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131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收线装置,尤其是指ー种具有改良式卷盘的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日,各式各样的电子装置(如电脑、多媒体播放器、家庭剧院等)乃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随着电子装置其功能提升而复杂化,不同电子装置之间相互连接以传递资料的机会也愈来愈频繁,而电子装置之间最常见的连接方式,便是通过连接线来进行资料的传输,即通过连接线两端的连接器分别连接于两电子装置的接头,而完成资料讯号的连接传输。而当不同电子装置之间藉由连接线相互连接时,多条线材的收纳方式却常常造成使用者的困扰。因此为了避免过长与过多的连接线互相混乱纠结,已有业者研发出卷线器结构。卷线器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其使用时是由使用者将线体拉出壳体外,而卷收时是藉由卷线器内的板簧弹力,自动将线体卷收回壳体内部,藉以缩短原本线体的长度。现有的卷线器(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529819号“附有缆线卷取机构的U S B传输线”专利案等)其内部仅设为単一区域的收线空间,使得线体卷收回壳体内部时,两端被拉出而延伸于壳体外的线体乃分别卷收于壳体内部同一收线空间中。为了避免两端卷收的线体互相纠结,让两端卷收的线体可被整齐卷收于壳体内,现有卷线器的解决方式,将用以搭配卷线器的线体皆设为扁平状,藉由扁平状的线体可利于壳体内部同一收线空间中,以互相层叠卷绕形式进行卷收,才可避免两端卷收的线体互相纠结。然而,现有卷线器具有以下缺陷(I)其无法搭配大多数圆线规格的连接线一起使用,主因是现有卷线器内部仅设为单一区域的收线空间;(2)当圆线规格的连接线卷收回壳体内部吋,圆线规格的连接线无法像扁平状的线体可以互相层叠卷绕形式进行卷收,导致圆线规格的连接线于壳体内部往往会互相纠结;(3)以上缺陷造成卷线器无法顺利将两端的线体进行卷收,致使用者或业者必须搭配特殊扁平状的线体,才能搭配卷线器对线体进行收纳,故对使用者及业者而言将造成相当大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收线装置,其具有改良式卷盘,能够顺利的卷收线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收线装置,其中,该收线装置自动收纳ー线材,该收线装置包括有ー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第一开ロ及第ニ开ロ ;[0013]ー卷盘,设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卷盘设有纵向延伸的基部,于该基部设有一具有壁面的穿孔,该卷盘具有呈横向延伸的第一隔板及第ニ隔板,该第一隔板具有第一表面,该第ニ隔板具有第二表面;一弾性元件,固定于该卷盘底部;一高速传输线缆,具有韧性外被,该外被包覆多个高速传输芯线,该线缆穿过前述穿孔,以该壁面为轴心环绕,并浮贴于该第一隔板的第一表面与该第二隔板的第二表面。上述的收线装置,其中,该壳体由上盖及下盖组成,该第一开ロ设于该上盖,该第ニ开ロ设于该下盖,该第一开ロ及该第二开ロ位于不同水平位置。上述的收线装置,其中,该第二隔板于该第二表面设有ー凸块,该穿孔孔道处形成该壁面并容纳该高速传输线缆穿过,该凸块对应该基部置于该穿孔中; 该第一隔板与该第二隔板呈上、下形式结合,并且彼此于纵向方向上有一间距。上述的收线装置,其中,该卷盘相对于该第一隔板正、反面位置分别设有能够使该穿孔与该第一隔板形成相导通的第一导槽及第ニ导槽,该高速传输线缆自该第一隔板正面的该第一导槽经过该穿孔至该第一隔板反面的该第二导槽。上述的收线装置,其中,该收线装置包括一按压钮,设置于该壳体顶面ー开孔中,该按压钮的侧壁分别凸设有至少一止挡块及延伸有至少一定位部;及ー弹簧,设置于凸块顶面的ー剖槽中,并相对顶撑于该按压钮底面。上述的收线装置,其中,该按压钮的止挡块位于该卷盘的壁面内,与所述制动块位于同一水平面;该按压钮的定位部呈斜坡状,其一端厚度较薄并向另一端逐渐有较厚的高度。上述的收线装置,其中,该壳体开孔向内形成至少ー干渉部,该按压钮的止挡块位于卷盘的壁面内且相对于所述干渉部之间。