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1901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感器,特别是一种可同时消除共模杂讯及差模杂讯,并可有效储能或稳定电流的小型化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器产品于社会中普及的应用,其所产生的电磁波易对周围其他的电子产品造成电磁干扰,造成其余电子产品的故障及影响信号的传输。一般来说,电磁干扰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传输型电磁干扰,另一为辐射型电磁干扰。其中,传输型电磁干扰大多通过电路板的导线产生,因其是最有效的接收与辐射天线。传输型电磁干扰依据电流传导的方式分为共模杂讯与差模杂讯等干扰,共模杂讯产生于导线的电流为同向,而差模杂讯产生于导线的电流为反向。为了有效减少共模杂讯或差模杂讯的干扰,可于电路板上加装对应的电感器。 为了消除共模杂讯与差模杂讯,必须于电路板上同时装设可消除共模杂讯的共模电感器及可消除差模杂讯的差模电感器,而此种设计浪费电路板的放置空间,令电子装置因此不易微型化,不符合目前电子装置小型化的趋势,且须安置的零件繁多也增加制作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设计人构思一种小型化且可同时消除共模杂讯与差模杂讯、稳定电流或作为储能的用的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其包括一绕线架、一第一铁芯、一第二铁芯以及一第三铁芯,其中所述绕线架,具有一第一绕线部、一第二绕线部、一限位容置槽以及复数个接脚座,其中所述第一绕线部,为贯穿设有一第一穿孔的结构体,且所述第一绕线部外侧绕设有一第一线圈,该第一绕线部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隔板与一第二隔板;所述第二绕线部,为贯穿设有一第二穿孔的结构体,且所述第二绕线部外侧绕设有一第二线圈,该第二绕线部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三隔板与一第四隔板;所述限位容置槽,设于该第一绕线部与该第二绕线部之间;所述复数个接脚座,其分别设于该第一绕线部下方与该第二绕线部下方;所述第一铁芯,一端穿设于该第一穿孔内,另一端朝该绕线架水平延伸并靠近该第一绕线部的一侧;所述第二铁芯,一端穿设于该第二穿孔内,其中另一端朝该绕线架水平延伸并靠近该第二绕线部的一侧 '及[0014]所述第三铁芯,其置于该限位容置槽内。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还具有复数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呈一板状结构体,且分别设于该第一隔板与该第四隔板处,配合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的上端及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以分别定位该第一铁芯与该第二铁芯。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分设于该第一隔板下方的一侧及该第四隔板下方的一侧。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限位容置槽位于该第二隔板与该第三隔板之间。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线圈相对于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呈垂直绕设。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线圈相对于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呈垂直绕设。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金属接脚。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铁芯与该第二铁芯呈E字形,E字形的该第一铁芯中央位置的端柱穿设于该第一穿孔内,E字形的该第一铁芯的两侧端柱环绕设置于该第一绕线部的两侧,E字形的该第二铁芯中央位置的端柱穿设于该第二穿孔内,E字形的该第二铁芯的两侧端柱环绕设置于该第二绕线部的两侧并对应E字形的该第一铁芯的两侧端柱。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铁芯与该第二铁芯呈“门”字形,该第一铁芯的一端柱穿设于该第一穿孔内,另一端柱位于该第一绕线部的一侧,该第二铁芯的一端柱穿设于该第二穿孔内,另一端柱位于该第二绕线部的一侧且对应该第一铁芯位于该第一绕线部一侧的端柱。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可达到滤波以稳定电流或储存电能其中之一功效,特别是滤波功效方面,本实用新型可同时过滤电流中的共模杂讯与差模杂讯,电子装置可免除于内部为了配合消除共模杂讯或差模杂讯而安装多个电感器,有效减小电子装置的体积。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铁芯与第二铁芯的各端柱分别向该绕线架水平延伸,也可令该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整体达到小型化的效果。又,配合绕线架上各个限位件可有效定位铁芯的位置以防止其移动而影响该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的运作。

