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边抽真空边注油的高压油浸互感器真空注油脱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755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边抽真空边注油的高压油浸互感器真空注油脱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 新型涉及一种可边抽真空边注油的高压油浸互感器真空注油脱气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油浸互感器在注油时需要将其并接于真空系统和注油系统中,先对其抽真空,然后关闭真空阀门,打开注油阀进行注油;注油一段时间后,再对产品抽真空,抽完后再关闭真空阀门,打开注油阀进行注油。如此循环多次直到油注满。由于真空管和注油管相距较近且在一个平面上,在抽真空情况下注油时,会有少量变压器油被吸入真空管道中,因此抽真空和注油不能同时进行,抽真空和注油需要交替进行。而在不抽真空时注油,油中气泡不易脱出,注油效果不好;如果强制一次性将油加满,然后再进行真空脱气,那么互感器内部尤其是下部的气体由于液位压力作用很难脱出。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可边抽真空边注油的高压油浸互感器真空注油脱气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可边抽真空边注油的高压油浸互感器真空注油脱气装置,包括连接真空注油系统和高压油浸互感器的真空注油杯,所述真空注油杯的上端面上设有与真空注油杯内腔相连通的油孔和气孔,所述油孔与所述真空注油系统的注油管相连接,所述的气孔与所述真空注油系统的抽真空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注油杯的内腔中设有油管,该油管的上端入口连接所述油孔,油管的下端出口位于所述内腔下部。较好的,所述油管为钢管,所述油管的内径为3_7mm。通过油管的直径来控制注油的速度,油管直径较小,注油速度较慢,可边抽真空边注油,从而也达到了边浸油边脱气的效果。可根据电压等级和产品种类的不同,也就是产品绝缘的厚薄、浸油难易程度更换各种不同内径的油管,调整注油速度,进一步提高此装置的技术经济指标。所述油管的长度可以为所述真空注油杯长度的三分之二。所述油管的下端口相对于油管的轴线倾斜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油管的设计,将注油口设置在真空注油杯内的下部,远低于抽真空管口即气孔,所以在抽真空时注油不会将油抽进真空管中,可边抽真空边注油;而优选方案中较细注油管的设计,则可控制注油速度较慢,实现了慢速的边抽真空边注油,从而进一步确保了边浸油边脱气的效果,使绝缘纸浸油彻底,且在浸油过程中不会产生气泡。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视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和图2所示,该可边抽真空边注油的高压油浸互感器真空注油脱气装置包括真空注油杯1,注油杯的上端面上设有与真空注油杯内腔11相连通的油孔和气孔,其中油孔与真空注油系统2的注油管21相连接,气孔与真空注油系统2的抽真空管22相连接。真空注油杯的内腔11中设有油管12,该油管12的上端入口连接上述油孔,油管12的下端出口相对于油管的轴线倾斜设置,并且油管12的出口位于真空注油杯内腔的三 分之一高度处,油管12的内径为5mm,油管12的内径还可以根据需要3_7mm范围内任意选择。对高压油浸互感器3进行注油时,可以边抽真空边注油;由于出油口低于抽真空管口且距离较远,所以在抽真空时注油不会将油抽进真空管中,加上注油管很细,注油速度很慢,实现了慢速的边抽真空边注油,从而也达到了边浸油边脱气效果,使干燥后的绝缘纸浸油彻底,且在浸油过程中不会产生气泡,达到最佳浸油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可边抽真空边注油的高压油浸互感器真空注油脱气装置,包括连接真空注油系统和高压油浸互感器的真空注油杯,所述真空注油杯的上端面上设有与真空注油杯内腔相连通的油孔和气孔,所述油孔与所述真空注油系统的注油管相连接,所述的气孔与所述真空注油系统的抽真空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注油杯的内腔中设有油管,该油管的上端入口连接所述油孔,油管的下端出口位于所述内腔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边抽真空边注油的高压油浸互感器真空注油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为钢管,所述油管的内径为3-7mm。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可边抽真空边注油的高压油浸互感器真空注油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的长度为所述真空注油杯长度的三分之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边抽真空边注油的高压油浸互感器真空注油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的下端口相对于油管的轴线倾斜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可边抽真空边注油的高压油浸互感器真空注油脱气装置,包括连接真空注油系统和高压油浸互感器的真空注油杯,所述真空注油杯的上端面上设有与真空注油杯内腔相连通的油孔和气孔,所述油孔与所述真空注油系统的注油管相连接,所述的气孔与所述真空注油系统的抽真空管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注油杯的内腔中设有油管,该油管的上端入口连接所述油孔,油管的下端出口位于所述内腔下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油管的设计,将注油口设置在真空注油内的下部,远低于抽真空管口即气孔,所以在抽真空时注油不会将油抽进真空管中,可使注油和脱气同时进行。
文档编号H01F27/14GK202682852SQ20122021254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1日
发明者贺春安, 韩松 申请人:宁波华通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