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整流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3189阅读:1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三相整流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整流组件,特别涉及一种三相整流桥。
背景技术
目前,电器设备用的大功率整流桥是由二极管组合而成,即三相桥由六只二极管构成,单二极管组成整流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单个二极管烧坏,造成整个整流系统瘫痪。如果是被击穿造成二极管短路,整流桥则使供电系统短路,系统刀闸保险被损坏;即使是被烧断也会造成整流桥无法正常使用,影响了电气设备的工作。另外,为了防止二极管击穿,有人采用模块式结构,将内部封装的六只二极管加绝缘衬底,其不足是出现故障后,模块整体报废无法维修,元件成本较高,并且该结构的模块没有散热装置,即使后配散热器,也不利于大电流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散热效果好、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三相整流桥。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一种三相整流桥,包括整流元件和十二片散热板,所述十二片散热板至少通过三根螺杆连接,并且由螺帽紧固;所述螺杆上套有绝缘管,所述螺杆由下而上分别将整流元件的阳极连接板、瓷环、连接环、金属套和整流元件的阴极连接板穿接后紧固在十二片散热板上,两块阳极连接板之间并联设有阳极整流输出板,两块阴极连接板之间并联设有阴极整流输出,每两片散热板之间设有若干个整流元件和底座,所述散热板上连接有电阻焊片,所述电阻焊片上设有压敏电阻。所述螺杆与螺帽之间设有花垫和平垫,分别套于螺杆上。所述散热板采用铝材料制作散热板。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效果采用整流元件双面散热工艺技术,散热面积提高一倍,且散热均衡,过流能力强,外形美观等优点,大幅度提高了整流组件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而且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成本低廉,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可用于各种电气设备的整流电源。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仰视图。、[001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所示,一种三相整流桥,包括整流元件9和十二片散热板1,所述十二片散热板I至少通过三根螺杆16连接,并且由螺帽11紧固;所述螺杆16上套有绝缘管,所述螺杆16由下而上分别将整流元件9的阳极连接板、瓷环6、连接环3、金属套14和整流元件9的阴极连接板穿接后紧固在十二片散热板I上,两块阳极连接板之间并联设有阳极整流输出板4,两块阴极连接板之间并联设有阴极整流输出2,每两片散热板I之间设有若干个整流元件9和底座8,所述散热板I上连接有电阻焊片5,所述电阻焊片5上设有压敏电阻13,所述螺杆16与螺帽11之间设有花垫10和平垫12,分别套于螺杆16上,所述散热板I采用铝材料制作散热板,采用整流元件双面散热工艺技术,散热面积提高一倍,且散热均衡,过流能力强,外形美观等优点,大幅度提高了整流组件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而且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成本低廉,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可用于各种电气设备的整流电源。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 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三相整流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元件和十二片散热板,所述十二片散热板至少通过三根螺杆连接,并且由螺帽紧固;所述螺杆上套有绝缘管,所述螺杆由下而上分别将整流元件的阳极连接板、瓷环、连接环、金属套和整流元件的阴极连接板穿接后紧固在十二片散热板上,两块阳极连接板之间并联设有阳极整流输出板,两块阴极连接板之间并联设有阴极整流输出,每两片散热板之间设有若干个整流元件和底座,所述散热板上连接有电阻焊片,所述电阻焊片上设有压敏电阻。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三相整流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与螺帽之间设有花垫和平垫,分别套于螺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三相整流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采用铝材料制作散热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三相整流桥,包括整流元件和十二片散热板,十二片散热板至少通过三根螺杆连接,并且由螺帽紧固;螺杆上套有绝缘管,螺杆由下而上分别将整流元件的阳极连接板、瓷环、连接环、金属套和整流元件的阴极连接板穿接后紧固在十二片散热板上,两块阳极连接板之间并联设有阳极整流输出板,两块阴极连接板之间并联设有阴极整流输出,每两片散热板之间设有若干个整流元件和底座,散热板上连接有电阻焊片,电阻焊片上设有压敏电阻,采用整流元件双面散热工艺技术,散热面积提高一倍,且散热均衡,过流能力强,外形美观等优点,大幅度提高了整流组件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L25/07GK202444434SQ201220059650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3日
发明者余旭隆 申请人:余旭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