图I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运作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第一实施例1-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10_绕线架;101-第一绕线部;1011_第一穿孔;1012_第一线圈;1013_第一隔板;1014_第二隔板;102_第二绕线部;1021_第二穿孔;1022_第二线圈;1023_第二隔板;1024_第四隔板;103_限位容置槽;104_接脚座;1041-金属接脚;105_限位件;11-第一铁芯;12-第二铁芯;13-第三铁芯;3_第一磁通量;4-第二磁通量;5_第二磁通量;6_第四磁通量;第二实施例2_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20_绕线架;201-第一绕线部;2011_第一穿孔;2012_第一线圈;2013_第一隔板;2014_第二隔板;202_第二绕线部;2021_第二穿孔;2022-第二线圈;2023-第三隔板;2024_第四隔板;203_限位容置槽;204_接脚座;2041-金属接脚;205-限位件;21_第一铁芯;22_第二铁芯;23_第三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请参阅图I及图2,其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与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1,其包括一绕线架10、一第一铁芯11、一第二铁芯12与一第三铁芯13。该绕线架10由不导电的材料制成,且包括一第一绕线部101、一第二绕线部102、一限位容置槽103与复数个接脚座104。该第一绕线部101是一贯穿设有一第一穿孔1011的矩形结构体,且外侧绕设有一第一线圈1012,该第一线圈1012是一金属导电线且相对于 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104呈垂直绕设,该第一线圈1012外侧可包覆一胶膜(图中未标示)以作为保护之用。其中,该第一绕线部10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隔板1013与一第二隔板1014。该第二绕线部102是一贯穿设有一第二穿孔1021的矩形结构体,且外侧绕设有一第二线圈1022,该第二线圈1022是一金属导电线且相对于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104呈垂直绕设,该第二线圈1022外侧可包覆该胶膜(图中未标示)以作为保护之用。其中,该第二绕线部10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三隔板1023与一第四隔板1024。该限位容置槽103设于该第一绕线部101与该第二绕线部102之间,较佳者该限位容置槽103位于该第二隔板1014与该第三隔板1023之间,供以容纳并固定该第三铁芯13。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104分别设于该第一绕线部101与该第二绕线部102下方,较佳者,其分设于该第一隔板1013下方的一侧与该第四隔板1024下方的一侧,且分别与该第一隔板1013及该第四隔板1024垂直,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104分别设有至少一金属接脚1041,该金属接脚1041与一电源(图中未标示)相接,或是接于各项电子装置内部的电路板上,以供电予该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I。于本实施例中每一该接脚座104设有四个该金属接脚1041。其中,该绕线架10更具有复数个限位件105,所述的这些限位件105是一板状结构体,且分别设于该第一隔板1013与该第四隔板1024处,其配合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104的上端可定位该第一铁芯11与该第二铁芯12垂直向位置,而所述的这些限位件105配合该第一穿孔1011与该第二穿孔1021则可分别定位该第一铁芯11与该第二铁芯12的水平向位置。该第一铁芯11的一端穿设于该第一穿孔1011内,另一端朝该绕线架10水平延伸并靠近该第一绕线部101的一侧。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铁芯11呈E字形,该第一铁芯11中央位置的端柱穿设于该第一穿孔1011内,该第一铁芯11的两侧端柱则环绕设置于该第一绕线部101的两侧。该第二铁芯12的一端穿设于该第二穿孔1021内,另一端朝该绕线架10水平延伸并靠近该第二绕线部102的一侧。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铁芯12呈E字形,该第二铁芯12中央位置的端柱穿设于该第二穿孔1021内,该第二铁芯12的两侧端柱则环绕设置于该第二绕线部102的两侧并对应该第一铁芯11的两侧端柱。该第三铁芯13是一柱状结构体,且设于该限位容置槽103内,并通过该第二隔板1014与该第三隔板1023固定其位置。该第三铁芯13可与该第一铁芯11及该第二铁芯12配合该绕线架10并凭借电流磁效应原理或电磁感应原理而产生磁通量,使该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I可达到消除电流杂讯的功用。