上述的收线装置,其中,该弹性元件固定于该卷盘底部,且位于该第二隔板的ー环状挡板内,其一端设有第一固定端及其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端,而该第一固定端固定于该壳体底部的定位柱上,该第二固定端固定于该第二隔板的该挡板上。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确实可达到如下的功效本实用新型的收线装置能够搭配大多数圆线规格的连接线一起使用,主因是其卷线器内部设有两个收线空间区域;不论呈扁平状或圆柱状的高速传输线缆,皆可整齐地收纳于第一隔板的第一表面与第二隔板的第二表面;其中,当圆线规格的连接线卷收回壳体内部吋,圆线规格的连接线能够像扁平状的线体一祥互相层叠卷绕形式进行卷收,不会导致圆线规格的连接线于壳体内部互相纠结;本实用新型的收线装置能够使卷线器顺利地将两端的线体进行卷收,并不限制使用者或业者必须在使用卷线器时搭配特殊扁平状的线体,才能搭配卷线器对线体进行收纳,故给使用者及业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图I为本实用新型收线装置的立体图。[0031]图2为本实用新型收线装置的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线装置的另ー视角的分解图。图4A及图4B为图I的本实用新型依据A-A线的截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收线装置的零件立体图,显示线材收纳于卷盘的状态。图6为本实用新型收线装置的零件立体图,显示定位部尚未于制动块下方的状态。图7为本实用新型收线装置的零件立体图,显示定位部位于制动块下方的状态。图8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高速传输线缆的截面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I 壳体10容置空间11 第一开ロ12 第二开ロ13凸部14开孔141干涉部15定位柱2 卷盘21基部211穿孔212第一导槽213第二导槽22壁面221制动块23第一隔板24第一表面31按压钮311止挡块312定位部32弹簧33第二隔板331凸块332剖槽333挡板334第二表面34弹性元件341第一固定端342第二固定端4高速传输线缆41外被42高速传输芯线43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參阅图I至图4B所示,本实用新型揭露ー种收线装置,用以自动收纳ー线材,收线装置包括有ー壳体I、ー卷盘2、一弾性元件34及一高速传输线缆4,线缆4两端增设连接器43 (插头/插座)即可形成具有传输介面的线缆组合。 壳体I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10,并于壳体I外部设有与容置空间10相通的第一开ロ 11及第ニ开ロ 12。壳体I可为单ー壳体的形成或由上盖及下盖组装而成,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开ロ 11设于上盖,第二开ロ 12设于下盖,上盖及下盖的中空部分构成一容置空间10。第一开ロ 11及第ニ开ロ 12于不同水平位置设置,较佳实施例中,水平位置于上盖及下盖分别形成,而达到一高一低的水平位置。并且,壳体I外部可凸设有ニ凸部13,而第一开ロ 11及一第二开ロ 12可分别设置于凸部13位置,相同地,凸部13亦可于上盖及下盖分别形成。另外,壳体I顶面可进ー步设有ー开孔14,并于开孔14处设有呈间隔对应的多个干涉部141 ;壳体I内部底面进ー步凸设有一定位柱15。卷盘2设于容置空间10内,并设有纵向延伸的基部21,于基部21设有一具壁面22的穿孔211。穿孔211孔道处形成壁面22并容纳线材及凸块331 (后述)穿过;壁面22为ー圆周状,圆周外围构成基部21的外侧,圆周内围构成基部21的内側。又卷盘2包括有呈横向延伸的第一隔板23及第ニ隔板33。第一隔板23设于壁面22外部并具有第一表面24 ;第ニ隔板33设于第一隔板23下方并具有第二表面334。而第二隔板33于其第二表面334设有一具剖槽332的凸块331,及于其第二表面334下方设有挡板333。第二隔板33的凸块331可对应置入基部21的穿孔211,使第一隔板23与第二隔板33能够以呈上、下形式结合,彼此于纵向上有一间距。