的两侧的区域23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Y方向、短边方向)延伸的狭缝24、用于安装下外壳30的侧壁片34 (第二卡止部,参照图6以及图11等)的安装部26、用于安装上外壳的第二卡止片13的安装部25。在安装部26、25分别设置有形成为朝向外侧(XI、X2方向)突出的压紧部26a、25a。并且,在壳体2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附近具有槽22b,上外壳10的舌片16嵌入该槽22b。另外,壳体20利用例如绝缘性的树脂等构成,与导电性金属的端子21 —体地成形。图11以及图12是示出电缆侧连接器100的下外壳3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1是从右上侧观察的图,图12是从左上侧观察的图。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下外壳30具有主体部31,该主体部31沿着长边方向(X方向)延伸;侧壁片34 (第二卡止部),该侧壁片34从该主体部31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端部朝向上侧(Zl方向)弯折;以及插入部32、33,该插入部32、33在主体部31的前侧(Yl方向)弯折成侧视U字形状。并且,侧壁片34具有弯折片35,该弯折片35相对于侧壁片34朝向外侧(XI、X2方向)弯折,以便在组装时与上外壳10的L片12a卡合勾挂;突部36,该突部36朝向外侧(X1、X2方向)突出,以便通过与上外壳10的第一卡止片12卡合来确保电连接。另外,下外壳30与上外壳10同样通过利用模具对平板状(板状)的导电性金属(不锈钢 等)板进行冲压之后进行弯折加工而成形。接下来,对基于本实施方式的电缆侧连接器10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在电缆侧连接器100的组装中,使电缆4对准端子21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4以及图15是在电缆侧连接器100的组装中,示出上外壳10的安装状态的图,图14示出组装过程中的状态,图15示出组装后的状态。在上述结构中,电缆侧连接器100以如下方式进行组装。(I)相对于一体形成有端子21的壳体20,通过使下外壳30从下侧朝向上方向(Zl方向)移动,由此,下外壳30的插入部32、33插入并保持在壳体主体部22的对应的槽22a,并且下外壳30的侧壁片34被安装于壳体20的安装部26。由此,形成下外壳30的弯折片35位于壳体20的压紧部26a的下侧,并且突起36在第一卡止片12的滑动轨道上略微突出的状态。(2)接下来,将电缆的芯线4a与端子21的端子连接部21a钎焊连接。利用接地棒5排列保持电缆4 (参照图13)。此外,接地棒5利用导电性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电缆4是同轴电缆,因此,接地棒5在露出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未图示)局部的状态下保持电缆4。(3)接下来安装上外壳10。对于上外壳10的安装,首先使上外壳10位于壳体20的上侧(Zl侧)并朝向壳体20侧(Z2侧)移动,从而使上外壳10的第一卡止片12位于壳体20的狭缝24的内部(图14的状态)。此时,完成上外壳10相对于壳体20的X方向、Z方向的定位。然后,在该上外壳10与下外壳30之间夹入壳体20的状态下,通过使上外壳10相对于下外壳30沿着狭缝24朝向Y2方向(短边方向、后方向。电缆4的导出方向)滑动移动,由此,上外壳10的第一卡止片12的L字状的L片12a钩挂住下外壳30的侧壁片34的弯折片35,上外壳10、壳体20、下外壳30被固定为一体,形成图15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将焊锡灌入上外壳10的孔19,由此对接地棒5与上外壳10进行电连接以及物理连接。S卩,由于第一卡止片12的L字状的L片12a进入并固定于下外壳30的弯折片35的下侧,因此形成L片12a、弯折片35、压紧部26a紧密贴合的状态,由于壳体20以及下外壳30被朝向上外壳10 (主体部11)按压,因此上外壳10、壳体20、下外壳30被固定为一体。并且,由于下外壳30的突部36与第一卡止片12的内表面接触,因此确保了上外壳10与下外壳30之间的电连接。另外,由于在弯折片35的上侧设置有壳体20的一部分、亦即压紧部26a,因此,施加于上外壳10以及下外壳30的上方向(Zl方向)的力最终能够利用壳体20承受。另外,代替下外壳30,下外壳30的突部36也可以设置在上外壳10侦U。另一方面,上外壳10的第二卡止片13 (第三卡止部)安装于壳体20的安装部25。具体地说,第二卡止片13的L字状的L片13a嵌入安装部25的凸状的压紧部25a(第四卡止部)下。由于在L片13a的上侧设置有压紧部25a,因此,此处的上方向(Zl方向)的力最终也能够被壳体20承受。另外,在第二卡止片13形成有用于与基板侧连接器300的锁止用凸部311嵌合的孔13b。并且,上外壳10的舌片16的末端借助组装时的滑动移动而嵌入壳体20的槽22b。由此,在组装连接器之后,上外壳10不会向前方向(Yl方向)移动。并且,在壳体20的前侧(Yl方向)的侧表面形成有凸部29a、29b,上述凸部29a、29b嵌入上外壳10的对应的孔14b、14c,从而牢固地安装上外壳10与壳体20。 根据基于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由于上外壳10的第一卡止片12的L片12a与下外壳30的侧壁片34的弯折片35相互勾挂,因此上述L片12a与弯折片35的固定变得牢固,因拉着电缆转动而导致的向芯线施加的载荷减轻,提高了电连接器整体的刚性。特别是,虽然在拉着电缆转动时,电缆被弯折等等,从而对排成一列的电缆的外侧的电缆施加较大的载荷,但是基于设置在电连接器的长边方向两端的第一卡止片12与侧壁片34,该负荷不会偏向电连接器的两端,而是向连接器整体扩展,从而提高了电缆的可靠性。