请继续参阅图3,其是本实用新型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I的运作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该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I可有效达到滤波以稳定电流或储能其中之一功效,以下以图3来说明该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I的滤波功能运用,但其仅为本实用新型所具有功效的一较佳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功用并不局限于此。该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I通过该绕线架10与该第一铁芯11、该第二铁芯12、及该第三铁芯13相互配合,并应用电流磁效应与电磁感应等原理,使其于通电后,凭借磁场的形式来储存或释放电路中的电能以调节电流的稳定性,也可过滤电流中的杂讯。将该第一铁芯11与该第二铁芯12的一端柱分别卡入该第一穿孔1011与该第二穿孔1021内后,令该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I与该电源连接,通电后电流传输至该绕线架10,由于电流磁效应而使该第一铁芯11产生一第一磁通量3,而该第二绕线部102由于电磁感应而受到该第一磁通量3的影响即产生一第二磁通量4,若该第一绕线1012的电流相位与该第二线圈1022的电流相位相同时,该第一磁通量3及该第二磁通量4的方 向会相同且相迭,此时可消除电流中的共模杂讯。又,该电源传输电流至该绕线架10后,该第一铁芯11因电流磁效应而与该第三铁芯13之间产生一第三磁通量5,该第二绕线部102由于电磁感应而受到该第三磁通量5的影响而与该第三铁芯13之间产生一第四磁通量6,若该第一线圈1012的电流相位与该第二线圈1022的电流相位相反,则该第三磁通量5与该第四磁通量6的方向即相反且会相互抵消,因此该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I可过滤电流中的差模杂讯。通过该第一铁芯11、该第二铁芯12及该第三铁芯13凭借电流磁效应与电磁感应使该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I可有效达到滤波的功用。请参阅图4,其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承第一实施例,其元件的相同部分即不再加以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2,其包括一绕线架20、一第一铁芯21、一第二铁芯22与一第三铁芯23。该绕线架20包括一第一绕线部201、一第二绕线部202、一限位容置槽203与复数个接脚座204。该第一绕线部201是一贯穿设有一第一穿孔2011的圆形结构体,且外侧绕设有一第一线圈2012,其中,该第一绕线部20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隔板2013与一第二隔板2014,且该第一隔板与该第二隔板呈圆弧形。该第二绕线部202是一贯穿设有一第二穿孔2021的圆形结构体,且外侧绕设有一第二线圈2022,其中,该第二绕线部20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三隔板2023与一第四隔板2024,且该第三隔板2023与该第四隔板2024呈圆弧形。该限位容置槽203位于该第二隔板2014与该第三隔板2023之间,供以容纳并固定该第三铁芯23。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204分设于该第一隔板2013下方的一侧与该第四隔板2024下方的一侧,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204分别设有至少一金属接脚2041,该金属接脚2041与一电源(图中未标示)相接,或是接于各项电子装置内部的电路板上,以供电予该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2。于本实施例中每一该接脚座204设有四个该金属接脚2041。其中,该绕线架20更具有复数个限位件205,所述的这些限位件205是一板状结构体,且分别设于该第一隔板2013与该第四隔板2024处,其配合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204的上端可定位该第一铁芯21与该第二铁芯22垂直向位置,而所述的这些限位件205配合该第一穿孔2011与该第二穿孔2021则可分别定位该第一铁芯21与该第二铁芯22的水平向位置。该第一铁芯21于本实施例中,呈Π字形(也称为“门”字形),该第一铁芯21的一端柱穿设于该第一穿孔2011内,另一端柱设置于该第一绕线部201的一侧。其中,该第一铁芯21的截面可为任意形状如矩形或圆形等,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铁芯21穿设于该第一穿孔2011内的一端柱呈圆形,另一端柱是矩形,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 该第二铁芯22于本实施例中,呈Π字形,该第二铁芯22的一端柱穿设于该第二穿孔2021内,另一端柱则设置于该第二绕线部202的一侧并对应该第一铁芯21位于第一绕线部201 —侧的一端柱。其中,该第二铁芯22的截面可为任意形状如矩形或圆形,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铁芯22穿设于该第二穿孔2021内的一端柱呈圆形,另一端柱是矩形,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该第三铁芯23是一柱状结构体,且设于该限位容置槽203内,并通过该第二隔板2014与该第三隔板2023固定其位置。