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4966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开关端子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业界常用的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侧面设有多个端子收容槽,一对开关端子设于所述端子收容槽中,所述开关端子包括一定端子和一动端子,所述定端子具有一弹性部与所述动端子接触,一讯号端子,所述讯号端子与所述动端子位于所述定端子的两侧,当对接插头插入所述插接孔时,所述对接插头推动所述讯号端子朝向所述动端子移动,并带动所述动端子远离所述定端子,实现开关端子的断开。 上述电连接器定端子具有一弹性部接触所述动端子,所述动端子依靠其自身的弹性力抵持所述定端子,保持两者接触,但所述定端子在所述动端子的抵持下会向远离所述动端子的方向变形,在对接插头多次插拔时,所述动端子会不断的抵持所述定端子,使得所述定端子发生弹性疲乏,所述动端子与所述定端子的接触出现断开的情况。且在对接插头多次插拔时,所述动端子不断的变形,会发生弹性疲乏,其弹性力不足以提供较大的弹性力抵持所述定端子,所述动端子与所述定端子之间会接触不良,导致整个音频连接器产品质量不稳定。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更好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开关端子稳定接触的电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一收容槽和至少一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连通;至少一第一端子,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至少一第二端子,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形成一对开关端子;至少一挡止部,凸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壁,所述挡止部与所述第二端子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的两侧,所述挡止部抵持于所述第一端子使其与所述第二端子保持接触。进一步,所述挡止部具有一斜面,当所述第一端子插入所述第一收容槽时,所述斜面导引所述端子进入所述第一收容槽并抵持于所述第一端子。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至少一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内延伸设有至少一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与所述第二端子对应设置。进一步,还包括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具有一延伸部伸入所述插接孔。进一步,至少一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端子对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端子位于所述第二端子的两侧。进一步,还包括至少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信号端子是同一板材冲压弯折而成。进一步,还包括一后座,所述后座与所述绝缘本体共同固定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
A-Ap ~·丄山—7*
弟一觸子。进一步,还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包覆所述绝缘本体。进一步,所述外壳上设有至少一扣持片,所述扣持片扣持所述绝缘本体。进一步,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上设有一凸点与所述第一端子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一收容槽内壁凸设有所述挡止部,所述挡止部与所述第二端子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的两侧,且所述挡止部抵持于所述第一端子使其与所述第二端子保持接触,通过所述挡止部对所述第一端子的抵持作用,使得所述第一端子对所述第二端子的保持力稳定可靠,从而保持良好的接触效果。

图I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的附图标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I前端面11后端面12对接部13插接孔14弹性臂141收容槽10第一收容槽15第二收容槽16 第三收容槽17 第四收容槽18上壁面151挡止部152斜面1521限位部161端子组2第一端子21第一基部210 第一弹性部211第一接触部212 第一固持部213 第一焊接部214 第二端子22第二基部220第二弹性部221 第二接触部222 凸点2221第二固持部223 第二焊接部224 信号端子23 接地端子24延伸部241后座3端子孔31外壳4扣持片41对接插头200
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I,多个端子组2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I中,一后座3设于所述绝缘本体I后方,以及一外壳4包覆所述绝缘本体I和所述后座3。如图I至图3及图5,所述绝缘本体I具有一前端面11及与所述前端面11相对的一后端面12,所述前端面11向前凸设二对接部13,所述对接部13沿上下方向排列,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I可具有一个或多个所述对接部13,所述对接部13上可设有套环(未图示),每一所述对接部13向后凹设一插接孔14,所述插接孔14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插接孔14内壁向后延伸形成一弹性臂141。多个收容槽10自所述后端面12向前凹设,所述收容槽10包括第一收容槽15,第二收容槽16,第三收容槽17及第四收容槽18,所述收容槽10分布于所述插接孔14的周围并与所述插接孔14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槽15具有一上壁面151,自所述上壁面151向下凸设一挡止部152,所述挡止部152具有一斜面15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止部152自所述后端面12向前并向下延伸,自后向前呈渐增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挡止部152可以是自所述第一收容槽15的所述上壁面151向下凸设的凸块,所述凸块设于所述上壁面151的大致中间位置处,所述第二收容槽16内壁凸设有一限位部161,所述限位部161大致呈弧形。如图I、图2及图4,所述端子组2包括一第一端子21、一第二端子22、二信号端子23以及一接地端子24,所述第一端子21、所述第二端子22以及所述信号端子23是由同一 块板材一次冲压弯折形成,使得制程简单,材料利用率高,所述第一端子21和所述第二端子22形成一对开关端子。所述第二端子22与所述挡止部15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子21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限位部161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端子22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端子21具有一第一基部210,自所述第一基部210向上弯折延伸一第一弹性部211,所述第一弹性部211的自由端形成一第一接触部212与所述第二端子22接触,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12相对的另一端延伸一第一固持部213将所述第一端子21固持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5内,以及一第一焊接部214自所述第一基部210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端子22具有一第二基部220,自所述第二基部220向上弯折延伸一第二弹性部221,所述弹性臂141与所述限位部161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弹性部221的上下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二弹性部221对应,所述第二弹性部221的自由端形成一第二接触部222,所述第二接触部222上设有一凸点2221与所述第一端子21接触,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2相对的另一端延伸一第二固持部223将所述第二端子22固持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6内,以及一第二焊接部224自所述第二基部220向下延伸形成。