另外,卷盘2相对于第一隔板23正、反面位置分别设有可使穿孔211与第一隔板23形成相导通的第一导槽212及第ニ导槽213 ;卷盘2相对于壁面22其内围位置设有至少ー制动块221。弾性元件34固定于卷盘2底部,并位于第二隔板33的挡板333内,其一端设有第一固定端341及其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端342,而第一固定端341固定于壳体I的定位柱15,第二固定端342固定于第二隔板33的挡板333,于较佳实施例中,弾性元件34为呈环状的润卷弹黃。高速传输线缆4具有强韧的外被41,包覆多组高速传输芯线42(见图8),高速传输线缆4外被41需应付高速及高等逻辑单元的高频传输,而须包括一般外皮、抗磁扰编织层、铜箔等;加上高速传输芯线42本身的导体层及绝缘层,遂此种线缆有别于现有线缆的可挠数,较不容易弯折收整,因此,欲以单层隔板重叠收纳高速传输线缆4,易导致收线装置结构性的不良。而线缆4经由第一导槽212与第二导槽213导弓丨,穿过卷盘2的穿孔211,以卷盘2的壁面22为轴心环绕,使位于穿孔211 —端的高速传输线缆4可浮贴于第一隔板23的第一表面24 ;位于穿孔211另ー端的高速传输线缆4可浮贴于第二隔板33的第二表面 334。值得注意的是(请配合參阅图4A及图4B所示),上述的卷盘2、弾性元件34及高速传输线缆4设置于壳体I的容置空间10内,且高速传输线缆4其ニ线端分别连接有连接器43,分别延伸出壳体I的第一开ロ 11与第二开ロ 12外。又,高速传输线缆4穿过卷盘2的穿孔211的第一导槽212,高速传输线缆4同时设置于凸块331的剖槽332中,至第一隔板23下的第二导槽213(较佳地,与第一导槽212呈相反方向),使得当高速传输线缆4其ニ线端分别朝不同方向拉动时,不同方向的拉力,不仅使线材被拉出开ロ 11、12,线材脱出的力量亦带动隔板23、33转动,第二隔板33再带动弹性元件34同步转动,当朝一方向(如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将压缩弹性元件34呈紧缩状态;另当外力解除时(如何解除待后述),弾性元件34被压缩状态解除而弹性复位,进而可带动卷盘2的隔板23、33朝另一方向(如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此,通过卷盘2朝另一方向转动下,可使高速传输线缆4其ニ线端分别回卷至壳体1的容置空间10内,以达到具自动收纳ー线材的机制。又,当高速传输线缆4其ニ线端分别回卷至壳体I的容置空间10内时,高速传输线缆4能够以卷盘2的壁面22为轴心环绕(见图5),使位于穿孔211 —端高速传输线缆4可浮贴收纳于第一隔板23的第一表面24,而位于穿孔211另一端高速传输线缆4可浮贴收纳于第二隔板33的第二表面334,以通过第一隔板23与第二隔板33用以隔绝高速传输线缆4及分别收纳其二端线材;因此,不论呈扁平状或圆柱状的高速传输线缆4,皆可整齐地收纳于第一隔板23的第一表面24与第二隔板33的第二表面334。再者(见 图6及图7,并配合参阅图I至图4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收线装置进一步包括有一按压钮31及一弹簧32。按压钮31设置于壳体I的开孔14中,并于按压钮31的侧壁分别凸设有至少一止挡块311及延伸有至少一定位部312。止挡块311位于卷盘2的壁面22内,并与制动块221位于同一水平面;而定位部312呈斜坡状,使定位部312呈其一端厚度较薄并向另一端逐渐呈较厚状态。止挡块311相对位于开孔14的干涉部141之间以形成干涉,使按压钮31无法转动。弹簧32设置于凸块331的剖槽332中,并相对顶撑于按压钮31底部。此外,令按压钮31呈斜坡状的定位部312与制动块221为相对设置;藉此,当卷盘2于转动时,两定位部312会位于两制动块221之间(如图6所示),两止挡块311位于两干涉部141之间以形成干涉,使得卷盘2解除受外力转动下,卷盘2不会即时朝反方向转动,达到延伸出壳体I的第一开口 11与第二开口 12外部的高速传输线缆4不会即时回卷至壳体I内,提供使用者可以使用状态所需调整高速传输线缆4的长度。