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407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元件,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引线框架。
背景技术
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是一种借助于键合金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引出端与外引线的电气连接,形成电气回路的关键结构件,它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绝大部分的半导体集成块中都需要使用引线框架,引线框架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 的基础材料。弓I线框架需要在其芯片区表面安装芯片,再利用树脂塑封芯片固定成一整体的半导元件。传统芯片部为平面结构,采用条状电镀方式,容易留下不平整凸出的小焊点,当引线框架叠放在一起时之间会产生摩擦,导致芯片部电镀区域产生划伤,影响产品品质;引线框架芯片区承载和连接芯片,芯片通常是粘合至芯片区的,芯片区表面光滑,在粘合银浆滴在芯片区上时,芯片区和芯片间易残留空气,树脂封装引线框架后,产品工作发热使树月旨、空气热膨胀,由于两者热膨胀系数不同,从而损坏产品,且树脂封装表面光滑的引线框架密着性不强,易产生剥离脱落现象,影响正常、安全使用;在单个框架单元切分时,整体结构的连接板切除操作困难、费时费力,同时易导致引线框架损伤和变形,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着性强,产品质量好,安全性能高的芯片区域带凹槽的引线框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由多个水平并排设置若干个框架单元经中筋和下筋串接组成,框架单元包括散热区、芯片区和引脚区,芯片区上方连接散热区,散热区上设有散热通孔,芯片区下方连接引脚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区包括中部和下部分别由中筋和下筋穿接的左、右引脚和中间引脚,左、右引脚对称设置于中间引脚两侧,左、右引脚中任一引脚上端连接芯片区,左、右引脚中另一引脚连接焊接部。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区顶边上设有一层以上的阶梯边。进一步地,所述阶梯边朝向散热区正面或背面。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通孔与一层以上的阶梯边无重叠,或散热通孔与一层以上的阶梯边部分重叠,或散热通孔与一层以上的阶梯边完全重叠。进一步地,所述芯片区上设有一圈以上与所载芯片轮廓相同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芯片区平面低于引脚区平面l_2mm。进一步地,所述下筋上设有与多个间隔若干框架单元的中间引脚对应设置的通孔。进一步地,所述下筋上设有与相临框架单元间中心位置对应的豁口。采用以上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芯片区低于引脚区,能够保证叠放引线框架时,减少层与层之间摩擦,芯片区不会广生划伤,进以步提闻广品品质;2、散热区顶端的阶梯边,在封装引线框架时,能增端强封装材料与引线框架间的密着性,防止封装脱落,确保结构稳定,产品质量好;3、散热区上设有散热通孔,增大树脂封装接触面积,提高密着性和散热效率,进一步延长使用寿命;4、下筋上设有豁口,在分割框架单元时,便于操作,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确保安装质量。

附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I左视图。附图中散热区1,散热通孔11,阶梯边12,芯片区2,凹槽21,引脚区3,中间引脚31,左侧引脚32,右侧引脚33,焊接区34,中筋4,下筋5,通孔6,豁口 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以下详细描述图1、2所示,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由多个水平并排设置若干个框架单元经中筋4和下筋5串接组成,每个框架单元包括散热区I、芯片区2和引脚区3,芯片区2上方连接散热区1,散热区I上设有散热通孔11,散热区I顶边上设有一层以上朝向散热区正面或背面的阶梯边12,散热通孔与一层以上的阶梯边无重叠,或散热通孔与一层以上的阶梯边部分重叠,或散热通孔与一层以上的阶梯边完全重叠;芯片区2上设有一圈以上与所载芯片轮廓相同的凹槽21,芯片区2平面低于引脚区3平面l-2mm ;芯片区2下方连接引脚区3,,引脚区包括中部和下部分别由中筋4和下筋5穿接的左、右引脚32、33和中间引脚31,左、右引脚对称设置于中间引脚两侧,左、右引脚中任一引脚上端连接芯片区2,左、右引脚中另一引脚连接焊接部34,下筋5上设有与多个间隔若干框架单元的中间引脚对应设置的通孔6,下筋5上设有与相临框架单元间中心位置对应的豁口 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由多个水平并排设置若干个框架单元经中筋和下筋串接组成,框架单元包括散热区、芯片区和引脚区,芯片区上方连接散热区,散热区上设有散热通孔,芯片区下方连接引脚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区包括中部和下部分别由中筋和下筋穿接的左、右引脚和中间引脚,左、右引脚对称设置于中间引脚两侧,左、右引脚中任一引脚上端连接芯片区,左、右引脚中另一引脚连接焊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引线框架,其特征是所述散热区顶边上设有一层以上的阶梯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引线框架,其特征是所述阶梯边朝向散热区正面或背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引线框架,其特征是所述散热通孔与一层以上的阶梯边无重叠,或散热通孔与一层以上的阶梯边部分重叠,或散热通孔与一层以上的阶梯边完全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引线框架,其特征是所述芯片区上设有一圈以上与所载芯片轮廓相同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I或5所述的一种新型引线框架,其特征是所述芯片区平面低于引脚区平面l-2mm。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引线框架,其特征是所述下筋上设有与多个间隔若干框架单元的中间弓I脚对应设置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I或7所述的一种新型引线框架,其特征是所述下筋上设有与相临框架单元间中心位置对应的豁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由多个水平并排设置若干个框架单元经中筋和下筋串接组成,框架单元包括散热区、芯片区和引脚区,芯片区上方连接散热区,散热区上设有散热通孔,芯片区下方连接引脚区,所述引脚区包括中部和下部分别由中筋和下筋穿接的左、右引脚和中间引脚,左、右引脚对称设置于中间引脚两侧,左、右引脚中任一引脚上端连接芯片区,左、右引脚中另一引脚连接焊接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着性强,产品质量好,安全性能高。
文档编号H01L23/495GK202633277SQ20122015234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2日
发明者张轩 申请人:张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