所述信号端子23设于所述第三收容槽17内,所述接地端子24设于所述第四收容槽18内,其具有一延伸部241伸入所述插接孔14。如图I及图3,所述后座3设于所述绝缘本体I的后方,与所述绝缘本体I共同固定所述端子组2,所述后座3上设有两排端子孔31,分别对应供两排所述端子组2穿过。所述外壳4包覆所述绝缘本体I,所述外壳4上设有多个扣持片41,所述扣持片41扣持于所述后座3以将所述外壳4、所述后座3以及所述绝缘本体I固定在一起。如图5,所述电连接器100焊接于一电路板(未图示)上,供一对接插头200插接,所述对接插头200可以是耳机或者其它的音频插头。如图2,在制造组装时,首先冲压成型所述端子组2,所述第一端子21、所述第二端子22以及所述信号端子23是同一铜材一体冲压弯折形成,所述第一端子21弯折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接触部212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2保持接触或存在较小的间隙。如图I及图5,然后将所述端子组2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第一端子21插入所述第一收容槽15,所述第二端子22插入所述第二收容槽16,所述信号端子23插入所述第三收容槽17,所述接地端子24插入所述第四收容槽18,当所述第一端子21插入所述第一收容槽15时,所述第一弹性部211被所述斜面1521导引进入所述第一收容槽15,且所述第一接触部212被所述挡止部152抵持,使所述第一接触部212与所述第二端子22接触,且所述挡止部152的抵持作用能够增强所述第一接触部212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2的接触力,使得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2保持可靠的接触。如图2及图6,当所述对接插头200插入所述插接孔14时,所述对接插头200推动所述弹性臂141向下移动,所述弹性臂141抵持所述第二弹性部221,带动所述第二弹性部221向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222远离所述第一接触部212,所述第二端子22与所述第一端子21分离,所述限位部161位于所述第二弹性部221的下方,可限制所述第二端子22向下移动的行程,防止所述第二端子22向下过度位移导致弹性疲乏失效。且所述限位部161呈弧形,在所述第二端子22被推动向下弯曲变形时,所述限位部161为所述第二端子22提供均匀的支撑力,缓解所述第二端子22受到的压力。在所述对接插头200多次插拔时,所述第二端子22会不断的弹性变形,并在所述 弹性变形力的反作用力下抵持所述第一端子21,而由于所述第一端子21的上方设有挡止部152抵持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12,使得所述第一端子21不会弹性疲乏而失效,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端子22之间的接触效果好,整个电连接器100质量稳定。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有下列有益效果(I)所述第一端子21插入所述第一收容槽15时,所述第一接触部212被所述挡止部152抵持,使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端子22接触,且所述挡止部152的抵持作用能够增强所述第一接触部212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2的接触力,使得所述第一端子21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22保持可靠的接触。(2)所述挡止部152抵持于所述第一端子21,在所述对接插头200多次插拔时,所述第一端子21仍可保持良好的弹性,不会发生弹性疲乏失效的问题。(3)所述限位部161位于所述第二弹性部221的下方,可限制所述第二端子22向下移动的行程,防止所述第二端子22向下过度位移导致弹性疲乏失效。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ー绝缘本体,具有至少ー第一收容槽和至少ー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ニ收容槽连通; 至少ー第一端子,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 至少ー第二端子,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形成ー对开关端子; 至少ー挡止部,凸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壁,所述挡止部与所述第二端子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端子的两侧,所述挡止部抵持于所述第一端子使其与所述第二端子保持接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具有一斜面,当所述第一端子插入所述第一收容槽时,所述斜面导引所述端子进入所述第一收容槽并抵持于所述第一端子。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至少ー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内延伸设有至少ー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与所述第二端子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ー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具有一延伸部伸入所述插接孔。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ー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端子对应,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端子位于所述第二端子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ー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信号端子是同一板材冲压弯折而成。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后座,所述后座与所述绝缘本体共同固定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包覆所述绝缘本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至少ー扣持片,所述扣持片扣持所述绝缘本体。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上设有ー凸点与所述第一端子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一收容槽和至少一第二收容槽,第一收容槽与第二收容槽连通,至少一第一端子,设于第一收容槽内,至少一第二端子,设于第二收容槽内,第二端子与第一端子形成一对开关端子,至少一挡止部,凸设于第一收容槽内壁,挡止部与第二端子分别位于第一端子的两侧,挡止部抵持于第一端子使其与第二端子保持接触。通过挡止部对第一端子的抵持作用,使得第一端子对第二端子的保持力稳定可靠,从而保持良好的接触效果。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585972SQ201220168178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6日
发明者林三佑 申请人:得意精密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