而当按压该按压钮31时,定位部312则会降落至制动块221底下(如图7所示),止挡块311脱离干涉部141的干涉,使得卷盘2朝反方向转动下,高速传输线缆4其二线端分别回卷至壳体I内,以达到具自动收纳一线材的机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收线装置自动收纳一线材,该收线装置包括有 一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 ; 一卷盘,设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卷盘设有纵向延伸的基部,于该基部设有一具有壁面的穿孔,该卷盘具有呈横向延伸的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该第一隔板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二隔板具有第二表面; 一弹性元件,固定于该卷盘底部; 一高速传输线缆,具有韧性外被,该外被包覆多个高速传输芯线,该线缆穿过前述穿孔,以该壁面为轴心环绕,并浮贴于该第一隔板的第一表面与该第二隔板的第二表面。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由上盖及下盖组成,该第一开口设于该上盖,该第二开口设于该下盖,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位于不同水平位置。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隔板于该第二表面设有一凸块,该穿孔孔道处形成该壁面并容纳该高速传输线缆穿过,该凸块对应该基部置于该穿孔中; 该第一隔板与该第二隔板呈上、下形式结合,并且彼此于纵向上有一间距。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卷盘相对于该第一隔板正、反面位置分别设有能够使该穿孔与该第一隔板形成相导通的第一导槽及第二导槽,该高速传输线缆自该第一隔板正面的该第一导槽经过该穿孔至该第一隔板反面的该第二导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收线装置包括 一按压钮,设置于该壳体顶面一开孔中,该按压钮的侧壁分别凸设有至少一止挡块及延伸有至少一定位部;及 一弹簧,设置于凸块顶面的一剖槽中,并相对顶撑于该按压钮底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按压钮的止挡块位于该卷盘的壁面内,与所述制动块位于同一水平面;该按压钮的定位部呈斜坡状,其一端厚度较薄并向另一端逐渐有较厚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开孔向内形成至少一干涉部,该按压钮的止挡块位于卷盘的壁面内且相对于所述干涉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元件固定于该卷盘底部,且位于该第二隔板的一环状挡板内,其一端设有第一固定端及其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端,而该第一固定端固定于该壳体底部的定位柱上,该第二固定端固定于该第二隔板的该挡板上。
专利摘要一种收线装置,用以自动收纳一线材,包括有一壳体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一卷盘设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卷盘设有纵向延伸的基部,于该基部设有一具壁面的穿孔,该卷盘另具有呈横向延伸的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该第一隔板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二隔板具有第二表面;一弹性元件,固定于该卷盘底部,一高速传输线缆,通过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用以隔绝高速传输线缆及分别收纳其二端线材;因此,不论呈扁平状或圆柱状的高速传输线缆,皆可整齐地收纳于第一隔板的第一表面与第二隔板的第二表面。
文档编号H01R13/72GK202395260SQ20122002648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9日
发明者高文贤 申请人:大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