此外,由于上外壳10的第二卡止片13的L片13a与壳体20的压紧部25a相互勾挂,因此上述L片13a与压紧部25a的固定变得牢固。其结果是,提高了电缆侧连接器整体的刚性。并且,通过使覆盖容器整体的上外壳与下外壳这两张金属外壳物理接触并且电接触,电缆侧连接器整体的耐噪声性提高。以上,虽然基于实施方式对由本发明者完成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器宗旨的范围内,当然也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 第一外壳,该第一外壳由板状的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 壳体,该壳体保持多根电缆,具有与所述电缆的芯线电连接的多个端子;以及 第二外壳,该第二外壳由板状的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 以在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夹入所述壳体的方式组装所述电连接器, 所述电连接器的特征在干, 所述第一外壳具有第一主体部和第一卡止部,该第一卡止部在所述电连接器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弯折, 所述第二外壳具有第二主体部和第二卡止部,该第二卡止部在所述电连接器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从所述第二主体部弯折, 在组装所述电连接器时,在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夹入所述壳体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外壳相对于所述第二外壳滑动移动,并且使所述第一卡止部与所述第二卡止部相互勾挂,从而所述第一外壳、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外壳被固定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壳体形成有所述第一卡止部能够滑动移动的狭縫。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一卡止部为L字形状,在所述第二卡止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止部相互嵌合的弯折片。
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一卡止部或者所述第二卡止部具有突部,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由所述突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I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一外壳在所述电连接器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具有第三卡止部, 所述壳体在所述电连接器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具有第四卡止部, 在组装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第一外壳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移动,使所述第三卡止部与所述第四卡止部相互勾挂,从而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壳体被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I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一外壳具有向所述壳体方向突出的舌片, 所述壳体在与所述舌片对应的位置具有槽, 在所述第一外壳滑动移动而组装完成所述电连接器之后,所述第一外壳朝向相反方向的滑动移动被制止。
7.根据权利要求I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一外壳在所述电连接器的短边方向的侧面具有孔, 所述壳体在所述电连接器的短边方向的侧面具有突部, 在组装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突部嵌合于所述孔,从而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壳体被固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在将多根电缆与配线基板连接的电连接器中,减轻拉着电缆转动等过程中向电缆施加的载荷,提高电连接器的可靠性。上外壳在电连接器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弯折的第一卡止片(12),下外壳在电连接器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弯折的侧壁片(34),在组装电连接器时,在上外壳与下外壳之间夹入壳体的状态下,使上外壳相对于下外壳滑动移动,并且使第一卡止片(12)的L片(12a)与侧壁片(34)的弯折片(35)相互勾挂,从而上外壳、壳体、下外壳被固定成一体,上外壳、下外壳、接地棒(5)被电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648GK102801029SQ20121016990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伝法谷郁夫 申请人: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