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过滤电流中的杂讯,达到滤波的效果,或可用以储存电能及稳定电流防止电磁波干扰,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1、2将共模电感器与差模电感器合并,可同时过滤电流中的共模杂讯与差模杂讯,有效达到滤波的功效,且可减小各项运用电感器的电子装置内部电路模块体积,此外,该第一线圈1012、2012及该第二线圈1022、2022分别相对于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104、204呈垂直绕设,且该第一铁芯11、21与该第二铁芯12、22的各端柱分别向该绕线架10、20水平延伸,可令该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1、2整体达到小型化的效果。又于该绕线架10、20上设有所述的这些限位件105、205,配合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104、204的上端与该第一穿孔1011、2011及该第二穿孔1021、2021可有效定位该第一铁芯11、21及该第二铁芯12、22,以防止其移动而影响该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1、2的运作。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绕线架、一第一铁芯、一第二铁芯以及一第三铁芯,其中 所述绕线架,具有一第一绕线部、一第二绕线部、一限位容置槽以及复数个接脚座,其中 所述第一绕线部,为贯穿设有一第一穿孔的结构体,且所述第一绕线部外侧绕设有一第一线圈,该第一绕线部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隔板与一第二隔板; 所述第二绕线部,为贯穿设有一第二穿孔的结构体,且所述第二绕线部外侧绕设有一第二线圈,该第二绕线部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三隔板与一第四隔板; 所述限位容置槽,设于该第一绕线部与该第二绕线部之间; 所述复数个接脚座,其分别设于该第一绕线部下方与该第二绕线部下方; 所述第一铁芯,一端穿设于该第一穿孔内,另一端朝该绕线架水平延伸并靠近该第一绕线部的一侧; 所述第二铁芯,一端穿设于该第二穿孔内,其中另一端朝该绕线架水平延伸并靠近该第二绕线部的一侧 '及 所述第三铁芯,其置于该限位容置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复数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呈一板状结构体,且分别设于该第一隔板与该第四隔板处,配合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的上端及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以分别定位该第一铁芯与该第二铁芯。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分设于该第一隔板下方的一侧及该第四隔板下方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该限位容置槽位于该第二隔板与该第三隔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相对于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呈垂直绕设。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线圈相对于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呈垂直绕设。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数个接脚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金属接脚。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铁芯与该第二铁芯呈E字形,E字形的该第一铁芯中央位置的端柱穿设于该第一穿孔内,E字形的该第一铁芯的两侧端柱环绕设置于该第一绕线部的两侧,E字形的该第二铁芯中央位置的端柱穿设于该第二穿孔内,E字形的该第二铁芯的两侧端柱环绕设置于该第二绕线部的两侧并对应E字形的该第一铁芯的两侧端柱。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铁芯与该第二铁芯呈“门”字形,该第一铁芯的一端柱穿设于该第一穿孔内,另一端柱位于该第一绕线部的一侧,该第二铁芯的一端柱穿设于该第二穿孔内,另一端柱位于该第二绕线部的一侧且对应该第一铁芯位于该第一绕线部一侧的端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磁性回路的电感器,其包括一绕线架、一第一铁芯、一第二铁芯与一第三铁芯。该绕线架具有一第一绕线部、一第二绕线部、一限位容置槽与复数个接脚座,该第一铁芯的一端柱设于该第一绕线部的穿孔内,另一端柱朝该绕线架水平延伸并靠近该第一绕线部的一侧,该第二铁芯的一端柱设于第二绕线部的穿孔内,另一端柱朝该绕线架水平延伸并靠近该第二绕线部的一侧,该第三铁芯置于该限位容置槽内。本实用新型可达到滤波、稳定电流或储能等功效,且由于铁芯向该绕线架平行延伸,可降低其整体的垂直高度达到小型化的目的。
文档编号H01F17/04GK202601360SQ201220235398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侯清渊, 陈其铭 申请人:耀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