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腔体双工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6012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共腔体双工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共腔体双工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系统的发射和接收信号动态范围越来越大,尤其是超短波通讯领域,滤波器作为一种频率选择装置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现有的滤波器大多采用收发信道相对独立的结构,虽然有利于腔体排列分布,但由于其体积相对较大,不易集成于其它装置内,其辐射转换空间和频率谐振空间是电解质常数接近于I的空气,具有发射功率相对较大,存在多址干扰,频谱效率相对较低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共腔体双工滤波器,解决了现有技术发射功率相对较大,存在多址干扰,频谱效率相对较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共腔体双工滤波器,它包括盖板和壳体,壳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端口连接器,壳体内设镀银空腔,每个空腔内设一个或多个谐振电容,谐振电容的末端顺次连通,靠近端口连接器处的空腔内的谐振电容分别与端口连接器电连接,空腔内设有近端控制器、远端控制器,近端控制器、远端控制器的两端分别与谐振电容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共腔体双工滤波器,其信号收发信道为同一信道,可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同时减小体积,系统可扩展性强,可根据具体需要增设谐振电容,在不增大体积的同时,确保质量最好,可远端、近端控制,操作更方便,具有降低发射功率,消除多址干扰,提高频谱效率,损耗小,信号传输通畅,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中,I -盖板,2-壳体,3-端口连接器,4-空腔,5-谐振电容,6-近端控制器,7_远端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I所不,一种共腔体双工滤波器,它包括盖板I和壳体2,壳体2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端口连接器3,壳体2内设镀银空腔4,每个空腔4内设一个或多个谐振电容5,谐振电容5的末端顺次连通,靠近端口连接器3处的空腔4内的谐振电容5分别与端口连接器3电连接,空腔2内设有近端控制器6、远端控制器7,近端控制器6、远端控制器7的两端分别与谐振电容5连接。
权利要求1. 一种共腔体双工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盖板(I)和壳体(2),壳体(2)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端口连接器(3 ),壳体(2 )内设镀银空腔(4 ),每个空腔(4 )内设一个或多个谐振电容(5 ),谐振电容(5 )的末端顺次连通,靠近端口连接器(3 )处的空腔(4 )内的谐振电容(5 )分别与端口连接器(3)电连接,空腔(2)内设有近端控制器(6)、远端控制器(7),近端控制器(6)、远端控制器(7)的两端分别与谐振电容(5)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共腔体双工滤波器,它包括盖板(1)和壳体(2),壳体(2)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端口连接器(3),壳体(2)内设镀银空腔(4),每个空腔(4)内设一个或多个谐振电容(5),谐振电容(5)的末端顺次连通,靠近端口连接器(3)处的空腔(4)内的谐振电容(5)分别与端口连接器(3)电连接,空腔(2)内设有近端控制器(6)、远端控制器(7),近端控制器(6)、远端控制器(7)的两端分别与谐振电容(5)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信号收发信道为同一信道结构,可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同时减小体积,具有降低发射功率,消除多址干扰,提高频谱效率,损耗小,信号传输通畅,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H01P1/208GK202534758SQ20122018604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8日
发明者卓群飞, 钟秋和, 黄林祥 申请人:成都泰格微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