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0565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到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10179461. 9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以及遮罩于绝缘本体之外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一插脚部用于插入相应的印刷电路板中以固定所述电连接器。由于该插脚部系自金属壳体上直接裁切而成,因此所述壳体于插脚位置处形成有破孔,从而无法满足安规检验标准。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作进一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安装于电路板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的电路板插接脚由金属壳体一端延伸后反折,避免在金属壳体上形成破孔,有助于电连接器满足安规检验标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内,所述壳体遮罩在所述绝缘本体之外,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和插脚部,所述主体部包括顶壁、底壁以及两侧壁,所述插脚部自主体部侧壁的尾端延伸而出,并向所述侧壁的前端方向反折。进一步地,所述插脚部包括第一插脚部以及第二插脚部,所述第一插脚部、第二插脚部与所述侧壁平行。进一步地,所述插脚部包括弧形连接部,所述弧形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插脚部和所述第二插脚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脚部上延伸有至少一个第一插脚,所述第二插脚部上延伸有至少一个第二插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沿不同平面延伸且沿前后方向排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在沿所述电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相错排布。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的顶壁、底壁以及两侧壁围设而成用来收容所述绝缘本体的收容空间。进一步地,所述顶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呈平板状,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对应的第一定位槽用以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底壁沿与所述电连接器对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对应的第二定位槽用以收容所述第二定位部。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而出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安设于舌板上,并部分地曝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内。[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插脚部由于通过壳体的一端延伸后反折,从而避免了在壳体上形成破孔,进而使得电连接器能够符合安规检验标准。

图I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另一视角示意图。图4为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示意图。图5为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壳体示意图。 图6为图I所示电连接器的壳体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0以及遮罩于所述绝缘本体10外的壳体30。请参阅图2与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基部11与舌板12。所述基部11具有对接面111、底座112、顶部113以及后部114。所述舌板12自所述对接面111向外侧延伸。所述顶部113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1131,所述第一定位槽1131开口于所述顶部113和后部114。所述底座112上设有用来安装所述绝缘本体10的安装块1121以及第二定位槽1122,所述安装块1121大致呈矩形体,且位于所述底座112的两侧。所述第二定位槽1122凹设于底座112上,并位于所述安装块112之间。所述基部11还开设有第一端子收容槽115,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15贯穿所述基部11至对接面111。所述舌板12凹设有第二端子收容槽121。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15和第二端子收容槽121连通在一起。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0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15以及第二端子收容槽121中。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对接部21、焊脚22以及连接所述对接部21、所述焊脚22的连接块23,所述对接部21设置有倒刺211并平行于所述焊脚22,所述连接块23垂直于所述对接部21以及焊脚22。所述对接部21部分地安设于所述舌板12的第二端子收容槽121内,并部分地曝露于所述壳体30的收容空间314内。当所述导电端子20插入第一端子收容槽115后,所述倒刺211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15通过硬干涉固定在一起。请参阅图5所示,所述壳体30具有一体形成的主体部31以及插脚部32。所述主体部31包括顶壁311、底壁312以及两侧壁313。所述顶壁311、底壁312以及两侧壁313围设而成用来收容所述绝缘本体10和导电端子20的所述收容空间314。所述顶壁311设置有呈平板状的第一定位部3111,所述第一定位部3111向所述收容空间314内弯折,并与所述顶壁311形成夹角。所述第一定位部3111与所述第一定位槽1131相互配合,以防所述绝缘本体10插入所述收容空间314内时过插。所述底壁312沿与所述电连接器100对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有第二定位部3121。所述第二定位部3121与所述第二定位槽1122相互配合,以防所述绝缘本体10插入所述收容空间314内时过插。所述插脚部32自所述主体部31的侧壁313的尾端延伸而出,并向所述侧壁313的前端方向反折。所述插脚部32包括第一插脚部321、第二插脚部32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插脚部321和所述第二插脚部322的弧形连接部323。所述第一插脚部321、第二插脚部322与所述侧壁313平行。所述第一插脚部321沿背离所述顶壁311的方向延伸有第一插脚3211 ;所述第二插脚部322沿背离所述顶壁311的方向延伸有第二插脚3221。所述第一插脚3211与所述第二插脚3221位于不同的平面,且在沿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宽度方向相错排布。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插脚部32由于通过壳体30的一端延伸后反折,从而避免了在壳体30上形成破孔,进而使得电连接器100能够符合安规检验标准。特别需要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艺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的指导下所作的 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变化,仍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主张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可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内,所述壳体遮罩在所述绝缘本体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和插脚部,所述主体部包括顶壁、底壁以及两侧壁,所述插脚部自主体部的侧壁的尾端延伸而出,并向所述侧壁的前端方向反折。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部包括第一插脚部以及第二插脚部,所述第一插脚部、第二插脚部与所述侧壁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部包括弧形连接部,所述弧形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插脚部和所述第二插脚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脚部上延伸有至少一个第一插脚,所述第二插脚部上延伸有至少一个第二插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沿不同平面延伸且沿前后方向排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在沿所述电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相错排布。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顶壁、底壁以及两侧壁围设而成用来收容所述绝缘本体的收容空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呈平板状,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对应的第一定位槽用以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沿与所述电连接器对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绝缘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相对应的第二定位槽用以收容所述第二定位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而出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安设于舌板上,并部分地曝露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可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壳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端子收容槽内,所述壳体遮罩在所述绝缘本体之外,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和插脚部,所述主体部包括顶壁、底壁以及两侧壁,所述插脚部自主体部侧壁的尾端延伸而出,并向所述侧壁的前端方向反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插脚部由于通过壳体的一端延伸后反折,从而避免了在壳体上形成破孔,进而使得电连接器能够符合安规检验标准。
文档编号H01R13/516GK202474377SQ20122001272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2日
发明者刘坤, 张勇刚, 游万益 申请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